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一辈子吃苦受累,为子女,包括黎明智,付出都非常的多,黎明智心中也一直都抱着一颗非常感恩的心来感谢母亲的。
母亲一直都希望能够看到黎明智成家立业,过上一种安康幸福的生活,但是黎明智一直都在外面过着一种流浪般的生活。
黎明智的人生目的不是为了在人间界大富大贵,而是要舍去一切的人心,不为亲情所牵绊,成就大威德的佛果。
从常人的角度来看,黎明智令到母亲失望了,但是黎明智功成圆满后,会以大福报回报母亲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么的一种因缘关系。
黎明智在外面创业屡遭失败,母亲一直都希望他能够回老家去发展,但是黎明智觉得机缘还没成熟,一直都没有回去。
黎明智心中也想过,父母年事已高,非常希望自己能在身边。黎明智也就答应母亲,只要能把现在所经营的这个店给转让出去,就会回来。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前两年,物业公司在重新续约的时候,加进了一条,就是商铺不允许转让。这一点是非常不合理的,但是又由不得你不接受,大公司他们说了算,不到你不同意的。
后来虽然有人讲好要出钱顶黎明智的这件店,但是物业公司那边不给转让,黎明智也是无可奈何,就给绑定在这里了。
接着噩耗再次降临了,物业公司要直接收回商铺,不再和黎明智续约了。估计是有人买通了物业公司里面的人,要把黎明智给赶走,这样黎明智多年的心血又给白费了。
可以说,黎明智再一次给逼得走投无路了。
但是有一点,令到黎明智心中非常的欣慰,就是经过了十几年不断的心性磨炼,黎明智也从来没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心性的提高非常的快。
黎明智现在可以明显感受到,自己慢慢地接近主佛所说的那种境界:视而不见,不迷不惑;听而不闻,难乱其心;食而不味,口断执著;静而不思,玄妙可见;做而不求,常在道中。
黎明智这时也明白到了,机缘已经成熟了,自己在外面劳累奔波十几年,终于达到了这个人生的目的,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和自己因缘非常深的人,也就是自己的亲人,黎明智现在就要回到他们的身边去。在《圣经启示录》中所说的人类大审判到来之际,给他们正见,使得他们可以进到人类的新纪元中去,这个是自己的使命。
整个清货的过程,非常的顺利,虽然在搬迁的过程中有点坎坎坷坷的,但是最后都圆满地解决了,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回到家乡的黎明智,深居简出,有时间就看看书,写写自己对生命的体现,希望可以给沉迷众生的一个启示。
有什么聚会之类的,黎明智也会去参加,这个是一种了缘,这也是给众生一个结下善缘的机会。
佛经中记录下来非常多的善缘因果的故事,就是说佛陀菩萨罗汉具有非常大的威德,就是施舍佛道神一钵饭都会积下非常大的福德,结下这个善缘。
“苦行第一”的迦叶罗汉,在乞食的时候,总是远辟富豪而选择贫穷之家。
王舍城里有一个很贫穷的老婆婆,无亲无靠,身患重病,睡在小巷的尘埃中等死。富人家的淘米水流在她的身旁,就赶快用瓦片接住,用来充饥。
迦叶同情这位老婆婆,走到她面前,向她行乞。老婆婆即将瓦片上的淘米水供养迦叶,迦叶接过来一饮而尽。老婆婆由于供养淘米水功德,不久死后,往生忉利天宫,做个美丽的天女。
为了感谢迦叶罗汉的大恩德,天女还下降人间,将天花散在迦叶罗汉的身上。
根据佛制比丘乞食是次第行乞,可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罗汉在离开精舍后,总是到富有的人家去行乞。不管路程多远,他都要赶到富贵人家去,否则宁愿饿着肚皮也不行乞。
日子久了,一些比丘批评须菩提罗汉看不起穷人,贪嘴好吃。
须菩提向这些人解释说:
“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发贪图美味珍肴。如果好吃,我就不会出家学道。为什么我不到穷人的门上行乞?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生活都能难以维持,哪里还有多余的饮食供养我们?
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已经十分内疚,怎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贫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呢?”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
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
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
释迦牟尼佛对他们两个人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迦叶着重苦行,依然我行我素,佛陀也不勉强他了。
在外人看来,黎明智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不得不要回到老家来,是一个事业上非常失败的人。老家的经济非常差,有点门路的人都会出去外面拼搏,有赚了大钱的,也有做了大官的,衣锦还乡,非常的威风。
比较起来,黎明智这样回来就是非常的寒酸,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认为,包括黎明智的亲人在内,也是这样的看法。
但是黎明智心中所想的,又岂是他们可以了解的。现实中的人都看重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怎么可是知道黎明智的心中装有无量无际的世界,无量无数的众生呢。
象太阳系那么大的金银珠宝,都抵不过黎明智未来成就的大威德佛果的亿亿万份之一,他会看重眼前的那一点点滴滴利益吗?
黎明智的母亲,在黎明智回来以前就遭遇大劫,恶疾缠身,有大限之祸,算命的也说她过不了这一关。
黎明智在那几天也感到身体非常不舒服,自己也不知道是何缘故?后来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从姐姐那呜咽话语中,知道母亲正有大难在身,非常的痛苦难过。
黎明智才明白,原来自己这几天一直在帮母亲来分担这个病业。不但黎明智在分担,就是所有姐姐们也在分担,从这个姐姐打电话来,连话都说不出来,就可以知道她们心中所承受的巨大煎熬。
本来黎明智是要立刻启程回家的,但是姐姐接着打来了电话,说妈妈好了一点,要他暂时不要回来,说迟多一个月黎明智就要回来了,现在不要两头跑了。
虽然知道母亲遭遇到这个很大的病劫,但是黎明智相信母亲一定可以度过的,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大威德一定可以帮助母亲度过这个大劫难的。
黎明智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母亲可以看到自己功成大圆满的这一天,现在已经是接近了,相信她一定可以看到的。
佛道神所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的,黎明智心中是相信不疑的。通过自身修行的感悟,对比着种种的天象,还有人间界所流传下来的种种预言,黎明智心中可以决定,这一天就要来临了。
这几年,天灾频频爆发,黎明智一一都看在眼里,明白到,这一切都是上天对沉迷世人的警示。
看着无数的人在天灾人祸下面是那么的无助,在痛苦中苦苦挣扎,黎明智内心深处不由浮起一种非常悲伤的感觉。觉得人真的是太可怜,因为在迷中,就会不停地造业,就会引来种种的恶报,循环反复,难以解脱。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天地万物,社会人事就是按照这样的一个规律在发展。就象太极图的阴阳相生,来回往复,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看着人世间的沧桑变幻,种种都离不开这个天道。现在大家都觉得扬眉吐气了,无限的自豪风光,其实就象那烟花一样,无比的灿烂,也就接近尾声了。
众神降临大戏,已经是接近了尾声,将要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天象已经出现,神的预言都会一一的出现。
第三十六章 涅盘彼岸
涅盘,又叫涅盘,灭度,是指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佛的化身完成自己的使命,功德圆满,回到了佛界天国去了。
在印度的恒河边,在菩提双树间,释迦牟尼佛安然而坐,在世尊旁边有八十亿百千的弟子,前后围绕。
在世尊面临涅盘时候,以佛神力发出巨大的声音,声音遍满三界乃至到佛道神界,普告众生:
“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悯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为子,作为众生的归依如屋舍室宅,大觉世尊将欲涅盘,一切众生若有所疑问,现在都可以问,为最后的解答。”
世尊,从早晨开始,从其面门放出种种光,光明夺目,五光十色,青黄赤白如各种美丽的宝石光芒。光芒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乃至十方世界也是这般,其中所有六趣众生遇到这道光芒,罪垢烦恼一切得到消除。
所有的众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无比的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呜呼!我的慈父,痛哉!苦哉!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中或有身体战栗,涕泣哽咽。
这时大地,群山,大海,都发生了震动悲哀,所有的众生共相互安慰,劝勉大家暂时停止巨大的伤悲,应当迅速赶到恒河边,来至如来处,头面礼敬,劝请如来不要涅盘,住世一劫。
若是减少一劫,世间空虚,众生福尽,各种不善恶业增长出世。大家,今当速往速往,如来不久必入涅盘;世间空虚,世间空虚,我们从今再没有救护,无所宗仰,贫穷孤苦,一旦远离无上世尊,假如有疑惑,可以去问谁。
有无量弟子,都证得了罗汉的果位,心得自在,所作已办,离诸烦恼,调伏诸根,如大龙王有大威德,成就空慧,逮得己利,成就如是无量功德,都是佛之真子。
众罗汉,大罗汉,在早晨朝阳初升的时候,正在用杨柳枝清理口腔,见到佛大发光明,一个个举身毛竖,遍体血现如波罗奢花,涕泣盈目,生大苦恼。
为了发扬如来的方便法门,令到佛法可以长久留世,利益众生,众罗汉迅速到达佛所住的地方,稽首佛足,绕百千匝,合掌恭敬,默默地坐在一边。
菩萨为人中之龙,方便现身,以海德菩萨,无尽意菩萨等等为首,都一心敬重大乘,安住大乘,深解大乘,爱乐大乘,守护大乘,为善能随顺一切世间。
菩萨众发大愿:在过去世无数劫中,修持净戒,善持所行,解未解者,未得度的人,都令他们得到救度。当使得佛,法,僧三宝永不断绝,在未来世当大力宣扬佛法,以大庄严来度众生,成就无量功德,平等看护众生,就像自己的儿女一般。
有那恒河沙子那么多的菩萨,位阶十地安住不动,为教化众生,现在显现女身,常修集四无量心,得自在力,能化作佛,一一来到佛前。
还有众多受持五戒,威仪具足大菩萨,深乐观察普度众生法门,就是所谓苦乐常无,常净不净,我无我实不实,归依非归依,众生非众生,恒非恒安非安,为无为断不断,涅盘非涅盘,增上非增上。
为众生得闻无上大乘,善持净戒,渴仰大乘,众大菩萨生大悲心,心常深味清净戒行,善能摄取无上智慧,爱乐大乘守护大乘,普度众生,悉能成就如是功德。
在这个伤悲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