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人学-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芸赡苤皇峭獗砦镏驶觯诓渴挚招椋詈笥卸槿搿锻媾贾摇返奈O铡�

如果只靠〃自家住宅主义〃,乍看上去十分幸福,实际会有意想不到的薄弱之处。如果不能朝着人生的更高层次,为了彼此的成长而不断努力,也不会刻写出人生的幸福和胜利的历史。只存在人们相互慈爱、相互体谅、共同攀登高坡之时,也就是这个〃成长家族〃或者叫〃真的家庭〃建成之时,才能促成一个人类易于生存的社会的出现,幸福之风才会吹到人间。

抱着正确目的走向社会

——一个劳动妇女的严肃态度

昭和六十年(一九八五年)的十月,我访问了秋高气爽的广岛。为纪念广岛被炸四十年及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世界各国青年男女聚集到这里,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文化节。我是应邀来出席这个大会的。

在会议期间,我打听到一个妇女的下落。三年前她的丈夫死于癌症,后来我曾一直关心着她的情况。

听说在她丈夫留下三个爱子突然离开人世之时,她曾茫然不知所措,沉重的打击使她悲痛欲绝。然而,最后她还是站起来了。这动力便是对三个孩子的爱。她下决心〃不叫孩子们失去希望〃。虽然经济上不一定困难,她仍然到建筑公司去工作,同时照看孩子,每天从事的是自己生疏的工作。她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向孩子向社会表明,〃我们的家庭丝毫没有后退。〃这种心情是对丈夫的忠诚,也是对自己的鼓励。这位妇女曾说过:〃我觉得丈夫和孩子们都在看着我工作的情况,所以一点也不能偷懒。〃

她的话是平凡的,也是感人的。对她来说,工作岗位就是磨炼自己,使自己成长的最好的修行道场。她要成为好妻子、好母亲的决心完全化作对工作的尽心和不断进取的力量。

现在,从事各种工作的职业妇女已达一千五百万人以上,超过了家庭妇女的数量。由于工作岗位的扩大和管理职位的出现,妇女参加劳动已成为不可改变的时代潮流。

听说最近不光单身青年妇女大量参加工作,那些从事计时工作的母亲们也在明显增加。她们出来工作的原因:一是家庭电器和速成食品增加,家庭琐事变得简单了;二是生活费用、房费不断上涨,需要增加收入。不只如此,在人的寿命已达到八十岁的今天,孩子长大之后的漫长岁月应当如何过得更有意义,也是人们考虑的问题。

不用说,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目的很多。我历来就主张妇女把视野扩大到社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因此出现这种〃女性时代〃的现象,我是双手赞成和支持的。我认为她们心中立志把握自己平凡的人生,使其更加坚实,更加适于自己发展的愿望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每人参加劳动的动机肯定不同。但是,不管最初是以怎样的心情开始的,工作总归是工作,工作就要负起责任。

那些把工作岗位当成磨炼自己人格、施展才能、完美自我的场所的人,工作就会成为她们的食粮。此外,在我和许多劳动妇女交谈过程中,深感最重要之点是要把家庭和工作岗位区分开来,尽量有个思维方法与情绪上的变换。比如:来到眼前的工作要尽量当场解决;工作中要有具体目标;不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于同事或晚辈,而应当善于诱导别人介绍经验。

自然,生活不可能都按道理去进行,为了使〃劳动母亲〃的自行车能在家庭与工作岗位之间保持平衡,越过有形无形的障碍,工作的目的就如同一个车把,必须牢牢把握。平衡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掌握。有时也许会倒向一方,甚至摔倒也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下去,战斗下去。

成长起来的人没有牢骚,他是谦虚的。每天勤勤恳恳踏着人生的车蹬前进下去,周围人们看待你的目光肯定会变得温和起来。

对劳动妇女来说,最大的苦闷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只要看看对孩子们进行的调查就可知道,和母亲相处时间的减少,似乎并不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沉重的精神负担。反倒有很多例子表明:由于母亲既能工作又能管好家庭,母亲的奋斗精神反使他们更早地认清社会,懂得了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漫长的接触或语言的交流。父母的表现就是最好的教育环境。这种精神自然也适用于专职家庭妇女的情况。这里无须赘述。

我想,家务与育儿也应算作创造性的〃工作〃。为了丈夫,为了孩子,又为了自己的人格,不管什么事都能认真努力完成,这就是最重要之处。孩子们会在母亲身上学到这种精神,从而成长起来。

今后,女性将会更加深入、广泛地进入社会,这是时代的趋势。女性的特点是耐心、细致、善于体察关心别人。有强的审美观点。如能重视她们这些特点,使其发展,必将有利于社会。不只限于某种职业,在社会的各部门内,以及和平运动之中,女性都能发挥巨大作用。正是女性那脚踏实地的扎根于大地的实践经验与生活体会,可以使容易走向空洞化的各种运动得到充实。现实生活才是一切人共同依据的基础。〃母亲如果变化,世界也会大变〃——妇女的呼声、妇女的主张一旦运用到社会各个角落,必将给陷入困境的现代社会带来极大光明。

结婚是有崇高意义的创作

——评山本周五郎的《桃井》

常听人说现在离婚率增高了。也许还有一些夫妇即使未构成离婚,也只是维持着淡漠的感情而已。

夫妇是这个世界上有缘相逢的一对,他们曾立誓要一生比翼相随,现在却因某种原因各奔东西,其中定有第三者难以推测的不得已的情况。这种迫不得已的最终选择令人同情。

属于这种情况者可能是多数。姑且不谈这些,现在应当考虑的是在面临困难和绝望之时,以及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夫妇间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态度。

山本周五郎的作品中有个小品《桃井》(《山本周五郎小说全集1》,新潮社版)。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武士的女儿。她相貌不甚美丽,所以自幼就喜欢读书,从中寻找乐趣。逐渐地对和歌产生浓厚兴趣。立志写作和歌度过一生。在拒绝多次提亲之后,竟错过婚期,无人问津了。

后来她得到了转机,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老妇人,在和老妇人接触过程中,她那关闭着的心被打开了。老妇人劝她道:〃不能把和歌之道与结婚对立起来。如果一生要独身到底,事事争强好胜,就不会作出打动人心的美丽和歌来。〃

不久又有人来提亲,说的是做一门武士的填房。那武士死了妻子,留下两个男孩。她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她不忍舍弃和歌。但是又想,也许会像老妇人说的那样,反而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和歌来吧。于是下了决心。这时老妇人又告诉她:

女人对结婚寄与的希望与理想并不是一结婚就能实现,而是靠今后自己的努力去逐步筑造。

〃并不是理想的境界里存在着结婚,而是结婚之后才开始实现理想,而且这理想几乎全要靠妻子的努力……。〃

在抚养两个继子的共同生活中,她经受了考验,逐渐成熟,从中更加体会到老妇人教诲的重要。

回顾一年的结婚生活,她对自己说道:

〃家庭如同妻子的镜子,夸张一点说,自己心中起伏的每个不同情绪,似乎都会马上反映到家庭中来。……治家持家不是一件事务,而是同写和歌一样的创作。……而且,如果和歌写坏了,只要撕碎扔掉就可以了,但是生活却不能再度重复。人度过的每一天,都如实地刻写在时间的碑石上。尽管眼睛无法看到,也不会留下痕迹,但父母传子,子又传孙,就这样血缘相联,心心相系,永无止境。如果说是创作,再不会有其它创作能具有如此伟大的意义了吧。〃

的确,夫妻、家庭走过的一生道路,犹如一篇文学创作。

而且在这创作的过程中,女性力量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大。正如日莲大圣人在佛书中所写:〃箭之行在于弓之力,男人的行动来自女人的力量〃,〃夫如箭,妻如弓〃。如果弓坏了,箭就无法飞出。如果女子贤慧、聪明,就可以发挥出男子的最大力量。相反,如果女子愚蠢,缺点很多,也会大大减弱男子的力量。

我想,女子智慧的大小,仍然取决于她与丈夫分担重任的决心吧。

虽说是夫妇,本来是都不成熟的,存在缺点的两个人,难道不正是因为这点才有〃创作〃的苦辛,正因如此,可以说才有〃创作〃的喜悦吗?而且,如果两人能相互补充不足之处不是大好的事吗?因此就需要两个人之间有共同的理想、目标——志向。这可以称为创作中的共同〃主题〃。即使偶尔有厌烦对方之处,即使发生争吵,也能重新回到夫妻原来的起点,〃再次继续前进〃。这个起点正是共同的目标。

每对夫妻的志向会有所不同:这应当由两个人共同商定。

而且在两人一起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的时候,要进一步不断相互切磋琢磨,加深夫妻间的相互理解。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夫妇间的锁链,不久也将成为父母与孩子间的锁链。

日莲大圣人在书中又写道:〃父母志,子述说〃就是说,父母的理想、信念由儿子继承,儿子将按自己的理解去执行。

我在这里要寻求的不是地位、财产的继承,而是〃父母传给儿子〃的最珍贵的源流。

不管怎么说,结婚,从一个侧面来看是无法后退的起跑线。因此可以说在夫妻的锁链上布下了背水之阵,只许前进,不能后退。而且必须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到那时,希望你能重新咀嚼一下《桃井》主人公的独白:

〃如果说是创作,再不会有其它创作能具有如此伟大的意义了。〃

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

——〃坚强的母亲〃居里夫人

我经常向女青年们谈起居里夫人的事迹。我认为作为一个女性,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所走过的道路,具有极大教育意义。

由巴黎坐二十分钟电车便到达索站。这是一个与繁华城市截然不同的幽静住宅区。在索市有个法国日莲正宗的巴黎会馆,所以我每次去巴黎必到那里。走在那附近的石板路上和七叶树成行的林荫道上,仿佛又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我和妻子常在这里散步。这一带有玛丽·居里的包围在绿树丛中的故居,还有玛丽·居里与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墓地。玛丽的二女儿艾薇·居里的名著《居里夫人传》(川口笃他译,白水社版)曾使年轻时代的我十分着迷。因此每到这里便产生一种与昔日知己相逢的亲切之感。

众所周知,由于居里夫妇共同发现了铀元素,于一九○三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一九一一年玛丽·居里又单独获诺贝尔化学奖。能够两次得到这种奖金的人,在科学界只有她一个。

我所关注的不是她的这些业绩,而是她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战胜悲痛,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人的坚强母亲的生涯。

艾薇在《居里夫人传》中,这样描写过:

〃玛丽心中从未考虑过在家庭生活与科学家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她一直把妻子的爱,母亲的责任和科学研究摆在同等的位置上。她决不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而且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意志获得了成功。〃

玛丽对女儿的教育,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表率行动。她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并为此信念奋斗不息。她的坚定信念就是〃科学的力量才会给人类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