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字看看;辛夷看看渊明;也看看北海; 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隽永的楷书:有的人/终身铸造灵魂/而至死/也未曾标价出售。 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小诗;渊明每每回想起这首小诗;他总觉得自己的诗并不出色;至少比辛夷逊色。那天他上去写了这么一句话:";幸福写在别人眼里;痛苦留在自己心里!"; 北海也经常写诗;他跟渊明是一对";开档裤";朋友;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三;一直形影不离。北海从初二开始;学习上开始超过了辛夷和渊明;在坎山中学稳坐";霸主";地位; 当时他写了这么一行字:";生不怨命/唯在已为/唯有宏愿者定成大材!";就这样; 三人在众位家长的啧啧称赞中退出会场。再后来;坎山中学的前二十名同学中; 唯有北海和王伟上了中专;其余人都考上了高中。渊明在衙前中学;辛夷则在向泊中学。
到达徐州车站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渊明随着新兵们下了车;苏北的风;第一次刮在他脸上;凉飕飕的;车站上喧闹的人群;一张张陌生的脸;连昏暗的霓红灯光也显得格外的陌生;渊明以前特喜欢杭城的夜市;那朦朦胧胧的灯光总会令人产生无限的暇想;乃至寄托。而此刻;他真的心有余悸;有种命运叵测的滋味。 首长过来拍拍渊明的肩膀;这姿势特象是辛夷拍的;";小胡;我回师部汇报情况;你随他们走吧;今后要好好干;当个好兵";。
这下;渊明更觉得无助了;连唯一这位谈不上认识的人也要离开他了。
出站的这段;队伍一直是小跑;渊明已累得气喘嘘嘘了; 新军装已被汗水浸湿了一直渗至肩上背的背包里。渊明的皮箱拉手就在小跑中断了;多亏旁边的一名新兵帮的忙;一下子把箱子扛到他自己的肩上;渊明被这个动作感动得热泪盈眶; 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只要还有人给他微笑就足矣;更何况是眼前这一举动呢!
部队在琵琶山脚下;渊明坐在军车大约半个小时便到目的地了。
";下车后;立即按高矮个儿排好队!";一名一杠三星的干部跑过来喊道。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渊明一直耷拉着脑袋;身体不停的打着颤;汗不流了;但全身如淋雨似的。特别难受;也特别冷。
";一杠三星";开始点名了;到点到渊明时;他连忙回答:";在!";";以后点名答到;知道吗!";";知道!";";说'是'";;不允许说知道!";";是!";渊明连忙改正。
点完名;渊明被一个高大的战士领走了;大个子战士轻巧地扛着渊明的箱子; 右手抓着背包;稳稳当当地迈着步子。渊明跟在后面;身上没背任何东西;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我姓黄;名甲作;福建人!";大个儿说话声宏量;略夹杂着方言味。
";我们班10个新同志已来了8个;你是第9个;妈的;凌晨4点;还得接最后一个。";
渊明被黄班长领进了一排平房最南面的一间;室内白墙;铁架床;摆放特别整齐。
";妈的;小点声;其他同志都休息了;把那个吃了!";
";班长;我不饿!";
";妈的;怎么这么多废话;让你吃你就把它吃掉;吃完赶快休息;明天起来训练!";
渊明竟连续吃了二包方便面;第二包他实在是硬撑下去的。直至后来;他才知道;每个新兵只发一包方便面;另一包是属于那个名叫吴爱宝最后一个来的战友的。
也许每个人一踏入新的环境都是易感而又怀旧的; 更何况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呢!渊明每天都有许多的苦涩和失意;总想把这些莫名的惆怅都写出来; 他走不出梦中的家园;走不出梦中的亲爹亲娘;走不出童年的钱江潮和赭山; 当然他有时也会想起辛夷。
天天都是训练;上午在家整内务;黄班长手把手地教10个新兵叠被子; 下午在训练场训练;10个排成一排;练站军姿;一站便是二个小时。
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双腿回来;晚上还得搞辅助训练;辅卧撑;仰卧起坐;踢腿等等。每晚都累得满头大汗;连写封家信的时间都不给;更谈不上写文章了。
由于渊明内务整得好;训练又特别刻苦;班长特批时间让他写家信。
渊明的第一封信是写给父母的;写完信时;纸上的字已模糊不堪了;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么脆弱;眼泪这东西在那时犹如自来水坏了笼头;一发不可收了。
";爸爸;妈妈:
孩儿不孝;学业未成中途而废;你们寒辛茹苦;白培养了我十八年。爸爸; 原谅孩儿吧!既然选择了从戎;我一定会好好干;对得起全家;对得起自己的。
孩儿于第二天凌晨二点到达部队;一切顺利;请勿挂念;通过一个星期的训练;我这个新兵渐渐开始适应部队井然有序的生活了;班长和战友们待我都挺好;大家都象自己的亲兄弟一般。
()
爸;妈;新兵训练大概是三个多月左右吧。一结束;我们便可以佩戴威武的领花; 帽徽;军衔了;到时候;我一定拍张相片;给你们寄来。
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你们也知道;我一向是不愿走的人;姐姐跟我则相反;但如今不愿动的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军营;而喜欢闯的姐姐则留在了你们身边。有时我总觉得这是命。每当黄昏;军营内初上华灯之时;我便远眺南方;望着层峦叠障的大山; 陷入沉思;想家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想我们四口之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光。
爸爸;妈妈;你们自己要多注意身体;爸爸开车要小心。保重!
遥祝
军礼!
第三章
(三)
训练一日复一日;渊明对军营的了解也是与日俱增。但他总喜欢把自己置身于自己营造起来的那种沉闷的空间之中。渊明每天爱看夕阳;火红的大圆球遥远的镶嵌在琵琶山的顶端;山上蓊蓊郁郁的青松在夕阳的余辉下格外庄严肃穆。慢慢地; 夕阳渐渐的坠落;天边飘来几朵彩霞;把整个军营笼罩得金壁辉煌; 渊明的全身也顿时亮丽起来。就这样;渊明喜欢静静地坐在训练场上;听着集合的号声悠悠地传来;迎接他去集合。
黄班长不知对渊明是有缘份;还是因为渊明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他对天天沉默的'新兵蛋皮'特别欣赏。每每训练回来;他总是想方设法的寻找话题;跟渊明聊天。
一天;班长的老乡周小宇来新兵连玩;顺便来看看自己的老乡……一排一班长。
周小宇是团里出了名的";一枝笔";;当兵四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立过功;受过奖;用黄班长的话说:";当兵一个月;不认识团长很正常; 不认识我老乡小周那便不正常了!";
";起立!";当佩着上士军衔的周小宇来一班时;黄班长用干部的礼遇接待了他。
";请坐;请坐";。周小宇满足似的摆摆手。
坐到了广东揭阳入伍的战士王树彬的床上;小王连忙起立;从床底抽出板凳; 坐在了凳子上。
";老乡;你带出来的兵真不赖啊!";
黄班长憨憨地笑了笑;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了一包";红杉树";;递了一根给周小宇;";哪里;再厉害也比不上你周大名人啊!";
";抄;什么###话;咱老乡;你也尽捧我!";
";她妈的;行就是行;你们说对不对!";黄班长看了一眼围成一圈的战士们;点上了烟。
";小宇;给我弄几本稿纸过来";。
";小意思;老规矩;我还得要你接我的词";。
";妈的;尽玩虚的;有屁快放!";
渊明知道;班长平时虽然话粗点;但他特别好学;平时爱背些诗词之类的。
周小宇沉思片刻;便背了一首姜 的'点锋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方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黄班长这下可傻了眼;";妈的;什么狗###词;我都没听说过";。
";怎样;接不下去吧!嘿嘿!";周小宇从军裤袋里抽出两叠稿纸;递给了黄班长。";老乡;有空还得看啊!";
";妈的;你们这里有谁能接下去;下午的五公里越野免了!"; 黄班长把目光一下子扫向这群新兵们;把周小宇也搞愣了。
";报告班长;我会;但下午的五公里我还想继续!";渊明站起来接完整了这首'点锋唇':
";第四桥边;拟其天随往。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漂亮!";周小宇兴奋地拉住了渊明的手;对黄班长嚷道:";喂;老乡;真看不出来; 你们一班不一般嘛!";
渊明接到辛夷的信是在新兵训练一个月以后。渊明刚从洗漱间回来;端了一盆刚洗完的衣服。
";胡渊明;你该请客了!";通信员陈言登操着浓浓的闽南口音向渊明打招呼!
";为什么?";
";你看!";小陈左手扬起一封淡蓝色封皮的信;趾高气扬的威胁着";怎么样;一包' 红杉树'";!
";好好好!";渊明没好气的回答他;把信拿了过来渊明做梦也没想到;信是辛夷写来的。
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面;仅写了一行字:";想你;仿佛失踪的你;自已多保重!";
渊明的心弦仿佛被什么针深深地蛰了一下。他无法表达对辛夷的情感;更没有更多的寄托给辛夷;渊明只愿意跟夷聊天;只愿意看到辛夷快乐。 他并不希望有不经意的收获;或者在辛夷身上得到点什么;他留恋自己和辛夷自高复班以后的那段岁月; 直至无缘无故地因为辛夷而被人痛打;他不敢承认辛夷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女人;但他冥冥之中能预感到;辛夷总有一天会走进他的生活!
渊明一直暗恋着一个女;她就是方菲。方菲与渊明是小学的同学;那时渊明当班长;方菲是学习委员;小学时;渊明对方菲的感觉只是顺眼;因此 ;他从来不会去训方菲;即使方菲跟别的同学在自习课上说话;他也会旁敲侧击的训另一个同学;以足够的余地保留方菲的面子;也许从渊明当班长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他今后能当一名出色的指挥人才。
上初中后;渊明和方菲继续在同一个班;渊明依旧是班长; 方菲仍然做她的学习委员;方菲其实学习挺棒的;人长得挺丰满;不象辛夷那么苗条;一头短发; 有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嘴。方菲最令女孩子羡慕的就是她的皮肤;白嫩无比。渊明皮肤实在是太黑了;长得也很普通;所以他对方菲这份好感一直埋在心底;不愿轻意地流露;但他自初中后;越来越不敢正视方菲;时时躲着她锐利的目光。事隔多年;渊明万般遗憾地说道:";我敢跟每个女孩'对眼';但有个女孩除外;她就是方菲; 注定我一生只能娶别的女孩!渊明把对方菲的这份爱埋得深;他认为只有学习上超过方菲; 才能比得上她;所以漫长的三年初中;渊明的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方菲。考入高中后;渊明与方菲还在同一个学校;但两人不在同一个班级;渊明不再是班长; 方菲也不再是学习委员;两人见面时行同陌路。渊明想了三年的法子想去接近方菲;但均以破产而告终;正因为是渊明三年的用心不专;致使一向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未能跨进大学的校门;但渊明并没有责怪方菲;他只想留给自己一次机会;能跟方菲坐在一起好好的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