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史怯兄菊卟荒苤烈病S兄疽樱凰嬉灾挂玻�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1'得,指收获。
  '2'夷,平坦。以,连词,等於说而。
  '3'瑰(guī)怪,珍贵而奇特。
  '4'不跟随别人中途停止。
  '5'相(xiàng),辅助。
  予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2'、长乐王回深父'3'、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4'。
  '1'谬其传,以讹传讹。莫能名,不能称名,这里泛指古说失传。
  '2'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下文王回深父,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仿此。
  '3'长乐,地名,今福建长乐县。
  '4'至和,宋仁宗年号,至和元年,当公元1054年。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翰林侍读等职,死后谥为文忠公。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因而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他一生的宦途是不平静的,曾屡次遭到贬黜,最远被贬到琼州(今海南岛),为琼州别驾。六十六岁时死在常州。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散文与诗词都很有名。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方面,他和辛弃疾齐名。豪放是他的诗文的特点。
  有时在作品中也流露出消极颓废的感伤情调,且常常阐发老庄的哲理,这就给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带来了不少的糟粕。
  苏轼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共一百一十卷,收入《东坡七集》。南宋郎晔把他的文章选出四百几十篇,编成六十卷,为之作注,定名为《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这两种本子,解放后都有重印本。关於诗,有宋施元之的《施注苏诗》、清王文诰的《苏诗编注集成》、翁方纲的《苏诗补注》等。关於词,有《东坡词》和《东坡乐府》。
  贾谊论'1'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2',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3',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4',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5',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贾谊,见本册883页。苏轼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了贾谊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原因。他归结为贾谊不能自用其才,不能等待和不能容忍。其实根本原因在於贾谊对朝廷的建议不利於当时的当权派,因而遭到排挤。
  '2'贾生,汉代的儒者称为〃生〃,如贾生、董生(董仲舒)。
  '3'所取者,指功业。
  '4'所就者,也是指功业。
  '5'致,指致功业。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1',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於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2'。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3',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4'?〃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1'汉文,汉文帝。
  '2'见上册《有子之言似夫子》。此处与原文略有不同。
  '3'昼,齐地名。孟子曾在齐国为卿,后来见齐王不能行王道,便辞官而去,但是在齐地昼停留了三天,想等齐王改过,重新召他入朝。事见《孟子·公孙丑下》。
  '4'《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充虞,孟子弟子,苏轼这里误为公孙丑。豫,喜悦。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1',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2',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3'?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4',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5',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6'!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7',萦纡郁闷'8',趯然有远举之志'9'。其后以自伤哭泣,至於夭绝'10',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
  '1'绛侯,周勃。参看本册721页注〔3〕。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二子,初封为代王。吕后死后,诸吕想篡夺刘家天下,於是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刘邦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皇帝。刘恒回京城路过渭桥时,周勃曾向他跪上天子玺。
  '2'诸吕作乱,齐哀王听到了消息,便举兵讨伐。吕禄等派灌婴迎击,灌婴率兵到荥阳(今河南荥阳)后,不击齐王,而与周勃等共谋,并屯兵荥阳,与齐连和,为齐王助威。周勃等诛诸吕后,齐王撤兵回国。灌婴便回到长安,与周勃、陈平等共立文帝。
  '3'这是说他们君臣之间,比父子兄弟还亲。
  '4'贾谊为太中大夫时,曾向文帝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以及列侯就国,更改律令等一系列建议,得罪了周勃、灌婴等人。他做梁怀王太傅时,又向文帝献治安策,对治国、御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5'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浸渍(zì),双声连绵字,渐渐渗透的样子。
  '6'遽,副词,迫不及待地。贾谊《治安策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7'贾谊因被朝中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路过湘水,作赋吊屈原。
  '8'萦纡(yíng yū),双声连绵字,缭绕的样子。这里比喻心绪不宁。
  '9'趯,同跃。跃然,跳跃的样子,形容远举。远举,原指高飞,这里比喻退隐。贾谊《吊屈原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正是远举的意思。
  '10'贾谊在做梁怀王太傅时,梁怀王骑马摔死,他自伤未能尽职,时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夭绝,指贾谊早死。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1'。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2',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於草茅之中'3',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4'。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5',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6',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7',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8'!
  '1'累,忧虑。
  '2'睿(ruì),智慧通达。
  '3'苻坚,晋时前秦的国君。王猛,字景略,初隐居华山,后受苻坚召,拜为中书侍郎。
  '4'王猛被用后,受到苻坚的宠信,屡有升迁,权倾内外,遭到旧臣仇腾、席宝的反对。苻坚大怒,贬黜仇、席二人,於是上下皆服(见《晋书·载记·王猛传》)。
  '5'匹夫,指苻坚。略,夺取。当时前秦削平群雄,占据着北中国,与东晋对抗,所以说〃略有天下之半〃。
  '6'狷(juàn)介,孤高,不同流合污。
  '7'沮(jǔ),颓丧。
  '8'发,泛指立身处世,也就是上文所谓自用其才。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1'。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2';汉武得鼎,以名其年'3';叔孙胜敌,以名其子'4'。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1'志,记,后来写作〃志〃。
  '2'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得一异禾。这种禾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而合生一穗。於是献给成王,成王送给周公。周公受禾后,作《嘉禾》一篇。《嘉禾》文已佚亡,今《尚书》仅存篇名。
  '3'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五月,得宝鼎於汾水上,於是改元为元鼎元年。《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4'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sōu)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御敌,打败了鄋瞒,并俘获了国君侨如,於是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侨如,以表其功。
  予至扶风之明年'1',始治官舍。为亭於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於岐山之阳'2',其占为有年'3'。既而弥月不雨'4',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5'。官吏相与庆於庭,商贾相与歌於市,农夫相与忭於野'6'。忧者以喜'7',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於嘉祐六年(1061)到任。
  '2'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3'占,占卦。年,年成,收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4'弥,满。弥月,整月。
  '5'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6'忭(biàn),高兴,喜欢。
  '7'以,介词,因,省略了宾语。
  於是举酒於亭上,以属客而告之'1',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2',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於此亭'3',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於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1'属(zhǔ),后来写作〃嘱〃。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2'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3'优游,见本册1054页注〔5〕。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1',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2'。〃
  '1'造物,造物主。
  '2'珠襦押韵;玉粟押韵;日力押韵;守有押韵;功空押韵;冥名亭押韵。
    
第十一单元  文选
  沈约
  沈约(公元441…513),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武帝时官至尚书令。博通群书,著述很多,有《晋书》《宋书》《齐纪》《四声谱》等书。他主张作诗必须讲求声律对仗。他和谢脁、王融作诗就努力在这方面下功夫,世称为〃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