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论语-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到批评之后,孔子坦然认错,这反映了孔子知错就改的品德,或者是给自己找台阶的能力。

【现实解说】愤青们虽然有诸多不满,但是在内心里是爱国的。

5。10(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让本国的人生活快乐,使远方的人来归附。”

【解析】孔子在陈国和蔡国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两个国家都是苟延残喘,朝不保夕,混一天算一天。于是,孔子决定前往楚国,来到了楚国方城山外的叶地。楚国的叶公叫沈诸良,成语叶公好龙中所说的叶公,就是沈诸良。当然,那是传说。叶公是楚国位高权重的人物,是楚国被吴国灭亡之后的复国功臣。孔子希望透过叶公去见楚王,在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

叶公向孔子求教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就这样回答他。后来,子贡问过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孔子说楚国地大人稀,都城太小而百姓缺乏归属感。因此,首先要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让他们爱这个国家,其次要吸引外来移民。

“近者说,远者来。”在世界现代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譬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是这样。

要让远者来,最关键的是近者说。如果百姓的幸福指数很低,谁还会来?

孔子的话不错,可是缺乏具体的办法。

【现实解说】目标都是宏伟的,具体办法没一条。

5。11(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解析】叶公对孔子的治国理论并不感兴趣,这实际上是双方在争论,或者说是叶公在委婉表达自己对孔子理念的不认同。两人对正直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区别。相比较,鲁国文化更注重亲情。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因为这是孔子所说的,这在后来很长一段的司法实践中被认为是合法的。从人性的角度说,这是有道理的。隐,是隐瞒的意思,就是不告发不作证,不等于要干预司法徇私枉法。

不过孔子的司法理念在当时是过时的,从历史记载来看,除了鲁国,没有哪个国家推崇父子相隐。

【现实解说】鲁国的文化是亲情高于法律,所以涉及到亲情的官司,都尽量避免。鲁国司法文化再经过后来的发酵,就滋生了徇私枉法、裙带串通等等司法腐败,能不亡国吗?

5。12(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等等。”

【解析】叶公是个很绅士的人,因此希望从侧面了解孔子,看他是不是还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可是子路不够聪明,或者说很担心回答得不好,因此没有回答。孔子则很失望,责怪子路没有为自己吹捧。从另一方面说,叶公并没有为孔子牵线的想法,之所以很多事情不当面问孔子,是希望孔子识趣一点,自己离开。

其实这个时候,子路说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子路远不如子贡,子贡有一整套的说辞。

【现实解说】企业文化很重要,对本企业的描述,对领导的描述,都应该要求员工默记在心,一旦说起,要滔滔不绝,赞不绝口而且令人信服。因此,平时要注意培训。

5。13(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一个楚国愤青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解析】一个楚国愤青唱了一首歌谣,孔子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心情,就像在唱自己,如此而已。

这是孔子从叶公处离开之后发生的事情,地点还是在楚国。所谓楚狂接舆,意思是一个楚国的流浪汉来到了马车旁。但是历史上的解释是楚国狂人名叫接舆,而且是姓陆名通字接舆。试问,孔子根本没有跟人家说上话,怎么知道人家叫接舆?

史上多以为此人是个高人,其实不过是个流浪汉,顶多是个流浪歌手或者流浪诗人。至于流浪汉骂楚王,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孔子觉得跟这个流浪歌手很有共鸣,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孔子师徒一行人当时也就是一帮流浪诗人。

这个被误命名为接舆的楚国愤青,可谓流浪歌手的祖师爷呢!

【现实解说】奇怪的是,这么著名的歌曲,怎么就没有人谱上曲子来唱呢?没文化啊。

5。14(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瞎折腾了。”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看来影响还比较大,以至于农夫都知道了。而农夫们并不赞同孔子的做法,证明孔子的思想得不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这也是孔子离开叶公处后发生的事情,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世人的认同,孔子难免有些落寞。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孔子的弟子们也都开始动摇了。

两个农夫也并不是后来历史上所说的高人,不过是两个农夫而已。当时楚国北部为方城山以北,一向是楚国出兵的必由之地,最近几十年又经历吴国入侵等多番战乱,百姓向往和平安定,希望躲避乱世。所以,对于孔子这样不好好待在家里,到处折腾的做法很不理解。

【现实解说】改变不了世界,那就适应世界;适应不了世界,那就躲避世界。改变不了世界而要去改变世界,那就很失败;适应不了世界而去适应世界,那就很痛苦。

5。15(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无法奏乐唱歌。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困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解析】从楚国出来,孔子带领弟子前往陈国,再去投奔司城贞子。恰好这时候吴国攻打陈国,楚国起兵来救,整个陈国都是坚壁清野,不是城门紧闭就是逃往深山。所以,孔子师徒在陈国竟然断了粮,陷入生存危机。

生存危机必然导致的是信仰危机,学生们对老师的信赖产生了动摇,对老师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子路是个直性子,因此就来问老师。孔子很生气,回答得很严厉:你要是对为师产生了信仰危机,你就是个小人。

君子固穷后来成为成语,表达君子即便穷困也不改志向。

穷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穷困的意思。

关于这段,《史记》有一段记载,更能说明问题。

“《诗》里写道:‘匪兕(音寺,犀牛)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着旷野快快逃命。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孔子问子路。

“老师啊,是不是您的德行还不够呢?会不会是您的智慧还有欠缺?”子路直性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危机。

面对子路的信仰危机,孔子一下子警惕起来。人可以没有没吃没喝,但是不能没有信仰。所以,孔子振作了,他要挽救子路的信仰。

“你认为聪明人就无所不知吗?那么比干怎么还会死于非命?你认为良言相劝就会被人感谢吗?那伍子胥怎么还会被杀?你认为清廉的人就一定会被重用吗?那伯夷、叔齐怎么还会被饿死?学识渊博的君子不被任用的多的是,难道仅仅是我孔子一个?芝兰生在深山老林,并不因为无人欣赏就不吐露芬芳;君子修习礼乐推崇仁德,也并不因为贫穷困顿就败坏节操。贤和不肖是才能问题,做和不做是为人的问题。遇不遇上明主是时机问题,死亡和生存是命运问题。有渊博的才能却没有机遇,即使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法施展;但是一旦遇上了机遇,要施展才能又有什么难的呢?所以,君子要抓紧时间修养身心,等待时机的到来。”孔子一番话,让子路没话可说。

子路走了,孔子又把子贡叫来了。

“赐啊,《诗》里写道:‘匪兕匪虎,率彼旷野’。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孔子用同样的问题问子路,看他怎么回答。

“老师,我觉得吧,您的主张或许太过高深太过超前了,因而天下人不能接受您,能不能稍为降低一点标准呢?”子贡的话还是比较讲究,其实意思跟子路没什么区别,也是信仰危机。

“赐啊,一个好的农夫善于耕种,但是不一定善于收获。一个工匠巧于制作,但是不一定了解市场;君子研究自己的理论学说,主次分明,有条有理,但是不一定就会被人们接受。现在不研修完善自己的学说,却只求能被人接受,赐啊,你的志向也不远大啊。”孔子又把子贡批评了一顿,禁不住有些失望。

子贡走了,孔子又把颜回叫来了。

“回啊,《诗》里写道:‘匪兕匪虎,率彼旷野’。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孔子用同样的问题问颜回,看他怎么回答。

“老师,您的学问博大精深,以至于天下人都不能接受您。”颜回开头的话竟然和子贡一样,孔子禁不住屏住了呼吸,看他接下来怎么说。“虽然这样,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