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走中的玫瑰-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岁的时候又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对于少女时期的我来说,母亲在我的想象里面,是一个神秘而又亲密的人物。于是当她说,希望我大学毕业之后,能够到深圳帮忙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去了。

记得当时我的父亲什么都没有说,他总是这样,每当我要决定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总是什么也不说,即使之后我碰得头破血流地站在他的面前,他还是什么都不说。

我还记得那个夏天,我提着一个箱子,来到母亲既是办公室也是住宅的地方。母亲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穿得这样不好看。那一天,我穿的是一件简单的白衬衫,和一条长长的花裙子。母亲总是嫌我长得不漂亮,因为那样在她的眼中,我很难找到一个有钱的男朋友。看上去还非常年轻的母亲对我说,在外人面前,不要说我是她的女儿,这年头,一个女人要做生意,要在这里混下去,不要让人家知道年纪,不要让人家知道婚姻状况会更加划算。

当时的我,真心诚意地想,这个从来没有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她曾经经历过多么艰难的日子,我应该帮她。于是我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慢慢让我开始明白生活的艰难。在我住的房子对面,是那些来自湖南的打工妹的集体宿舍。每天都会看到,她们到了吃饭的时间,很多人都是端着一碗白饭,就着一瓶辣椒酱,津津有味地吃着。

而我们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发现,我的母亲什么生意都做,只要能够赚到钱,哪怕只是一点点。虽然请别人吃饭的时候,我的母亲总是抢着买单,但是在家里面,每顿饭总是节省到只有一个素菜,一个荤菜。

不过我的母亲是那种哪怕口袋里面只有两块钱,也在别人面前装得像一个百万富翁那样豪爽的人。直到现在,兜兜转转,她还是在用这样的方式生活着。

我的母亲经常会突然消失一段时间,于是房东就会找我来要房租。她的这些亲戚每天都要开饭,曾经有一天,我的口袋里面只剩下两块钱,看着他们,看着这个地方,我真的想哭。因为我不知道,这两块钱用完之后,明天如何生活下去。

母亲消失的时候,我必须自己赚钱支撑这个家,同时也是支撑我自己。靠着同学的关系,我接到了一单礼品生意。我还记得我和我的同班同学一起,跑到别人的厂子里面和别人谈判起来。不过别人很快看穿了我的底价到底是多少,这个合同签得有点灰溜溜。不过好歹有点钱赚,心里面已经算是很满足。

还有一次,我的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拖来一百箱饮料,从东北运到了深圳,而她自己却不知去向。我手忙脚乱地找了一个仓库把这些饮料存放起来,但是开始为仓库费发愁。

面对这一大堆连我都没有听说过名字的饮料,我和我的这位同班同学一起,推着自行车,开始一家小商店一家小商店地推销。

求人真的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要面对别人毫不留情的拒绝,或者是那种干脆不愿搭理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还好,那个时候年轻,刚刚走出校门,反而能够承受这些东西,如果是现在,我真的很难想象,自己还能不能像那个时候那样,去做这样的事情。

结果,就这样,冒着炎热的天气去推销,我还记得,有一天下午还下着雨,我们的自行车倒在地上,一箱子饮料从后座上面摔了下来。那个时候,一刹那有一种绝望,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任何的事情。我知道我的这位同学那个时候和我有着同样的感觉。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的这种软弱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我记得,我们扶起自行车,继续一家商店、一家商店推销着我们的饮料。

最后,我记得,终于有一个好心人被我们感动,于是我们又赚了一点钱,终于可以解决一大帮人一个月的生计问题。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很快我发现,原来我和我的母亲对于生活的价值观、生存的方式实在有太大的区别。

我的母亲总是拿一些她身边的年轻女孩给我做例子,谁谁谁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头,谁谁谁嫁给了一个港商,或者是谁谁谁做了二奶,而她获得了多少多少的房产。

在我母亲的眼里,钱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也不要和钱过不去,因为只有有足够的钱才能够生存。

但是我不这样看。我觉得,如果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个人很有钱,倒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但如果只是为了钱却并不值得。

我们闹翻了,从此我和她断了来往,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上海,于是我要在深圳从头开始。

为了生活,开头的几个月,我什么工作都做过。酒店服务员,仓库管理员,还有国有企业的每天闲着没有事情做的老总秘书。换工作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工资问题,因为要租房子,要应付日常支出,因此那个时候,选择工作的首要准则是工资是不是高。直到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进入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我的生活才重新上了轨道。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我没有选择来到深圳,没有跟着我母亲的话,我会和我的不少同学那样,几个月下来,在外资企业已经有了不错的表现。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我好像浪费了半年时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要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在深圳的这段日子。

因为在这段日子里面,我看到了那么多在生活底层挣扎的人如何生活,我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们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循规蹈矩,慢慢寻找着机会,有的人用不正当的手法,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赚到最多的钱。但是他们的最初的出发点都是一样:为了生存。

在这段日子里面,我也体验到了,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韧劲来面对这个社会里面的人和事情。

我的那位同学,我们在深圳一起待了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的一个偏远县城,他说过,他的理想是要进电视台工作,之后我听说,他在县城的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络。

八年之后,当我们在北京再见的时候,他已经是珠海电视台的一名编导,而我则成为凤凰卫视的一名记者。他告诉我他用五年的时间,从县城走进省电视台,然后又只身来到珠海,从一名编外人员成为电视台的正式员工的整个过程。他说,深圳的那段日子,教会他如何在艰难的时候,勉励自己一定要走下去。

七年|之后

这可以是一个终极问题,关于人为何要活着。

这个问题,我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地问自己,也是自己最终选择了哲学系的主要原因。对于懵懂的我来说,依稀觉得,人的生存,不单单是活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怎样活着。

后来,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刻意地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这对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只不过转换了一种思考方式,在生活中面对每一个选择的时候,自自然然地就会面对这个问题,无法逃避。

而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对于如何活着,慢慢有了清晰的想法,除了从生理上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状态,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精神上寻求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自己更敏锐地感知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通过这些美好,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让生存变成一种快乐幸福的事情。

其实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活着。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奢华,这也是自己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做出的一种选择,有的人需要一种安全感,有的人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同感,让自己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也因为这样,会有不同的价值体系。

生存之道,在我看来,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提供不了多元化选择,那么这个社会是出现了问题的。但是同一时间,生存之道依然还是有一个共同使用的标准,那就是善恶之分。途径可以不同,但是道德不能缺失,生存绝对不是借口。

看看周边,很多人总是用这样一句话为自己开脱:“我也就是要混口饭吃,我总要活着吧。”于是,为恶的同时,还理所当然地认为,社会应该可以接受为恶的理由。而其他人,在批判反对这种行为的同时,当自己面对选择的时候,却也会拿出同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说服别人,渐渐地,连批评的声音都没有了,这成为了一个社会的行为标准。

于是,抱怨越来越多,生存变成艰难残酷的过程。也许在竞争中胜出的那一刻,会有快乐的感觉,但是幸福感不可能在黑暗和沉重当中产生。

绝大部分人始终有柔软的一面,这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的动力。看看过去人类生活的状态,不管是道德的标准,还是文明的水平,会看到一条清晰、进步的轨迹。战争不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手段,对人的奴役也被看成是野蛮的行为,眼前看得到的人类的痛苦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甚至拓展到了动物的身上,也因为这样,出现了动物保护主义。

这让生存不再是单纯的赚钱、养活自己,即便是面对战乱贫穷的人们,对于生活,他们也会有活下去之外的需求,比如,怎样可以活得更好一点。

而正是这种想要更好一点点的想法,让改变变成现实。

09 关于困难

七年之前

这些年养成的工作习惯,

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

先要考虑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比如在去阿富汗之前,

要假设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想怎样去解决。

七年之后

至少记得,

有的困难,

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

但是如果自己不去做自己可以做得到的那些,

那就永远没有解决的可能。

七年|之前

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我觉得有一个访谈节目特别适合你,我帮你联络一下。只是,过了两天,他非常不好意思地对我说,闾丘,对方觉得你的生活过于顺利了,所以不太适合他们的节目。

我让我的朋友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因为我根本没有把上访谈节目放在心上,倒是他给我的理由让我想了半天,原来我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和挫折的人。

因为电视台记者这个职业的关系,我们这些人给别人留下印象的,就是在镜头面前的一切,于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在镜头的背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

在大学里面演讲,学生们总是觉得,做一个记者,特别是一个名记者是多么风光的事情,甚至很多学生说,闾丘,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战地记者。每次我都要泼一下他们的冷水,我说:其实记者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业。在香港,记者这个职业,让不少人好好地生活都有点困难。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金钱。至于战地记者,这个世界打仗的机会不多,即使打了,能够参与报道的媒体也不多,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不能够成为战地记者。

其实我这样说,更希望的是,这些年轻人能够更加关注,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如何面对各种困难。

这些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考虑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难。

比如在去阿富汗之前,要假设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想怎样去解决。我们考虑到可能没有住的地方,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