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科学。高校的录取选拔严格,而且对学习成绩还有严格的要求。名牌大学在质量和学习成绩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要比西方名牌学校高。在1999年,有40万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现在所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远比日本要多,而且质量要高。该杂志作出此结论的理由依据是,中国科技人员是从竞争性选拔中脱颖而出的。

除了这些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外,还有那些从国外学成归来者,尤其是从美国大学学习结束后,并多年在美国的实验室以及硅谷作为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或者作为企业家积累了经验的归来者。自邓的时代开始的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向国外送出去了30多万大学生,其中的绝大部分去了美国,而学成回国的不足1/3。但是,最近几年来,回国的数量持续增加。从人才外流中形成了一个人才的回流。上海和北京是高收入者的生活乐园,而回国者又收入高。不久前,外国企业还抱怨,缺少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和经理,而今,这种情况显然得到了改善。充足的高质量的研发人员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企业,使它们把寻找人才的目光转向中国大陆。国际商业机器、英特尔、微软、甲骨文等等,它们都在中国筹建了大型实验室,以今后5~10年时间段为目标,开展未来技术研究。阿尔卡特在其上海的合资企业贝尔公司中,筹建了一个研发中心,中心有3500名工作人员。

今天,中国的一些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实验室从装备能力上,足以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并立。其中一部分的研究人员来自于美国的实验室,或者德国的马普所,或者其他的著名研究中心。

北京的中央政府、各省政府和管理部门全力支持教育、科研和高技术企业的迁入。兴建的高科技园有数百个,其中最大的是中关村,它位于北京的西北,两所精英大学:北大和清华构成了它的心脏。中国的硅谷形成于此。

中国研究决定,要成为世界高技术强国之一,而且最终要成为世界上那唯一领先的高技术强国。1998年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府确认了这个决定,并且通过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要予以大规模集中投资,到2020年,中国要发展成为仅落后于美国的第二个高技术强国,也就是要领先于欧洲和日本。这个目标显然是可以实现的。

第37章 世界工业品市场上的“中国恐惧”

通用电器公司前任总裁、传奇式人物杰克。韦尔奇在他名为《杰克。韦尔奇自传》中曾这样警告说:“你从未听说过的中国企业将在最近10年中以强大的竞争对手形式出现,会直接威胁到你企业的生存。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她会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中国/香港104在最近15年中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第四大贸易出口强国。我们德国人不像日本人和美国人,至今还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什么,中国的经济腾飞对我们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好像觉得中国离我们很远,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主要是一些廉价产品,例如礼品商店中的装饰品和瓷器。尽管我们同中国的贸易已经有了巨大的赤字,但一直还把她视为一个市场,而且是一个未来的市场。我们曾经也是以这种态度对待日本的,然而七八十年代日本风暴刮来时,摧毁了我们的照相机生产工业、钟表工业、电子工业、电动机生产工业,然后又在1992~1993年间的经济危机中几乎把我们的机床制造业,甚至把我们的汽车制造业全部摧毁。105今天随着中国的发展,“更强的日本式”风暴席卷世界市场。另外还有一个对比,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粮食出口使欧洲粮食市场价下降一半。现在中国工业产品出口迅速增加引起了世界工业产品市场通货紧缩恐惧。

中国最大的竞争压力来自于东南亚和日本。东南亚联盟中的一些国家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视为它们未来的威胁。随着纺织品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配额限制会被取消。这类出口产品的增加直接威胁到东南亚国家的利益。同时,中国将逐步把这些国家的电子配件产品挤出市场,并与他们争夺日本和美国的直接投资。这种发展也威胁着新加坡,该国总理吴作栋将其视为最大的挑战,他说:“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将淹没整个市场。”

据美林公司亚洲问题专家比尔。贝尔彻的估计,中国进入世界市场每年会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2%的影响。那么有人就会问,如果毛没有把中国从世界市场上拉回去的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七八十年代出现的经济增长是否有可能。目前,东南亚国家在此方面的悲观思想是有些夸大。如果这些国家成功地改变了他们的经济结构,迎合了中国的需要,也可能会使中国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事实上,今天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远远地超过了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对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来说,中国游客迅速增加成了该地区旅游业增长的主要源泉。悲观主义者们担心,东南亚会下降为食品和原材料提供国以及旅游国。针对中国的这种发展最有效的战略措施只能是将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国家最终结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就连日本也陷入了“中国恐惧”之中。新闻媒体一片恐慌,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报道日本的企业不断在中国建厂生产的情况。曾经如此强大的电器公司离开了驻地日本,来到了仅有300公里之遥的邻国,这里每小时的工资是日本本土的1/15到1/40。日本的工业生产在2001年下降了8%,然而中国却上升了10%以上,而且前一年甚至升了1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不断增大。

日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同样受到了中国的排挤。2002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可能会超过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曾经占垄断地位的日本电器产品今天在中国也能以相同的质量生产,尽管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日方的帮助。这些电器产品有:空调、家用电器、电视机、DVD机、半导体、微机和微机辅助设备、电话交互系统和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所有这些产品都以微薄的利润成批生产,只是高级技术还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尽管日本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是亚洲的中心,然而日本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威胁。如同美国的高技术企业一样,日本的企业也在中国设立了研发和设计中心。例如东芝公司,计划将它在上海的微机芯片研究人员数增加到上千人;世界最大的电器公司松下公司在中国已有4万员工,现在他们又在北京设立了一个手机和数字电视研发实验室,在苏州设立了家用电器实验室。到2005年,在北京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将达到1500人。那么,日本本土的研究人员将来做些什么呢?

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工业景况还是不错的。德国工业的核心是由几千家中型企业构成的,她们拥有“藏而不露的冠军”殊荣,控制着世界许多特殊产品的市场,从装瓶机到彩色蜡烛颜料配制设备都由德国公司控制。在下面这些领域中中国几乎还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例如高效能机器、印刷机、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以及光学、激光技术和医疗技术等。我们的汽车工业也同样如此。汽车工业在世界市场上主要被五六个大型企业所控制。大众汽车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占据了统治地位。同样德国的化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就技术而言占主导地位,有强大的竞争力。

但是标准产品生产厂家,例如标准钢、标准机械、电视机和家用电器的生产厂家在德国,而且在欧洲都面临着严酷的局面。汉堡港口负责设备的经理说,他们的集装箱设备以前都是从德国厂家订购的,但2001年首次购买了中国的产品。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灯具生产厂家抱怨,中国的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威胁。如果我们把绘画当作产品看的话,连巴伐利亚州的乡土画画家都抱怨说,中国的画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与他们相类似的画。

就连美国的经济界人士,或许也包括英国的经济界人士都在考虑调整结构,避开中国工业在许多领域中的挑战。如果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很大,那么主要由于进口了纺织品、服装、鞋、花炮、餐具等美国不再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从中国进口,也得要从其他低工资国家进口。

■在中国的德国企业

德国对华贸易出口在欧盟国家中占第一位,几乎占这些国家对华出口总额的40%。德中贸易额在2001年达到了320亿欧元,德国出口额增加了28%,增长120亿欧元;从中国的贸易进口增长7%,几乎达到200亿欧元。德国对华贸易赤字近80亿欧元,2002年,对中国的贸易出口额超过了对日本的出口。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情况良好。投资额度看上去有些低。根据中国经贸部的统计,到2001年底德国累计直接投资额只有76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地位相比并不匹配。但这个统计没有考虑到再投资的问题,没有包括德国企业的一些子公司从香港、美国或者从欧洲其他国家投向中国的资金。如果把这些投资都算在一起,那可能是76亿美元的几倍。德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上,是由高度现代化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生产设备和条件构成。德国设在中国的企业与在世界市场上的企业一样都具有领先地位。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地位非常显赫。它生产的小轿车占中国市场的50%还多。2001年,在上海和长春的两家企业共生产轿车36万辆。上海大众公司是中国市场销售最好的外资企业,它把几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汽车型号拿到中国生产,例如在上海生产的有帕萨特和波罗,在长春生产的有捷达和奥迪A6。2002年有望销售43。5万辆,预计这一年整个汽车市场会销售85万辆轿车。其他亚洲国家的汽车是丰田的王国,而中国却是德国汽车大众品牌的王国。

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宝马是引进生产豪华轿车的著名品牌。这两个企业最初为在中国建厂生产还费了不少周折。现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建立了一个合资企业,生产公共汽车,并准备把北京吉普车联合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此外他们好像还准备建立一个合资企业,生产大型载重汽车。重要的还有,它要同中国一起发展航天航空工业。宝马最终在2002年允许建立合资企业,生产3~5排座的中型汽车。

大众汽车公司引来了200多个汽车配件厂到中国生产,其中包括世界第二大汽车配件生产厂家、德国的博世公司,该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不少合资企业和子公司,员工总计有8500人,预计在2002年销售额将达到7亿欧元。博世公司在中国不仅生产汽车配件,还有其他产品。博世数控机床比模拟机床还便宜。

德国的化工企业也显示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主要的投资厂家是巴斯夫公司,公司董事于尔根。哈姆布来西特(贺斌杰)将投资战略定位在了中国和亚洲。到1999年底,巴斯夫公司共投资10亿马克,建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的分公司。它今后的投资会更大,已经决定与中国石化公司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