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传说-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不多接近60万美元的研究费用之后,这种技术成功地运用到了12厘米光盘上,VCD得以出现。然而当时中国的市场并不成熟,1700万美元身家的该公司并不能完全引导市场,先期投入也基本上等于是给别人开了路。当时中国第一批VCD机一共1000台,被各大公司买走研究,基本上没有流入到民间。
  这里也必须要说提及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当时国内光盘盗版市场并不繁荣,与VCD机对应的只是几十种卡拉OK光盘,VCD机暂时火不起来是谁都可以预见的。但当时对盗版的估计也没有达到现在这个高度,大家都以为,正版盗版一起走,能在一年内卖个200万台左右已经不错了。从来没有人想过,1996年开始,盗版的风行导致了VCD机的大面积普及,到1997年,中国VCD机年产量1700万台,受惠的厂家多到不能行。
  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徽那家公司并没有为VCD申请专利,这一个制高点没有占领,导致这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出市场的公司最后被更多的后起品牌挤得没法活。
  1994年已经过去了,VCD技术已经成熟了,VCD的市场也已经成熟了。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做VCD机的理由已经很充分,老子投资拍了《泰坦尼克》,还指望靠这玩艺多赚一笔呢……
  姜博士给我们讲了一下目前他所用的解码芯片的原理,对于这些数据我向来有听了也不昏昏欲睡的本事,蔡青也听得很来精神,让姜博士很高兴。我知道,很多公司高层对于搞研究的人往往不太重视,听报告也不认真,总是一打发了之。我们这么精神地听枯燥的数字和原理,让他很振奋。
  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你对他们所研究的领域感兴趣,已经是对他们本人的一种尊重了。
  讲解完解码芯片的技术部分,姜博士给我们核算了一下成本,成本大概能低于市面上几种流行的VCD大概15%,而且我们的光头比它们的更耐用,在售后服务保证上可以做得更多。
  VCD机市场很快就会走向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在这之前我不赞成把价格压得太低,甚至我们可以高于同类产品一点,但可以给客户更好的保证,也可以投入更多的广告宣传。
  东风不予周郎便,然而周郎不正是因为东风才成名千古么?我只知道东风,却不是周郎。
  所以姜博士这样的人才是我所搜罗的重点,有众多周郎在,我何愁不能出奇制胜?
  我跟蔡青还有姜博士谈笑风生,偶尔瞥一眼窗外,似乎隐约可见那个月牙般的身影,淡淡的,不似以前那么清晰了。
  ————————
  PS一下:文中的姜博士正是为了纪念中国VCD的先驱姜万勐先生,他是留美学者,曾经在安徽电视台技术部工作,自称“索尼的维修工”。文中诸多虚构,皆是为了照应他的身份。至于后来提到的安徽某公司,也是姜万勐的万燕公司,当然小说里不能出现两个姜博士,所以未能详细提及。在这里说明一下,希望大家表骂我在骗VIP字数。至于那个《牵手》,下面给出下载地址,没听过的来听听,听过的再听听。
  无论单身与否,但愿人间有情。
  //218。4。137。170/homepage/xuhuiping/images/MP3/牵手。mp3
  ————————————————
  强力推荐:《旷世奇材》,都市YY新作。
  链接:
  //。。/showbook。asp?bl_id=24506
    

正文 第八十六章
  在跟姜博士谈过VCD目前的发展方针之后,我们也谈到了新一代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方案。
  在我所知的范围内,中国VCD和DVD并行的年头持续了很久,一直到2001甚至2002年为止,VCD的用户群依然庞大而且稳定。相比之下,被3C和6C两大联盟挤压的中国DVD机产业则显得步履蹒跚,充满荆棘。
  3C联盟是指飞利浦、索尼及先锋等公司拉帮结派的成果,而6C则是日立、松下、东芝、JVC、三菱电机、时代华纳等公司的统称。96年全球DVD格式统一的协议之后产生了这些联盟,这帮人平时没什么事,也就是推广一下自己的技术应用产品,一旦出现敌情,立刻纠结起来跑过去跟人打官司。尤其其中的6C联盟掌握了DVD核心技术专利,咬起人来特别的疼,而且毫无倦意。相比之下,国内VCD连专利权都没申请,虽然是属于没有商业意识的表现,却也显得比它们高尚了不少。
  2001年之后中国DVD机出口量达到5000万台,6C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仅来中国对诸多DVD生产厂商放了狠话,甚而还警告个人电脑制造商们,打算连PC行业一起算计。
  之后几年里围绕着这个东西官司不断,也让中国的民族工业者们清醒地认识到,专利和核心技术才是发展的王道,拿来就用的时代渐渐一去不复返了。
  姜博士说起这几年推行新的光盘格式之艰难的时候,言语之中充满了唏嘘。信息存储方式的日新月异和数字技术的进步都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受不了。
  姜博士显然没想到我和蔡青对媒体技术及其行业也做过不少功课,说起这些他如数家珍的典故居然也头头是道,说着说着就大为兴奋,从技术和发展史谈到了对目前全球几大媒体集团的看法。
  说到这里,我不动声色地问姜博士:“姜博士认识那个姓袁的吗?宝石星公司的那一位。”
  我说到袁子春这个人的时候,姜博士的表情已经不仅仅是惊讶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要知道1995年宝石星市值才2。5亿美元,当年上市之后大面积扩张收购了两家收视指南公司——Video Guide和Starsight,他们在此次扩张中共花费了1亿美元,而袁子春这个人也因此在美国媒体巨头中名声大振。但显然的,这个公司在中国没几个人知道,大家都忘了这个出生于中国上海,在中国香港长大的数学家,现在的媒体专利强者,他正在面对新闻集团一群老狐狸们的觊觎。
  我有很充分的理由相信,姜博士一定认识袁子春,估计关系不会很好,但肯定互相之间相当了解对方的成就。他们都是靠专利吃饭的人,袁子春比姜博士更热衷于生意一些,成就自然也大一些。
  姜博士的惊讶就在于,他原本认为我们只是一批打算靠盗版VCD发家的民营企业家,哪知道越接触越发现不对劲,无论从想法还是行动上都表现出肯定不是只打算在VCD机上赚一锤子买卖的人。一直到今天谈起技术理论,谈到媒体发展的预想,他才有点明白我的意思了。
  “认识。袁子春这个人很聪明,或者可以说,很狡猾……”姜博士回忆着说,“但是这个人也很有才干,在技术方面,他很强。95年他打算上市的时候曾经来找过我,希望跟我合作,当时我想回国发展,没答应他。”
  我看着蔡青,笑道:“看来我还得请蔡姐吃饭,不是她,您这样的人才说不定又在给美国人打工了。”
  姜博士笑了一下:“在哪里都是做,给中国人做事最少心里舒服。”
  蔡青看我的眼色,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对姜博士说:“姜博士,之前我们曾经承诺过,如果新技术得以应用,会给您相应的奖金做为回报,现在看来是我们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姜博士摆摆手:“没什么没什么,这个钱不用急着给我,到量产还有一个阶段,等一切顺利了再说也不迟。其实只要公司能持续提供科研资金,我自己拿多少倒是无所谓的。”
  话是这么说的,我明白姜博士的意思其实是希望我们不要因为VCD机的成功和利益忽略了新一代媒体技术的开发。而我来深圳找他,也主要是想给他继续吃一颗定心丸。
  笑呵呵听姜博士说完,我笑着看了蔡青一眼:“蔡姐,你说咱们把宝石星—收视指南整个给买下来怎么样?”
  姜博士听了我的话差点没坐稳。
  蔡青倒是习惯了我这种一惊一乍的方式,淡淡地道:“是我们出资还是让北美太阳集团出资?”
  “北美吧。”我想了想,说,“默多克这条老狐狸已经在跟袁子春讨论收购百分之二十股份的事了,不过他未必肯花这笔钱。只要不到3亿,宝石星公司就能被买下来,我们干嘛不买?”
  被我的豪言壮语吓得不轻的姜博士举手:“……我能问个问题么?”
  我做了个请的姿势。
  “你们……知道宝石星公司是干什么的吧?”
  “知道,”我说,“90多项专利,包括著名的交互导视专利。就这些专利,我认为值最少300亿美元。但是他们现在只值3亿不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宝石星的有线电视技术和交互电视技术将成为唯一的行业标准,所以我打算吃掉他。”
  收购宝石星公司是我对抗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第一步。姜博士不能明白,但蔡青一定明白一点。
  袁子春这个人不是什么好鸟,此人极狡猾,虽然有着数学家天生不会做生意的本质,但在种种压迫面前他依然从容地发展了数年,乃至于几个最开始打算只花一小笔钱买下宝石星的大亨们不得不重新计算,最后为了这个集团默多克一共花了大概差不多30亿美元才搞定这个小公司。这是对默多克当年曾经承诺要买下百分之二十宝石星股份而食言的一种惩罚。当然,对新闻集团来说,30亿资产的公司合并换一个宝石星回来也没什么。
  对我们来说则不一样。
  我今年内计划要收购的几家公司都是在起步阶段的著名公司,只要按照他们之前的经营方针走,跟上时代趋势,盈利圈钱通通不是问题。但很显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只发展了几年,手里有近似于疯狂地捞来的一笔钱,比起那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公司们,我们未免还是有点底气不足。
  所以我们只能小心,谨慎,策略……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控股宝石星…收视指南集团是推广新媒体技术的一个大前提。目前SONY等公司对宝石星的技术还不是很了解,一旦它们发现自己离不开这种技术,那时候大家就有坐下来聊天的本钱了。
  在DVD格式上,我不想犯国内那些DVD生产商的错,被两大联盟抓着鞭子揪个没完。
  我要踩它们的尾巴,让时代华纳和飞利浦来求我,求我给他们专利开绿灯。
  我笑眯眯看着姜博士:“Dr·;姜,您想不想让袁子春来给您打工呀?”
  姜博士被我说得一愣一愣的,继而摘下眼镜,眯起眼睛仔细想了起来……
  ****
  回香格里拉的路上,蔡青问我:“有把握收成吗?”
  我直接了当地回答:“没有。”
  蔡青失声道:“没有?”
  “美国银行家们对袁子春的评价你知道吗?”
  “不知道。”
  “他们称,袁子春是整个有线电视界最狡猾的存在,比默多克更狡猾更有远见。”
  ——这是2000年时美国人对袁子春的评价,现在当然还没几个人这么说。
  “即使是这样,你也一定要控股宝石星—收视指南?”
  我点点头:“是,而且不惜一切代价。它将是我们和世界主流媒体集团们平等谈判的筹码。”
  “如果不成呢?”
  “不成玩阴的。”我看着前面的路,慢悠悠地说,“袁子春这个人我很不放心,公司到手后,接管专利,想办法让他下去养老。”
  蔡青笑着瞄了我一眼:“真没看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