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患断之太速。即如擢一官,点一差,往往出人意表,为拟议所不及。此则皇上意见之稍偏,而愚臣所谓圣明英断之太过者也。……要使天下服皇上用人之至当,而不必徒使天下惊皇上用人之甚奇。”
乾隆驾驭群臣主要的就是“奇”字诀,只有出奇招,才能让那些善于揣测君主的人无计可施。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矛与盾总是相辅相成,缺少了任何一方,另外的一方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纪晓岚的长处就在能够准确揣摩圣意,经常令皇上佩服他的“小聪明。”
一次,乾隆南巡至镇江,一路上山明水秀,景色迷人,船行江中,碧波千顷,沙鸥翔集,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纪晓岚、彭元瑞陪在乾隆身边,从舷窗内看望江中景色,忽听皇上说道:“纪爱卿,朕记起你曾说过,你对史阁部万分敬仰?”纪晓岚一楞神,心想皇上心不在焉,不欣赏这壮丽的景色,又在乱想些什么?我当谨慎行事。于是回道:“万岁,这史阁部是臣等的楷模,为臣敬仰备至!”“既然如此,朕倒要问你一问。”乾隆看着纪晓岚,眼中流露着狡黠的笑意。
“圣上请讲。”不知皇上又要出什幺难题,纪晓岚心中立刻警觉起来。
“自古以来,忠臣皆不怕死,可信乎?”
“当然可信。”晓岚立刻回道。
“爱卿想必也是个忠臣吧?”乾隆说着,神色庄严。
纪晓岚看看乾隆,心想皇上何出此言?遂赶忙回道:“臣赤胆忠心,效忠陛下,虽肝脑涂地,亦万死不辞!”“何用万死,朕只要卿一死足矣。”乾隆笑着说。
纪晓岚不由心中一惊!心想我何处没让皇上满意?突然间降下死罪。又想皇上莫非又在同我开玩笑?皇上的话半真半假,颇费猜测。纪晓岚只好回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朕命你投江而死,你可愿意从命?”这叫什么话?彭元瑞听着心惊胆颤,刚要跪下为纪晓岚求情,却见纪晓岚高喊一声“领旨”,磕头谢恩之后,起身走向了船头。
纪晓岚走到船边,挺身就要扑向江中,突然间却又站住了,对着江水鞠躬施礼,然后口中“咿咿呀呀”的,好象在和谁对话,还不时连连点头。
乾隆看在眼里,禁不住心中暗笑。他本来就是想难一难纪晓岚,但眼前这副莫明其妙的样子,倒叫皇上猜着了:他不会跳江而死。皇上不动声色,平静地看着纪晓岚的表演。
纪晓岚装模作样地闹腾了一阵子,最后又深深地打了一躬,转身向舱内走来。
皇上见他回来了,就问道:“爱卿为何不投入江中?”纪晓岚跪下说道:“臣遵旨正欲投江,忽见三闾大夫出于水府,将臣喝住又对臣说道:‘想当年,楚怀王昏愦无道,近小人,远贤臣,听信奸佞,不纳忠言。致使纲纪败坏,国势日蹙,国家危如累卵。余因遭谗谤,流放江南。秦将白起攻占了郢都,楚国沦亡,余肝肠寸断,生不如死,才不得已自沉于汩罗江中。今子幸甚,生逢盛世,国家强盛,万民安乐;且当今天子乃有道明君,爱民如子女,待臣如手足,子若投江而死,乃陷当今天子于不义也,岂可做得?还不速速奏与圣上!’臣听屈大夫之言,句句在理。臣虽愚顽,也觉茅塞顿开,不敢以死而谏君,故来启奏圣上。”乾隆听着他的一番话,心里十分舒服,脸上露着笑意,伸手将他扶了起来,口中说道:“爱卿聪明至极!朕怎么舍得让你去死呢?不过试你一试,快快观看这江中景色去吧。”这玩笑就这样开过去了,纪晓岚脸上笑着,心中却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彭元瑞却心中暗笑,这纪晓岚就是机敏过人。
这天午后,纪晓岚随着乾隆,出了金山寺,微服来到附近的一个江村。君臣两人都感到口渴了,便走进一户人家求茶。这家竹篱柴扉,房屋低矮,不想竟然灶无烟火,衣不蔽体,主人面黄饥瘦,几个孩子皮包着骨头,正啼饥号寒。主人见有人进来,有气无力的打了声招呼,便站在一旁,垂泪不语。这幅悲惨情景,真令人目不忍睹。乾隆这时水未沾唇,却也不觉得口渴了,忙问这是什么缘故,致使身世家境如此凄惨呢?
原来这一带每到汛期,堤防毁坏失修,无所遮拦,江水肆意漫溢,禾稼全部被淹没。收成无几,赋税又重,因此一家老小难以卒岁,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家老小只能以野菜充饥。
纪晓岚跟着乾隆退出院来,正要奏请皇上,要官府施以救济,却听皇上说道:“纪爱卿,可曾带有笔墨?”纪晓岚知道皇上有走到哪里题字到哪里的爱好,早在身上带好笔墨准备着,于是回道:“陛下,笔墨虽然带有,但不曾携带纸张。”“这也无妨。”乾隆说道,转身又向送出门来的主人说:“俺给你在门上题几个字,自会有人给你家来送衣食的。”主人听说,又惊又喜,跪下叩头感谢。
纪晓岚研好墨,乾隆提笔在手,在柴门的木框上,写下一幅门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还有横批为“日南日南”。主人莫明其妙,也不在意,由他们写完告辞,自己便回院内去了。
乾隆离开这家门前,回首向纪晓岚问道:“爱卿可解其意?”这副门联,纪晓岚已经猜透,但仍很谦恭地说道:“陛下睿智天聪,猷模宏深,为臣才疏学浅,解释如有不当,乞万岁恕罪。”“你说来无妨。”“臣以为朕中隐有缺衣(一)少食(十),饥寒已极之意,不知妥否?若此,则请陛下施恩。”乾隆点头称善。
回到金山寺行宫,乾隆下诏,要地方对这一带灾情进行勘察,施以赈济,加修堤防,并免去三年的钱粮。纪晓岚侍候着皇帝,免不了又恭颂一番。
方圆实战:投其所好,不露痕迹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的地位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这就是韩非子所说的势位。为了树立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他们可以制造谎言和埃靡园炎约核茉斐缮衩氐奶熘樱巧裣苫恚欠卜蛩鬃樱佣顾淖用穸运ダ衲ぐ荩嗳黄鹁矗市那樵傅胤铀囊凼埂�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上五十圣寿,纪晓岚寿联一事,被后世传为佳话。
这年八月,文武百官为恭贺乾隆五十万寿,纷纷撰联赋诗,颂扬天子。整个京城沸沸扬扬的,家家户户都贴上了“万寿无疆”之类的门贴。
万民庆寿的场面,乾隆看了非常高兴,便叫几位大臣伴驾,一一检阅宫内上寿的诗、联。走到经坛,看到一副对联,气象宏阔,设想奇伟,意境新颖而对仗工稳,与寻常对联相比,确是独辟蹊径,迥然不同。联语是: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仔细琢磨起来,越看越想越高兴。自大清入关、定都北京以后,逐步统一全国,版图之大,历史上从未有过:西起葱岭,北至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东濒大海,南达南海,西南抵帕米尔高原,纵横均为四万里,此联颂扬清帝国强盛至极,实可称妙语无双。五十圣寿,再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正是一万岁啊,这样敬祝万岁,新意顿生,更觉意味深长。
乾隆听说献联人正是纪晓岚时,更是喜不胜收,当即传旨行赏,并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乾隆第六次南巡时,纪晓岚随着伴驾出行。这天,来到扬州城北的茱荧湾上,这里是大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春风荡名城,满耳充箫笙”,“一堤杨柳三面水,十里茱萸千艘船。”御驾未到扬州,早在这十里河塘上,排满了接驾的船只。
御舟一到,鼓乐齐鸣,八音合奏,响彻云天。两岸的官绅,手板脚靴,一片嘈杂,匍匐在船头接驾。“圣上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随着满河的浪花,荡漾在河面之上。
乾隆皇帝端坐在龙舟的宝座之上。站立在两旁侍驾的,是兵部侍郎纪晓岚,吏部侍郎彭元瑞,另外还有金简、惠龄、福康安等几位大臣。朝中政事,皇上已命大学士梁国诒代理,军机大臣阿桂总揽军务。
御舟行至城内,两江总督萨载、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等,率领地方大员,跪在船头上见驾。皇帝将萨载传进舱内,问道:“此地何处可以驻跸?”萨载奏道:“回皇上话,万寿重宁寺,已经建成,聊堪圣驾住寝。”
于是皇上吩咐,驻跸重宁寺。纪晓岚等人奉陪皇上来到这里。重宁寺原来是在上年落成,由扬州江鹤亭为首的众富商吁请,建在天宁寺后面。乾隆皇帝有旨先行,曾赐额“万寿重宁寺”,还御书两额为:“普现庄严”,“妙香花雨”。纪晓岚看了,心中为之一动,上年即建好了这富丽堂皇寺院,皇上此次南巡,岂不早有计划?
当日,皇上在重宁寺内歇息。
却说这扬州古城,自古有名,又叫江都、广陵。轻扬奢侈,仕女繁华,舟车辐辏,万货云集,是南北的都会,江淮的要冲。自古来,诗人才子,美女名嫒,辈出不穷,代领风骚。扬州八怪,都以怪闻名,这时正活跃在扬州。隋时炀帝在这里建楼,开了邗江直接汴京,作为游幸之地,观赏琼花观的仙葩,二十四桥的明月,临幸江南的美女,荒淫无度,终至身灭国亡,而留下千古骂名。在这三月莺花时节,扬州的妇女都出来游春,鲜装丽服,轻车宝马;故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满城中花柳争妍,笙歌慢奏;到了半夜,河面上花船荡漾,箫鼓不绝。纪晓岚看了这扬州的风俗,心中禁不住暗叹:这确是一个销金窟呀!
乾隆几次来过扬州,这次南巡,年事已高,对扬州风景,细细地留意起来。
看过了琼花观,巡游二十四桥,接下来是法净寺、舍利塔、平远楼,在芳圃的美泉亭,品尝了这里的泉水,又上观音山,巡看了炀帝的迷楼故址,为这里还御笔题赐了“功德林”、“天池”匾额,并赐联一副:“绿水入澄照;青山犹古姿。”接着皇上召见地方官绅,赏赐兴造园林及献上百般技艺接驾的缙绅盐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由纪晓岚、彭元瑞侍从,微服出了重宁寺,来到了扬州街上。一班侍卫,也换上各色的便装,悄悄地跟随在后面。
沿街所见,是数不尽的钱庄缎铺,看不完的鱼店盐行,酒楼花肆,比比皆是。雕梁画栋,园林馆阁,奇花异草,古木修竹,赏心悦目。“明月莺花翡翠楼,繁华今古谈扬州。”更惹人注目的是,扬州女人的打扮。先说这发式,与别地则大不相同,钗钿簪珠,点缀装饰,什么蝴蝶髻、望月髻、花篮髻、折颈髻、罗汉鬏、懒梳头、双飞花、倒枕松、八面观音、貂覆额、渔婆勒子等,形态各异,花样纷繁,各有千秋,让人越看越爱看。再说那衣着,这里是以淡雅著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扬州打扮。君臣三人走着,不停地指点谈论。
行走间,前面的一家盐店里,走出一个妙龄女子,体态苗条,步履轻盈,两腮含笑,楚楚动人。上身一件月下白透地春罗,衬底是桃红绉纱女袄,系一条素白秋罗湘裙,宛若天街仙女,下凡到了人间佳境。乾隆皇上虽然上了一把年纪,但那“观花”的兴致,却是“老夫不让少年狂”,盯着女郎看个仔细。
那女子横穿而过,下到临街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