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点。
    “肖兄,这件刺杀案,我倒觉得颇为诡异,你没有发现吗?”酒糟鼻老者将酒—饮而尽,眯起眼睛诡异地笑道。
    老者姓肖,曾经在北齐做过—任太守,家中颇有资产,虽然已是—介平民,但言谈举止和神态依旧保持着几十年前的官场做派。
    “柳老弟,什乒事情到你口中都变得诡异,你倒说说看,这件事刺杀案哪里诡异了?”肖老者轻捋胡须慢条斯理问道。
    酒糟鼻老者向两边看看,压低声音道:“你倒想想看,如果玉妃和世子被刺,谁是最大受益者?”
    肖老者眉头微微—皱,“你是说张侧妃?”
    他立刻摇头,“不可能,张侧妃可是救了王妃和世子,再说,张侧妃的背景是沈家,沈家在太原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这里不是他们的地盘。”
    “凡事没有什各可能和不可能,我认为只要有利益关系,都可能,不过这件刺杀案或许真不是张侧妃所为,我觉得是另有他人。”
    肖老者喝了—杯酒,笑了起来,“你呀!联想得太多了,楚王纵横战场和官场二十年,死在他手上的人不计其数,西突厥可汗—贺若弼)关陇贵族—唐朝—窦建德等等,甚至包括李密和王世充他们都有可能下手,你却只想到自己人,是你的心思太狭窄了。”
    “虽是这样说,但你想过没有,刺客对王妃的习惯了如指掌,知道她要去安晋寺,竟然事先埋伏,而且第三个刺客居然没有抓到,你不觉得这只能是内部人所为吗?”
    肖老者眯眼想了片刻,注视着对方道:“我觉得你应该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你是不是从朝廷得到消息了?”
    酒糟鼻老者呵呵笑了起来,“你这只老狐狸,当真瞒不过你,好吧!我就告诉你实话,我确实从朝廷得到—点消息,这件事可能和紫微阁的内斗有关。”
    肖老者精神—振,这才是他想听到的消息,他挺直腰急忙道:“你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酒糟鼻老者不敢大声说,他探身向前,压低声音小声道“朝廷中有不少高官推测,这件事可能和裴—王两家的斗争有关。”
    肖老者吃—惊,倒吸—口冷气,“你是说,这件事是王家所为?”
    酒糟鼻老者点点头,又小声道:“你可别传出去,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这件事是苏相国的透露,他昨晚喝酒时说漏嘴了。”
    肖老者缓缓点头,如果真是这样,事情就复杂了。
    ……

第三章 水势渐深(上)
    夜里,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王府门前,从马车里走出一名三十余岁的官员,此人面白长须,文质彬彬,此人名叫柳玄茂,是隋文帝时相国柳述之子,出身河东郡解良名门,他母亲便是杨广之妹兰陵公主。
    柳玄茂少年时在王氏家学读书,后来师从大儒王通,才学卓著,曾出任河东郡长史,因隋末之乱而隐居在家,因得到王绪的大力推荐,而重新出仕,官任大理寺卿。
    柳玄茂神情严峻,今天他听到一个对王家极为不利的消息,心中十分担忧,步履匆匆走上台阶,柳玄茂和王绪关系极好,常来王府,府中人几乎都认识他,也不用禀报,门房立刻开门,将他请进了府内。
    王绪这两天心情也不是很好,他心情不好和楚王妃遇刺没有关系,而是来自他的长子王凌,长子现为东宫文学馆供奉,这件事只有族内极少人知道,连朝廷也被隐瞒住。
    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得到了王家大力支持,李渊便承诺过他,唐朝而立,王氏必为卿相,如果杨元庆没有攻占太原,那么他王绪此时就唐朝的重臣,甚至入相。
    但新隋的建立改变了王家的命运,王氏兄弟在最后商量后,最终决定投靠新隋,一方面他们担心在唐朝难以和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竞争,唐朝失去了河东,他们王家就在唐朝没有了根基。
    另一方面,作为河东两大士族之一,以河东为基础的新隋不可能不重视他们,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完全正确,王绪入相,王氏一门皆荣,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王绪是楚王妃的舅父,将来楚王妃为皇后,对王家有利。
    但作为一个名门士族,王氏不可能把家族命运都押在隋朝身上,王绪的长子王凌在长安读书,便在王绪的安排下,王凌进了东宫,成为东宫文学馆供奉。
    王绪当然也很清楚,文学馆供奉只有名满天下的士子和大儒才有资格进入,目前也不过十人,他儿子不过是太学生,可能连在文学馆端茶送水的资格都没有,成为供奉,无非是唐朝在笼络王家。
    烦恼就由此而来,前天他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告诉他,太子对隋朝一些内政很感兴趣,王绪明白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要他提供一些隋朝的机密,虽然信中没有明说,但王绪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是他的苦恼,作为紫微阁相国,他当然掌握很多机密,如果选择一点告诉唐朝,倒也不会被发现,只是他担心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后他被唐朝控制住,成为隋朝最大的内奸,现在儿子在东宫为供奉,他就已经有点被控制的感觉了。
    王绪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在考虑该怎么办?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三子王淇的声音,“父亲,柳伯父来了,说有重要事情要见父亲。”
    王绪立刻将思绪收回,点点头,“请他进来!”
    很快,柳玄茂快步走进书房,虽然他是拜王通为师,但从辈分来说,他却王氏兄弟同辈,所以王绪也从未把他当晚辈看待,一进屋,柳玄茂便冷冷道:“看你们做的好事!”
    王绪一愣,“贤弟,此话从何说起?”
    “哼!你还装糊涂,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吗?”
    柳玄茂知道王绪长子王凌为东宫文学供奉之事,他认为刺杀楚王妃案是唐朝所为,而王家则提供了便利,刺客能从容部署,还有一人能逃脱,若没有内应,很难让人相信,而王肃身为京兆伊,嫌疑就很大了。
    王绪更是一头雾水,有些不悦问:“你到底在说什么?”
    “楚王妃刺杀案,你敢说自己无辜?”柳玄茂连声冷笑。
    王绪吃了一惊,怎么自己和楚王妃刺杀有关系,他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慌,他知道柳玄茂不是信口胡说之事,必然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他连忙将门关上。
    “贤弟坐下,我们慢慢说。”
    柳玄茂坐了下来,注视着王绪每一个表情的变化,见他眼中并没有被揭破的慌张,而是一种惊讶,他心中有些疑惑起来,难道没有这回事?可是以苏威的身份,他怎么能胡说。
    “你就告诉我一句话,楚王妃刺杀到底和王家有没有关系?”
    王绪摇了摇头,“绝对和我没有半点关系。”
    他心中更加惊疑了,连忙问:“你到底听谁说的,刺杀楚王妃竟然是王家所为?”
    柳玄茂眉头紧皱,“昨晚在七宝斋酒肆,苏相国和几名大臣喝酒聊天时透露出来,这次安晋寺刺杀王妃和世子之案可能和王家有关。”
    “什么!”
    王绪霍地站起身,怒道:“他是堂堂的尚书右仆射,怎么能血口喷人,胡说八道!”
    “我也是觉得他作为位高权重的相国,不可能胡说,而且负责调查此案的治书侍御史韩寿重是他的人,他说出这话,必然是有所依凭。”
    柳玄茂还是有点怀疑地望着王绪,提醒他道:“这件事,明达兄和少玄交流过吗?”
    少玄指的是王绪的三弟王肃,官拜京兆尹,王绪心中也有点忐忑起来,不会是自己的三弟背着自己做了什么事吧!刺杀王妃和世子,这可是灭门大罪啊!
    王绪立刻吩咐站在门外的儿子道:“淇儿,去把你三叔请来!”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柳玄茂虽然因为父亲之死而对杨广耿耿于怀,但他母亲毕竟是兰陵公主,他更偏向于隋朝,对王绪让长子投靠唐朝的做法,他心中并不赞成。
    作为世家大族,族人同时在两朝任职,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而王绪的问题是,已经在隋朝为相的情况下,又偷偷安排嫡长子投靠东宫李建成,动机就明显不纯了。
    只是碍于情面,柳玄茂在王凌投靠东宫这件事情上没有和王家翻脸,但王家的一些做法令他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担心自己的仕途。
    片刻,门开了,王绪的三弟王肃快步走了进来,王肃官任京兆尹,也是位居重臣。
    “大哥找我有什么事吗?”
    王绪给儿子王淇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关上门,这才对兄弟道:“你先坐下吧!坐下再说。”
    王肃和柳玄茂打一个招呼,便坐了下来,他见晃长和柳玄茂都神情凝重,心中不由有些疑惑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吗?”
    王绪叹了口气,对他肃然道:“你给我说老实话,楚王妃刺杀案和你有没有关系?”
    王肃一下子愣住了,他注视着兄长,半晌缓缓道:“兄长认为是我干的吗?”
    “我只问你是还是不是?”王绪有点控制不住情绪,提高了语气。
    王肃顿时恼怒起来,恨声道:“当然不是!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目光又转向柳玄茂,兄长怀疑自己,必然和柳玄茂有关,“柳使君,是谁说这件事和我有关系?”
    王绪感受到了兄弟语气中的恼火,他心中一下松了,这件事和兄弟也没有关系,这时他心里对苏威愈加不满,也站起身道:“这件事我要和苏威说清楚,他不能这样信口开河,陷王家于不义,我估计太原城中已传得沸沸扬扬。”
    柳玄茂叹了口气,“明达晃请稍安勿躁,苏威是相国元老,是大隋的开国老臣,在官场中早已是老奸巨猾,这么重大的事情他怎么会信口胡说,他这样说,必有缘故,明达兄还是想一想,他这样说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王绪又慢慢坐下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
    就在柳玄茂拜访王绪的同时,相国苏威的府邸也来了一名重量级的客人,治书侍御史韩寿重,目前隋朝的御史台大夫是由杜如晦兼任,随着隋朝御史台制度的改革深入,御史大夫渐渐变成虚职,而实权开始掌握在两名治书侍御史的手上。
    韩寿重是其中之一,负责京城百官监察,而另一名治书侍御史由内史舍人张亮出任,负责监察地方各郡。
    韩寿重是京兆人,和苏威同乡,从小家境贫寒,他年约三十五六岁,原是汉中郡司马,为官清廉正直,朝廷百官对他还算满意,不过他因为得到苏威的极力推荐,所以他身上自然而然地打上了苏党的烙印。
    从古自今的任何一个朝廷,派系斗争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官场主线,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益的分配,作为上位者,也需要这种斗争存在,作为控制朝臣的手段。
    当然,任何一种权力斗争都必须要有限度,一旦失控,就会陷入朋党之乱,而使朝廷出现危机,历史上,唐末和明末都出现了这样的危机。
    杨元庆也默认朝廷的派系出现,事实上他也阻拦不了,只要有文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不随他的意志而改变。
    目前朝廷的派系比较清晰,主要以各大名门世家为基础,如裴党、王党、苏党、河北系和丰州系。
    而苏党是比较弱的一派,这主要是由于苏威没有强大的世家背景,但凭借他的资历和威望,他也成功地将一批朝臣聚集在他身边,如治书侍御史韩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