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流人物-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那老五慢慢地伸出手,大约是想取那点心,嫂已经吩咐过了,要是不要,就提回去……这时,大白桃突然发火了,大白桃说:“谁说让提回去?凭啥让人提回去?这是闺女给我送的。你不要我要,放下,我收了!”说着,她狠狠地瞪了支书一眼,回过身,就泪眼模糊地笑着说:“礼我收了,你们回去吧。”可是,她刚把话说完,就又说:“等等……”说着,她从兜里掏出钱来,全是两块的,她数出四张,一人给了一张,说:“拿着吧,大过年的,都兴。”四个蛋,却没一个人敢伸手。老五说:“不要不要,俺不要。”大白桃说:“敢?这是我替我闺女给的,谁敢不要,我就让他把点心提回去!”

出了门,四个蛋儿大笑,一个个掏出钱来比,看谁的更新些。铁蛋命令说:“拿回去,都交给咱嫂!”于是,走路也昂昂的,他们跟支书家成了“亲戚”了!

初四,“叮铃铃铃……”院门口陡然响起了一串车铃声!那是邮局的人来了。于是,一家人都跑出来看。只听邮局的老秦喊一声:“冯焕章,拿信!”老姑夫先是愣愣的,好一会儿才突然想起这是自己的大名,就说:“噢,噢……是哩,我就是。”这时,老五眼疾手快,跑上去把信接住,看了看,兴奋地说:“‘三角章’!部队的,一定是俺哥的。”老姑夫立马就说:“给你嫂!”于是老五就把信递给了站在门口的刘汉香,刘汉香脸微微地红了一下,把信接过来,撕了一看,里边装的是一张“五好战士”的奖状……刘汉香把那张奖状递过去,说:“爹,是家昌的奖状,家昌评上‘五好战士’了。”老姑夫不接,老姑夫说:“噢,放着吧,你放着。”刘汉香就说:“这是张奖状,还是贴到堂屋吧。”老姑夫却执意说:“孬蛋儿,去,拿到你嫂那屋!”

于是,刘汉香住的那半间房里,就有了一张写有“冯家昌”名字的奖状。夜里,独自一人的时候,就着一盏油灯,刘汉香就捧着那张奖状细细地看,看了一遍又一遍,那名字、那部队的番号,是她多次用手抚摸过的,那就像是她心爱人的脸!有时候,她还把那奖状揣在怀里,就那么一夜一夜地揣着睡去了,等醒来的时候,再接着看;有时候,她把嘴贴上去,去偷偷地亲那名字……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在那奖状的背面,是有字的!那是用钢笔写上去的三个字:

——等着我。

当她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她“呀”了一声,又赶快把嘴捂上……这一刻,她是多么幸福啊!在刘汉香眼里,有了这三个字,她什么都不怕了。那不仅仅是三个字,那是一片心,是一份挚爱,那……那就是她的整个世界!

嫂啊,嫂!

过了一个冬春……

又过了一个冬春,转眼间就是夏天了。

对一个人的尊重,是需要时光培育的。在那个夏天里,村人们对刘汉香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都说,她“家常”了。在乡间,那“家常”并不是随便用的。日子就像是一驾负重的辕车,能驾得起“辕”的人,才会有这样一种大的常态;也是一种不要包装、没有架势的随和,这就是“家常”。那实在是一种透骨的称赞,是一种纯生活化的信任和褒扬,也是贴着日子的游刃有余。是啊,再没有人把她当做“洋学生”了,再没有人把她看做“国豆家的‘国豆’”了。在人们眼里,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媳妇,是一个能治家、持家的女人。她就快要成为“钢蛋家的”了!真的,在人们心里,她就算是“钢蛋家的”,或是“他嫂”。这就是乡人的承认和尊重。那么,在人们的目光里,时常流落出来的就不再是鄙夷和惋惜,而是一丝丝的羡慕和钦佩,是由衷的看重。常常,当人们路过老姑夫家门前的时候,就有人感叹地说:“看看人家的院子!”

是啊,要是粗看,院子还是昔日的院子,只不过是爽利些罢了。但要是细访访,你就会发现,这院里有一种幻化出来的东西,有一种滋滋润润的鲜活,有一种生发在阳光里的昂然、祥和与葳蕤。到处都诗冉冉的,就像旧有的时光在一天天新。不是吗?院子是扫过的,也洒了些水,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看那地面,是那么一种很光很润的新湿,干净也是角角落落都顾到的干净;柴火就偏垛在一个墙角,一根一根地码在那里,码得很整齐;取时也很有规律,从一个小角儿开,一捆一捆的,一点也不乱;喂鸡的瓦盆也不像往日那样,就撂在院子的中央,而是放在紧贴着猪圈的一小块地方,一碗清水,一个小瓦盆,也都干干净净的,是每天要刷的,没有污迹;院墙的豁口是用“麻扎泥”补过的,削得很整齐,与旧墙很贴;正面的房墙上,新钉了一排木橛,门东挂的是锄橿、套绳、老镰、桑叉;门西挂的是辣椒、辫蒜、粗箩和切红薯片的擦刀……一样一样,都清清爽爽。院子的中央,是一个新搭的丝瓜棚架,瓜秧儿枝枝蔓蔓地爬开去,遮出了一方荫凉;棚架下,有一旧磨盘砌成的石桌,也是用清水刷出来的,很洁净;桌下,还摆着几个木制的小方凳。靠西的一边,扯着一根长长的晾衣绳,也常有洗的衣裳挂出来,在阳光下晃着,小风吹来,那日子就显得密匝匝的,既清爽又厚实。无论谁看了,都知道,这里藏着一双女人的手。

在灶屋里,刘汉香不懂的,该问就问,该学就学。她也时常跑到穗儿奶奶那里,请教擀烙馍的技艺;去广胜媳妇家,看她做三合面(豆面、高粱面、红薯面)的烫面饺子;去贵田家,学做切面;木匠家女人会做菜合子,就也去瞅瞅……这样一来,老姑夫家的饭食,一日日就有了花样了。

春天里,就让蛋儿们去树上摘些槐花,或是榆钱儿,先用水洗了,再用粗面拌了,上笼蒸一蒸,而后再浇上盐水泡出来的香椿末、蒜泥、辣椒面、大茴粉,蛋儿们都说好吃。

夏日里,就去地里拔些茼蒿、马齿苋、荠荠菜什么的,在渠上就洗了,而后切碎,拌上粉条末,加些作料,用细面一层层裹了,一“龙”一“龙”地盘在屉上,再上火一蒸,这就做成了“菜蟒”。蛋儿们馋得很,竟一人吃一“龙”!

入了秋,玉米下来了,豆子下来了,有时也会分少许的芝麻,那一点点芝麻是不够榨油的,或是就在那玉米面饼子上撒些芝麻,做成了焦酥的;或是用小擀杖擀一擀,做成芝麻盐,吃面条的时候,撒上一些,很香啊!那豆子,或是泡些豆芽,拌了夹着吃;或是就做了酱豆,酱豆就大葱,卷着吃;或是去豆腐家,就换上二斤豆腐,上油煎了,加上白菜瓠瓜,做成大锅的烩菜,多泼些辣子,一人盛上一大碗,就着焦黄的窝头,吃得汗淋淋的,美!那时候,村里整年不分一回油,肠子里太寡了!过上一段,刘汉香就去镇上,托人割二斤猪膘肉,在锅里熬成猪油,倒在一个瓦盆里窘着,每每就铲上一点放在锅里,油花子就四起了。蛋儿们太馋的时候,就做一回“水油馍”。那“水油馍”就是把头天剩下的干烙馍丢在水盆里湿一湿,而后放在火鏊子上,趁热抹上猪油,撒上盐末,然后两张、两张地扣在一起,再一折一折地叠起来,在鏊子上炕热了,随后再用刀切成一截一截的,分给蛋儿们吃。那吃了“水油馍”的老五,就时常对人说:闻闻,一嘴油。净油儿!

一进冬天,菜就不多了,多的是红薯、萝卜。那红薯,烤的、烧的、蒸的、煮的,也都吃了;那红薯面的汤,也都喝得够够的了,屁也多。为做这红薯面,刘汉香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先是把那红薯面炒熟了,半煳不焦的,用滚水一浇,就做成了香甜可口的炒面。按说,这并不稀罕,都会做的。稀罕的是,她搁了“糖精”!那时候,知道“糖精”的人还很少,她这么一放“糖精”,神了,那就甜得了不得了!那老五是个“喷壶”,爱吹。每当老五把炒面端出来的时候,就用筷子挑那么一点,让村里的孩子排着队尝,说:“尝尝,俺嫂做的,比点心还甜呢,都尝尝!”尝了,都觉得甜,真甜哪!于是,孩子们就有了一句顺口溜,每日里在村街喊:甜,甜,甜死驴屄不要钱!……于是,村里人就纷纷拥上门来,从刘汉香那里讨上芝麻粒儿那么大的一点点儿“糖精”,去做那“甜死驴屄不要钱”的炒面!

突然有一天,刘汉香忽发奇想,就用一个废了的压井筒子,拿到县上农机站的姨夫那里焊了个盖儿,而后再钻上一个个细细的漏眼儿,固定在一个长凳上,试了几次,咦,就做成了一个专轧红薯面窝头的机器!蒸出来的红薯面窝头,往这机器里一按,两人推着杆子一丝一丝地往下轧,乖乖,那筋筋道道、长长条条的“黑驴面”(是乡人这样叫的)就从那漏孔里齐刷刷地轧出来了!那面,放在锅里一煮一漂,用筷子挑出来,拌上葱、姜、蒜,盐,浇些猪油,或是羊汤,辣子宽宽浓浓的,盛那么一大碗……“日他个姐,”汉子们说,“给碗黑驴面,拿命都不换!”于是,这家来借了,那家也来借,一村人都排着队去借那能轧“黑驴面”的机器。有时候,几家就争起来了……刘汉香就让老姑夫管着这事,一家一家地轮着使。一时,老姑夫就“兴”了,把身上穿的那件黑制服一掸再掸,就扛了那带着轧面机的长凳,一家一家地去巡回“表演”。

女人在日子里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一旦她决意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会焕发出男人不可比拟的激情。再看看那些个蛋儿吧,当他们从家里走出来的时候,再不是破衣烂衫、鼻涕邋遢了。无论谁,出来一个都是整整齐齐的。纵是身上少了一个扣子,也是不让出门的。那老五本是个“鼻涕虫”,袖子上总是油哧麻花的,沾满了黑乎乎的鼻涕渣儿。这会儿,刘汉香就专门给他做了两个“袖头”,像城里人那样套在袖口上,一脏就换下来洗了。那身上背的书包,虽是碎布做的,也是一人一个花样,有的是绣出了一个“忠”字;有的就绣上了“为人民服务”;有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有的就是“愚公移山”。那时,这在乡间是一种时髦,不是谁不谁都能做的,那几乎是一种城里人才配享有的“高级”了!

于是,这样的一个家,就有了“体面”了。在乡村,那“体面”实在是很要紧的,那就像是张在日子上空的一张篷布,或是一把遮挡毒日头的庇伞,它一日日过滤着蔑视和鄙夷,遮挡着那几乎可以淹人的唾沫星子,扯出了丝丝缕缕的暖人的温馨。人哪,就是这样的,每当老姑夫或是蛋儿们走出院子的时候,就会十分突兀地看到一个点头,或是一个友好的“问询儿”,那一声“哼”就换成了“嗯”,或是“这狗日的——呀”,就那么一“呀”,就变了腔调,改换了情绪了,很暖人哪!这就有“脸”了,“脸”就是“精神”呀。乡人的“精神”在日子里弥漫着,那差异是一点点、一点点让人去品的……自然,这都是因了刘汉香的缘故。

这个夏天是刘汉香一生当中最快乐的一个夏天。刘汉香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那日子真“满”,过得也真快呀!夏日天长,一早,“吃杯茶”叫的时候,刘汉香就领着蛋儿们到地里去了。这时天还未亮,启明星仍在天边闪烁,那麦田像墨海一样,一池一池地在微风中摇曳。地远,一坡一坡走,麦虽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