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嘉诚家族传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嘉诚家族传 作者:窦应泰

  家世篇

  第一章 古宅里的书香世家(1)

  1、重返家园:昔日逃难少年今日商海巨富
  1983年的元宵灯节。
  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潮州,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清早,灰蒙蒙的天空就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正所谓“正月十五云遮月”。然而潮州虽然不见瑞雪降临,却下起了纷纷扬扬的细雨。这时春节的年味尚未消除,春雨贵如油,朦胧的细雨显然为古老潮州平添了喜气。值得记上一笔的是,就在这一天,潮州古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此人前一天就从香港启德机场搭航班机抵达了广州,今天清晨才得以乘车驶进这座弥漫节日气氛的潮州。他就是著名香港大企业家李嘉诚!
  出现在李嘉诚眼前的潮州古城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坐在驶往新城区的轿车上,李嘉诚一眼就望见了路边那座有名的开元护国禅寺,他在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的时候,这里便是他每晚放学的归家之路。尤其是那巍峨挺拔的殿阁,唐代保存迄今的碧绿琉璃瓦和古寺四周蜿蜒的红墙,都让暮年归乡的李嘉诚感到亲切与动情。
  他清楚地记得,就在两年前的春天,也是飘着霏霏细雨的二月,李嘉诚为让母亲李庄碧琴多年的夙愿变成现实,他决定出资二百万元对这座可与北京白云观媲美的开元护国禅寺进行一次大修。庄太夫人早年在潮州生活时,开元护国禅寺就是她逢年遇节进香许愿的佛门圣地。自庄太夫人从潮州来到香港以后,她老人家无时不怀念这里早年繁盛的香火,还有那座保留美好回忆的古建筑——雕梁画栋、碧瓦参差的观音阁。只是近年庄太夫人听闻历经数十年风雨的侵袭,在她心中曾是一片灿烂如锦的开元寺古建筑群,如今廊柱殿阁多已彩釉斑驳,对此她常情难自禁地发出声声叹息。于是,李嘉诚决定出资重修古刹。
  这一天,当李嘉诚重返潮州时,儿时那座金碧辉煌的寺院又再一次重现眼前。
  李嘉诚这次重返潮州,是自1978年首次从香港回内地参访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旅程。李嘉诚第一次回内地,是当年的9月下旬,当时他和夫人庄月明女士,应邀来到北京参加国庆29周年的庆祝观礼活动。庆祝活动结束以后,李嘉诚偕夫人庄月明就飞往他的故乡潮州,这也是阔别故乡38年后的他首次返乡。
  图2
  大约在1980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春,李嘉诚听说他潮州虽然从建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潮安县、潮州市两级医院的医疗设施仍然无法与先进地区相比,特别是潮州乡间缺医少药的落后局面,很让这位热心于慈善事业的香港长实集团主席倍感忧愁。每当从家乡传来因医疗设备的落后而发生不好的传闻时,李嘉诚都会联想到祖父早年在潮州因病故去的往事。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了,他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毅然决定动用长实慈善基金的款项,斥资2200万元在潮州建起潮州市和潮安县两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医院。当时,潮州市和潮安县两级政府是多么希望这位投资人能够在百忙之中亲自为这两所医院的落成剪彩呀。可是,潮州的父母官们根本不了解李嘉诚不计名利的为人。早在他为潮州投下第一笔资金兴办善事时起,他就叮嘱相关人员:“此事不必张扬。”这表明他出资为潮州百姓建起的一批新式住宅,绝对不是为着个人的名利,而是出于对乡梓的一片深情。所以他早就暗暗给自己制定了约法三章:一不能以他李氏的姓名为出资兴建的项目命名;二不能亲自到场为自己投资的项目剪彩;三不允许他手下人以“长实集团”的名义出席各种项目落成庆典和其他庆祝仪式。
  李嘉诚常常用这严格的“约法三章”多次婉拒来自家乡潮州的盛情相邀。然而地方官们岂能在没有出资人到场的情况下就为这两家医院召开庆祝仪式?就这样,本来一年前就可以举行的落成庆祝仪式,一直推到了翌年的春天。期间潮州的父母官多次以各种方式向他发出邀请。李嘉诚也数次婉拒,从秋天一直推迟到1983年的元宵佳节。终于,抵挡不住家乡人的一片热情,盛情难却,他破了自己的“约法三章”,他来了。
  2、一世祖李明山:避饥馑,迁潮州
  李嘉诚又来到过去魂牵梦绕的面线巷了。
  这里是潮州北门街的中心,他记得自己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条铺满大块青条石的小街上走过来的。而小巷深处那座早已破败的小院,如今已经不见了踪影。李嘉诚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经给他温暖也给他忧愁的家。幽静的院落里有一棵在秋天结满硕果的柿子树,几间青瓦参差,石墙为底的北屋,好象仍能隐隐飘出他熟悉的读书之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里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那是李嘉诚喜欢的《千家诗》。
  数十年来李嘉诚生活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香港,他身处冗繁商务,奔走于世界各地,可以说得上日理万机,但是,他始终不能淡忘儿时的往事。尤其潮州城内北门街,还有面线巷那座栽有桂树的幽静小院,以及祖父和前辈们留传下来的老屋。小院不仅是李氏祖宗传下的家产,同时也保留着让李嘉诚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他永远不会忘记先祖们当年的创业经历。尽管历史已如过往的云烟,在潮州面线巷这座小院看来不留任何旧痕,不过,李嘉诚心灵深处的记忆是永生难以磨灭的。
  大约是明朝末年,河南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一个名叫李明山的读书人,受不了生活的饥馑,决定举家迁出生活多年的古城许昌。当时的河南灾民一般都结伙前往辽河故道的关东,因为辽黑吉三省的广大沃土可以养人。然而李明山却另有主见,他认为如果随河南人统统下了关东,那么即便再广袤的白山黑水也怕人满为患。于是他与家人计议,决定另辟一条生活的溪径:前往福建省的莆田。所以,这就是中州李氏家族向南迁徙的第一个的落脚点。
  不过,李明山一家在莆田并没有获得安身立命的条件。莆田虽有一些河南老乡,这也是李明山一家人当初决定舍东北而改投福建的主要原因,然而莆田并非读书人李明山的再生之地,他原想在此以教私塾为糊口之业,但这种希望很快幻灭。原因是他的河南乡音使他在莆田当地寻找不到生源。他的满腹才学,也因此而不受当地人的青睐,所以他的生活仍然过得相当清苦。好在李明山毕竟是有文化的人,久而久之,这里的乡民们也接受了这位河南秀才,当地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弟也开始和这位“布衣老师”相依为命,李明山于是就在莆田开办了一个“大私塾”。也就是十几户贫民子弟雇请他在农闲时间讲课,李明山尽管收入甚微,但因有贫民子弟的拥戴,倒也心情舒畅。李明山认为,他在这里至少比为那些老财主的子弟单独上课好些。
  不料,就在李明山准备在莆田作长久定居之计时,忽然一场人祸降临于身。当时正是明末清初,一天,福州大清官兵突然涌进了小小的莆田古城,他们杀戮的主要目标虽是尚未剪掉脑后长辫子的前明旧兵。但城门失火,难免殃及池鱼。莆田城里激战不休,双方官兵死伤无数。百姓民舍,竟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可怜李明山一家好不容易在莆田城郊建起的一座草房,也在这场灾祸中被无情的大火焚烧贻尽了。于是,本来已随遇而安的李明山,不得不再萌生迁徙之念。这样,李明山携妻带子,又不远千里地向浙江跋涉而来。
  李明山这时已经五旬开外,再也不是当年从河南许昌向福建逃灾时的他了。所以从莆田来浙江的一路上,他和家人几乎奔波了半年有余,终于在大清元年的入冬时分,来到了东晋时期就小有名气的古城潮州。这次他选中的落脚点是在距潮州不远的海阳县城。
  海阳同样物阜民丰。在李明山眼中无论潮州还是海阳,都是他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人间天堂。如果说在许昌生活让李明山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在莆田暂居让这位民间才子获得了来自社会中下层民间的生活经验,那么在物华天宝的潮州海阳,则让学富五车的李明山饱尝了南粤文化的灵秀。
  李明山之所以直投海阳,其原因也象他当年从许昌迁往莆田一样,都因为此地有一批同从许昌故里南迁的乡亲们。早在海阳安家立命的许昌亲友们,对既有才华又有人情的李明山的到来,当然是热烈欢迎的。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位老秀才来教,而李明山也渴望再像从前那样重执教鞭。不幸的是,经过从中原到闽南,再从闽南辗转来粤东的长途跋涉,等他到达了海阳,已经变得骨瘦腰软,缠绵病榻了。
  不过,李明山喜欢潮洲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条蜿蜓流过古城的韩江,碧蓝透明的江波几乎可以照见他不再挺拔的身影。再看城外的笔架山和金山、葫芦山,三峰相连,巅连雄踞,城外群峦苍翠,树木蓊郁,把个在东晋九年建起的古城环绕得如同盆地中的城郭。这在李明山眼里真正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李明山不能再以塾师为业,每日以药代食,自知来日无多了。所幸他看见李家的子嗣们都已长大成人,而且三个儿子都像他当年一样,虽然生活困境重重,倒也个个通书知理,学问不逊乃父。就在李明山落户海阳的当年冬天,这位生于河南的老学究终于撒手尘寰,驾鹤西归。不过他的后裔们却从此在这粤东大地上繁衍,成了一方颇有影响的人脉。
  这位要在本书中记上一笔的李明山,就是李嘉诚的先祖。虽然他的生卒年月史无考证,但是李明山毕竟是李氏家族在粤东繁衍发迹的鼻祖,尤其是李嘉诚在香港商界的历史性崛起,给从河南迁徙而来的李氏家族带来了新的荣耀,李氏家族第十代传人李嘉诚,在香港富可敌国,并又跻身于世界华人富豪的行列,匆庸置疑,李氏的先祖李明山功不可没。
  李明山以后的七代人,当地史册几无记载。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延至李明山的第七代孙——李鹏万的时候,忽然让一度默默无闻的李氏家族再度生辉。
  3、曾祖李鹏万:朝廷贡官,挂冠返乡
  李鹏万的出生年月不详。笔者曾为此专程去潮州采访,民间对李鹏万的出生年代说法不一。一说道光十九年,一说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李鹏万,自幼天资聪厚,读书万卷,并过目成诵,是海阳县当时有名的学子菁英。尤其是他的毛笔书法,龙飞凤舞,颇有前人苏轼之遗风,在潮州地面人人皆知。每年元宵灯节总有人上门求其手书对联,乡民们每每以有李鹏万亲笔对联张贴于门楣而引为至荣。等到李鹏万考取朝廷贡官而风縻粤境之时,广东地方各县所建牌坊之上,多有李鹏万手书楹联镂刻其间。现在仍可在粤东各地觅见其陈年遗墨。
  如果说当年李明山率家人来粤东初期,仅是一个人脉丰厚大家族的肇始,那么到了清朝咸丰九年,李氏家族的后继者李鹏万就再不是这书香门第中以教书为荣的普通塾师,而成为名震潮州地面的著名学士。李鹏万作为李明山的第七代后裔,他的成功不在于咸丰七年在乡试中一举成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