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盼儿忍了又忍,最终没忍住,把布料搬出来,摔在顾延臻身上:“你着急,你给他做去!这家当,你都搬了给他去!”
好些年没有这样发脾气了。
顾延臻愣住。
他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宋盼儿发了通火,顾延臻就胆怯了,生怕宋盼儿进一步,不准顾琇之去念书,就收敛了不少,不敢再催促宋盼儿,也不敢和她商量显摆,自己默默把事情做好。
——*——*——
顾延臻替顾琇之准备出门的东西。顾瑾之也在收拾。
她过几日就去大哥守孝的庄子上。
丫鬟芷蕾和幼荷陪着去她,祝妈妈和霓裳、葳蕤留下来看院子。
祝妈妈和霓裳还好,葳蕤很不甘心。
“姑娘,我也想去服侍您。”葳蕤拉着顾瑾之的袖子,委屈道,“我服侍您,哪里不如幼荷和芷蕾姐姐吗?”
正好被她娘祝妈妈听到了。
祝妈妈就拉了葳蕤,道:“你哪里如幼荷和芷蕾半分?姑娘是去乡下静养,你这样淘气,姑娘还要替你操心。”
“我不淘气就是了。”葳蕤道。“娘。芷蕾姐姐是在庄子上长大了,幼荷姐姐家里人也在庄子上。独独我,从小在府里。我还没见识过呢。您让我跟着姑娘去吧,我保证不惹事。”
“不中用!”祝妈妈拒绝道。“你老老实实的。”
葳蕤就哭丧着脸看向顾瑾之。
顾瑾之笑道:“庄子上有什么好玩的?去了。煮饭、洗衣、担水。都要你们做……”
葳蕤眼睛更亮了。
她觉得好玩极了。
她拉着顾瑾之的袖子不撒手。
祝妈妈气得又拉又骂,说她不懂事。
顾瑾之想了想,道:“从今日起。这院子里的地,都归你扫。你若是做得了,就跟着去吧。”
葳蕤是顾瑾之乳娘的女儿,她不像其他丫鬟,从小丫鬟做起的。
她是直接做了顾瑾之身边的大丫鬟,所以从小到大,她没做过什么粗活儿。缝衣绣花,葳蕤算出色的,可洗衣扫地,她就不太擅长。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葳蕤却高兴不已。
她忙不迭出去扫地了。
祝妈妈无奈苦笑,对顾瑾之道:“您别答应她,我来说她。她越大,越不知道规矩了,都是我没有教好她。”
“没事,我喜欢她这样。”顾瑾之道,“一板一眼的多的是,要来做什么?她这样就很好了……”
葳蕤果真扫了半天的地。
第二天,她的胳膊就累得抬不起来,早上起来嚷胳膊酸痛。
想着去乡下,不仅仅要扫地,还有担水、洗衣,只怕更累,乡下的有趣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我不去了。”她小声跟顾瑾之道。
芷蕾几个就哈哈大笑起来。
顾瑾之的行李准备得差不多了。
顾琇之去念书的东西,也准备好了。
顾瑾之想好好和母亲处一日,明日就去庄子上,结果半下午的时候,唐家来人了,说二堂姐顾玥之的儿子病了。
“怎么了?”宋盼儿忙问来的妈妈,“是哪里不舒服?”
那位妈妈道:“一开始不过是风寒,请了太医,却总不好。吃了药,饿了两日,突然又吐又泄。而后又请了位,重新开了方子,吐泻止住了,夜里却发烧。大奶奶急得不行了,让七小姐去瞧瞧……”
“那快去看看。”顾瑾之道。
宋盼儿也道:“我也去。”
然后喊人去二门上说一声,让外头的小厮准备好马车。
母女俩去了川宁伯唐家。
路上,宋盼儿想起她见过顾玥之的长子,生得有点单薄。他们进京也三年了,这还是顾玥之第一次见顾瑾之去孩子看病。
偏偏又是唐家在风头浪尖的时候。
果真是祸不单行。
马车到了唐家,丫鬟进去通禀,顾瑾之和宋盼儿站在垂花门口等着。
唐家的垂花门里,便是两人高的油彩壁影。
等了须臾,顾玥之急匆匆迎了出来。
她拉着了宋盼儿的手,亲切喊了声三婶,又叫了七妹。虽然她极力镇定,宋盼儿仍是感觉她的手有点抖。
去了顾玥之的院子,顾家大夫人也在,正陪着孩子。
第283节饿病
顾玥之的长子唐凛,生病已经七八日。
一开始不过是小风寒。唐家正经历一场风波,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太多了,顾玥之初管家,忙得脚不沾地,就没太在意。
风寒这种小病,没有发烧的话,请了太医来,太医也不开方子,都是让饿几顿,喝些姜汤。
顾玥之对此很熟悉。
她也吩咐乳娘和丫鬟这样照顾唐凛的。
挨了两日,孩子的风寒没好,反而发起烧来。
顾玥之这才丢下家务,让丈夫给孩子请了太医。
太医来了,认为孩子乃是正气不足而导致的虚热症,应该养阴清热,所以开了白芍、生地黄等药。
吃了几日,孩子却上吐下泻。
顾玥之和丈夫唐以靳都吓坏了,忙又换了位太医。
这一位太医来了,说:“糊涂啊,哪里是虚热?分明就是虚寒。不应该清泄。看看大少爷,又吐又泄,就是因为用了清泄下火的药,才导致如此的。虚寒发热,应该补,不应该清……”
然后就开了些黄芪、党参等。
吃了两日,唐凛仍是没好。
孩子断断续续的低烧,甚至有些说胡说。
顾玥之夫妻俩这才觉得,孩子可能不是简单的风寒,而是其他病。京里有名望的大夫,无人能出顾瑾之之右。
顾玥之这才打发了人,请了顾瑾之。
又派人去告诉了自己的母亲一声。
顾大夫人离唐家近,比顾瑾之先到了。
她一来。看到外孙一张小脸都垮了,就骂顾玥之和唐以靳:“病了这么久,孩子成了这样,怎么到了今日才告诉我?”
顾玥之抿唇没说话。
唐以靳小声解释:“只是风寒发烧。小人儿家的,头疼脑热是常事,没敢大惊小怪惊动您。”
“都这样了,还只是风寒?”大夫人有点生气。
唐凛病了七八日,又瘦又黄,看着叫人分外心惊。
大夫人的一颗心都揪了起来。
唐以靳和顾玥之各自有愧,不敢说话。
唐凛没有睡。他眼睛有点累。虚搭着眼皮,时不时看一眼外祖母,又看一眼父母,然后微微抿唇。
他抿唇的样子。很像难过时候的顾玥之。
大夫人又是一阵心疼。伸手摸了摸唐凛的脸。问他:“凛哥儿,哪里不舒服?告诉外祖母……”
唐凛摇摇头。
屋子里沉默了下来。
二门上听差的小子说顾瑾之和宋盼儿来了,通知了内院的丫鬟。丫鬟又跑进来告诉了顾玥之。
“你快去迎迎。”大夫人道。
顾玥之道是。就快步赶往垂花门口,迎接了顾瑾之和宋盼儿。
一行人没有耽误,直接到了顾玥之的院子。
顾玥之也没有客套奉茶,让顾瑾之和宋盼儿进了里屋。
大夫人就起身,把身边的位置让给了顾瑾之,请她替孩子搭脉。
唐凛没怎么见过顾瑾之,对陌生人的戒备就浮现在眼底。
他病得太过于虚弱,连眼神也没有精神,可怜巴巴的。
顾瑾之坐下来,温柔自我介绍:“凛哥儿,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七姨啊。前年过端午节的时候,你和你娘家去外祖母家,不是见过我吗?还记得不记得?”
唐凛有点迷糊了。
不过,顾瑾之态度很好,他的戒备就放松了些,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声音很虚弱。
“以后到我家里玩,就记得了。”顾瑾之笑着道,“七姨给你把脉,你把手伸出来,可好?”
因为顾瑾之说,她也是外祖母家的。
而唐凛很爱外祖母,对外祖母家里的人,从心里便有了好感,乖乖把手伸出来,给顾瑾之诊脉。
顾瑾之说了句真乖,就替他搭脉。
而后,又看了看他的舌苔。
看完之后,见顾玥之夫妻和大夫人、宋盼儿都紧张看着她,她就露出一个笑容,道:“凛哥儿没事的。咱们出去说话吧。”
留下乳娘照顾孩子,一行人去了东次间。
大夫人抢先开口,问顾瑾之:“凛哥儿是什么病?”
“没有病。”顾瑾之道,“就是有点发热。”
顾玥之和唐以靳不相信,疑惑看着顾瑾之。
顾瑾之就问顾玥之:“二姐,凛哥儿这些天吃了些什么,您想一想,告诉我……”
顾玥之脸色大变,问:“是中毒吗?”
她的联想能力太强了。
“不是,不是。”顾瑾之道,“我只是照例,问一问饮食。您仔细想想……”
顾玥之心里的余悸尚未过去,脑子快速回想孩子这些天的饮食:“开始发烧的时候,就没有吃饭,饿了两顿。而后,喝了些小米粥。后来太医开了清泄的药,说最好饿几顿,又饿了两顿。后来钟太医来说,不是虚热,是虚寒,应该补,喝药……”
她说得没什么条理性,絮絮叨叨的,“……没有吃旁的,一直吃米粥。每日吃两顿。”
“这就是病因了。”顾瑾之道,“凛哥儿是饿的。”
此语一出,众人都难以置信。
“发烧,怎么是饿的?”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宋盼儿问道。
“我之前虽然只见过几次凛哥儿,他偏瘦,又斯文腼腆,身子骨不够结实。生病之后,外邪入侵,他吃的药,需要他自己的身子产生能量,去对抗病魔。而他太过于虚弱,自身就正气不足,药吃下去也无济于事。
凛哥儿不是虚热,他的确是虚寒证,后面的那位太医没有诊断错。他开的药是有用的,凛哥儿的病已经好了七八成。
若一开始就请了后面的太医,只怕早好了,面前的太医说是虚热,用了清泄的药,是错的,那些清泄的药,几乎打垮了凛哥儿的身子。
他原本就虚弱,又拉了几日,更加虚了。从生病之后。你们又没给他好好吃过饭。正常的大人七八天喝粥。也要倒下的,何况是孩子?他现在不饿,乃是生病喝药,胃气不升。先给他喝碗蔬菜汤。升一升胃气。再做些鸡汤面给他吃。不过两日就能好起来……”顾瑾之道。
她说完。顾玥之和唐以靳有点面面相觑。
大夫人则道:“愣着做什么?快去叫人煮些菜汤来,给凛哥儿喝下去。”然后又问,“家里可有好的母鸡?没有的话。我叫人送来……”
顾玥之回神,道:“有的。”
然后就出去,让人先去做蔬菜汤。
凛哥儿无大碍,顾瑾之诊断完毕,想着顾玥之也有事,顾瑾之和宋盼儿就要先告辞。
唐凛的父母和外祖母都在这里,不需要顾瑾之和松潘额陪。
顾玥之留她们吃饭:“好歹用了午膳再回去。”
“你也忙,凛哥儿还要照顾。”宋盼儿推辞,“又不是外人,客套什么?我们先回去。若还有事,只管叫人去请瑾姐儿。”
顾玥之想了想,没有再虚留她们。
大夫人亲自送了顾瑾之和宋盼儿出去。
等她折身回来的时候,唐夫人也来了。
她一早起来就念经,替凛哥儿祈福,所以耽误到现在才来看凛哥儿。
听说顾家七小姐来看过了凛哥儿,唐夫人满怀希望问:“开了什么方子?”
唐夫人和姜夫人要好,当初姜家的二小姐姜昕得了那种怪病,也是顾瑾之治好的。姜夫人说给唐夫人听过,所以唐夫人知道顾瑾之的医术高超。
“没有开方子……”唐以靳把顾瑾之的诊断说了一遍。
唐夫人也目瞪口呆:“这……这行吗?”
正好顾大夫人进来。
两亲家见了礼。
顾大夫人就道:“亲家夫人放心,瑾姐儿的医术,有口皆碑的。她说得方子,肯定能行。”
唐夫人就连连点头说是。
煮好了蔬菜汤,顾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