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去他对你的信任,而你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也不会再回到以前那种无话不谈的地步了。
隐私本身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同一件事情在你看来也许没什么,但是对你的朋友来说,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所以,你要懂得尊重朋友的隐私,不能因为你自己觉得让别人知道了也无所谓,就随意地散播出去了。
朋友找你倾诉,必定是十分信任你,希望你帮他分担欢乐或悲伤,他可以在倾诉中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倾诉中整理自己的情绪,平缓一时的冲动,但最为关键的一点并不在此,而是在聆听之后切莫做一个令人厌烦的“传话筒”女人。一个四处散播朋友秘密的女人,肯定是不会受欢迎的。
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和信任。如果你知道朋友的隐私,不要把它当回事,最好是把它从记忆中抹掉,至少也要把好嘴巴这道关口,为他保守秘密。否则只能使朋友不快,给你们的友谊涂上阴影。女人要把安慰的话说到朋友心里
由于女人的心性敏感,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烦恼、不幸和痛苦反应都比较强烈,所以经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而反过来,女人也要学会安慰别人,用适当的语言去化解对方的痛苦和不幸。别人需要安慰,必定是因为遇到了什么麻烦或者陷入了痛苦,安慰的话只有说到对方心里,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下面就分别来看看,安慰不同的人,什么样的安慰语言最有效。
1安慰病人,不妨讲点趣闻。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生病了,你到医院或家中看望他,你也许会这样安慰他说:“不要着急,安心休息,你不久一定会康复。”你大概认为,这种安慰方式很不错,很妥善。其实,这样的话除非是医生亲口说的才会让病人心里踏实,因为他们的判断才具有权威性,而从你嘴里说出来,至多只能算作是祝福,而不能是妥帖的安慰。如果你只是用这样的话来安慰他,在安慰上来说是毫无效果的。
那么,探望生病的朋友该说什么呢?事实上,我们所能想到的类似安心休息之类的安慰病人的话,病人听的多了,也许早就厌烦了。病期的生活是枯燥的,你的安慰语不如换成外边有趣的新闻,或者一些幽默的话题,让他从你的探访中得到一点愉快,这就是给他最大的安慰了。他可能不会记住你说的安慰话,但他一定会回味你带给他的喜悦。
2安慰死者家属,千万不要提及死者。
如果当死者家属正在为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时候,你不停地为死者的去世表示惋惜,那只会引得死者家属更加悲伤。何必为了表示你的惋惜而重新撩起别人的伤痛呢!
生死似乎永远都是个谜,但若能将谜揭穿,让对方能够从中悟出道理,使其从苦痛中解脱,那么我们安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你不妨借用富兰克林曾说过的话,“我们的友人和我们都像被邀请到一个无限期的欢乐筵席中。因为他较早入席,所以他也会比我们先行离席。我们是不会如此凑巧地同时离席的。但当我们知道我们迟早也要像他一样地离开这筵席,并且一定会知道将在何方可以找到他时,我们为什么对于他的先走一步而感到悲痛呢!”
第51节:朋友面前,有些话不能说(3)
3安慰失意的朋友,可采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
人总是会有一种比较的心理,如果一个人遭遇不幸,当她看到比自己更为不幸的人时,不自觉的就会在心里安慰自己,找到一种平衡,不再自怨自艾,产生“知足”的情绪。
所以,当你的朋友失意之时,你不妨采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举例说还有很多比朋友更失意的人,来冲淡他的失意感。当然,这决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让失意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以图东山再起。
例如,你的朋友失业了。不要说:“工作是令人讨厌的。恢复自由是多么好的事情啊!”要说:“这太突然了,我很遗憾,但我相信,凭借你的能力,会有更好的工作在等着你。”
再如,你的女友向你哭诉,她和男友分手了,不要说:“我从来都不喜欢那个卑鄙的家伙!”(要是他们两个最后又重归于好了,你就可能失去这个朋友了。)要说:“感情破裂总让人难以承受。周末,我们组织了一个郊游,你也去散散心吧。”
此外,还有几条安慰的原则也是女人必须掌握的:
1留意对方的感受,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中心。
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朋友时,你一定要记得你的目的: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摆脱困境,快乐起来。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他的情绪有没有好转,是不是还在为那些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要把全部注意力转到他身上,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感受。
不要以朋友的不幸际遇作为引线,而把自己的类似不幸经历拉扯出来,因为那和朋友的不幸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能说:“我母亲死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任何东西。”每个人的悲伤方式并不相同,悲伤的事情也不尽相同,你必须站在他的角度,用温馨的言语安慰他你可以说:“相信我,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或者“我曾经也痛苦过,但要相信,一切都会很快好起来的。”
2全神贯注地倾听。
女人平时总是习惯于向别人倾诉,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朋友或亲人心里很痛苦,需要向你倾诉的时候,也要学会倾听。也许,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向你重复他们有多么难受,不断重复告诉你,死去的亲人曾经做过的每一件难忘的事,留给他的种种美好回忆。这样的事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使他尽快回到即将面临的生活中。
倾听,是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去听对方的声音和诉说,而不是对事情的前因后果刨根问底。给对方表达和宣泄的机会,胜过任何你对他语言上的安慰。倾听不是让你始终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对方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实际上,通常我们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倾听,事实并非如此。
3适时的停顿。
任何女人都一样,当你在与对方说话时,一旦发现自己心里响起“我不太明白……”的声音时,要停顿下来,问问对方,将问题弄清楚。
停下来思考一下,能让我们停止判断,停止反应,从而理智地对待对方的问题。否则,我们仅仅通过只言片语就与对方讨论问题的错与对,往往会说出令对方不愉快的话,也就失去了你安慰的初衷。只有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才能达到安慰的目的。
4给予对方恰当的支持。
在安慰别人时要记住,不要强硬地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或“你不应该觉得……”之类的话,人有权利保有自己真正的感觉,不需要你来左右。安慰并不是要你帮助他做判断,也不要想着他们此时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忙。安慰是给予对方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觉。我们不需要用“同意”或“反对”来表达同情和关心。
5你需要与对方感同身受。
面对面地安慰别人,效果究竟如何其实与我们内心真正的状态是有很大关联的,因为假如我们对对方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会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要忍受自己内心的煎熬。而这一点是女人容易做到的,因为女人天生就有一颗善感的心。对于被安慰者来说,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与安慰,就是他们需要的最好的礼物。
6一定要告诉对方你的感受。
很多人在安慰别人时,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当时的感受。其实大可不必,你完全可以让他知道你此时的感受。你甚至可以直接对他说:“我现在无法理解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我真的很关心你,很希望你好起来。”即使你自己感到这样的表达有些可笑,也要让对方知道。如果你说不出来,也可以用书写的方式来告诉他你的感觉。
谁不会遇到点烦心事呢?当你的朋友不开心的时候,安慰他一下吧,最糟糕的是你什么也不说,可能会被误会为你漠不关心。你不必说很多,只要出口得当,一句暖人心的话就能说到对方心里去。
女人温馨的安慰语言犹如创可贴,在朋友失意的时候,轻轻地为他贴上,让朋友的伤口早日愈合……
第52节:好辩的女人不受朋友欢迎
好辩的女人不受朋友欢迎
有些女人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喜欢争辩,即便无理也要强辩三分。与朋友相处,如果你总是想推翻别人的观点,那么,即便是你赢了,最后也难免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容也能引起争辩。一个女人如果有与朋友争辩的习惯,是不受欢迎的。
=奇=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承认,如果你常常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与其争论,时间久了就会被认为是乏味无趣的人,使人敬而远之。
=书=好辩的女人总是认为讲道理可以说服对方,她们根本无视对方感情的动态,只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定会让人反感。其实,任何人在内心深处,都张着自尊的网。当一个肆无忌惮地挥动着道理“鞭子”的人,闯入这片希望自己掌握的内心领域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抗拒反应。小倩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席间有一位年轻人在说明新郎与新娘的关系时,用了“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但他为了夸耀自己的博学,还念出了一句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句诗是没错的,但是他却把作者记错了,原本作者是李白,而他却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网=小倩是中文系毕业,再加上年轻气盛,见此,她就毫不客气地当着众人的面,纠正那人的错误。可是不说还好,这样一说,那人反倒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于是,两个人开始争论,各不退让。这时候,小倩看到自己的大学老师坐在隔桌。高兴地说:“咱们别争了,不如找个专家给评评理。”
那个年轻人也不甘示弱地说:“评理就评理,谁怕谁。”
最后,他们俩一致同意让小倩的大学老师评理。小倩满心希望老师对那个年轻人说:“你错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不是李清照。”
没想到老师却对小倩说:“你错了,那位先生说的才对。”
小倩为此感到非常没面子,她不相信老师这么有学问的人,竟也会忘记这首诗。回去的时候,她又去找老师,还未等她说话,老师就说:“刚才你说对了,那首诗是李白写的《长干行》。”
小倩一听有点糊涂了,纳闷地问:“那刚才你怎么说是李清照呢?”
老师看了看她温和地说:“你说的一切都对,但我们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种场合给人难堪?他并未征求你的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辩有何益处呢?在社会上工作别忘记这点,永远不和人做无谓的争辩。”是的,永远不要与人进行无意义的争辩,那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你与人争辩的动机,是出于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为自己辩白、或赢得听众的信服,那么你的行为太自私了,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欢迎。
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