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柯云路作品精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情过后的长相厮守
——不惑之年,如何走出婚姻围城?
  自从博客开通以后,我的信件一下增加了很多许多涉及婚姻家庭。
  婚姻与家庭问题我一直关注,之前写过《东方的故事》,里面大量篇幅讨论男女关系及相互间的情爱。后来的小说也多有爱情因素。但我并不是这方面的咨询专家,因此有时会将其中一些信件放上博客,与朋友们一起讨论。当然,这类信件我会做某种处理,不涉及隐私,也不被家人觉察。
  以下是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信中这样说:
  也许是内心的困惑太多,也许生活总需要突破。
  我经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爱情?爱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爱情是可以描绘的吗,还是只是在意念之间?爱情是可以使人生绚丽多彩,但这绚丽的光彩能维持多久?
  人为什么要走入婚姻?是为了两人的长久守候,还是结束孤独的个体生活,还是只为了走入婚姻,还是为了拥有一个孩子?婚姻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爱情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单恋是否是爱情?是否两情相悦才是爱情?

()免费电子书下载
  爱情爱的到底是什么?在变化不定的人生中,相爱的双方在变化着,成长着,也许岁月的洗礼让双方更加回归自我,或变化为另一个自己都未想到的状况,当爱着的双方不再有当初的感觉时,两人是否还要守候,为了当初的誓言?如果双方已经走入婚姻,这时如何去办?
  你相信一个没有爱情,但是有友情和亲情的婚姻的存在吗?我想我的婚姻就是这样,也许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感情是否算爱情。我们的一些做事风格、做事方法及一些爱好都有不同,但是我们都能善良地对待他人,坦诚地对待彼此。可是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却有差异,令我痛苦和遗憾。这种状况在我准备走入婚姻时就已经存在,原以为时间会改变这一切,但是,在对待事物的理解差异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孤单。
  我不知道是否应维持这种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我希望孩子不再犯我的错误。因为我的婚姻就是我父母婚姻的重演,我一直以为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也一直遵守着他们的行事准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没有减少。如何抉择,真是一道难解的题。
  看了这封信,一开始我觉得不必回信,写信的朋友显然有相当的文化教养,非常理性,也许她只是想说说话而已。
  人有时就怕想说话都找不到人听,那才是真正的孤单。
  其实,每个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感觉都是孤单的。但如果知道自己面对的东西是许多人曾经或正在面对的,可能就会觉得不那么孤单了。相信这位朋友信中所述在许多家庭都存在,甚至在一些外人看来非常美满的家庭中存在。
  她提到选择。是的,人生就要进行不断的选择,而任何选择都不可能只有利而无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从来没有。正确的选择只是利大于弊而已。而对利弊的衡量和判断,每个人是不同的。许多官场的人视官阶如命,只要仕途顺畅,什么都可以干出来。而一些在商场征战的人理所当然地以挣钱多为目的,只要生意做大了,哪怕良心上有所亏欠也在所不惜。
  在婚姻的选择中,也同样有各种因素的介入。有些人重外貌,有些人重人品,还有的人重视家庭背景、文化教养、工资收入等等,自然,好的婚姻不可缺少爱情。但我们也知道不少原本没有爱情甚至根本没有任何了解的男女相携走过几十年后,成就了幸福的婚姻。这在长期实行包办婚姻的中国社会并不鲜见。
  选择婚姻和维系婚姻时哪一种因素起了决定作用,除了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当然与当事双方的价值观有直接关系。重视子女的人可能会把子女成长的环境放在第一位,而重视自身生活质量的人可能觉得独立更重要。许多有文化的人,精神层面的交流与理解重于其他,如此等等。
  如果是自由选择的婚姻,我想,不论当时是否有其他种种考虑,爱情应当是存在的。但我理解,爱情并不完全等同于激|情,再炽热的激|情也只是一瞬,在燃烧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彩,然后熄灭,不可能永远那么眩目。接下来的却是真正的长相厮守,彼此搀扶着经历曲折,牵挂着对方的冷暖安危。
  我近来看到一篇报道,讲器官移植的。这篇文章说,夫妻间相互捐赠器官,往往比陌生人的捐赠效果要好得多。这是目前在医学上也无法解释的现象,因为夫妻在血缘上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
  朋友,你希望什么样的婚姻?如果你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你会坚守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婚姻不是赌博(1)
一个女孩写信说,她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公司,拥有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和让同伴羡慕的收入。丈夫在一般人眼中也是成功人士,两人的婚姻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祝福。但因为两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将就对方,所以婚后几年一直分居两地,差不多半年相聚一次,每次不超过半个月。她自认为双方感情稳定,况且现今电讯业发达,分开的日子每天都会电话聊天,生活平淡却不乏温馨。她是个要强的女孩,工作之余还在专业进修,这也是她不愿放弃现状的原因。
  但近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她相当苦恼。
  不久前她回家度假,其间丈夫的一位女同事来访。虽然来人非常礼貌客气,而且待的时间不长,但凭着“女人的第六感”(原话如此)——如丈夫与女同事间瞬间传递的眼神,时有的欲说还止的默契——都让她疑虑顿生。无意间又发现一条短信,显然是那个女孩发的,使她的心一下乱了:“她老远的来看你,你应该好好陪她。我很坚强,不要为我担心……”
  “看得出那女孩爱他,而且是深爱他……虽然老公矢口否认他们之间有什么暧昧,只是单纯的同事关系。但我感觉得到,他对那女孩是有感情的,只是还没有发展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我很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我能确信他对我有感情更有责任,但我现在该如何选择?是放弃一切守候在他身边做一个全职太太,还是赌一把,相信他对我的感情,继续自己的事业?”
  这真是个难题。
  从古而今,夫妻分居两地的并不少见。古代交通落后,男人上京赶考或做官一走就是数年,彼此不通音信。而因为从军被迫分居的夫妻更多。很多夫妻离散多年仍然相爱;有的却彼此隔膜甚至分离。这其中并没有所谓的爱情规律,一切都要因人因事而论。
  我在《童话人格》中曾解析过的《海的女儿》是最极端的一例,为了得到王子的爱情,甘愿变为哑巴并失去六百年的寿命。中国还有“望夫石”的传说,为了等待出海的丈夫归来,美丽的妻子每天站在悬崖上翘首眺望,年复一年,化为海边的一块石头。这些忠贞不渝的故事之所以长久流传,当然因为美好,但至少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坚守都非常不易,它们寄托了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某种理想。然而也有另外的故事,比如秦香莲的故事,郝思嘉的故事,背叛和移情在婚姻中并不鲜见。
  我告诉写信的女孩,既然丈夫否认他与那个女孩的婚外情,起码说明他并不想放弃现在的婚姻。那么对她而言,既不放弃事业又有甜美的家庭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两全时该怎样取舍,是当事人依据自己面对的全部情状态才能做出的判断。
  人们需要婚姻,首先因为彼此相爱。但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却不仅仅因为爱情,还有爱情之外的许多理由。比如精神上的相互支撑和依靠,经济上的合作与互补,繁衍与养育后代的需要与责任,等等。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大多数夫妻都选择生活在一起。当然,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放,比如闪婚,比如试婚,比如周末夫妻,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人是感情的动物,这才有“日久生情”一说,刚刚去世的张中行老先生就曾坦言“从一而终是社会的要求”。即使在封建礼教十分严格的中国古代,婚外情也并非罕见,更何况那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只要经济能力许可,男人三房四妾并不会遭到“生活作风败坏”的指责。
  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夫一妻已成为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夫妻对彼此的忠诚是婚姻必须承担的义务。但出轨往往是感情作祟,并非理性的规范。“二奶侦辑队”的出现,说明这类现象已非特例。
  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夫妻都兑现了自己对婚姻的承诺,忠贞地守护着家庭和子女。但婚姻是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固然有浪漫和激|情,更多的却是柴米油盐的平庸和琐碎。许多感情出轨的人并不愿意放弃家庭,这种矛盾的现象更多见于长期分居的夫妻。
  现在这个女孩遇到了这个问题。她的丈夫爱她,他们有感情。但她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丈夫感觉寂寞,有了女伴。或许真像丈夫表白的那样,两人只是感情的交流,并没有发生别的什么。人们在这类事中似乎总更在意身体的忠诚,我却觉得心灵更重要。
  感情需要呵护,长久分离一般来说不利于感情的培养,这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对这个女孩而言,放弃工作和学业守在丈夫身边做全职太太不失为一种选择,许多全职太太很幸福也很安全。但那是她们对自己夫妻关系家庭状况的一种理性判断:家庭会因此更温馨,丈夫有了大后方的保障会拿出更多精力在外闯荡,可能会更有成就,也会因妻子对家庭的“牺牲与贡献”而更珍视对方。然而,假如事情相反,留守的妻子因为没有相应的精神生活而日渐空虚,也会随生活圈子的相对狭小而变得偏执。天长日久,坐在一起除了孩子几乎没有共同的话题,妻子难免对丈夫在外面的活动有了种种猜忌。
  
婚姻不是赌博(2)

()
那时感情靠什么维系?如果丈夫又有了外遇该怎么办?
  因此,放弃工作守候丈夫是一种选择,但是一种没有退路的选择,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选择。这个女孩说想赌一把,但“赌”在婚姻中是最不可取的态度,要的是理智的判断和分析。
  有没有可能既保住事业又得到婚姻?有没有办法与丈夫时时相守又不丧失婚姻的主动权?
  这个女孩应当相信丈夫的解释吗?放弃工作就一定能获得婚姻的幸福吗?
  幸福的婚姻应当怎样把握,我把这个问题留给朋友们。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父亲婚外恋伤女儿多深?
——柯云路评点“恋恋现象”
  (原载《法律与生活》2006年3月)
  女儿讲述:父亲的婚外恋伤我多深
  恋恋作为家庭矛盾的受害者,从她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原文参见:news。。cn/c/2006…03…14/14229349367。shtml
  著名作家柯云路对此做出分析,也许值得人们品味。
  恋恋现象较普遍
  《法律与生活》:您觉得恋恋现象普遍吗?原因何在?
  柯云路:恋恋的遭遇的确有某种普遍性,父亲因婚外恋与妻子儿女疏远,曾深爱父亲的女儿因此而痛不欲生。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分布不平衡,这造成了人们对婚恋的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