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鞔笄榧翘富埃し叩爻庠鹆税交У闹髡藕螅炙担何曳⒘艘坏酪耘┮滴〉姆秸胩岢鏊哪炅耍褪遣皇敌小<炔磺胧荆膊槐ǜ妗H绻忝遣皇敌校壹婕莆魅危忝亲鞲钡模侥睦锒伎梢愿锩础J鞘裁丛蛴质姑蠖压篮突」ひ捣旁诘谝晃涣四兀�

1964年4月25日,总参谋部作战部根据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的指示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一份报告,5月9日报罗瑞9即,罗又分别报送毛泽东等中央常委,时间恰好在国家计委向毛泽东汇报三五初步设想前后。报告说: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1。工业过于集中。十四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包括:飞机制造工业的72。7%,舰艇制造工业的77。8%,无线电工业的59%,兵器制造工业的44%)。

2。大城市人口多。据1962年底的统计,全国有14个100万人口以土的城市,有20个50万至100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战时如何组织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保障坚持生产,消除空防特别是核袭击后果等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3。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易在敌人轰炸时一起遭到破坏,同时,这些交通要点,都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战争初期,交通可能陷入瘫痪。

4。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我国现有容量达到l亿到350亿立方米的大水库232个,其中52个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有17个位于15个重要城市附近。此外,尚有不少中、小型水库位于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和交通干线的要害位置……被同时破坏后,北京市及周围广大地区将遭洪水冲击,并且危及天津……我们认为,上述问题,是关系到全军、全民和直接影响卫国战争进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以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显然,根据报告,战争一旦爆发,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那么,有没有敌人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呢?

让我们看看60年代中国大陆周边的形势:

东面:在美国加强军事援助和政府内部分人的怂恿下,台湾蒋介石政权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陆。从1962年到1965年问大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五次派出40股武装特务登陆进行骚扰活动,前后被歼灭人。美国的U-2军事侦察机和间谍卫星不断地深入中国腹地拍摄军事情报。1961年9月,美国进行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代号为高跟工的大型核战争演习,除核武器未使用外,其他都予以实施。1962年9月,美国又进行了规模比第一次大得多、动用全球美军的代号高跟II核战争演习。基本设想是:由朝鲜战争引发亚洲战争,随即扩大到欧洲,并且由常规战争扩大为核战争。

南面:1962年,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开始逐步升级,由出钱出物发展到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和特种部队参与。美国有人还制造舆论说:在越南战争中,将不再有朝鲜战争中中国东北那样的庇护所,美国将实施穷追,不承认任何武器限制。这些话的潜台词是,美国将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并使用任何武器,包括核武器。中国又面临着与朝鲜战争前期相似的威胁局势。

西面:1962年10月和11月,印度军队悍然由东段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中国军队被迫两次进行反击,将印军击退,前后毙、伤、俘虏印军8700多人。其后,虽然由于中国方面的主动停火、撤军和交还缴获的武器装备,战争停止,但殁方边界的军事对峙局势尚未得到根本缓和。

北面:从1960年起,苏联方面在中苏边境不断挑起侵占中国领土,驱赶、殴打、绑架中方人员事件。1962年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了大批中国居民外逃事件。1963年7月,苏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不久,苏联派驻重兵进入蒙古。

上述四面,1964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定的主要假想敌,是美国,包括其控制的台湾蒋介石集团及日本等。美国可能入侵的方向,是战略防御方针的焦点。早在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已制定了积极防御战略,抵御从海上、特别是东南沿海方向的大规模进攻。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林彪替代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后指责这是分兵把口、处处设防的消极防御,提出了一套新的战略主张:将全国沿海岸线划分为死守地区和固守地区,二者大体上以长江(实际上是以长江以南某海湾)为界,在其以北是死守地区,以南是固守地区。长江以北坚守,长江以南放敌人进来。这一思想后来概括为北顶南放方针。当时的理由,一是中国的重工业、国防工业基地和政治重心城市大多在东北、华北地区,必须守;二是北面有苏联、蒙古的可靠盟国依托,可以寺。按照这个战略,东北、华北地区应该进行大规模工业基地建设。这是一五计划的区域重点依据。

从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北顶南放方针逐渐被诱敌深入方针取代。1964年6月16日,讨论三五计划的中央工作会议进入尾声,毛泽东又来到十三陵水库,在大坝旁边的一座两层小楼里,毛泽东详细地谈了他的战略防御设想,否定了林彪的战略方针。他说:还有一个战略问题,我考虑很久了。所谓北顶南放,我看不一定。我看从渤海来,占领天津、北京,把我们割断,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老路,路程也不很远。顶,要顶一下,顶不住还不是走,不能放在顶得住上。毛泽东担心的是敌人从东部突破,拦腰分裂中国南北。1965年6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最终明确地提出了诱敌深入方针:还是要诱敌深入才好打。敌人得不到好处,你就不能诱敌深入。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从来就说不是好办法。

那么,诱敌进入后自己向哪里走?东、南、北面既然已经不可靠,只有向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转移。由这个战略变化,确定了三五计划建设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的三线建设方针。

改变三五划的另一个几乎不被人知晓的重要依据是,1964年,美国制定了突然袭击中国核基地的计划。1994年,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满30年,一部分终于被曝光解密,证实1964年美国确实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计划,不仅仅是设想,而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确认了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存在,认为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大约能在1961年底接近完成,在1962年提供钚。1963年,从台湾起飞的U-2高空侦察机拍摄到了包头的核工厂。美国确认中国将在年底爆炸一个小的核装置,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十分惊恐。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提出一份长篇报告,拟定了直接和间接打击中国核计划的两种方案。直接计划包括:1由国民党军队实行渗透、破坏和发动对大陆的进攻。2实施海上封锁。3南朝鲜进攻北朝鲜,以对中国边界施加压力。4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常规武器的空中打击。5使用战术核武器有选择地打击中国的目标。间接方案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逼迫中国停止核计划。哈里曼致信肯尼迪说:如果美苏达成协议,就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威胁中国,搞掉它的核设施。

不久,肯尼迪派哈里曼出使苏联,要他向赫鲁晓夫试探是否认可美国按照这个思路去采取行劝,为此不惜在其他方面向苏联让步。但赫没有同意。

1963年9月,蒋经国访问美国,劲头十足地提出,只要美国提供运输和技术支持,打击大陆核设施就可以干。肯尼迪直接问蒋i是否有这种可能性,即将300到500人的突击队派到像包头这样远的地方,而飞机不被击落?蒋回答已经和中央情报局讨论过了,他们认为是可行的。最后双方商定建立一个计划小组来研究袭击的具体问题。

蒋走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一个以多批次常规武器打击来毁坏和瘫痪中国核设施的应急计划。

1964年4月14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专家罗伯特·约翰逊起草了《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绝密报告。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这份最为重要的报告至今没有解密,但从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官员G。W。拉斯詹斯。

当年12月14日的绝密评论中,可以得知该报告基本内容:

该报告考虑了四种摧毁办法,现总结如下:

1。公开的非核性质的空中打击(假定单靠美国执行)。为把中国可裂变物质生产设施摧毁到需要完全重建的程度就必须采取相对沉重(即没有限制)的非核空中打击。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打击水平才能有效她完成这一任务。

2。[一句话被删]报告还谈及一点,美国试图使自己摆脱干系的任何特别努力都很容易被人发现。

3。利用在中国的特工进行秘密进攻。由于缺乏这类条件这一点已被否定。

4。空投[一些词语被删]破坏小组。结论是一支100人的破坏小组能够制服中国核基地的警卫部队并毁坏核设施,但要完全彻底地摧毁它则很困难。在约翰逊提交报告时,这种可能性据称已得到严肃认真的分析这份报告使美国最高决策者犹疑不决。1964年9月15日,当中国的核试验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克恩、国家安全顾问邦迪举行了总统星期四聚餐会,他们最后的看法是:

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有风险。

对中国核设施的攻击,应该在军事敌对发生时才可以。在9月17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亨利·洛温提出对中国两个关键的核设施进行非核空中打击,并认为苏联私下会赞成的。但是遭到了其他成员的反对。10月,美国给台北拍了一份电报声称,由于美国大选在这个月内进行,轰炸罗布泊中共核基地的计划将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行动。

于是,试图伸向战争按钮的手终于缩了回来。

档案材料证明,在原子弹将要研制成功时,中国方面已经从许多信息和情报了解到,美国正在篥划对中国核设施进行袭击。1964年9月1617日,也就是美国高层最后讨论要不要对中国核基地袭击的时候,周恩来亲自主持了第九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研究是否按时爆炸原子弹。贺龙、李富春、罗瑞卿、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等15人参加了会议。分析了严峻的国际形势后,有人提出在1970年三线建设好第二个核基地以后再进行爆炸,以免提前遭受袭击;也有人认为早晚都有压力,还是原定10月爆炸。

最后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和中央定夺。9月21日,周恩来给毛泽东写去特急信,提出三种方案:一、今年爆炸;二、明年45月与空投航弹连续试炸鼍三推迟爆炸,到西南的第二批核试验基地建好以后。毛泽东和中央常委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