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一条奔腾的大河,足有五六十米宽,而在它的对面,则是排着整齐队列的300名骑兵,后面兴许还有更多。
“他们甚至不允许我们渡河。”
廖缶说起此事就恨的牙痒痒,道:“有个墨西哥人到河边捞鱼,也被他们射中了一箭,大腿直接穿过,如今还在水寨里躺着呢。”
“那他们呢?过来吗?”陈易这样问是有原因的,公路基本是在原来的土路的基础上加宽加固而完成的,而马拉城的居民不可能与外界断绝联系。
廖缶摇摇头又点点头,说:“他们新辟了一个渡口,就在那边,然后绕过我们,从一个小路到后面5公里的地方。”
“还是用我们的公路?”
“是,但不允许我们继续建。”
陈易沉吟了起来。绕马拉城的环城公路是必须修建的,如此才能在不攻占马拉城的情况下,掌控马拉城及其周边的资源,最起码的一点,要找到铂金矿的存在,要找到更多的天然橡胶树。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最好是在不发生激烈冲突的情况下,建一个新的桥梁。
“我们有架桥的技术吗?”陈易缓缓的问包工队偷偷廖缶。
“那个大爵士,就是我们俘虏的那个,席尔瓦,他会。用西大陆的土办法。是一种石制的吊桥,我们用钢筋混凝土代替,已经做过一个小的了,没有问题。”
廖缶说着停顿了一下,又续道:“席尔瓦大爵士,说他有对付这些骑士的办法。”
“哦?是什么?”
廖缶眨巴眨巴了两下眼睛,他还以为陈易会愿意见见席尔瓦的。
此情此景,由不得他迟疑,于是马上回答道:“是市场,他说马拉城的贵族们喜欢市场。如果有一个市场,干净的,像是我们的西江水寨那么干净的市场,出售像是我们西江水寨上出售的东西,并吸引城里的贵族们来玩,那他们一定会不耐烦来回的摆渡,还有骑兵的搜查。如果我们没有过激的战争行为的话,至少那些中下层的小贵族和市民,庄园主,会主动请我们修建桥梁。”
“嗯?”
俞伟超掌握着财政,马上醒悟过来,道:“那岂不是市场建在哪里,桥梁就修在哪里?道路也得改地方?”
市场肯定不能建在他们的脚下,那原先的公路计划就必然要改变。改变就意味着钱,而且是巨量的资金。
陈易倒是对此很感兴趣,笑道:“完全可以试试,不过,具体出售什么东西,让席尔瓦大爵士,拿出一份名单来。廖缶,你负责建设这个市场……”
“是。”廖缶激动的两腿并拢,在西大陆,工作就意味着权力,一个出售地球货的市场,听起来就很厉害。
……
第三百三十三章 马拉城(1)
在距离预设桥梁2000米外,一个新的“西马市场”被建立了起来。
它的位置是妥协产生的,没有廖缶等人要求的那么远,也没有俞伟超等人要求的那么近。当然,出售的物品与价格是绝对令人称道的。
“西马市场”是常见的批发市场的模式,两层的小楼外加一层的活动板房就构成了一家店铺。每家店铺的面积都超过300平方米,下层经营,二层既可做店铺亦可做成办公或休息的地方,活动板房则是就近的仓库。这样两条并排的街道就组成了市场的一期工程,容纳总计20名商家。
虽然数量上很少,但20间店铺出售的物品种类是要超过马来城数百商家的。陈易曾经送至西大陆的运动服、解放鞋、胶鞋以及金属锅,锋利的小刀只是“西马市场”内的普通货色,更专业细化的民用产品成了市场内主流。皮质手套给骑手用很舒服,纺织手套适合步兵用钝器,厚厚的棉布手套能端极热的锅……舒服的丝质或棉质内衣,防水鞋,塑料运动和针织面料鞋继续受到马拉城邦的村民欢迎……廉价的蚊帐和洗衣粉则是行商们抢购的焦点,也不知他们将之送到了哪里……软金属制作的扳指得到了弓箭手们的一致好评,其实大多数买得起它的都是城中的贵族子弟……
作为一个偏远的城邦,马拉城并非是商业城市,数千年来千篇一律的手工制品称得上是成熟耐用,这使得居民新购入商品的欲望大大降低……“西马市场”就不同了,商人们出售的新鲜玩意,不仅减轻了劳动负担,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家庭收入。
()好看的txt电子书
虽然马拉城的元老会颁布命令,禁止城中居民前往西马市场,神庙的祭祀也在城中大肆宣传,可信仰金钱的商人们,可不会在乎元老会。
事实上,当学员中曾经做过小摊贩的黄伟成为了“西马市场”的直接负责人后,他的首要政策就是:将“西马市场”变成马拉城的批发兼营零售市场——这是他在江北做小贩的时候就有的愿望,如今不仅实现了,而且还相当符合眼下的情形。
批发和零售形成了巨大的差价,行商们要赚取成本50%左右的利润,坐商们要赚取成本30%左右的利润,最终到了店铺中,就涨价了100%……不管其他城邦的人是如何看待此问题的,对于马拉城内的消费者而言,出门3公里并摆渡至西马市场,就可以用二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不少的好东西。若是稍稍多带几件兜售在市场上,等于是白捡的……
仅仅两周时间,西马市场的活力就被激起。
自从陈易出现在运村附近后,来自各地的行商就将江宁货销往了马拉城,甚至更遥远的城邦。只是由于陈易本人懒得购进类型不同的商品,才显得“江宁货”以衣物、鞋帽以及金属为主。即便如此,它们也得到了马拉城上下一致的好评,就像是当年西洋货进入中国一样,有着精巧好用的美誉。当然,作为美誉的附属价值,
其价格高昂的令普通人难以承受……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
在陈易的授意下,俞伟超允许了西江城寨内三极以下士兵和文员,可以前往马拉城消费,明面上的理由是削弱马拉城的敌对情绪,增进交流与合作。可实际上,只有增加了马拉城居民的收入,才能增加对方的购买力。同时,也增加了士兵们的满意度——能用来消费的钱才是真的钱,才会让他们的高薪变的真实。
有对比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忠诚度,眼看着马拉城的居民每月赚的钱,还没有自己几天赚的多,西江城寨自然而然就获得了土著们的依附。
而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其实以前士兵们偶尔也会去马拉城,只是那时候没有公路,交通困难而收入较低。现在的允许,实际上变成了一种限制,三极士兵也就是班长的级别,或者叫做士官,他们能够知道的信息量并不多,普通的士兵更是几近于无了。
事实上,西江水寨在马拉城能做的,远比马拉城在水寨做的多。
在允许士兵前往马拉城的第五天,大杨就随着几名木村人一起上了摆渡船,他现在做的是老本行,西大陆的间谍头子。当然,除了他本人之外,整个情报部门再没有专职的情报分析员了——其他提供情报的情报人员,都只能叫做线人,而不能称之为间谍。
大杨对目前的状况已经很满意了。对他来说,能够发挥所长,无所谓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又或者是日本台湾阿富汗……当然,不在地球是有些偏离他的预期,但那又怎么样呢。
仅容30人的小渔船发出细细的划水声,大杨暗自将此点记在了脑子里:替换更大更快的摆渡船,能吸引更多的乘客。
木村的村民兴高采烈,他们都是水寨的二级工人,主要在城内做些木工活,属于归附西江水寨的村子,大杨的掩护身份是下石村的锅炉工,与他们分在了一个宿舍。
拐过一个水湾,马拉城就出现在了眼前。
大杨不知是失望还是赞叹的吁了口气,从小船上跳了下来。
传说中的马拉城,高有20余米,俱是坚硬的花岗岩,宽可跑马,当年不知费了多少劲。不知是为了节省材料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城市的主要部分是夹在两个陡峭的经过改造的山梁之间,前突就成了类似马面的防御体,而两侧数百米的高山,只要稍派几百人进行警戒,就绝无失陷之虞,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兵力。而从外型上来看,马拉城比现存的西安古城墙要高上一倍不止,数千年的修缮和积淀非同小可。那些西江水寨的主战派们看来难缠的象兽骑兵和龙首骑兵,在如此的城墙下,似乎也不足为虑。
虽然从现代城市的角度来看,这样一座周长不过20公里的城市,未免太小了一些,可以说是一种为了安全而付出的牺牲。
对比之下,西江水寨的城墙,就像是小孩的玩具一样娇小。
大杨暗暗想:石头结构的城墙防御,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好武馆的学员都是些嘴上功夫的家伙,竟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建钢筋混泥土的城墙,20公里长20米高的城墙,哪怕仅仅是7米宽,就要28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按照最普通的标准,每立方米2。5吨重,就得700万吨的物资供应。
大杨算是水寨的中高层,知道目前的供应主要由陈易完成,每月大约两到三次,总数在40万吨左右。这其中有军火、有生活物资、有维持士气的精神食粮,还有用于出售的商品,新补充的车辆和燃油,各种机械甚至是简单的工厂设备,建筑材料虽然是大宗之一,且以钢筋为主,但每月也很难超过20万吨,700万吨的供应……哼哼……不如送20万吨的炸药来毁了马拉城。
“城门检查,交人头税了”
西大陆式的高亢的呼喝声打断了大杨的思路,他赶紧拿出一枚薄钱准备递上去。
马拉城以前是不收城门税的,后来西江城寨以良民证做凭证,在村民进出城门之际收取人头税,却是迅速的被马拉城的贵族给学了去。
一名木村的村民拦住要掏钱的大杨,只见前面另一人,熟练的丢了两枚薄钱,又送了一枚薄钱给门前的士兵,大杨和剩下两个人就免去了费用,直接入城。
腐败
大杨再次在脑袋里记下两个字。一个腐败的政权是容易击垮的,但也说明这是一个富裕的政权。
兴许是西大陆频繁的战争状态,使得马拉城更像是一个军事要塞,城中纯粹的平民并不多,时不时能够见到拿着武器的骑兵或步兵走过。想到好几个重骑兵部队和重步兵部队都驻在城外,大杨对于武力占领马拉城的想法又减弱了一分。
不过,他还是努力的观察着目力所及的防御设施——武力占领的可能从未消失过,若非陈易始终在考虑神庙的反应,现在入城的本该是一支军队。而大杨的主要目标,亦是考察占领的可能。
()
他边走边看,倒是与头次进城的村民一般无二。
脚下不时的发出“吧唧”的声音,那是踩到了污水或粪便。没有地下排污系统的马拉城居民对此习以为常,甚至有孩童光着脚在街上打闹。
达官贵人们则以骑乘为主。大杨不得不随着木村人逐渐适应,并忍受他们无聊的关于排泄物的笑话。
“木制的房屋,木制的兵所,皮制的器械……要是有20门大炮或者火箭,能把马拉城烧成岩浆城……太简单了。”
不过,元老会贵族肯定不会因此而屈服。
唯一能让他们屈服的,只能是倒塌的城墙。
大杨一面想着,一面听着脚下“吧唧”的声音,强忍着不去看发生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