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事实,微笑面孔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企图。
关于怀疑论者就介绍到这儿了,由上面不难猜测出,怀疑论者的极端形式——偏执型人格障碍应该具有的两大特点:敏感和多疑。
敏感到什么程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注意到老板面部微小的扭曲,或自己配偶舌头的轻微滑动。正常人谁会注意到这些呢?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不仅对这些细节洞若观火,他们还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值得花精力去解开这些线索,弄清他人背后的真正意图。
说到多疑,我们正常人都会对一些人和事感到质疑,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却把这种质疑发挥到了夸张和病态的地步。比如说,有些患者会把邻居狂吠不已的狗或者一次晚点的航班视为精心策划的针对自己的骚扰。再比如说,丈夫看到妻子晚上回来时脸上挂着高兴的表情,心里就会想:“哼,她是不是跟单位里的某个男人有一腿?”
如果这时你要说:“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真是个疑心病!”丈夫听到后会立刻暴跳如雷,起身便对你破口大骂,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非常排斥任何合理的反对的,他们认为反对者也是陷害自己的阴谋的一部分。
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A是一位39岁的建筑工人,他总是担心同事要伤害他。上周,在使用一台台式电锯的时候,他的手滑入了电锯,差点被切掉,A怀疑这是有人对电锯做了手脚。这次事件后,A发现同事们总是盯着他并且相互低声说着什么。他把自己的怀疑告诉了老板,但老板认为他的想法很疯狂,那次意外也只是因为他不小心而已。
A没有一个亲近的朋友,甚至他的弟弟妹妹都躲着他,因为他总是把他们的话当做是对他的责备。A的婚姻也只维持了短短几年,因为他怀疑妻子有外遇,要求她不许和任何朋友往来,没有他的陪同不允许外出,妻子因此离他而去。A的家在一个二线城市的高档小区,这里的治安相当不错,犯罪率很低,但他睡觉时却总把一把军刀藏在枕头下面,他总认为有人可能会突然闯入他的家中。
从A的案例中能看出,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过度敏感和多疑,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甚至包括亲密关系,都不能维持长久。
再看一个案例:
B在一个富裕家庭中长大,虽然他从来没惹出过大麻烦,但是在高中时B就以喜欢与老师和同学争吵而闻名。高中毕业后,B就读于一所本地的民办大学,但是一年后就因为考试不及格而退学了。B退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分多疑,反而认为这是老师和同学联合起来耍阴谋对付他。后来B频繁地更换工作,每一次都抱怨说老板在监视他,不仅是在工作时,也包括在家的时候。
在25岁时,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家中搬了出去,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地方。不幸的是,B写给家里的信证实了他父母的担忧。B开始越来越怀疑周围的人企图谋害他。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站点,之后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论,认为在儿童时期有人对他做了实验。在他写给家里的信中描述道:“我怀疑小的时候,一些国家研究人员给我吃了一些药,并在我的耳朵里放置了一个能发射微波的装置。我相信这些微波是用来让我日后得上癌症的。”在随后的两年内,他越来越相信这种想法,并不断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他正在被人谋害。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心生疑惑:人格障碍的这些猜疑和精神分裂症里的被害妄想太像了,怎样区分这两种心理疾病呢?答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猜疑其实并没有达到妄想的程度,他们只是深深地怀疑,而妄想则是把不可能和不真实的事情当真。并且,人格障碍患者能很大程度上维持住自己对现实的掌控,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场面已经基本上失控了。
我有一个肤色较黑的女性朋友曾跟我说过,她觉得白皮肤的人看上去总是一副孤傲的神情,拒人于千里之外。后来她跟我坦白,她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对自己的肤色感到自卑。那么同理,对于某些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对别人的狐疑和敌意可能是来自自己过度的自卑或自尊。
鉴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主要特点(敏感和多疑),所以对他们的治疗尤为困难,因为你要敢说他们偏执,那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挑衅!那么这时治疗切入点的选择就很重要。来看看下面这位心理治疗师是怎么另辟蹊径的吧。
这名女患者总认为同事试图故意激怒自己,并且让上司刁难她。
治疗师:你的反应让我觉得你现在好像身处险境,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患者:他们总是扔东西或者发出噪音来激怒我。
治疗师:除此之外呢?
患者:没有了。
治疗师:你是说他们没有真的攻击你,只是就这样躲到一旁骚扰你?
患者:哼,他们确实不敢真的攻击我!
治疗师:他们这样做有多久了?
患者:一年。
治疗师:所以说这么久以来你一直被他们困扰着?
患者:是的,我感到越来越糟糕,非常郁闷。
治疗师:既然他们都已经这样做了一年,我想他们还会持续下去的,你觉得呢?
患者:我也这么认为,这让我真的很烦,但是吧,我也能忍受。
治疗师:你看我们这样做行不行?
首先,既然同事骚扰你的事情还是会发生,我们假设他们还会折磨你一年,那么在这一年时间里,如果你还用你过去对待这件事的方法——克制住你的愤怒,那么当你回家后,就有可能把怒火发泄到你丈夫或者其他人身上,这样就让你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变得很糟糕,你说是吧?如果我们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消除你的愤怒,甚至让你的同事少找一些麻烦,你觉得怎么样?
患者:嗯,不错哦。
治疗师:你先前提到你面对的另一个危险是她们可能会向上司打你的小报告,让上司刁难你。请问,他们这样做多久了?得逞的次数多吗?
患者:从我在那里工作就开始了。次数嘛,不是很多。
治疗师:现在得逞的次数不是很多,那么你感觉以后是否有增多的迹象呢?
患者:也没有……
治疗师:你心底的想法就是总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环境是危险的。但是你现在停下来想一想整个过程,你会发现,就像你说的,他们能做的最恶劣的事也就是激怒你。除此之外就是打你小报告,还没能得逞几次。所以你看,即使我不给你提供任何帮助,你依然能很好地面对这一切,你说对吗?
患者:好像是这样的。
治疗师:那么下一步,我们就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找到应对这些人和事的更好的方法,她们对你的伤害就可能会更少。
患者:我看行。
说到这儿,这个咨询片段就讲完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心理治疗师是怎么找准切入点的: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他并没有否定和直接挑战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看法,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通过帮助她重新定义工作环境,即这个环境只是恼人的而不是危险的,来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同时还鼓励她发展新的应对策略来积极面对眼前的生活。
不知道看到这里还有没有人对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分不清楚?通过这个咨询案例我们也能再次对两者做个很好的区分。
首先看治疗师提到的几个问题:你是说他们没有真的攻击你,只是就这样躲到一旁骚扰你?请问,他们这样做多久了?得逞的次数多吗?
再来看患者的回答:哼,他们确实不敢真的攻击我。从我在那里工作就开始了。次数嘛,不是很多。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患者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是基于真实的现实。不管多么多疑或者敏感,她都没有切断自己与现实的联通。而我们上面提到过,精神分裂患者与理智世界的接触已经几乎完全被阻隔,那么他们对治疗师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便可能是:根本不作理会,或者答非所问,再或者就是那些在我们看既离谱又夸张的答案,具体什么内容请大家自行想象。
No。2 反社会人格障碍(对应九型人格之保护者)
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斗争,强者受到尊敬,弱者被人欺负。
我们因此学会了保护自己,让自己变成强者。
我们是愤怒的公牛,却愿意为弱小者提供安全的保护伞。
我们不会在冲突中退缩,相反,我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执行者,我们为自己能够保护弱小者而感到骄傲。我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也往往是强有力的保护而不是温柔的情感流露。在我们看来,对爱的承诺就意味着让伴侣安全地依偎在自己的保护伞下。
我们会通过类似打架这种正面冲突,来考验对方的动机。我们与朋友打架实际上是为了争取更亲密的接触,因为我们认为,真相往往来自正面的对抗。但是一般人不会理解我们,他们只会把我们的怒火看做一种威胁,而不会当做亲密接触的表现。
我们强硬的外表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那颗从小就处于危险环境中,渴望找到依靠的心。我们中的许多人自从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后,就把自己的温柔埋葬在了心底,在我们长大后,再也没有流露出温情。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同时过度是另一种发泄多余能量的方法,也是我们打发无聊的常用办法。只要是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事情,我们就会没有节制地做下去。彻夜狂欢,疯狂工作,直到疲劳过度。喜欢一种食物就一口气吃下三盘。我们喜欢好事接踵而至的感觉,如果参加狂欢,我们一定是那些曲终人散仍不愿离去的人。
来看看保护者的极端形式——反社会人格障碍。
我们前面提到了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两大特点分别是敏感和多疑,那么在这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有它主要的两大特点——冷酷无情和不能控制的冲动。
提到冷酷无情,可以说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所到之处是留下了无数碎裂的心灵、破灭的期望以及空空的钱包。因为他们完全缺乏良知以及同情心,仅仅是自私地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做他们高兴做的事,视社会规范以及他人的愿望如无物,不会感到一丁点的内疚或者悔恨。
说起不能控制的冲动,这个是导致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他们通常缺乏对挫折的承受力,行为冲动,并且不考虑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们常常冒险,追求刺激,对生活容易感到厌烦和焦躁,不能忍受日常事务的乏味和婚姻、工作中的日复一日,不甘心平淡。
因为身负以上恶习,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会从事地位很低的工作,并且参与犯罪的几率极大,所以这些人的人生常常以进监狱或者被判死刑而告终。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成了成功的商人或社会精英。这些人与那些处境落魄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更善于伪装出一个正常的外部形象,这也许和他们拥有更出色的智慧有关。《沉默的羔羊》中的食人狂魔汉尼拔就是这样一位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他非常迷人,身上有着一种亦正亦邪的气质,在需要的时候能戴上一副“理性”的面具,来表现他的社交魅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反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