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相对价值面前,圣人怎么办?他要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世。道家的“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而为”,不刻意做任何事,因为刻意去做,就有达成和达不成的情况,就有压力。譬如现代人的压力往往不是来自工作本身,而是对工作有过度的要求,需要达到什么业绩,什么成果,反而失去了享受工作的乐趣。圣人怎么教育百姓?以“不言”的方法来教导。当老师的人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自己做不到,拼命要求学生做,学生一看,老师还没做到呢,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的效果就达不到了。圣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无所作为,缄默不语,让一切自然发展。
总之,所有的价值观和判断,如美丑、高下、长短、难易、有无,都是相对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见的一切,不但在感官上是相对的,在认识判断上也是相对的。老子强调相对价值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一切本来是一个整体,不要盲目进行价值判断,坚持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其实好与不好都在一个整体里;换一个角度,好就变成不好,不好就变成好。总之,一切都来自“道”,最后又归于“道”,任何东西都会由这一面变成那一面,因为它是相反相成的。
2。祸福相生
“祸福相生”是老子说的,日常生活里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古代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原上住着一位老人,有一天他养的一匹马不见了,跑出去没有再回来。邻居听说,都跑来安慰他。老人说,你怎么知道马不见了不是一件好事?隔了几天,真的是好事了,因为这匹马回来了,还带着一群野马,老人发了财。邻居跑来道贺,老人家说,我们家赚了一群野马,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坏事呢?邻居听了吓一跳,心想有这种想法的真是跟别人不一样。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家的儿子骑野马摔断了一条腿。邻居又跑来安慰。老人会怎么说,大家也猜到了。他说你怎么知道我儿子摔断腿不是一件好事?过了没多久,发生战争,所有健康的青年都要去打仗,很多人受伤,有的还战死了。老人的儿子因为瘸了腿,不用打仗,父子俩反倒可以过着平安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谁是那些邻居?我们普通人就是。只看到表面,看别人发财就可喜可贺,羡慕的不得了;看别人倒楣,就觉着不幸,想去安慰他;但是这类想法有时候会落空。谁是那位老人?老子。只有老子有这样的智慧,能够看到事物的整体性,看到祸与福是相生相倚的。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老子·五十八章》)
为政者粗疏,人民就淳厚;为政者苛细,人民就狡诈。灾祸啊,幸福紧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潜藏在它底下。谁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祸福是没有一定的。
前两句讲到为政者。为政者宽厚,粗枝大叶,老百姓就比较淳朴;相反,为政者如果斤斤计较,自以为聪明,老百姓就会躲躲藏藏,好像现在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治人物看起来朴拙反而是好事。为政最怕刻薄,一刻薄就会伤害人心,尽量管得宽松一点,不要要求太苛。但是老子在这里所讲的也并不是一种愚民政策,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待关系,你对一个人好,他善良的一面自然就引发出来,反之也是一样。
老子接着就说“祸福相生”的道理。一个人遇到灾祸,如果经受住了考验,那么痛苦过后可能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一珍惜,幸福感就来了。一个人表面上什么都有,恐怕灾祸就隐藏在底下。譬如美国曾经做过一项民意调查,发现有钱人家的小孩特别容易在中年之后感觉到人生乏味。因为他从小家里要什么有什么,一切都是父母给的,样样都可以轻易到手,中年之后反而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穷人家的孩子从小打工,每一样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赚来,反而会觉得这些东西跟我内在的生命有一种关联,更值得去珍惜。所以,人生的福与祸是很难说清楚的。人年轻时受苦说不定是一种磨炼,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从小各方面都很顺利,也许将来碰到考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韩非·解老》解释福与祸的关系说:“人有祸则心畏惧,心畏惧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明事理。”人因为遇到灾祸而心怀畏惧,畏惧自己做错事、想错事,畏惧自己的行为违背规范,畏惧自己忽略了别人所在意的事情,畏惧鬼神和上天,行为自然端庄和正直,行为端直则思虑自然比较成熟,也就是可以明白事理。反之,“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有福气则有富贵,富贵的人在“衣食美”之后,个个都骄由心生了。但是上流与下流的分野,怎么能够完全以金钱来衡量呢?事实上,很多人靠不法的手段赚钱,有钱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上流人,而这种人正是最下流的!所谓的上流,难道是指衣服有多少,或者衣服是哪种名牌吗?这完全是把自己物化了,根本谈不上人的精神层次。
老子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加上骄傲,自己就会招致祸患。其中因果由观察经验而得,世间少有例外。因此,人活在世界上,要经常保持警觉状态,“敝而新成”,常常让自己处在一个不圆满的状态中,就会自我要求,继续成长发展。而且不管是遇到坏事还是好事,都要看长远一点。顺利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居安思危;倒楣的时候,也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要知道,没有一个人一辈子都顺利,也没有一个人一辈子都倒楣。西方有句谚语:“上帝不会给一个人他不能够承受的苦难。”什么意思?如果你今天受苦受难,你就要想到,上天给我的这个苦难不会是我无法承受的,我不光有能力承受,还应该从苦难中设法让自己成长,开发潜能,向前发展。人生的路掌握在自己手上。
3。慎始慎终
慎始,开始要谨慎。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础打得好,以后的发展就容易。譬如我数学一直没念好,是因为开始时基础没打好,后面念到几何、三角,愈念愈辛苦。慎终,结束也要谨慎。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走一百里路,走到九十里只能算一半,不能算百分之九十。为什么?因为最后十里才是真正的考验,就好像盖房子,盖到最后没有把屋顶加上,一样住不了。《易经》有一个“井卦”,里谈到用瓶子从水井提水,拉上来的时候,碰到井口,瓶子碎了,水流光了,功败垂成。
关于“慎始慎终”,《老子》里有一段话,讲得很完整也很生动。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制之于未乱。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
情况安定时容易把握;情况尚无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化解;事物微细时容易消散。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好,要在祸乱尚未出现时就控制住……人们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时反而失败。面对事情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么谨慎,就不会失败了。
前面几句话都是在告诉你,人做任何事情一开始就要做好。《易经》坤卦初六说:“履霜,坚冰至”,脚下踩到霜,就要知道坚冰快来了。因为霜的阴气开始凝结,循着规律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坚冰。这说明看待事物要有远见,要能够了解它细微的变化,见到叶落就知道秋天快到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会有迫在眉睫的忧虑,苦难来到时就会措手不及。譬如在年底就预先规划好下一年。有长远的考虑,才能知道什么时候会很忙碌,什么事情应该避开,又要如何调节。如果这些都可以掌握,那么即使辛苦忙碌,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愿意接受,因为事先经过思考和设计,已有心理准备。不过,最怕答应太多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搞垮身体。人要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少,不要超过那个范围。
接下来,“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这句话实在太深刻了。为什么事情快要成功时反而会失败呢?因为得意忘形。“哀兵必胜”是何道理?谨慎小心,到最后一步都不敢大意的人,才可以维持优势。所以老子说,能够慎始慎终,才不会遭致失败。我在德国呆过一段时间,发现德国人做事很老实,不会取巧。譬如街上的人行道,地砖一块块铺得平平整整,每个地方都铺得很好。不像台湾的很多人行道,开始那段铺得很好,后面就崎岖不平了,下完雨,踩下去溅一脚水。这说明做事的人缺乏一种训练,太过忽略自己工作的神圣性,留下很多后遗症。我佩服一些基层的工人,他能把手边每样事情都做得扎实、彻底。比如修水管,非要把它修得完美,好像修自己家水管一样。对于这样的人,他要再多的工钱,你也乐意给。西方讲企业管理,强调细节决定品质,每个细节做好之后,整体工作才能达到一种完美,这和老子“慎始慎终”的观点一致。
孔子也一样。有一次子路问他,如果老师统帅三军,要带哪个学生去啊?子路心里一定以为老师会带自己,因为他最勇敢。但是孔子说,你这样的人比较莽撞,我不愿意带你去。他用“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来描写子路。子路空手就要打老虎,徒步就要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确实勇敢之极。但是作战的目的是要成功,要胜利,不是说我是敢死队,死了就完了。所以孔子说他要带“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遇到事情非常戒惕谨慎,好好筹划直到办成为止;要么不做事,要做就要完成,而且要有事先的准备筹划。
事实上,大多数人只能做到“慎始”,做到“慎终”就不容易了。譬如有些政治人物晚节不保,从政几十年还算清廉,但到了要退休时,就开始贪污。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非但不能安享晚年,反而要在监狱里度过残生,有时甚至连命都不保。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慎始慎终”是一个做事坚持到底的过程。譬如开学的时候,小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开学第一周、第二周很用功,但是到了期中考试之后,很多学生就松懈了。我当老师有经验,学生跷课大多是从学期中间开始的,这时候就分出高下了,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强行者有志”,能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就跟跑马拉松赛一样,不能跑到终点,前面跑再快也没用。所以,做任何事情,结束的时候要和开始时一样谨慎,这样事情才能够圆满完成。我们应该这样要求自己。
4。功成身退
“功成身退”是“天之道”的运行法则,没有人可以逃开这个法则。但是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功臣身退”出自《老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
锤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
金玉堆在家中,没有人能守住。
富贵加上骄傲,自己招致祸患。
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