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观众都喜欢看靓男美女在台上表演,谁会巴巴地去捧一个发齿堕落的老太太的场呢!
此外,幻术师在古代也是行走江湖卖艺的人,四处漂泊,生活没有保障,连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这对于有血气、好冒险的年轻人来说,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老年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这种漂浮萍寄的日子,她已经很难吃得消了。安顿下来,有一个固定的居所,能吃上一碗安乐茶饭,应该是彼时她人生里的最大追求。尤其是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孙子,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
在关司法家里干活,时间长了,她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环境,这里人的脾性,饮食习惯,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为了达到目的,用自己学过的幻术做些手脚,也可以稳操胜券了。也许,通过某种特殊的暗示,她已经能够在特定的场合之下,操控人的精神。也许,她在关氏一家的饮食里,下了某种可以致幻的药。也许,精于幻术之外,她还是一个高明的催眠师。
你看过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日本电影《催眠》吗,只要催眠师触发那个事先设定的暗号,那么他想让你看到的,你都能看到,他想让你去做的,都能实现。
于是,短跑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折了腿——她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停下来;失去儿子的父亲从十几层高的楼上跳下去——他看见死去的儿子在水里向他呼救;老警察在歌剧院里将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头——死去的妻子在向他招手。
所以,关氏家里围绕这老婆子呈现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老婆子看似可恨,但我们仔细想想,亦情有可原。
她从来也没有为自己要求什么权益,大动肝火,是为了自己的小孙子。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祖父母,都希望尽自己所能,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这老婆子虽然寄人篱下,却也不能免俗。
倘若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即便是有这样的想法,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她首先得认清形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否则面临的就有可能是失业,这是作为一个下人,最起码的职业素养。
可是钮婆不同,她不仅有愿望,也具备使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条件——那就是她所拥有的幻术。
你让一个有能力得到的人强自压抑,这个,对当事人来说比较困难。
一个身无长技的人是不会随便发脾气的,因为他知道,这种震怒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极有可能把事情搞糟。
但钮婆不同。
初露锋芒之后,她不仅达到了给小孙子要一身新衣服的愿望,而且,做为这一事件的副产品,她连日常的杂务都不用做了。关氏两口子把她们当成异人供了起来,这送上门来的,钮婆也乐得坐享其成。她在关府悠哉游哉地过起了自己的日子。
长此以往,关氏夫妻当然受不了。
假如是一个心地善良、宅心仁厚而且知道感恩的老婆婆,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吧。
主人能够收留她们祖孙两个,就应该痛哭流涕,感恩戴德了,她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钮婆或许不够厚道,但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她也决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关氏夫妻意图加害,估计钮婆早已看出了端倪。她也是走过江湖的,什么人没见过,这点小把戏能瞒过她那双眼睛去。
于是将计就计,通过死而复生的幻术,教训了这两口子一把。
事发之后,目的达到,对于关氏想要她命这件事,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仔细追究,这是因为,她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安稳的庇身之所,走完自己余下的日子,并且,把小孙子养大。
至于同时出现的几个关司法,不过是为了巩固这种效果。让关家知道,我钮婆不是凡人,以后,就不要动这样的心思了。
较量的结果是,关氏夫妻全线溃败。
钮婆和她的小孙子获得了长期居留权,她也不必再展示自己的神异了。
从此,尘埃落定。
关氏夫妻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刘谦在春节晚会上仅八分钟的亮相,便迅速走红,成就了一代“名魔”的声名,身价倍涨,名满天下,仅几个月,积聚的财富就达千万。
一时间,围绕刘谦的魔术集锦、魔术解密、魔术大赛也在各电视台竞相推出,各种广告合约更是纷至沓来。
而唐朝的这个幻术师,还得为自己和孙子的吃住冒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殚精竭虑,步步为营。
明知道非亲非故,不受欢迎,不被人待见,还得死乞白赖地赖在人家家里。
两相对比,不是不悲哀的。
原文如下:
关司法郓州司法关某,有佣妇人姓钮。关给其衣食,以充驱使。年长,谓之钮婆,并有一孙,名万儿,年五六岁,同来。关氏妻亦有小男,名封六,大小相类。关妻男常与钮婆孙同戏,每封六新制衣,必易其故者与万儿。一旦,钮婆忽怒曰:“皆是小儿,何贵何贱?而彼衣皆新,而我儿得其旧!”甚不平也。关妻问曰:“此吾子,尔孙仆隶耳。吾念其与吾子年齿类,故以衣之,奈何不知分理?自此故衣亦不复得矣!”钮婆笑曰:“二子何异也?”关妻又曰:“仆隶那与好人同。”钮婆曰:“审不同?某请试之。”遂引封六及其孙,悉内于裙下,著地按之。关妻惊起夺之,两子悉为钮婆之孙,形状衣服皆一,不可辩。乃曰:“此即同矣!”关妻大惧,即与司法同祈请恳至,曰:“不意神人在此。”自此一家敬事,不敢以旧礼相待矣。良久,又以二子致裙下按之,即各复本矣。关氏乃移别室居钮婆,厚待之,不复使役。积年,关氏颇厌怠,私欲害之。令妻以酒醉之,司法伏户下,以钁击之,正中其脑,有声而倒。视之,乃栗木,长数尺。夫妻大喜,命斧砍而焚之。适尽,钮婆自室中出曰:“何郎君戏之酷也?”言笑如前,殊不介意。郓州之人知之,关不得已,将白于观察使。入见次,忽有一关司法,已见使言说,形状无异。关遂归,及到家,堂前已有一关司法先归矣。妻子莫能辩之,又哀祈钮婆,涕泣拜请,良久渐相近,却成一人。自此其家不复有加害之意。至数十年,尚在关氏之家,亦无患耳。(出《灵怪集》)
33、枭
枭,也就是猫头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种不祥之鸟。民间有很多令人胆寒的俗语与枭有关。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听起来就没拧�
传说,如果猫头鹰与死亡密切相关,在哪家的房前屋后停落,这家就会发生凶丧之事。因此,有人把它叫做“逐魂鸟”、“报丧鸟”。
人们对猫头鹰的这种印象,在很古的时候就有,古书里有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称呼,比如说鬼车、魑魂、流离、怪鸱,指的都是猫头鹰。
这或许因为,在各种能飞的动物中,以蝙蝠和猫头鹰长相最为奇特,蝙蝠若去掉翅膀,就是活脱脱的一只老鼠。可是,人们对活的蝙蝠,顶多也就是厌恶。很少将它们同坏事联系起来。有时候,还取“蝠”的谐音,将其形态加以美化,作为瓷器或者金、银器、漆器的装饰,认为“蝠”也就是“福”,是吉祥的象征。
相比较而言,猫头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体态庞大,头部似猫,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占了头部大部分位置。而且,这东西夜出昼伏,飞动的时候,如同暗夜中的幽灵一般,轻巧无声,谁要是在夜里冷丁同它遭遇,那双精光闪闪的怪眼,能把人的三魂七魄吓到爪哇国去。
它的鸣叫,也不象别的鸟那样可人,而是如同鬼魂一样阴森恐怖,听起来令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因此,古人也把它叫做“恶声鸟”。这种观念并非中国独有,莎士比亚的戏剧《尤里乌斯•;凯撒》和《麦克白》都提到,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死亡。
乌鸦虽然通体漆黑,相貌丑陋,和猫头鹰一样,名声也不太好,但是,乌鸦反哺可是大大的有名。有一句话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做人之本,孝敬父母。就是用来称颂乌鸦敬老、养老孝敬之心的。而猫头鹰,则恰恰相反,中国古代有这样的看法,认为枭是不孝之鸟,说是枭的幼鸟只有吃了自己母亲的眼睛,也能学会在空中飞,啧啧,吃眼睛……
古人常将“枭獍”连称,就是因为这两种动物同样臭名昭著:枭是食母恶鸟,獍是食父恶兽,传说只有杀父弑母,枭和獍才能够长大。
我们不难想象,在把尊老爱老奉为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这两种动物会引起多大的心理震动。枭据说枭的肉味鲜美,因此,在汉代,每逢五月五日,宫廷里的御厨会烹制枭羹,赏赐给大臣们。在古人看来,五月五日是恶月,而枭是恶鸟,在这一天食枭羹,是各得其所。除此以外,也是希望枭被纳入食谱以后,能够尽快消灭于人的口腹之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们对猫头鹰如此憎恶,而它居然没有在中华大地上被斩尽杀绝。除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以外,还有一个原因,这种鸟威名远著,杀死它,谁都怕惹祸上身。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心理,是嫌恶与畏惧交加。如果夜猫子不找上门来,他们也乐得清静。主动招惹它,那是活得不耐烦了。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猫头鹰同别的鸟一样,对人类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是,一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世代流传下去,直到今天,人们对猫头鹰的态度,还是敬而远之的。
下面,我们就看看古人心目中的猫头鹰是什么样子的吧。现在,鼓起你的勇气,请跟我来……
鸱是枭的一种,样子同枭一样凶恶。相传,鹘生三子,其中的一个,就是鸱。
这种鸟有个怪癖,从来也不喝井水或者是泉水,那么它靠什么来解渴呢?古书上的记载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题:每当天空中彤云密布,雷声隆隆,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就是鸱最雀跃的时候,因为,它可以借此机会畅饮一番。
鸱喝水的时候,也不是直接把头伸出去,去接从空中落下的雨水,而是等雨水浇到它身上之后,再去啄从羽毛上流下来的水滴。所以,如你所见,这种鸟的饮用水,其实就是它自己的洗澡水。
鸱的身上有一个器官,对人来说,功效十分特别。流传在唐代的一个诡异传说,可以作为佐证。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玄宗末年,荒于政事,地方藩镇势力坐大,烽烟四起,乱兵如麻。马嵬驿兵变以后,太子李亨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
长安战火纷飞,玄宗继续西逃,太子李亨俨然成了天下苍生的精神寄托,他为百姓所留,北上至灵武。于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玄宗尚在人间,太子就抢先即位了,这于情于礼都有点说不过去。亲信们给他出主意,在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要是不想跟自己的儿子开战,就得接受既定的事实。
新皇登基,百废待兴,天下的百姓都眼巴巴地希望李亨能给残破的大唐带来新的气象,没想到,事与愿违,肃宗重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这些人职掌军政大权,炙手可热,气焰熏天。
与此同时,肃宗即位以后,册封自己宠信的张良娣为皇后,张皇后不甘心担着个母仪天下的虚名,仅仅在内廷作威作福,她还要插手国家大政,这也为以后政局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