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脂、高盐和高热量,以前的“富贵病”、“老年病”如今已延伸向中年人、青年人,连小孩出现“三高”都很平常了。
一项涉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八大城市的调查中显示,北京是全国最“重”的城市,目前北京肥胖的儿童占到了儿童总数的25%。这意味着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埋下成年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或许他们等到30岁时,比他们父辈的身体状况还要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专家告诫大家,人们的生活好了,吃出来的问题也多了。人们现在吃的都是精米白面、鸡鸭鱼肉,喝的是各种含糖饮料,低纤维高脂肪,自觉不自觉地走向发达国家的“三高一低”(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膳食老路。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这些“富贵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占当前死亡总数的70%。这其中和20年来人们膳食结构的陡然骤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
在追求美食的过程中,还得小心美食中潜在疾病隐患。目前已肯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有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但有报道称,在广东地区现在仍有人在出售果子狸肉,也有些“勇敢”的人照吃果子狸不误。这与日本人嗜好吃河豚鱼非常相似,许多日本人冒着病死率高达61。5%的危险,也要吃鲜美的河豚肉。
我国原来没有吃生牛肉、生牛肝和生羊肝的饮食风俗,但现在有人偏好日餐、韩餐和西餐中的饮食方式,花大价钱品尝生肉及其他野味。这不仅有染上各种寄生虫病的危险,还有可能感染人类疯牛病、禽流感、炭疽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恐怖的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可能来自非洲人生食灵长类动物。
海产品加热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有的人偏要生食、半生食。生食海鲜包括生鱼片、冰虾、生江蟹、醉蟹、醉虾、盐腌水产品、毛蚶等;半生食海鲜包括以爆炒、焯、涮、煎、烤等烹调方式烹调,但海鲜并未熟透就食用。生食和半生食海鲜也会埋下疾病隐患,广东省发生数千例肝吸虫病;上海市发生1000例肺吸虫病;北方少数城市竟出现热带寄生虫病———姜片虫病。
还有人相信偏方,生吃蛙肉、蛇肉、蛇胆、鱼胆、龟血等野味以求降火、减肥、降脂,结果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反而出现怪异的寄生虫病、尿毒症或肝肾严重损害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奇。書。網…整。理。提供),还会危及生命。
2.食品标签上的陷阱(1)
典型症状:
终于忙完了加班的活,她拎起皮包,快步走出办公室,要赶在楼下超级市场关门前,买好家人明天的早餐,不然回到家,又只能对着空空如也的冰箱。匆匆走进超市,先拿起一袋颜色焦黄的“全麦面包”,再选一箱低脂鲜奶。
“明天早餐就吃这些,全麦加低脂,应该很健康吧!”她一边想,一边又拿起一盒印着“加钙”的饼干往购物车里放。突然间,觉得口有点干,于是走到陈列饮料的冷藏柜前,准备挑瓶果汁解渴。“纯天然果汁”的标语贴在瓶身上,还有新鲜水果的照片,看起来不错,她顺手拿了一罐,然后走到收银台结帐。一回到家,来不及坐下,拿出刚才买的“纯天然果汁”,打开喝了一大口。可是好像太甜了,这根本不像自己动手榨的果汁。她仔细看背面的成分标示才发现,里面只含20%的水果原汁,而且还加了糖。
如今的厂家大多会在产品外包装上贴上营养成分表,很专业很透明的样子,但善良的人们小心了,这其中也有花样呢!比如奶酪的脂肪含量,计算的时候以脱水的原料为依据,而并非最后的成品;相反,其它的奶制品都以成品为基准计算脂肪含量。结果当然就显而易见,一块脂肪含量50%的干酪,由于在奶酪中只占10%的分量,所以真正的脂肪比例只有5%(50%×10%),即100克的奶酪仅含有5克脂肪,可以算是极少了。而同样一瓶标有5%脂肪的低脂酸奶,也的确100克酸奶中含有5克脂肪……瞧,和奶酪完全一样!
你不会没有买错东西、感觉上当的经验。走进超市,里面数百种各色各样的食品,的确让人看了眼花。现代人在营养教育和媒体传播的影响下,开始讲究自己吃进去的东西,能不能带来健康。所以,有人甘愿多花一些钱,吃全麦面包、喝低脂牛奶、用低盐酱油,还有那些包装上印着“高钙”、“高铁”、“低糖”的,全数进了购物车里。别以为这样就能买到健康,真相却不一定如此。因为在超市的购物架上,隐藏不少你常常碰到却没发现的陷阱。
染色的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比起精致的白面包,内含更多纤维、维生素E及锌、钾等矿物质。追求健康的你知道这一点,所以放弃吃白面包,选择咬起来口感粗糙的全麦面包。只是你如何判断,买到的真是“全麦面包”?
不过专家却不认为,焦黄咖啡的颜色可以和全麦面包画上等号。有些面包制造商在白面包里添加了焦糖或糖浆,企图让白面包染色,看起来很像全麦面包。建议买全麦面包之前,请先注意包装袋上的“成分标示”,一定要看见“全麦面粉”几个字,再掏钱付账。市面上“纯”全麦面包可能很少,大部份是在白面粉内,添加胚芽、麸皮(麸糠),而不是用整颗小麦,打成所谓的全麦面粉,然后加工做成全麦面包。原因是,纯全麦面包的油脂含量多,容易酸败,不好保存,精致后的白面粉去掉了部份油脂,保存比较容易。另一个原因是纯全麦面包咬起来很粗,生产厂家大概顾虑到一般消费者吃不习惯,所以利用折衷的方法,制造出目前市面上普遍买到的添加式全麦面包。
100%“天然”果汁?!
这几年,100%天然果汁很流行。这一类饮料在超市占据大块地盘,其广告也铺天盖地。鲜榨原汁、纯天然果汁、含丰富维生素C……贴在瓶身上五花八门的标签,配上新鲜多汁的水果照片,看了颇让人心动。
专家指出,“100%天然”这个标签不一定代表产品内含的是水果原汁,只能说这个果汁产品没有添加防腐剂或人工调味料等东西。有时候,100%天然的果汁产品里,只含有10%或25%的水果原汁。所以下次买果汁前,先把成分标示看清楚,以免掉进“天然”的迷宫中。
“低脂”牛奶含脂不低
怕身材走样的人买食品,要看见“低脂”两个字才会出手。不过,“低脂”是厂商自己说的,有些不见得名符其实。今年上半年,某地消费者协会曾经抽验市售的牛奶,结果发现标成“低脂”的鲜牛奶中,有8件不符合低脂的标准,充其量只能说是中脂鲜乳。其实“低脂”不论是鲜乳或其它标榜“低脂”的产品,你最好不要轻易相信包装上的说法。比较保险的方法是,花几十秒时间,看一下营养成分中的脂肪含量倒底有多低。
欧美及日本等国实行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示制度已经多年,而且对于各种营养宣称,像“低脂”、“低热量”、“低钠”、“高钙”、“无糖”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举例来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于“低脂”这个宣称的规定是:每100g食品中的脂肪含量必须少于或等于3g,而且来自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不能超过30%。
另外一个奇怪的营养宣称是“高钙”鲜牛奶。牛奶本来就是钙含量高的食物,为什么还要特别强调?这种宣称方法会误导消费者,让他们以为只有标示高钙的牛奶,钙质含量才丰富,没有标的,就不含充足的钙质,这种观念根本是错误。
不想陷入超市的购物陷阱,现在开始学习做个聪明的采购者:
仔细阅读营养标示
下次购物的时候,不要再匆匆忙忙,花个几分钟,把包装上的各种标示,包括营养成分先看清处。虽然目前的营养标示仍然混乱,有的标、有的没标,而且格式不一,不过,了解吃进去的食物含什么营养成分是重要的,尤其一些需要限制某些营养素的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肾脏病患者等,更要特别注意阅读营养标示。
2.食品标签上的陷阱(2)
均衡饮食学者和营养师都建议,不要固定只吃某几种食品,也不要迷信一些宣称添加营养素的产品,以为单吃一种就可以摄取足够营养。摄食种类应该丰富多变,这样才能确保你的营养均衡。
不轻易相信厂商的营养宣称在目前没有明确规范的情况下,这是你自保的好方法。尤其像宣称“低脂”、“低热量”、“低钠”、“高钙”、一类的食品,吃多了仍然不利于健康。
低脂标签看仔细 。
3.上了咖啡的当
今天,饮用咖啡是最大的“食尚”之一。只要一想起巴黎塞那河左岸的咖啡馆,我们就会热血沸腾,立即与海明威和毕加索发生联想。一句世界咖啡“语典”(今天的咖啡馆似乎只有使用这种病语病句才有味道)早就是许多知识分子咖啡人的语录:我不在XX咖啡馆,就在去XX咖啡馆的路上。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兴奋。大城市写字楼旁边的咖啡馆里经常聚集一群时髦的男女,在美轮美奂的环境中高谈阔论,消磨时光。沸腾的咖啡喷溢出浓浓的幽香,工作一天的紧张心情经过咖啡的浸染变得轻松、自在。在这种荡着奶香、甘甜与苦涩的液体中,紧张工作和生活着的人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借口,彼此交换着信息,彼此汲取着温暖,从而获得了一种热情洋溢的生命情调。
但是今天的世界,最让你上当的就是这种最时髦的东西。因为尽管大家都知道咖啡中有些东西对身体不利,而且也深知医学的看法——咖啡对健康有害。但我们却对咖啡情有独钟,我至今没有看见过一家咖啡馆写有——喝咖啡可能有害健康的字样。
让我们来看看咖啡的主要成分吧:咖啡因,约占1%—2%;脂肪约占10%—14%;蛋白质约占8%;另外还有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大多数速溶咖啡中含有3%—4%的咖啡因,一杯煮咖啡中大约含有150毫克的咖啡因。有人说咖啡因有“振奋精神、提高脑活动能力、增进食欲”等作用。但实际情况很不好说,现代人嗜饮咖啡的习惯很不合理,其实,真相是即使合理也可以引发“咖啡病”。
多喝咖啡可诱发心脏病。美国几位医学专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每天喝5杯或5杯以上的咖啡,其患心脏病可能性要比不喝咖啡的人大2倍。他们曾对1000名长期饮用咖啡的人进行了检查和测验,其中有的被试验者断断续续喝了5年咖啡,有的人喝了25年,试验结果表明,喝咖啡的时间越长,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医学研究证实,短时间内(1—2小时之内)连续饮用3杯咖啡,就可能出现情绪紧张、忧虑、呼吸短浅等现象;饮用10杯以上,就可能引起一些中毒现象,如耳鸣、谵妄、说糊话、视物模糊、心律失常、气急、肌肉紧张和肌肉震颤等(这到是有利于某些本来就不想健康的人写意识流小说);连续饮用100杯以上,则可导致死亡。
而且,从医学角度来讲,酒和咖啡是不能同时饮用的,如果同时饮用会加重酒精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