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家将评书-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今天说出这种话来呢?全都莫名其妙!

太宗一听寇大人这句话,正合他的心意,说道:“寇爱卿,你既然知道杨家的罪,那就不必多讲了。”

寇大人说:“不,我还得说!一来金殿上还有人想给杨家保本;二来杨家有些罪名,万岁也已经忘记,臣再说一下,好给杨家将来个罪上加罪,二罪归一。这样,就是文武大人们再想求情,也不好开口啦!”

太宗一听更为高兴:“既如此,寇爱卿块块讲来!”

寇大人说:“我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潘国丈勾串北辽想害万岁和八王,在金沙滩设摆双龙宴,此时难坏了万岁和八王,如去赴宴必是九死一生!幸亏了杨家众将乔装改扮替主赴宴。大郎、二郎替万岁、八王而死,三郎被马踩如泥……”

刚说到这儿,太宗早听的不耐烦了:“寇爱卿,别再说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啦!”

寇大人说:“您不叫说,我就不往下提了。单说这杨大郎,他竟敢冒充万岁去赴宴,这也是欺君?”

太宗说:“寇准,杨大郎替孤王去死,那是有功之臣!”

寇准说:“他明知赴会犹如上刀山、下火海,还是替主公去死,算不算忠良?”

太宗说:“当然是忠良!”

寇大人说:“及时忠良,为何今天万岁又说杨家不是忠良啊?为什么还要开到问斩呢?”

太宗意识无言以对:“”

寇大人又说:“万岁,你要杀为国为民功高如山的杨家,去给害国害民私通敌人的卖国贼报仇?现在大敌当前,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你杀害忠良,谁还为国出力?潘洪之死,死有应得!即使娘娘不依,万岁也要以江山为重呀!”

这一番话使得文武百官暗挑大拇指,人人佩服!寇大人真是胆子大,主意正,说得句句在理。

太宗听寇准这些话,越听越不是味儿。但是寇准提出来为了江山社稷,也不好怪罪于他!就说:“爱卿,无论何人,有功便赏,有最便杀。朕已传旨不许保本,你依然变相求情,姑念你是新官上任,又有功劳,不将你问罪,快退下去!”

寇大人说:“万岁既然不放太君、郡马和王大人,臣还有本奏。”

“讲。”

寇大人说:“老太君当初是渴饮刀头血,困睡马鞍旁,现在不用了;郡马可说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现在也不用了;王丞相是朝廷的老臣,陪王驾多少年,衷心赤胆,现在也不用了!臣不愿将来也走这条路,现在要辞官不做,告老还乡!”

太宗一听这气可大了:“你现在才将近四十岁就告老还乡?分明是诚心拿朕一把,拿不住!刚才拐弯抹角的损我,现在又辞官!也罢,不能连杀四人,算便宜了你!”于是大声喝道:“准你辞官。三日送印、五日出京!”

寇大人说:“臣遵旨。”

有人过来给寇大人摘下乌纱。寇大人走下金殿来在法场,打算临走时先来祭奠被绑的三人。这三人见寇大人如此模样,忙问:“大人,你为何如此?”

寇大人说:“也是为保本求情而丢职罢官。”

太君说:“王丞相为我母子被绑法场,寇大人为我母子丢职罢官,叫我母子心中不忍哪!”

那老管家杨洪在一旁早已泪如雨下,老太君说:“杨洪不必啼哭,你快回府叫我那众家儿媳和八姐九妹快来法场祭奠祭奠!”

杨洪一听这句话,喊了一声:“早该如此!”回身就跑。六郎一听这句话很不顺耳:“早该如此?我在就该死不成吗?”老太君一听这话也莫名其妙,想叫住杨洪再问问,可是老杨洪已经跑远了。

老管家杨洪跑回杨府,怕到各房去送信儿耽误了时间,急中生智就跑到银安殿撞钟击鼓。按杨府的规矩有紧要大事才击鼓撞钟,一听到钟声,众位女将很快全来了,问杨洪:“出了什么事?”

杨洪说:“可不得了了!万岁要杀太君和郡马,已经绑在午门以外。王丞相和寇大人求情保本,一个要挨刀,一个丢了官。太君这回也伤透心了,叫我回府送信,叫众位奶奶快去法场急反、急反!”

书中暗表,杨洪他听错了。老太君叫他告诉众位女将快来法场“祭奠祭奠”,他听成个“急反急反”。

众位女将一听要杀太君和六郎,全都急啦!一个个立刻顶盔挂甲跨上战马,带领杨府里的二百名军兵,直奔午门而来! 天波府冲出众位女英雄,后面还跟着杨排风,各拿刀枪和剑戟,马蹄打出尘土飞腾。大街上百姓全吓坏,不知道除了什么事情!众女将来到午门外,吓坏了在场的御林兵,都站在那里动也不敢动,众女将要杀上金殿找昏龙。柴郡主拦住说:“且慢!先去见太君问分明。”二百名军兵由杨排风带领,柴郡主下了马桃红,和八姐九妹一同进法场,把太君围在正当中。太君一见发了愣!问:“你们全身披挂要往哪里去出征?”

众女将说:“我们那也不出征啊!”

太君说:“为何一个个盔明甲亮拿着刀枪?”

大家一听,有点儿奇怪,就说:“不是太君叫我们急反、急反吗?”

太君问:“这是哪个讲的?”

大家说:“杨洪啊!”

这是杨洪正好也到了,太君说:“我叫你给他们送信,叫他们快来法场祭奠祭奠。你怎么叫她们急反、急反呀?”

杨洪说:“我听太君说是叫他们快来法场急反、急反嘛!”

太君说:“哎呀,错啦!差点儿又惹出了大祸。我杨家是忠良,灵公父子那样冤死,杨家都没有造反。郡主,快替为娘下令,谁也不准造反!”

郡主答应一声,急忙传下太君之命。排风丫头说:“早知如此,不如不进法场,一直冲杀到金殿!”

郡主斥道:“休要多言!”

众女将只好全都下了马。八姐说:“难道就这样等死吗?”

寇大人说:“郡主,你还不快去南清宫找八王?郡马和八姐、九妹去劫杀潘仁美,是八王叫去的,该由八王做主!”

郡主说:“我现在去,怕来不及呀!”

寇大人道:“有这些人保护法场,你放心吧!”

郡主刚要动身,只见军兵们闪开一条路,有人喊道:“八王驾到!”

那位说了,八王怎么来的这么巧啊?你想啊,这是多么大的事啊,太君、六郎、王丞相先后被绑赴午门外,寇大人罢职丢官,杨府众女将兵过京城上午朝门,早有人报给八王千岁啦!

八王一听,这还了得!赶紧骑上逍遥马带着御总兵杨景邦来到午门。一看还好,被绑的人还没死,杨门女将也还没反,总算来得及时,心里一块石头才落地。他急忙下马来到近前,见老太君、郡马、王丞相都上了绑,寇大人也摘去了乌纱,心里是又痛又气! 八贤王在法场见了太君,心中犹如烈火焚,又看见郡马和王丞相,不由得心里暗思寻:孤王我如要晚来一步,三位忠良命归阴!忙叫:“三位爱卿多担待,孤王来迟委屈了你们!归根结底不怪郡马,是孤王叫他去的黑松林。我现在上殿去见驾,当面对万岁说清原因!”

八王说完,一回头看见寇准。寇准说:“小民见过千岁!”

八王说:“寇爱卿,你这是怎么回事啊?”

寇准说:“万岁要杀郡马、太君和王丞相,我不能袖手旁观,就替他们讲情。结果万岁不但不准,还把臣的功名一勾到底,永不再用!”

寇准多会说话呀!这点儿眼药给太宗上上了。八王一听可气坏了!说声:“你们在法场等候,我上金殿!”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大战黄土坡》。

第001回 杨六郎充军延安府 高军保护灵汴梁城

话说八王一到,把监斩关东台御史黄守义吓得跑上金殿给皇上送信去了,太宗一听八王来到,忙叫人请上殿来。

八王见到太宗,说道:“小王晚来一步,想不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知太君、郡马和王宰相身犯何罪要在午门斩首?”

太宗听完八王问话,就把刚才金殿之事说了一遍。八王又问:“寇大人身犯何罪?”

太宗说:“他没罪。”

八王说:“既然无罪,为何把官职一勾到底用不听用?”

太宗一听,心想;“寇准,真有你的!你把朕算琢磨苦啦!”叫道:“御侄,谁说朕勾销了他的功名?是他自己辞官不做呀!”

八王一听,心想:“这也许是寇准言语不实,不能再追究,不然寇准倒许真有欺君之罪了!”就接着说:“他辞官也好,你勾掉的也好,象这样两袖清风的忠臣,我是舍不得放他走的!求叔皇召回他官复原职。”

太宗心想:“干脆别找麻烦,这个情准了吧。”立时传旨召回寇准官复原职。寇大人来到金殿谢过太宗,又重新带好乌纱。

太宗又问:“御侄还有何事?”

八王说:“太君根本无罪;郡马去黑松林劫杀潘洪是受我之命;王宰相为救忠良而保本,偌大年纪说了点儿过头话也不足为怪。这三人都杀不得!”

宋太宗闻听此言,真是骑虎难下。暗想:“如果准了本,自己的脸面无光。”于是,横下一条心说道:“杀他三人,朕意已定。御侄不必多讲,回南清宫去吧!”

一听这句话,八王可急啦!“怎么,不准?叔皇可别怪我无礼了!”

说罢,手举凹面金锏向太宗打去。当时把皇上吓坏了,叫道:“御侄饶命啊!朕有话讲。”

 八王说罢,这才收住金锏。

为什么太宗这么怕八王呢?这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宋朝的江山本事太宗之兄宋太祖赵匡胤得来的。当初赵匡胤和大哥柴荣、三弟郑子明结拜时曾讲过,日后打了天下,大哥柴荣先坐,柴荣坐完传给赵匡胤,赵匡胤坐完传给郑子明。后来果真打了天下,就由柴王做了皇帝。等到柴王病重不行了,就要传给赵匡胤,赵匡胤说啥也不坐殿,让传给三弟。郑子明说大哥有儿子,传给侄儿吧。柴荣推让半天,二人执意不肯。最后无法,柴王把儿子叫来,给二位叔叔磕了头,谢二位叔叔让了江山。柴王的儿子叫柴宗训,等柴王死后就坐了江山。没坐多久,汴梁东北的陈桥接连打来三次战表。赵匡胤就带苗光义、高怀德、罗彦威、史彦超等人带兵打陈桥,到那儿之后,发现平安无事,并无犯病反将。这时,苗光义才对赵匡胤说明是他们打的假战表,为了把赵匡胤诓出京城,叫他带兵再打回去,夺皇位。赵匡胤不答应,说既然让给了柴宗训,就不能再害他,那样对不起去世的柴荣大哥。可是那几个人并不容他分说,高怀德早有准备,拿过一件黄袍就给赵匡胤披在了身上,众将跪倒就拜。这就叫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无奈,就带领众将进京去见柴宗训说明此事。叫他去云南为王。柴宗训年纪小,又没有人支持他,也只有听从安排了。柴宗训说:“我走到不要紧,我有一个妹妹柴美蓉留在赵匡胤身边,和他儿子赵德芳一块儿读书,俩人亲如兄妹。赵匡胤坐了天下,改国号为宋,封苗光义为军师,又大封众位大臣。

当时,郑子明正在生病,不知道陈桥兵变赵匡胤登基。等他病好了知道此事,到金殿大骂赵匡胤,说既然把江山让给了侄儿,侄儿也磕了头,为何出尔反尔?现在把侄儿赶走,怎能对得起死去的大哥?非要杀了他不可,由金殿一直追到后宫院。正赶上赵匡胤吃醉了酒,被骂得心头火起,结果杀了郑子明。

郑子明的夫人陶三春也有一身好武艺,听说丈夫被杀,跨马提刀要杀上金殿。赵匡胤闻讯,忙下令紧闭午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