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腥的盛唐-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大唐帝国的疆域已经由西域延伸到了中亚,又从中亚进一步拓展到了西亚的伊朗高原。高宗君臣继承了贞观时代的雄厚国力和开拓进取的尚武精神,终于使得大唐帝国的疆域、国力和声威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臻于极盛!

【百济:一场得而复失的战争】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天,也就是在大唐帝国刚刚平定西突厥之后,高宗李治接到了来自新罗的一道奏表。

准确地说,这是一封求救信——是新罗国王金春秋发出的一封十万火急的求救信。

他在信中说,百济再度勾结高丽屡屡入侵,已经占领了新罗的大片土地,唐朝要是再不出兵,新罗就彻底完蛋了!

看完信后,一股按捺已久的怒火终于在高宗李治的心中升腾起来。

当年太宗皇帝亲征高丽失败,不久后便赍志而殁,这件事一直是李治心头的一个阴影。登基之后,李治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出兵踏平桀骜不驯的高丽和百济,完成隋唐三代帝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未了的心愿,以慰父皇李世民在天之灵!

而高宗之所以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自从他即位以来,帝国高层的权力斗争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他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上;同时,为了征讨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帝国在西线共发动了三次远征,前后历时六年,付出了相当高的战争成本,所以高宗一直无法腾出手来处理朝鲜半岛的事务。

虽然这些年来唐帝国没有对朝鲜半岛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高丽的打击和袭扰。

自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丽铩羽而归之后,太宗就开始大规模扩建海军,大规模地制造战船。很快,唐帝国就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太宗还制订了“有限战争”的战略,不以歼灭敌军、攻城略地为目的,而是频繁出兵,重点袭击并破坏高丽的农耕区,以此打击高丽的经济,为最终平灭高丽铺平道路。

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到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的十几年间,唐帝国在上述战略的指引下,从海陆两线屡屡出兵,持续不断地对高丽发动袭扰战。帝国名将如李勣、薛万彻、程名振、苏定方、契苾何力、薛仁贵等人,都曾先后开赴高丽作战,对高丽实施了沉重的打击。

然而,高丽却始终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丽还曾联合百济和靺鞨部落,再次悍然入侵新罗,那次入侵一共占领了新罗三十三座城池。

高丽的态度明摆着——你打我,我就打你小弟!既然连你们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都灭不了我,你这个大权旁落、软弱无能的李治又能奈我何?

当时唐帝国正在对西突厥用兵,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高宗李治只好暂时隐忍,只派遣程名振和苏定方从陆路对高丽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进攻,在取得小胜之后就撤回国内,目的显然不是要与高丽全面开战,而仅是实施一次必要的战略威慑。

也许高丽把唐高宗的隐忍当成了懦弱,所以此次才会再度与百济联手攻击新罗,以此跟唐帝国叫板。

上帝要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此刻在高宗李治眼中,高丽和百济无疑就是这种自取灭亡的疯子。

显庆五年三月十日,高宗任命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以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其副手,共率领水陆十万大军,由海路出发,东征百济;同时,任命新罗国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负责统率新罗军队,配合苏定方的远征军夹击百济。

高宗的战略是——先把百济这个狐假虎威的爪牙灭了,再集中全力收拾高丽。

苏定方的东征大军自山东半岛的成山港出发,横跨黄海,于同年八月进抵朝鲜半岛南端的熊津江口。

百济军队已经在此严阵以待。

唐军在熊津江口抢滩登陆,海军从正面对百济守军发动进攻,陆军则在强行登陆之后迅速迂回到百济防线的后侧进行攻击。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之下,百济军队的防线迅速崩溃,被唐军斩杀数千人,余部被迫后撤。

占领熊津江口后,唐军水陆并进,直逼百济都城。百济军队倾国而出,在都城外二十里处摆开阵势,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

百济军队和高丽军队一样,长于守城,短于野战,此时竟然倾尽主力与唐军展开决战,无疑是自己把脖子伸到了苏定方的刀下。

这一战毫无悬念,唐军轻而易举地击溃了百济军队,斩杀了一万多人,旋即兵临城下,把百济都城团团围困。

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自知此城难保,在唐军围城之前,便带着太子扶余隆等人夺路而逃,一直逃到了百济的北部边境,只留下次子扶余泰守都城。

扶余泰看见老爸和大哥自顾自逃命去了,却把这个烂摊子扔给了他,心里头老大不爽。他料定都城迟早会落入唐军手中,最后索性自立为百济国王。

在扶余泰看来,既然横竖是个死,那就过把瘾再死!更何况,国王比亲王的号召力大得多,以国王的身份率众固守,或许将士因此奋勇,百济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扶余泰自立为王,有一个人立刻绝望了。

他就是太子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他想,爷爷和老爸这一王一太子都还没死,叔叔就拥兵自立了,就算到时候能把唐军击退,可爷爷和老爸还回得来吗?就算能回来,八成也会被叔叔干掉。

扶余文思越想越怕,最后干脆带着部众翻墙而下,投降了唐军。

扶余文思的出降就像推倒了一块多米诺骨牌,城中百姓纷纷步其后尘,争先恐后地出城投降。扶余泰勃然大怒,可他无论用什么办法也阻挡不了投降的人潮。

趁百济人心大乱之际,苏定方又命士兵悄悄攀上城墙,把唐军旗帜赫然插在了百济都城的城头上。

看着高高飘扬的唐军旗帜,扶余泰傻眼了。

他知道,人心已失、大势已去,再负隅顽抗也没有用了。随后,刚过了几天国王瘾的扶余泰就万念俱灰地打开了城门,向苏定方投降。

就这样,唐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百济的都城。

百济都城的失陷再次引发了多米诺效应,群龙无首的各城城主纷纷举城归降。稍后,走投无路的老国王义慈和太子隆也乖乖回来投降了唐军。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济的五部、三十七郡、两百座城池和七十六万户人口就全部归降。

至此,立国达六百七十八年的百济宣告灭亡。

老将苏定方轻而易举地平定了百济,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又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唐高宗李治大喜过望,随即下诏,在百济设置了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以百济的原有官员担任各地的都督和刺史。

百济的灭亡太迅速了,迅速得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一个立国六百多年、拥有人口将近四百万的国家,会这么容易屈服吗?

答案是否定的。

面对轻松到手的巨大胜利,唐军将士不免都有些飘飘然,于是纵兵劫掠的行为时有发生,此举顿时激起了百济军民的反抗情绪。正当唐军上上下下都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时候,百济军民就已经悄然打响了一场复国战争。

率先揭起反旗的人,就是百济勇将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是百济西部人,史称其“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他在百济的官职是达率,相当于中国的刺史。当百济举国降唐时,黑齿常之也归降了唐军。但是不久之后,黑齿常之就发现唐军有纵兵劫掠的行为,许多试图反抗的百济青壮年均遭唐兵屠戮。黑齿常之又惊又怒,随即带着十几个心腹逃回本部,并且召集流亡部众,占据任存山,很快就修筑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作为反抗唐军的基地。

黑齿常之揭起反旗之后,顿时应者云集,短短十天之间就有三万多人投奔到他的麾下。苏定方得知叛乱的消息后,迅速率军前往镇压,黑齿常之亲自带着敢死队迎击,数次挫败唐军的进攻。

反抗军获胜之后,士气大振,黑齿常之遂率领军队发起反攻。由于百济各地的郡守和士兵都是原百济军队的官兵,所以黑齿常之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在短短的时间内,黑齿常之就以破竹之势一连收复了将近两百座城池。

面对来势汹涌的百济复国浪潮,苏定方一筹莫展。他多次出兵试图消灭黑齿常之,无奈却被其一一击败。最后苏定方只好放弃,留下中郎将刘仁愿镇守熊津都督府(原百济都城),然后押着百济老国王扶余义慈和一干高级官员班师回国。

苏定方率唐军主力回国之后,百济的叛乱顿时越演越烈。

除了猛将黑齿常之外,百济僧人道琛、将军福信等人也在周留城聚众起事。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四处召集徒众,势力迅速壮大。与此同时,他们又从日本接回了百济王子扶余丰,拥立他为百济的新国王。

至此,苏定方在百济取得的辉煌战果基本上都打了水漂,整个百济名义上是唐朝的五都督府,实则只有一座熊津城掌握在唐军手中。

道琛、福信随后又率大军猛攻熊津,势单力薄的刘仁愿只能拼尽全力困守孤城。

熊津城危在旦夕。

危急时刻,高宗李治紧急起用了一位将领,命他即刻率领留在百济的另一部唐军火速援救熊津。

这个人就是刘仁轨。

被命运之手一把推上风口浪尖的这一年,刘仁轨跟苏定方一样,也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了。但有一点刘仁轨跟苏定方却大不一样,那就是——苏定方十几岁就开始驰骋沙场,可刘仁轨却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不用说带兵打仗!

高宗起用这么一个人,能够挽回万分危急的百济形势吗?

连身经百战的名将苏定方都不得不知难而退了,这个从没打过仗的刘仁轨,又怎么可能扭转乾坤呢?

人们对此充满了疑虑。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从没打过仗的六旬老人刘仁轨,最终不但彻底扭转了百济的危局,而且一不留神就成了一代名将。

谁也不会料到,苏定方在百济战场上的得而复失和功亏一篑,到头来居然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刘仁轨的传奇人生。

在高宗时期的战争史上,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那就是老将特别多。这些人中有的是年轻时代便建功立业的元勋宿将,如李世勣和程知节等人;有的是戎马一生,老来才有机会崭露头角、扬名立万,如苏定方;有的是遭到政治迫害,被流放边疆却因祸得福地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裴行俭;再有就是刘仁轨这种人,一辈子都与战场无缘,到老却一不留神变成了一代名将。

那么,在敌众我寡、形势异常严峻的百济战场上,刘仁轨究竟是如何力挽狂澜,成为一代名将的呢?

【独臂擎天:刘仁轨传奇(上)】

刘仁轨原本在朝廷担任给事中,因参与审理大理丞毕正义自缢一案,在审理过程中秉公执法,差点挖出了幕后主使李义府,因而得罪了李义府,旋即遭到报复,被贬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刺史。几年后,高宗下诏征讨百济,刘仁轨承担了东征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海上的粮食运输。就在刘仁轨准备督船出海的时候,突遇海上气候变化,他便推迟了出海日期。

可是,一直想把刘仁轨置于死地的李义府在得知情况后,却严令刘仁轨按时出行,不得耽搁。刘仁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海,结果遭遇暴风,船只沉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