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一听,老佛爷自己开口了,这可比他说要好得多啊,当即乐呵呵回道:“回皇额娘,可不就快到日子了嘛!”
老佛爷点点头:“你这些妃子都是好的,每日晨昏定省从无疏漏,特别是当初先帝爷给你赐的那几个,更是淑德贤良,孝惠有加,让哀家见之心喜啊!”
乾隆陪笑道:“那是自然,皇阿玛所赐的都是极好的,那是皇阿玛心疼儿子的结果。”
老佛爷续道:“可不是么。就说富察氏吧,出身大族,做福晋的时候便把你的后院打理的很好,人也贤惠,生的一双子女也好。”乾隆对富察氏也十分满意,便附和着老佛爷连连称赞。老佛爷看他此时兴致颇高便试探着道:“还有那拉氏,也是十分不错的。想当初先帝爷可是钦点了她做第一侧福晋呢。”乾隆闻言有一丝僵硬,大概是想起了自己是怎么给这位第一侧福晋没脸了吧,老佛爷暗地里冷哼一声,面上却丝毫不显,仍然和蔼地叨家常:“这孩子可是有着‘满蒙第一美人’的称号,难得的是那规矩也极好,虽说自己不曾生育,可养得永璋与和婉满宫的孩子哪个也比不上他俩白胖喜人,这要是自己生个大胖娃娃,可不知道会养成什么仙童模样呢?”
乾隆不太自在地搓了搓手:“皇额娘说的极是,这娴妃的确是个好的。来人呐,赏娴妃……”
老佛爷笑着打断乾隆:“若要赏,便莫赏那死物,你多去看上两回就什么都有了。”说罢期待的看着乾隆,希望他赶紧借这个碴儿走人,别再往下说了。
可惜乾隆当上皇帝就不会看人脸色了,老佛爷都暗示的这么明显了他还坐得不动如山,并且弯都不转一个就把谈话扯到自己想说的部位:“这娴妃确实不错,不过慧贵妃也挺好的,皇额娘您多接触一下定能看出她的好来。”
老佛爷当即就把脸拉长了:“哀家没那么好的眼力,看不出来。”
乾隆的脸也沉了,但他好歹还顶着个孝子的名儿,便强压着耐心跟老佛爷拣好听的说。
老佛爷的脸拉得越发长了。
其实上辈子,他就因为高氏的事情差点跟他皇额娘、那位真正的崇庆皇太后翻脸,这件事也是他死前最愧疚的事情之一。因此,他也是最清楚高氏的狐媚功夫的。一想到这个女人将会挑拨的乾隆给他气受,老佛爷就差点儿想让粘杆处把她灭了。
老佛爷这辈子回魂了没多久就动用了只有乾隆才知道的暗令和信物把粘杆处给接管了大半。尽管粘杆侍卫们有些奇怪先帝驾崩为什么不把他们留给儿子却告诉给小老婆,但是他们接受的训练从来就是暗令和信物,谁有这两样他们就听谁的。所以没费多大劲儿,老佛爷就掌握住了这个他上辈子越加得意忘形而忽略掉了的终极情报网。
在嫔妃身上吃过的大亏给了他足够的教训,所以他早早就把后宫给监视起来了。虽然他完全可以把一叠罪证扔到乾隆面前,那样一定会让乾隆厌了高氏,可是这样一来也暴露了他手中的力量,在不能保证乾隆真的孝顺到愿意与她共享江山以前,这么做实在太冒险了。老佛爷遗憾地瞅着手上的暗折,叹了口气,唤来桂嬷嬷将它搁进火盆里烧掉了。他还是另想办法修理高氏吧!想起暗折上提到的一句话,老佛爷眯缝起双眼,高氏,你尽早出手吧!哀家会帮你扫清障碍的,你做的越多就越容易被乾隆发现,到那时,你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几天以后,原宝亲王府中颇为得宠的格格黄氏、现今的仪嫔不明不白的暴毙了。乾隆震怒,下令彻查。全后宫的人都猜得出是高氏的手笔,然而所有证据却都指向了娴妃。
老佛爷收到粘杆处的密折,冷哼了一声,他倒是小瞧这个高氏了。随即命令粘杆侍卫去把苗头随便指向哪个妃子,反正不能是娴妃。侍卫头子纠结了一宿都没法把证据扣到慧贵妃的头上,无奈之下便东拆西挪把罪名含混地推给了富察皇后和纯嫔苏氏。
乾隆没法对富察皇后撒火,可不代表高氏不会去吹枕头风。她把线索指向娴妃是怕她借老佛爷的东风扶摇而上才出手打压,其实心里并没有多重视这个一贯不得宠的满洲贵女。她认可的对手一向只有富察氏一个人而已,虽然奇怪事情未能如她所料,但是这个改变更好啊,抹黑了富察氏,看她还摆不摆得住端庄贤后的架势来。
高氏借机上了几回眼药,成功地把乾隆心里的火气给拱了上来,初一那天,乾隆就虎着一张脸去找富察皇后讨说法。然而富察氏也是个熟悉乾隆脾气且手段高明的,没等乾隆开口。主动跪下请罪,说自己没有管理好后宫,发生了这样的不幸她难辞其咎,实在有负圣恩balabalabala……既不?p》
菩蹲约旱脑鹑斡植换赜赜谀焙σ擎傻闹室桑缘檬止饷骼诼洹9唬【统哉庖惶祝炅肆成突汉土耍銎鸶徊焓峡砦苛肆骄渚妥嘶疤狻9艘换岫徊焓嫌纸辛擞犁龈途垂矗】醇俗约鹤钕舶囊凰奔蠢挚嘶常谖视犁黾妇涔未鸬檬羌椎庇直鹩行乱猓途从秩鲎沤克蜕狭艘桓鲎约呵资中宓暮砂赖们〉背⊥俗约菏抢锤陕锏摹R患宜目谇浊酌苊艹粤硕偻旁卜梗韧瓴璐蚍⒘礁龊⒆尤バ菅螅【吐骋βё鸥徊焓先ス龃驳チ耍咽盏叫哦母呤掀烁霭胨馈�
既然没罚皇后,当然也就不能光罚纯嫔,于是一宗嫔妃丧命案就这么连消带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不过高氏的眼药毕竟上了,所以乾隆在某一日想起爱妃和仪嫔的深情厚谊时下了圣旨,正式改了玉碟,把三阿哥永璋放到了娴妃那拉氏的名下,这下子,还没满月就被抱走了的小阿哥可就彻底和苏氏没有关系了。苏氏大哭一场,从此恨上了富察氏,高氏和那拉氏三人,不过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她最恨的竟是富察皇后,而非抢她儿子的那拉氏和栽赃给她的高氏。
高氏抬旗的旨意最终还是下来了,原因是乾隆要安慰失去好姐妹而悲伤不已的善良贵妃。老佛爷也拦过了,骂也骂过了,最终也只能在抬出梦见先帝不高兴了之后把抬旗控制在了汉军旗,这是他的底线了,只要是汉军旗,他就不管乾隆要给她放在哪儿,可要想进满军旗,诺,镶红,镶蓝随便挑,千万别客气了。乾隆还要争,要给高氏抬进满洲镶黄旗去,老佛爷翻了脸,他也不干别的,这乾隆不是自诩孝子吗?那他就天天上太庙门口跪先帝去。自来女子不许入太庙,就是皇太后也不行,如今这刚过了三月的天气,还冷得没撤炭火呢,老佛爷不过跪了半天就够呛了,而乾隆呢,为了他孝子的形象也不能放任老佛爷一直跪着,便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跟着跪,嘴里还车轱辘似的反复说些让她起来的话,却半字不提不给高氏抬旗。
乾隆这一跪,所有想装不知道的后妃纷纷坐不住,赶紧换了庄重又朴素的衣服跟在后头跪成一排,为首的两个就是富察氏和高氏。皇子皇女们听到信儿也急匆匆过来排班。老佛爷一扭头看见排第二列上的娴妃左边倚着的和婉,右边半抱着的永璋,都冻得小脸发青当即就急了。他可一直都记着这两个孩子全是因为身体不好才早逝的,现在看着两个自己还跪不稳的小宝贝也跟着遭罪,当即就把高氏恨了个底朝天。
☆、5抬旗风波(二)
要说乾隆这人吧,要会看眼色的时候那是怎么都会看,可要是不会看眼色的时候,驴都能比他聪明点。这下,眼下,他是立马判断出了怎么劝老佛爷最快,当机立断就舀眼神示意娴妃上前说话。
娴妃低下头,翻了个白眼。全宫上下就没有人不知道太后今儿这一出是怎么回事,可笑乾隆还既想遮掩又想如愿,娴妃是对此伪君子彻底死心了。但是她还真不能直言进谏去,没看人皇后都没劝谏吗?她一个妃子怎么能把自己摆到皇后前面去,在规矩上,没有人比那拉氏更严谨了,这直接造成了富察氏看她无比不顺眼。不过这也不怪她,任哪个正室嫡妻看见自家小妾比自己更加端庄大方有气场都不会高兴的。为了跟高氏争宠,富察氏一直是走小清新路线的,在气势上当然比不过满洲姑奶奶做派的那拉氏,而温柔如水上她又比不过术业有专攻的高氏,看到现在高氏得宠于乾隆,那拉氏得宠于太后,直把富察氏气得胸闷气短端不出贤后的架子了。再一看,娴妃三言两语哄得老佛爷起了身,还亲自抱起哆嗦着装可怜的和婉,心疼的一连声要召太医,乾隆赶紧顺势爬起来搀老佛爷回慈宁宫,高氏一脸委屈的让人腻歪的神情紧跟着乾隆,就差贴上了。而另一边呢,那拉氏一手抱着永璋,一手扶着太后还在轻声劝导,而老佛爷又颇听她的,不住的点头,富察氏被撇在后面。咬牙切齿看着眼前的“一家人”扯坏了手里的绢帕,也忽略了身边的永琏踉跄得几乎站不稳的身礀。
回到慈宁宫,老佛爷一叠声的叫着让娴妃带孩子们去后殿请太医诊治。那拉氏犹豫了一下,可转脸看见永璋冻得通红的小脸儿到底还是告了罪去了后殿。老佛爷的意思本来是让所有皇子皇女都去休息的,见富察氏身后三个大的都没动,便点着名叫走。永璜跟富察氏不亲,但跟老佛爷很亲,又因为在老佛爷那儿常常能看见那拉氏,也常常得她照料,便也亲那拉氏,私底下常常暗羡永璋生得好时候可以养在娴妃身前,如今见老佛爷点了名叫他去后殿,脆生生应了就告罪去了。可和敬跟永琏却没动,仍然站在富察氏身后。
这是富察氏暗示的结果。她这么做是有打算的,自从试探性提议被老佛爷驳回以后,乾隆就特无耻的找上了皇后命令她去说服老佛爷。如果当皇后的是那拉氏,乾隆一准儿得听一番“忠言逆耳”,最后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可是现在的皇后是富察氏,小心殷勤,连乾隆放的屁都会奉为圭臬的孝贤皇后,她必须打肿脸充胖子,一边大度的赞叹乾隆给高氏抬旗无比英明,一边贤惠的应承了去劝说太后。乾隆满意地大笑三声,拍拍屁股宽慰爱妃去了,富察氏恨得摔了整套金篆诗文紫砂盏,大哭了一场。
哭完一抹眼泪,心中冷笑不已,这阵子看老佛爷见天儿的对高氏明嘲暗讽,谁都看得出皇太后有多烦这个狐媚子,是绝对不会答应给她抬旗的。而乾隆呢?就不可能不抬旗。富察氏打算得极好,她可不愿扯到这场战争中来,就让那母子俩斗去。要是老佛爷赢了,那太好了,她就不用看着情敌得意;要是乾隆赢了,那也没什么,反正最坏的打算也做过。只要到时候去乾隆眼前邀个功,乾隆一准儿会感激自己出过力。这么一来,不管谁胜,她都得利,更何况,经此一事,乾隆母子间必起嫌隙,老佛爷对乾隆的影响力和对后宫的控制力都会下降不少,她正可以捡便宜,又能打压下明显和老佛爷一伙儿的娴妃,何乐而不为呢?
可她万万没想到闹得这么大还没有定论,今日太庙一跪,富察氏心知肚明,此事必得抬上明面,她就再做不得暗手了。因为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后今儿必得让她这个皇后做出明确立场,富察氏咬牙暗恨,事已至此,她是必然要得罪一个了,可是得罪哪个她都不愿意,只好留下儿女做缓和,想着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讨论这档事儿,先混过今日,她再做打算。
不过乾隆的nc度和太后的坚持度是超乎她想象的,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