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送给我木桃,我把美玉赠给你。这不是回报,是永远相好的标志。
你送给我木李,我把黑玉赠给你。这不是回报,是永远相好的标志。
【当代阐释】
木瓜与美玉的交换
一日三秋的煎熬让每个恋人痛苦不已,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方能解此遗恨。但事实又绝无可能如此。如何在分离时抚慰对方的心灵,礼物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让两人的爱意在遥隔千里时还能如在目前,接续着缠缠绵绵的情意。
《木瓜》中的瓜、桃、李,各种佩玉,就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你赠我一个木瓜,我送你一块佩玉。爱的讯息在其中交互流转,爱的情意在其中增温加深。“来而不往非礼也”,传统礼教也有其自身合理之处。爱人之间不自觉契守着礼节的规范,世人生活中,礼尚往来,更是屡见不鲜。久而久之,我们对“投桃报李”体会的更加深刻。甚至说,我们当要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这不单单是礼,更是人性。
礼,除了礼物,还有礼节的意思。礼物尚且是事物,赠送起来可以切切实实帮助对方。那礼节呢?我们早已不需要见面作揖,叩安下跪这些繁文缛节,老套礼法。但我们仍需要尊敬每个人,孝顺父母,需要一切隐藏在繁文缛节里面的精神。
投以木瓜,报以美玉,两者在价值上相去千里,根本没有等价的可能性。但在两个恋人之间,它们都是无价的。在他们眼里,木瓜与美玉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并不看重其物质价值,重在精神,重在象征。
就像《静女》中的红管草,仅仅一束草而已。但爱人所赠,代表了爱人的深沉爱恋,融汇了爱人的刻骨挂念,情真意重,弥足珍贵。同时,也代表了两个人爱情的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黄金易得,情意难求。物质的浮躁不能沾染爱情的纯洁,一旦玷污,那就不是爱情,而是交易。
【国学故事】
韩信漂母: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曾出身贵族。但楚国灭亡后,沦落街头潦倒不堪。曾在南亭亭长家寄食,然而时间长了,亭长老婆对他心生厌恶,一天大早故意先把饭赶紧吃完。韩信去赶饭,看到锅碗空空,知道自己因蹭饭遭嫌,才受此羞辱。他一句话也没说,闷闷地走了出去。然而人是铁饭是刚,总不可能不吃东西。没有办法,只好到河边钓鱼。这时,一群帮人家洗衣服布匹的妇女(漂母)正好也在河边洗衣。其中一位老妇见韩信面黄肌瘦,饥饿可怜,于是每天将自己的那份饭分成两半,一半留给韩信。就这样毫无厌倦地救济着他,直到洗完衣服,工作完成。韩信感激涕零,对漂母说:如果我将来富贵了,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漂母生气地说:我给你饭吃,是看你实在可怜,不是为了图你报答!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韩信起先投奔项羽,不被重用,后归刘邦,立下赫赫战功,帮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楚王。韩信衣锦还乡,找到当年的漂母,报以千金,以报答当年的赠饭之恩。
【文化常识】
古代饮食习惯:古人习惯一日只吃两餐,第一餐叫朝食,又叫饔,进食时间大约为上午九时。第二餐叫餔食,又叫飧,一般是下午四时左右进食。两餐相比,以早上的饭餐较丰富的,下午的则饭量少,而且简单,因为在古代,稼穑艰难,产量不高,加上取火不易,做饭费事,因此晚餐一般只是把朝食剩下的热一热吃吃便算一顿饭。亦有些是在早上故意多做一些,以方便晚上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汉代有些地方已已经一日三餐。古人吃肉,先用匕(一种食器。曲柄浅斗,形状如同今天的羹匙。古代分饭匕、牲匕、疏匕、挑匕四种。形制基本相似,只不过因用途不一,长短大小也有不同。)把煮熟的肉从镬中取出,放到一块俎上,然后把俎移到席上用刀割着吃。刀俎是宰割的主要工具,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喻宰割者。饭在甑中蒸熟后也用匕取出,放入簋簠,移到席上,虽然筷子在周代已有,但主要用来夹羹中的菜。在先秦,吃饭一般不用筷子,而是用手送饭入口。直到汉代,吃饭才普遍使用筷子。古人席地而坐,最初食器直接放在席上。所以至今仍有“酒席”“筳席”之说。后来有了托盘,长方形或圆形,四足或三足,叫案。食器可以放在案子上摆在席上。后世也才有“举案齐眉”的佳话。
【原文】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1)。缟衣綦巾(2),聊乐我员(3)。
出其闉阇(4),有女如茶(5)。虽则如茶,匪我思且(6)。缟衣茹蘆(7),聊可与娱。
【注释】
①东门:郑国游人云集的地方。如云:美且多。匪:非。存:心中想念。
②缟(gǎo)衣:白色的衣服。綦(qí)巾:淡绿色的佩巾。
③聊:姑且。员:同“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④闉闍(yīn dū):城外曲城的城门。
⑤荼(tú):白色茅花。
⑥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⑦茹蘆(lú):茜草,可作红色染料。这里借指红色佩巾。
【经典原意】
信步走出东城门,美丽的姑娘多如彩云。虽然美女众多,但没有我中意的人。白色的衣裳,淡绿色的佩巾,那才能赢得我的心。
信步走出城门外, 美丽的姑娘熙熙攘攘如白色盛开的茅花。虽然那些姑娘貌美如花,但没有我中意的人。白色的衣服,红红的佩巾,才能与我共欢娱。
【当代阐释】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与林黛玉演绎了一则美轮美奂的凄凉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动人心弦,不仅仅因为他们的结局的悲惨,更因为他们爱的那么纯真,那么唯一,却仍然被破碎开来。悲剧由此产生。
能够视美女于无物,坐怀不乱,秉持心中一念,往往是得道高僧的精神境界。芸芸众生,多难逃食色性也的古训。甚至坐拥天下的皇帝,尊贵无比,后宫佳丽仍然要多如过江之鲫。驰骋杀场,于刀光剑影中视死如归的英雄也往往难过美人关。而《出其东门》中的男子,原为凡夫俗子,六根本就未静,流连七情六欲之间,仍能有此定力,似更难能可贵。
美女如云的东门外,一片繁华锦簇。如果是一浪子,粉头油面,流连戏蝶,轻薄无行,大煞风景。一幅好图便会黯淡下去,好心情也会败坏了。然而恰恰就有一位目不斜视的倜傥少年,呆呆地念叨着自己穿着洁白的衣服,缠着淡绿的佩巾的心上人。如同红花丛中,单单点出的一片绿叶。令人讶然,令人钦佩,赞其忠贞。
其实,这种惊讶倒也大可不必。因为这本是每个相恋的人从内心深处遵守的无形契约。既是对另一半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破坏了爱情的唯一,玷污了它的纯洁,貌合神离的微笑,也会因虚假而变得丑陋。没人能够逃避这个契约而能享受真正的爱情。
这种忠贞契约不是爱情的枷锁,而是爱情的保证。有人打着游戏人生的幌子也可以说有自己的爱情,会有衷心爱着他的恋人。但爱情不是单向的,它需要双方小心翼翼的守护,如红泥小火炉般温存,才能长久下去。
鸳鸯终其一生,“止则相耦,飞则成双”,不离不弃守护着自己终生不二的伴侣。那才是一辈子的幸福。
【国学故事】
坐怀不乱:毛亨在为《诗经》中的《巷伯》诗作传的时候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到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之前未有记录。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后世随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相关阅读】
元稹《离思》;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
【原文】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1)。岂不尔思(2)?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3)。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4)。谓予不信,有如皦日(5)。
【注释】
① 大车:朝廷官员大夫所乘之车。槛(kǎn)槛:车轮的响声。毳(cuì)衣:一种细毛织的上衣,古人说是大夫穿的衣服。菼(tǎn):初生的荻苇,青白色。形容衣服的颜色。
② 尔:你。
③ 啍(tún )啍:走的又慢又重的样子。璊(mén):红色美玉,喻红色。古代男子穿红衣,女子穿绿衣,所以有“红男绿女”说法。
④ 谷:生,活着。
⑤ 皦(jiǎo):白,光明。
【经典原意】
大夫的车在路上发出坎坎的声音,穿着如初生荻苇般的青白色衣服。难道我不思念你,是怕你不敢和我好。
大夫的车在路声缓慢笨重,穿着如赤玉般的红色衣服。难道我不思念你,是怕你不敢与我私奔。
活着虽然不能同室,死后但愿埋在一起。如若说我不诚信,犹如当空白日。
【当代阐释】
古老的山盟海誓
大车隆隆,驶向远方,预示着一种选择,走还是不走。
女子的告白很直接,是担心你不敢和我好,担心你不敢和我私奔。大车的声音沉重缓慢,那是凝重的思考,很长久,很忧郁,好像也很痛苦。
女子很着急,激动地立下誓言,以青天白日为证,活着不能呆在一起,死后也要埋在一块儿。
话到如此,戛然而止。留下广阔的空间给读者去思考,男子答应了没有?他们有没有私奔?有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一连串的问号,都没有答案。问号中的焦急期待不是为了男子,而是人们所担心的那个女孩。
一个聪明健康,美丽执着的女孩子,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主动和男子私奔。而男子却仍犹犹豫豫,再三思量。我们不禁隐隐地忧虑,男子能不能成为女子的终身依靠,他缺乏了爱人应有的无私奉献,缺乏了男性角色的勇敢决断。甚至说,这个男子缺乏了爱人之间起码的信任。特别是在女子说“如若你不相信,可以青天白日为证”时,我们也能感到男子所持的怀疑态度。隆隆的大车不停折射出男子在内心的挣扎。
我们赞叹女子的大胆决绝,朴直坚贞。为了爱,她可以义无反顾,坚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信念。为了爱,她可以抛弃女子的矜持娇羞,直诉自己的爱情理想,在男子面前指天立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女子的爱,就是这么刚烈刻骨。
我们在等待男子答案的过程中不免鄙弃男子的懦弱。他可能考虑了太多的东西,背负了太多的牵挂,在诗中,他始终默默无语。虽然我们必须要考虑现实,未雨绸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