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集体收入的增加和生产条件与个人收入更紧密的联系,一些基层干部开始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有的多吃多占、大队和小队的经济不能公开,有的给自己和亲属家分配最好的竞赛责任田,或在责任田分配完毕后,又把自己的家人或亲友安排到副业队去。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小河公社因为有强大的副业做基础,林海盯得紧,各级领导和新闻记者经常来,所以各级干部能秉公办事,情况相对还算好一些的。林海到县里参加今年全县工作会议时,发现有的公社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地方为了在农忙的时候争抢晒场和耕牛等,竟然引起发了暴力冲突。
有些问题林海也很无奈。两社一大活动中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毕竟只是在当前政治气候下,为了解决粮食和农民温饱问题所采取的一个权宜之计,也可以说是为以后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做过渡准备。不把土地、山林、经济林等生产资料和农民的关系稳定下来,不改变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和分配方式,有些事情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可目前对这种以劳动竞赛结果决定分配的形式在中央高层和一些地方都存在严重的争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再深入一步是绝对不可能了。
不过既然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不面对也是不行的。为此县委根据林海的建议,在工作会议期间和会议结束了以后专门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力图寻找和确定一些解决或缓解矛盾的办法,以巩固两社一大活动的成果。
三次研讨会都是由县委副书记熊来江主持的,但主角却无形之中变成了林海。没办法,谁让林海是两社一大活动的首创者,看问题和分析问题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呢?他的思路总是在无形引导了与会者。
数天后,陆山县委做出了一系列决定。最主要的有进行干部考察评议、清理三级集体账目、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合理安排从事集体副业的劳力、以及落实共用设施和集体资产的养护保全责任制等。同时还处理了几个以权谋私的公社和冬冬干部。
这些决定一出来就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上级的重视,省委很快就向全省转发了陆山县的办法。
陆山县委书记邱一鸣这次采取了既不积极参与、也不设置障碍的折中态度。但在引起了上级重视以后,他把在向上级的汇报材料中涉及到的个人名字都改成了“我们”或“县委”,因此以县委书记的身份收享了上级对陆山县委的表扬。
别捣乱就行!小林系的一帮人也懒得和邱一鸣计较。林海说了:“别管那些,只要扎扎实实的干工作,把陆山县的大局稳定住了,不要在个人身上出问题,各位的前途都会在那个人之上。”
对此大家深信不已。小书记促成了多少人的升迁!
这一点很快又得到了证明。
四月下旬,林海的父亲林思远从XXX师副政委被越级提升为S军的副政委。同时XXX师的副师长张振武也被提升为S军副军长。
六月上旬,平阳铁路分局的党委书记和分局长,因在三月初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后,已有所准备的他们立即在平阳铁路分局大刀阔斧的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清理了帮派势力,强化了对运输生产的组织领导,五、六两个月连续创造了分局历史最好装车记录,分别被提升为万阳铁路局党委副书记和另外一个路局的副局长。临行前两个人一起专程前到小河公社和林海见了面。
这两件事又一次在平阳官场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甚至波及到了省里。
第一件事是军内的事,看似和林海无关又有关。因为从XXX师透出的消息,林张两家关系密切得就和一家人一样,这几年吃年饭都是两家合在一起。
第二件事情就更蹊跷了。铁路是自成系统,陆山县和小河公社平常与铁路根本就不搭边,铁分局两个主要领导和林海也非亲非故。可被提拔上任之前却巴巴的跑到了百公里以外的小河公社去看林海,据说还单独在一起谈了两个小时。这事可就太让人费揣摩了。
难道林海的影响能扩大到军内和铁路?如果是这样,那林海的能量和背景就太令人可怕了!
“对林海,能靠上他就靠。靠不上至少也不要得罪他。”这是许多人一致的想法。
对父亲和前世岳父张振武被越级提拔这一结局林海是相当的高兴。一下就跃过了正师进了付军级,这可是多少人跨不过去的一道坎,比前世父亲被提升为S军的政治部主任提前了五年。比张振武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从军副参谋长提到副军长提前了六年。
()好看的txt电子书
另外和前世的妻子萌萌两家仍然能住在一起,这才是让林海最满意之处。只要在一起再住个两三年,等萌萌情窦全开,她就再也离不开自己了。这个问题一解决,自己就没有任何可挂心的事了,到时候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自从安排完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以后,林海就已基本上脱开了小河公社的日常工作,让何本志、刘文辉和其他的人担起了更多的担子。
公社也把万明德在公社中学当语文老师的二女儿调到了公社任团委副书记,由王晓燕来带她一段时间。
当然但完全闲在那里什么不干也不符合林海的秉性。他向公社党委要求了让他用几个月的时间,来提升小河公社的教育和医疗档次。
在教育方面,原来各大队都有一所小学,在校学生从一百多到三百多不等,老师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并且合格的师资力量也不足,有的老师一个人要兼三门课。另外公社还有一所中学,但只有初中。社员的子女要上高中就得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公社中学。那里的高中负责接受五个公社的高中生,学生上学都要住校,这也是小河公社初中生毕业升学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的重要原因。
而经过调查,今年小河公社的初中毕业生就有两百多人,大部分都想继续读书。今后这个数字还会逐年增加,五年后将超过五百人。目前学校的分布格局显然一完全不能满足社员群众的要求和小河公社的发展需求。
对此林海计划从整合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和开办高中四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教育问题。
至于医疗方面,林海则考虑提高大队兼职赤脚医生的医务水平、与县医院挂钩在小河公社成立一个分院这两项工作。
林海开了几次座谈会以后向公社党委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大家都知道这是小书记临走之前想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影响,再为社员们做一点好事,所以帮着把方案做了些完善后都一致同意了。万明德叫王晓燕也和林海一起跑这两件事,公社如临时有什么事再找她。
现在只要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人物来,王晓燕也都可以脱开身了。
林海在官场上积累的口碑和在小河公社的威信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县卫生局和县医院那边没有任何问题,林海这个方案也是可以给他们填政绩的。商定的结果是在原来卫生站的基础上,扩建一个三十张床位的小型医院,达到可以做一般手术的标准,这样可以辐射几个公社。扩建和增添设备的费用由小河公社承担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由县卫生局拨给。院长由卫生局派出,县医院派医生轮流在小河分院住诊,除了接诊以外还负责为公社培训赤脚医生。由小河公社发给每人每天五毛钱的补助,并报销往返车票。
在学校教育方面,公社将十四所小学合并为了九所,小学生可以不局限于哪个大队,而是按就近原则就学。在加上县教育局又从答应秋季开学后再分给小河公社一部分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毕业生,使小学和初中的师资问题也初步等到了解决。
当然小河公社开出的标准也够诱人的,新来的教师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每月补助八元,师范学院毕业的每月补助十元。半年后能胜任教室工作的,分别提高到十二元和十五元。
与办医院的顺利相比,办高中的事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只有省里才有权批准设立高中,而且县教育局也一下拿不出那么多师资力量。
教育局长道:“林书记,最好你能做通工作,把春雨公社的那个高中整体搬到小河公社。
消息一走漏,春雨公社不干了。但高中的教师们都有些心动,想方设法打探消息。
林海对春雨公社的书记说:“听说你的一个儿子也在上高中,过两年你还有一个女儿也要念高中了。你看你们那个高中教室和桌椅板凳破的!食堂的锅台上连半点油都见不着。都十五六、十七八的姑娘小伙了,你们还要学生两个人挤一张小床。你也不怕耽误了他们?你们如果不答应,我就是拼着去找省委严书记开后门,去用高价请老师,也要把高中建起来。不过等我们漂漂亮亮的高中建起来了,你们的这个高中怕也剩不了多少学生了。到时候你们公社的学生我们一个都不收。如果你们现在要是答应了,你们公社的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学生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好,你要不怕以后被人骂,我也不和你多费口舌了,我马上就走。”
那书记拉着林海道:“林书记别忙走!我们这主要也是从感情上不愿割舍。我们马上再开会商量一下。”
碰到林海这样可怕的官匪,结果是不容置疑。谁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上个条件好一点的高中?哪个老师又愿意放弃每个月多的那十几块钱以及宽敞明亮的教室讲台。相比这些,远二十公里算什么?
小河公社终于有医院了!终于有高中了!社员们奔走相告。
同时他们的心里也都有些酸楚:办完了这些事,小书记就快要走了!
第七十一章 天涯海角小河人
林海三人的招生登记表是由省里专门来的一个人带来让他们填好,然后又把公社和县里办的相关手续一起拿走了。来的人没有对他们说太多的事,只告诉他们三人的上大学指标都是省里直接戴帽下的指标,不占地县的名额,谁上什么学校他也不知道。
不但没有占名额,小河公社除了林海三人外,今年反比还比往年多了一个大学和一个中专指标。至于怎么推荐,推荐谁?这都有制度,林海就不管了。
七月底入学通知书寄来了。林海是河中大学中文系,王晓燕是河中师范学院外语系,许亮是河中工学院机械系。果然三个人都在万阳市。刘文辉说河中大学和师范学院中间大门斜对着,中间就隔着一条马路。和工学院相距也就三站路远。林海前世就知道这些,只是不好说出来。看来严明和宋汉杰对他们几个上学的安排还是费了心思。
接到通知后林海表现得很平静,但王晓燕和电话里的许亮却异常兴奋。两年多以前林海给他们勾画的目标都实现了,而且可以说是超额实现了。原来并没有想到会在农村当了国家干部,现在可以带着工资上大学,还都是河中省最好的大学。
对于王晓燕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她真正了拥有了林海。
由于报到的日期都是九月一号,小河公社这边还涉及干部调整交接、办转关系、到各大队话别等事宜要做,平阳那边有又林海和许亮两家搬家的问题,不能早也不能晚了。三人商议后决定八月十五号再离开小河公社回家准备。许亮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