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奂Α薄O啾雀叨任拿鞯穆蘼恚呗敬τ诿豢淖刺ú还┮邓胶芨撸敲挥薪⑼骋坏墓遥裁挥泄餐奈淖钟镅院头桑龈呗厍治狽多王国或部落,有事没事就互掐一阵子。在自诩高档次的罗马人眼中,披头散发凶神恶煞没有文化的高卢人都是一帮低档次的“蛮夷”。
高卢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彪悍凶猛能打善杀,他们中的一些部落有一个习俗,就是男子成年时要杀死一个敌人来证明自己确实成年了,否则这男子就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而高卢士兵最光荣的事儿就是战死沙场,如果酋长壮烈了,士兵还活着,那就是最大的耻辱。高卢人还有一个特野蛮的规定——老公可以随便杀死老婆。
恺撒要对付的就是这样一群“恐怖蛮人”。
公元前58年,即中国超级大美女王昭君的老公呼韩邪单于(不过当时呼韩邪单于还没娶王昭君,确切地说,王美女当时还没出生)当选为匈奴领导人的那一年(即汉宣帝神爵四年),恺撒率领四个军团开赴高卢,从此揭开了长达八年的高卢战争的序幕。
在恺撒和“蛮人”正式开打之前,咱先看看他手里的“家伙”。
话说这古代欧洲历史上,有两支军事力量打仗最牛威名最大,一个就是前面咱说过的“马其顿方阵”,还有一个就是“罗马军团”——它们分别代表着古希腊和古罗马军事发展的巅峰。
古罗马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就叫“军团”,一般战时每军编为四个军团,每个军团六千人(原来是四千五百人),约十个大队合成一个军团,三个中队合成一个大队。
这罗马军团以重装步兵为主力,配备重型投掷长矛(也可以称为“重标枪”)、盾牌和著名的可以将人剁碎的罗马短剑。
此外罗马军团还有少量配备轻型投掷长矛、投石器和弓箭的轻装步兵以及配备长矛和长剑的骑兵。
罗马人步战极猛,但骑术较菜,所以罗马骑兵既不强大也非主力,作战中只为重装步兵担任配角。相比罗马的老前辈——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罗马的老对手——汉尼拔时代的迦太基、罗马同时代的世界另一强——汉朝,罗马骑兵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确实不咋样。
罗马军团作战时一般分为三道战线,每道十个行列,打起仗来基本都是先狂扔长矛(或投石、射箭),再抄起短剑上去疯砍。
在攻城时,罗马军团还配备了破城锤、活动木塔和弩炮(发射石头标枪)等武器,用这些家伙对敌方城堡进行全面猛击。
罗马军团的战士们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种是“少年战士”,也称“轻步兵”,他们个个都是身手敏捷打架灵活的小男生,手持普通标枪和小圆盾,虽然活力四射但是缺乏训练;
第二种是“青年战士”,相比“少年战士”,他们年龄大些也更加成熟,打架经验比较丰富,装备有重型投掷长矛、罗马短剑和方盾,打仗时他们组成罗马军团重步兵的第一横列;
第三种是“壮年战士”,平均年龄30岁左右,相比“青年战士”,他们的成熟指数又高出许多,他们勇猛顽强,战术纯熟,是罗马军团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武器装备和“青年战士”一样,打仗时他们组成军团重步兵的第二横列;
第四种是“成年战士”或称“老兵”,在所有的罗马战士中,他们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作战最稳重,他们装备长矛和方盾,打仗时组成军团重步兵的第三横列,是军团的后备力量。
到了恺撒的姑父马略执政的时候,他对罗马军团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和升级,兵种分工被取消,所有重装步兵都统一为“军团士兵”,统一装备重型投掷长矛、罗马短剑和长盾。于是乎,罗马军团的三列战士就基本没有啥差别了。
在公元前1世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武装便是这西方的罗马军队和咱东方的西汉军队。到底是“标枪短剑”的罗马军团更牛,还是“劲弩长戟”的大汉骑兵更猛呢?因为两国路途遥远没机会PK,咱也不得而知就不胡乱YY了。不过倒是有个事儿很有意思。
据一些专家考证,说曾有一支罗马军团在帕提亚帝国(中亚西亚一带,即中国史书中所说的“安息”)战败后神秘失踪,后来他们成了匈奴的雇佣军,接着又被汉军打败并俘虏,被安置在甘肃一带。而三国猛将马超的西凉军团的战术和装备颇有罗马风格,大约就是受到这帮罗马人的影响……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咱也没有时光机器回去亲自瞅瞅,所以实在不能确定。对这事儿咱就不深入分析了,还是返回来继续侃恺撒是如何指挥罗马军团喋血高卢的。
33。 狂扁高卢(上)
话说进入高卢后,恺撒第一个要对付的敌人是厄尔维几人,他们是高卢人中最骁悍的一拨,据说个个都充满着战斗激|情。
恺撒和厄尔维几人开架的原因是这帮原居住在相当于今天瑞士西部一片儿的野蛮人把自己房子粮食都烧了准备集体搬家——迁徙,而迁徙必须向罗马借道。
厄尔维几人虽属生猛“蛮夷”,但他们还不想和罗马人冲突,在迁徙前他们很有礼貌地和恺撒商量借道的事儿。
恺撒的答复是:“按照我们罗马人的习惯和先例,我不能给你们任何一条穿过罗马地盘的通道!”
同时恺撒还修筑了一条特高大特坚固的“拦截工事”,任厄尔维几人费多大劲也硬闯不过来。
()免费电子书下载
厄尔维几人很郁闷,于是他们决定绕路渡河走,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就当他们四分之三的人已经完全渡过河水的时候,恺撒的追兵突然杀来,猝不及防的厄尔维几人被罗马军团一阵狂扁,挂掉一半。最让恺撒欣慰的是,这批被打死的厄尔维几人曾经在40多年前打死了罗马的执政官还侮辱了罗马士兵。
厄尔维几人很无奈,他们决定和恺撒和谈。但是谈判的口气很令人不爽,他们派出的使者对恺撒说:“你们不要得意!你们别忘了,俺们是很勇敢的,俺们曾经打败过你们。”
恺撒的回答是:“正因为我没忘记你们提到的那些事儿,所以我才没有丝毫的懈怠和犹豫!当然,你们如果愿意以人质为抵押,我们愿意讲和。”
厄尔维几人的使者也很强硬:“俺们从来没有把人质交给别人的先例!”说完愤愤而去。
和谈完蛋了,双方继续打。
第二天,厄尔维几人拔营离去,恺撒率军紧随跟踪追击。但是这个时候,恺撒军队出问题了——缺粮!
厄尔维几人也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特兴奋,立刻掉过头来对罗马军队发动了进攻!
恺撒反应极其迅速,他当机立断,把军队撤离到最近的一座山上,然后派人把自己的坐骑送走,表示自己要与将士们生死一处,绝不逃离,大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势!
恺撒指挥罗马军团居高临下,先对厄尔维几人狂扔长矛,接着拔出罗马短剑对厄尔维几人一阵狂砍!
这罗马军团的投掷长矛甚是锐利,不少飞出去后直接刺进了厄尔维几人的盾牌里,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拖着这样“镶嵌”着长矛的盾牌打仗实在不顺手,于是厄尔维几人索性扔掉盾牌作战。然而失去了盾牌的保护,厄尔维几人更倒霉,他们遭到罗马短剑的狂砍乱剁,伤亡惨重……
厄尔维几人招架不住了,虽然他们很勇猛,虽然他们很顽强,但他们终究不是恺撒及其罗马军团的对手。
厄尔维几人的主力被灭,残余的人被恺撒遣返回他们原先的家乡,厄尔维几人极其郁闷:想不到搬个家也会招致那么大的灾祸。唉,以后还是老实在自己家里待着吧,再也别乱跑了……
打败厄尔维几人之后,很多高卢部落都前来向恺撒祝贺,说感谢恺撒把他们从厄尔维几人的魔爪下拯救出来。但是有一个部落首领的表现却与众不同,他扑倒在恺撒的脚下哇哇大哭,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部落首领要向恺撒告状,他声泪俱下说日耳曼人很残暴地蹂躏了他们的部落,而且赖在高卢不走,他请求恺撒大人一定要为他们伸张正义。
话说这日耳曼人乃是一个居住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古老的欧洲民族,他们金发碧眼,人高力猛,生性彪悍,武艺高强。他们觉得高卢这地儿十分美好,于是乎成群结队地拥入,死活不肯离开,一些高卢部落对他们又恨又怕又无奈……
而此时的恺撒正想教训一下日耳曼人,因为他们不但对高卢是一大祸害,而且对罗马也是一大威胁。
恺撒决定先和日耳曼人的首领阿里奥维斯都斯谈判。
恺撒趾高气扬地对这位日耳曼人首领说:“请你们退出高卢,否则的话……”
阿里奥维斯都斯同样趾高气扬地对这位罗马统帅说:“我们可是接受了高卢人的诚挚邀请才来到高卢的。我看该离开的是你们罗马人吧?我奉劝您少管闲事赶紧离开。如果我被逼无奈把您给杀死了……”
您瞧这口气,能谈得来吗?只能用暴力来解决了。
话说这日耳曼人有个很奇怪的习俗,就是不在新月出来之前打仗。恺撒知道这事儿后特高兴:既然你们不打,那我打好啦!
就当日耳曼人牢牢遵守他们那个奇怪习俗的时候,恺撒指挥罗马军团兵分三列对他们的营寨发动了猛攻。
别看日耳曼人毫无准备,但他们反应却极其灵敏,很快就进入战斗状态并且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冲向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惊诧不已,日耳曼人推进如此神速,以至于罗马军团连扔长矛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拔出短剑和他们对砍!
日耳曼人组成密集方阵,与罗马士兵展开厮杀。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罗马士兵来了招“黑虎掏心”——直接冲入日耳曼人方阵的里面挥舞短剑连刺带砍,先击溃了方阵的左翼又打翻了方阵的右翼!
经过一番激烈血拼,勇猛善战但并不懂战术的日耳曼人终究敌不过战术灵活身经百战的恺撒军团,他们纷纷溃败,逃到莱茵河边,他们那位战前还牛气哄哄的首领阿里奥维斯都斯也爬上一艘小船渡河溜之大吉,而他的两个老婆都在逃跑途中被罗马军砍死,两个女儿一个被杀一个被俘(和前面咱说过的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三世一样,日耳曼人头领也喜欢打仗时带着家属)。
恺撒在莱茵河畔望着屁滚尿流的日耳曼人,内心幸福至极。此后他命令一拨“听话”的日耳曼人驻守在莱茵河左岸,以防备右岸那些“不听话”的日耳曼人。此乃罗马人第一次到达莱茵河,从此莱茵河就成了罗马在高卢领地的东部边界。
征服厄尔维几人和打跑日耳曼人首领,都是恺撒在公元前58年一个夏季取得的。恺撒刚入高卢境内就连赢两盘,自然得意非常,威望也直线上升。
就在恺撒和他的军团美滋滋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高卢又出事了。占高卢人口三分之一的比尔及人(在今天的比利时、荷兰南部和法国北部一片儿)组成了一支三十六万六千人的队伍高高举起了对抗罗马的大旗……
()
34。 狂扁高卢(中)
公元前57年,恺撒的宝剑砍向了比尔及人。他率领罗马军团在阿克松奈河(比尔及人地盘的边界)北岸背靠小山的地儿排兵布阵,还在山的两侧各挖了一道堑壕,堑壕两端建造了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