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初步-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培根还试图在感性经验与理性思维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将二者统一起来。为此,他一方面批评那种把认识停留在感觉经验的狭隘的经验派,另一方面又批判那种单纯靠逻辑推理的理性派,主张把二者联系起来。他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其中的道理:经验派好比蚂蚁,只知道把东西收集起来使用;理性派则宛如蜘蛛,他们从自己的身体将丝抽出来,做

…… 149

    西方哲学初步541

    成网子;而蜜蜂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采回花粉,并经过自己的消化加工,酿出蜂蜜来。真正的哲学工作,就应该像蜜蜂那样,把感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培根这种观点无疑是深刻的,可惜他自己并没能真正做到。为了防止理性脱离经验,他提出不要为理性插上翅膀,相反要给它挂上重物,使它不能跳跃和飞翔。他的意思是,从直接经验到普遍的定理、公理和原则,必须像上楼梯那样一步一步往上走,而不能像坐电梯那样一步登天。在这里,培根明显地否定了认识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可能性,这就使他事实上仍然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实现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初衷。

    培根的经验主义对认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突出地强调归纳逻辑作为科学发现的新方法和新工具,以取代使知识日益走向枯竭的演绎法三段论。其实,归纳概念并非什么新东西,亚里士多德早就用过它,只不过旧时的归纳法是通过对实例的简单枚举的方法来运用的,其通常形式为:(1)张三是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2)李四是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所以,所有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都是人。这种简单枚举归纳只能从少数几简单的事例出发,而且这些事例也是未曾经过科学实验,只是从习俗中收集起来的,因此,最多只能对事物作出某些猜测,得到某种或然性而非必然性的结论,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与此相反,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具有自己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它必须首先占有充足可靠的经验材料,不能仅仅依靠简单收集的少量事例;第二,必须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反复的

…… 150

    641西方哲学初步

    分析和比较,不能随意轻率地引伸出结论来。他还具体地制定了一个收集经验材料并对之进行分析比较和上升到结论的方法,即有名的“三表法”

    :在研究中制定出具有某一特定属性的事物的表(存在表)

    ,不具有某一特性的事物的表(缺乏表)

    ,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属性的事物的表(程度表)。

    例如,研究“热”这种性质时,首先把具有“热”的特性的多种例子排列成一张表:如阳光、火焰和开水等;其次,将缺乏“热”性的例子排成另一表:如月光、冷水、没经摩擦的金属等;最后,列出一些具有不同热度的例子的表。通过这样的整理加工和分析比较,一步步剔除虚假无关和次要的东西,留下必然的性质,从而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例如上述例子中,经过分析比较,排斥了与“热”无关的例子,消除了关于“热”定义上的混乱,然后归纳出热的本质属性是运动这一结论。

    显然,培根的归纳法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虽然他并不一般地反对演绎法,但由于他实际上将归纳法看成为唯一正确的科学认识方法,因此必然导致他极力贬低演绎推理的作用的作法。他将自己那本系统地阐述归纳法的著作命名为《新工具》,目的旨在对亚里士多德论述演绎法的专著《工具论》提出挑战,并取而代之。他将《工具论》戏称为“疯狂手册”

    ,而大加嘲弄,表明了他对演绎逻辑的极度轻视。

    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偏颇行为,这使培根忽视了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观察实验与数学计算,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都是密切结合交叉运用的,培根强调了归纳而忽视了演绎,不可避免地导致认识的

…… 151

    西方哲学初步741

    片面性。当然,应该承认,在当时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依然乌云笼罩的条件下,培根对归纳法的弘扬,确实沉重打击了先验主义的概念推演方法和独断主义的盲目信仰,有力地促进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发展。

    1626年3月一个寒意逼人的日子,培根坐在颠簸的马车上,不停地思考着肉类冷藏的技术问题。纷飞的大雪触发了他的灵感,车到了伦敦郊外一个小村旁时,培根决定立刻做一次试验。这位年愈花甲的老人跳下车,从一位村妇家里买来一只母鸡,开膛后,用雪填满它的肚子。

    实验相当成功,可是,他自己却因之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不久,这位毕生致力于振兴科学、为科学寻找新工具和新方法的一代伟人与世长辞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培根算不上一个富有成果的科学家,他对科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出了一套经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也就是围绕着经验认识而制定的归纳方法。作为哲学家,培根在哲学史的地位也主要由此而奠定的:他是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在我们对培根思想洋洋洒洒的叙述中,始终只见关于方法的谈论,而在古代哲学中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本体”与“存在”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反复出现的“一般”

    、“个别”等概念却隐而不见了。不错,这是一种思想领域变化的迹象。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培根个人精神上的嬗变,而且标志着整个欧洲学术思潮的一种转向。

    经过文艺复兴一两百年的酝酿,人们的精神视野已逐渐脱离了被神学所笼罩的那一小块领地,思想的兴趣已经转移

…… 152

    841西方哲学初步

    到认识自然这方面上来了。哥白尼之后,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成果,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笛卡尔、惠更斯、波义尔、莱布尼茨…自然科学逐渐地克服古代科学和哲学的朴素直观性,科学家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甚至有意识地制定了研究自然的更为精确的方法:实验方法、归纳方法和数学方法。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新东西,哲学家自然不能无动于衷,许多站在学科前沿的敏感的哲人想方设法参与科学探究宇宙的知识大合唱之中去。他们有意无意地使自己的学术重心向科学靠拢,力图使哲学与科学联姻成亲,让哲学思维服务于科学认识。

    事实上,许多哲学家本身就是优异的科学家,例如,后面将要介绍的笛卡尔和莱布尼茨。

    希腊哲学家热衷于追问:“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是什么构成的?”

    由此引申出哲学上的本体论问题。

    这个问题从逻辑上讲,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要去证明世界是什么,你就必须一个事物一个事物地去验证它,直到将宇宙所有的东西都检验过为止;然而,对于相对和有限的人类来说,这是永远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哲学家们偏不信邪,勉为其难地追寻宇宙的终极本体,于是,他们只有将自己的思想上升到抽象思辨的层次,而不可能落实在经验现实的领域。本体论的论题可谓正中神学家的下怀,他们将这个希腊论题接过来,经过一番改装换貌,世界的本体便成了上帝。

    经院哲学家在上帝和现象世界之间堆砌了大量虚泛无效的概念,并贴封了许多繁琐的逻辑包装,进一步将人们的思想引

…… 153

    西方哲学初步941

    向歧路。

    到了近代,科学家们一头扎进探索自然界的研究活动之中,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泛泛玄谈本体是什么的思辨话语,而是怎样才能更简捷合理地认识事物和了解世界。

    因此,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就显得比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争论更为有意义,更为人所关注。

    随着科学的这种思想转向,哲学也转换了自己的视角,本体论开始让位给认识论,哲学家们希冀在科学的各种具体方法上总结和概括出某些一般性的人类认识方法,即在哲学的层而上把握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这是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转折,标志着近代哲学的开端。培根,这位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化发展的底蕴有着深刻了解、并深受唯名论传统影响的思想巨人,首先把握住了这股改变了思想努力方向的学术思潮,进而提出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原则,开启了英国经验主义流派的先河。在他之后,英国相继产生了几位名扬四海的经验论大师,将英国哲学构筑成西方哲学世界的半壁河山。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一股激扬理性、轻视经验的唯理主义思潮,也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中拔地而起,排山倒海般席卷整个大陆的文化舞台,形成为与经验主义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这样一来,过去一直争论不休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被“思维”与“感觉”在认识论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所取代。经验论和唯物论围绕着这个问题,各执一端,展开了长时的论战,演出了一场蔚为大观的思想斗争的奇景,直至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出面调停,才偃旗息鼓、鸣金收兵。

…… 154

    051西方哲学初步

    二、霍布斯:机械宇宙的绘图员

    培根有一个嗜好,就是一边在花园里散步,一边口授自己著作的内容。

    无疑,这需要有一位心灵手巧的秘书才行。

    一个叫霍布斯(T。

    Hobes,158—1679)

    的人充当了这一角色。

    培根对霍布斯的才华相当赞赏,他称赞说:没有谁能比他更好地理解我的思想了,因为他懂得我说的是什么。没错,霍布斯不仅明白培根的理论,而且在日后更进一步地发展了培根所奠定的经验主义原则,成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霍布斯可没有培根那么幸运。

    他降生在一个牧师的家庭,其父粗野而愚钝,在霍布斯年岁很小时,他就因酗酒而失了踪,霍布斯只好被寄养在伯父家中。

    14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古典学,此时的牛津仍然弥漫着中世纪那种凝重迂腐的学究气息,这使霍布斯渴求新知的欲望难以满足,他特别厌恶经院逻辑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这两门课程。终于熬到19岁那年,他毕业了,成了某位大贵族的家庭教师,多次获得机会周游欧洲大陆各国,大开了眼界。他一生中曾4次游历和旅居欧洲,这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

    在国外,他读到了古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深为其论证严密的逻辑力量所折服,自此一变而为几何学方法的忠实信徒。在巴黎,他认识了宣扬原子唯物论的哲学家伽桑迪和唯理论的创始人笛卡尔,这两人都是当时十分流行的机械论的热心拥护者。霍布斯深受他们的机械论观

…… 155

    西方哲学初步15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