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过脸去,抱都不要抱。我身子小小的,皮肤乌青——我本来应该像恩内亚特一样健康可爱的。生下我之后,母亲处于生死边缘,没有人在意我是死是活,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么拯救我母亲身上了,我被裹进一个棉布襁褓里,放到屋外炽热的太阳底下烘烤。

我差不多在太阳底下躺了整整一天,把嗓子都哭哑了,还是没有一个人来看我。他们完全是顺其自然,让我自生自灭。我的脸被太阳灼伤得那么严重,以至于青春期的时候,脸颊上的疤痕都还没褪去。

等到他们开始怜悯我,把我抱回屋内的时候,我母亲已经好多了。见我还活着,喜出望外,而看到我脸上的晒伤,又非常担忧,一改最初的冷淡,转而迸发出母爱的本能来。她把我抱在怀里,紧紧地搂着。等我终于停止哭泣了,她倒默默地抽泣起来,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让我受一点点伤害。她似乎明白了:真主让我活着一定有他的理由,她应该好好爱我。

我不知道那天真主为什么饶我一命,也不知道为什么从那时起他在多个场合拯救我,但我知道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也知道,真主是真诚地祝福我,让我从此成为贝比简最宠爱的孩子,并在我们母女之间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感情纽带。

亲爱的舒拉和莎哈扎德:

在你们还小的时候,我就深切体会到在阿富汗做个女孩子真难。一个新生的女孩听到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接生现场的人们对她母亲说的安慰话:“是个女儿。可怜的女儿。”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像是一句迎接新生儿的欢迎词。

然后,等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被允许上学。送她去上学?她的家庭够勇敢够富有吗?当她的兄弟长大了,他就能代表整个家庭,挣的薪水也可以帮助维持一个家,所以人人都希望让儿子接受教育,而在我们的社会里,女孩子唯一的前途就是嫁人。她们在经济上对家庭没什么贡献,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根本没必要让她们接受教育。

等女孩子到了十二岁,亲戚和邻居开始在背后议论为什么她还没嫁人。“有人向她求婚了吗?”“有谁准备娶她了吗?”如果没有人向她提亲,饶舌的人就会说她是个坏女孩。

如果家庭成员不理会这种闲言碎语,等女孩子长到十六岁,也就是法定结婚年龄,还没给她找到一个婆家;如果让她自由恋爱嫁给某人,或者允许她不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是极罕见的),那么她或许还有一丝找到自己幸福的希望。但是,如果这个家庭有经济压力,又被闲言碎语所怂恿,他们就会在她还不满十五岁的时候把她嫁出去。那个一生下来就听到“是个女儿”的人此刻自己也成了母亲;如果她生的也是女儿,那么她的婴儿听到的第一句话也是“是个女儿”。就这样,一代传一代。

这就是我人生的开端,一个文盲妇女生的“女儿”。

本来做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是我的命运,很可能也是你们的命运。但是,我的母亲,也就是你们的姥姥,凭着她的非凡勇气,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她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

挚爱你们的妈妈

童年往事

1977年

我的童年早期就像山上的黎明一样,金黄金黄的:阳光从帕米尔山脉照射下来,穿越峡谷,爬到我们村庄的土屋屋顶。我对那段时期的记忆已经模糊,就像电影里的镜头,一闪即过。屋顶就这样沐浴在橙色的夏日阳光里、白色的冬日大雪中,空气中弥漫着果树散发的芬芳,还有我母亲一头乌黑的长辫子散发的香气,而她满脸的微笑更是为景色平添了几分亮丽色彩。

我们居住的地方叫库夫峡谷,号称阿富汗的瑞士,草木青葱、土地肥沃,峡谷边上长着密集的黄绿色树林,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还有这样浓郁的色彩。我们的房子正对着一条波光粼粼的蓝色河流,远处就是陡峭的山脉,沿着山脉是一排排高大的松树和榆树,刚好长在草木茂盛的岸边。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驴叫声、有切干草的嗖嗖声、有河水的叮咚声,还有孩子们的欢笑声。直到现在,库夫仍然是唯一一个能令我一闭上眼睛就安然入睡的地方。

我们的屋前有一个花园,母亲把它修整得井井有条。我们在里面种了很多生活必需的作物和各种水果,如:胡椒、大南瓜、橄榄、桑树、桃子、杏、苹果。我们甚至自己养蚕,搜集蚕丝制作地毯。父亲很喜欢从国外进口树苗和种子,所以我们的花园里有阿富汗为数不多的几棵黑樱桃。那一天,黑樱桃幼苗运到时的情形,种下幼苗的场景,那种弥足珍贵的氛围,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天气暖和时节的傍晚,女人们纷纷来到花园,在桑树底下,坐上半个小时——这是一天之中她们唯一放松的时段。每人都会捎来一小碟吃的,大家坐着聊天,孩子们在一旁玩耍。

那时候,许多村民穿的还是木鞋,因为去法扎巴德买双普通的鞋子还很困难,村里有个老人专门做木鞋。这种鞋子看上去就像雕刻出来的小型威尼斯刚朵拉,坚固耐穿。他还会在鞋跟上敲一枚钉子,冬天的时候,妇女们出去打水,鞋子就可以扎进冰面,不至于滑倒。我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双这样的鞋子,尽管穿上去并不舒服,而且也不是给儿童穿的。每当有女人来拜访,把鞋子脱下放在门口,我就过去偷偷穿上,然后一拐一拐地出去玩耍。有一回,我穿上一件刺绣连衣裙,是我母亲的一个朋友给我做的。我本来不该穿着它出门,可我不想换,还穿了一双木鞋,和我的小伙伴到井边玩。鞋子太大了,结果可想而知,我绊倒了,摔个仰面朝天,连衣裙也划破了。

但我真正的童年始于呼利厨房。这个房间墙壁上涂了泥浆,一端有三个柴火炉子,中间有一个大型塔努尔面包炉,另一端是一扇离地面很高的窗户。

跟大多数同时代的妇女一样,我母亲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厨房里度过的,打盹、炒菜做饭、照顾孩子。唯有在这个房间里,她拥有绝对的权威。

女人们每天要做三次面包,有时一天要做的面包多达五六十个。房间里总是烟雾缭绕。在烤面包的间隙,她们还得准备午餐和晚餐。如果父亲有客人,四个炉子一起烧,散发出的热气真叫人无法忍受。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子就特别兴奋,因为我会把朋友们带到厨房吃剩下的饭菜,这可以提高我的人气和威信。大多数村民比我家穷,有品尝美食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我们这些孩子是从来不被允许靠近会客厅的,倘若有人胆敢往里面偷看,守卫门厅的保镖只要朝我们一瞥,大家就会四散逃窜,寻找避身之处。

因为没有男人们看着,厨房就成了妇女们闲聊的天堂,大家在这里可以放心地说笑,孩子们总能得到从架子上一排排的罐子里拿出来的干果和糖果。冬天的晚上,面包烤熟之后,我们就着塔努尔面包炉里的灰烬给双脚取暖,腿上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那情景毕生难忘。

每天夜里,我们展开睡垫,铺在厨房的地板上睡觉。妻子和女儿们没有自己的卧室,只有睡垫。男孩年纪还小的时候,也跟这些女人一起睡,一起生活。等他们长大一些,就会几个人共用一个卧室。母亲会给我们讲故事。首先,她从与家庭有关的故事讲起。她从不避讳谈自己的婚姻,讲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的感受,讲从少女时代到为人妻子过程中的艰难,因为成婚后要承担起很多责任。讲完这些,她又会跟我们讲起遥远的王后、国王、城堡以及为了荣誉不惜牺牲一切的勇士,我们总能听得津津有味。她还讲爱情故事,也讲大灰狼的故事,吓得我们尖叫。我一边听,一边看着窗外的月亮、星星。我敢肯定,自己看到的是整个天空。

我对峡谷源头的大山之外的世界毫无概念,也不关心。我只在乎我母亲爱我,我也爱她,我们是不可分离的。不知怎的,母亲似乎把从父亲那里失去的爱在之后的岁月里加倍给了我。自从听了我大姑妈佳达讲的事之后,母亲不再因为我是个女儿而耿耿于怀了。有一天,我父亲从外头回到村庄的时候,大姑妈对他说:“阿卜杜勒 · 拉赫曼,你妻子给你生了一只老鼠,一只小巧的红色老鼠。”他哈哈大笑,马上要求见见我,那是他头一回提出要看看新生的女儿。看到我被太阳晒得轻微灼伤,满脸疤痕后,他把头往后靠,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还对我大姑妈说:“不必担心,姐姐。她的妈妈有着优良的基因,我相信这只小老鼠长大了一定也可以像她妈妈那么漂亮。”母亲听说这件事之后,高兴得哭了。在她看来,这表示父亲依然爱她,也等于是在向她说,不要因为没有给他生个儿子而觉得自己很失败。她后来经常讲起这件事,我听了不止上百遍。

但是,那时的父亲态度冷淡,总让人感觉不可接近。那段时期,政治在阿富汗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因为政权发生了更迭。穆罕默德 · 达乌德国王趁着沙哈国王在国外的时机,发动和平政变,废除了国王,任命自己为阿富汗第一任总统,还中止了宪法,解散了国会。

不久,我父亲就因为不服从新总统的领导而被囚禁了。他大力抨击新政权,向达乌德施加压力,要求恢复宪法和国会。政治上的反对声在全国此起彼伏,失业率上升,社会问题不断涌现,阿富汗的邻国,尤其是巴基斯坦和苏联,再次将政治触角伸到了阿富汗的国土。

我父亲很少在家,基本上都在喀布尔。他不在的时候,整个屋子的气氛也轻松许多,孩子们的笑声响彻房间。但是,当他回到家,整个大宅的女人们就会在走廊里紧张地来回穿梭,忙着给他的客人备酒菜,还要设法让孩子们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到他。

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和朋友们通常还是很高兴的,想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我们肆无忌惮地从厨房的储物柜里偷偷拿一些巧克力出来吃,因为知道母亲全部心思都在父亲身上,无暇阻止我们。

对于父亲,我没有多少真正清晰的记忆。我依稀记得他常穿着一件白色夏尔瓦克米兹及膝长袍,外套一件褐色羊毛马甲,头戴一顶羔羊皮帽,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放到背后。呼利大宅的屋顶又长又平,在那些日子里,他常常连续几个小时在上面走来走去。下午开始不停地踱步,一直到黄昏也不停歇,边走边思考,手一直放在背后,保持一个姿势不变。

即使是少不更事的年纪,我已感觉到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无论他给我们带来多少压力和麻烦,也不管他对我们的打骂有多吓人,我依然对他充满敬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既有维持一个大家庭的压力,也有政治压力,更有代表阿富汗最贫穷的人们的压力。他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家的时候,位于我们呼利大宅后面的单层楼会客厅总是高朋满座:有人是来征求他的意见的;有人是来找他帮助解决家庭纠纷的;还有人捎来消息,说是大山里的部落叛变或是发生暴力事件;还有一些人穷困潦倒,迫切需要他的资助。他对所有人敞开大门,自己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娱乐。既然如此,怎么能怪他对家人苛求呢?当然,我并不宽恕父亲毒打母亲,但是,在他们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在其他方面,就社会传统而言,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