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铩@碛墒钦饫嗫至纳硖宥己苤兀谡釉笾猩钗疵庥邢孪莸奈O眨辉倬褪窃谒堑奈咐镎业搅怂墒鞯恼胍都奥缴参锏闹肿雍凸怠2还庵炙捣ň哂幸欢ǖ钠嫘裕曰姑挥斜淮蠹宜邮堋!�
  鸭嘴龙的头骨十分引人注目。一些鸭嘴龙头上是平的,没有什么装饰,但另一些头上长着冠状突出物,它是由鼻骨或额骨形成的,也被称做“顶饰”。 
  一般来说,研究恐龙的专家就是按照鸭嘴龙头上顶饰的有无,把它们分成为两类的。当时,这两类恐龙几乎遍布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我国也是这两种类型的恐龙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我国的第一只鸭嘴龙是在黑龙江省嘉阴县境内发现的,名字叫满洲龙。 
  它是一种平头的鸭嘴龙,此外还有巴克龙、谭氏龙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山东省诸城县发现的巨型山东龙,它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化石地点是在该县吕标乡的“龙骨涧”。1964年10月~1968年5月,由地质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采集队先后进行过四次有系统的发掘,共采到化石近30吨,代表五个个体。后来又经过三年的精心修理复原,直到1972年才正式组装成骨架。它的身长15米,站立时高达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由于它首次在我国山东发现,体型又如此巨大,所以研究者胡承志教授把它叫做“巨型山东龙”。 
  至于头上有顶饰的鸭嘴龙,我国发现的青岛龙便是很好的一例。青岛龙是建国后最早发现的恐龙骨架,它的身长6。6米,高5米,活着时估计有6~7吨重。它的顶饰是在头顶的鼻骨上长着一根棒状物,向上突出,又叫做“棘”。因为这种恐龙的鼻骨上有棘的构造,又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附近发现的,所以才得了“棘鼻青岛龙”的美称。 
  当然,具有顶饰的鸭嘴龙,不只是青岛龙一种。世界上还有多种有顶饰的鸭嘴龙,其顶饰形状都不一样,有的像一把斧头,有的像士兵的钢盔,有的是中空的弯曲的管子,等等。多年来,有不少古生物学家对这些顶饰的作用进行过研究,也提出过许多推测,然而却没有一种意见令人满意,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因此,关于鸭嘴龙头上的顶饰究竟有何用途,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谜。




剑龙 
  剑龙,也叫骨板龙,是一类体型较大的恐龙,它们的背上长着许多骨板,尾端具有长刺,样子怪诞不经。如果我们不是从地层中发现了它们的骨骼化石,谁都不会相信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这样奇特的动物。 
  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大小与象差不多,但体形却大不一样,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处在臀部。令人惊奇的是,从发现的化石得知,剑龙的背上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从颈部排到尾巴,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这些骨板有什么用处呢?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意见不一,至今还是一个悬案。有人认为,骨板可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因为在侏罗纪的时候,陆地上的恐龙开始繁荣起来,肉食龙个体逐渐增大,这对食植物的剑龙威胁是很大的,剑龙只有以背上“刀山”一样的骨板防御敌人了。但是,身体裸露的地方怎么保护呢? 
  所以有人又认为,骨板实际上是一种“拟态”,用于迷惑敌人。剑龙的骨板上带有各种颜色的皮肤和一簇簇像本内苏铁植物一样的东西,把自己装扮得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剑龙的骨板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剑龙觉得体温太高时,就爬到阴凉处,这时就有大量血液流到骨板里,通过骨板散发热量,这是变温爬行动物的一种特殊适应方式。 
  虽然剑龙的个头如大象,但头很校一个小脑袋如何指挥庞大的身体运动呢?有人认为,在剑龙的臀部还有一个扩大神经球,大约是脑子的20倍大,它能指挥后肢和尾巴的行动,所以有人说剑龙有两个脑子。看来,剑龙移动它那粗重的后肢和活动它那强劲的尾巴,要比运用头脑肯定要重要得多。因为,剑龙通常生活在灌木、丛林之中,不时地选择一些细嫩的枝叶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龙来侵袭它时,它会用钉子般的尾刺鞭打它们,与敌人决一雌雄,这时第二大脑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世界上的古生物学家对剑龙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自那时以来所发现的剑龙化石,大多是支离破碎的,完好的标本比较少。在少数完好的标本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886年费奇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的“典型”的剑龙。它是一具有相当完美头骨的骨架化石,百余年来,世界各国古生物学家再也没有找到过这样完整的骨架化石。此外,非洲坦桑尼亚的刺棘龙骨架标本,虽然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头骨保存不全,整个骨架也是拼凑起来的。 
  十年前,在中国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发现的一种名叫“太白华阳龙”的剑龙,除几具骨架外,还包括两个完好的头骨。这一重要发现,也和美国典型的剑龙一样载入了恐龙研究的史册。此前,华阳龙已被组装成完整骨架。 
  它的身长约4米,臀部高1。4米,是一只中等大小的剑龙。 
  华阳龙的问世,使它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剑龙之一。然而,华阳龙化石发现的意义远不止这一点。过去,人们都认为欧洲是剑龙的故乡,它们最早在英国南部生活,后来才移居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的。自从华阳龙标本发现以后,它改变了许多古生物学家的看法,剑龙的起源中心应该在亚洲,理由是我国四川的华阳龙是在侏罗纪中期地层中发现的,而其他各大洲可靠的剑龙化石都是在这以后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由此,古生物学家周世武等人认为,华阳龙可能在侏罗纪中期有过一次大的分化,到侏罗纪晚期衍生出许多不同属种,并扩散到亚洲以外的其他地方生活了,如美国的“典型”剑龙、非洲的刺棘龙以及欧洲的一些种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四川省自贡沙河坝还发现过一只侏罗纪晚期的剑龙,保存得相当完整。这条剑龙的身长7米,臀部高2。5米,有颈椎13个,背椎17个,荐椎4个,尾椎47个。它的头只有40厘米长,尾端长着两对长刺。这就是有名的“多棘沱江龙”。因为它首次发现于四川省四大江河之一的沱江流域,又因为它的背上有17对棘板(骨板),是目前已知剑龙中骨板最多的一种,所以就叫“多棘沱江龙”了。 
  剑龙,这种曾以“两个脑子”而闻名于世的恐龙,在侏罗纪晚期繁盛了一个时期,于白垩纪早期绝灭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它们的遗邯—化石,尽情欣赏它们在恐龙家族中标新立异的形象。




甲龙 
  甲龙,顾名思义是装甲的恐龙。也就是说,在生存斗争中,这一类恐龙把自己的身体全副武装起来了。 
  甲龙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以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它们的头上包裹着骨甲,身体的背面也覆盖着多边形的骨甲,可以说从头到尾都被坚硬的甲板(骨甲)盖满了。因为甲龙全身披着“铠甲”,贴地面而行,看上去非常像一辆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们叫坦克龙。 
  但是,甲龙把自己打扮成坦克的样子,并不是用于主动进攻,而是为了防御之用。因为甲龙在地球上出现以后,与它们一起生活的还有永川龙、霸王龙等巨大肉食龙,甲龙必须以甲板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防备肉食龙的侵袭。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武器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种防御的装备是牢不可破的。甲龙尽管有坦克一样披着甲板的身体,但它还是有许多地方容易受到攻击。如果霸王龙遇到它,那可怕的锐利牙齿还是能够撕裂甲龙腹侧,把它吞下。然而,生物是有适应外界环境能力的,在后期出现的甲龙,在身体腹侧向后又增加了一些长的骨刺,这样就能更好地防御肉食龙的进攻了。 
  不过,看来有的时候这类恐龙也不光是致力于防御,甘心情愿地束手待毙,它们也有反击敌人的能力。因为,甲龙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的末端突然膨大,形成了像“锤子”一样的东西,当肉食龙前来侵犯时,它们会扬起带锤子的尾巴,击退敌人。 
  甲龙嘴的前部已没有牙齿,仅是一个角质的套。嘴边的牙齿也极小,取食时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因此,估计甲龙并不是碰到什么植物都吃的动物,而只能吃食植物的嫩枝叶或多汁的根茎。一般认为,甲龙仅在白垩纪生存过,而且生活习性与剑龙有些类似,因此剑龙虽然绝灭了,但它的生态环境却由甲龙重新占领了。近年来。有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甲龙早在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已经从剑龙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一支,它们先后遨游于欧洲、亚洲、美洲,白垩纪末期全部绝灭。 
  在我国的宁夏和内蒙古都曾发现过甲龙类化石。最近,我国科学工作者不仅在内蒙古又找到了多个甲龙个体,而且还在从来没有发现过甲龙化石的江西省广昌县境内,挖到一条比较完整的甲龙化石。毫无疑问,这些新的发现又为甲龙这类古动物增添了新的异彩。




角龙 
  在恐龙中,角龙是最晚来到地球上的动物。它们最初出现在白垩纪,而且就在白垩纪期间迅速繁衍开来,形成了“儿孙满堂”的一类恐龙。 
  角龙,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角而闻名于世界。但是,在没有发现角龙化石以前,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古生物学家也没有预料到恐龙世界中竟然会有这样一群奇特的动物。这就使我们联想起世界上第一个角龙发现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的曲折。那是1877年,在美国丹佛州的一个农场,工人们劳动时发现了一对像牛角似的化石。这个化石很快被送到美国当时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马什那里,他看了化石以后,经过再三思索,认为是一种野牛的角,并把它的地质年代确定为第三纪上新世。由于马什教授是学术权威,所以许多人对他的结论置信不疑。但是,马什的说法当时受到了一个名字叫科罗斯的青年人的怀疑。科罗斯是一位野外工作的地质队员,他非常熟悉发现化石那个地方的地层,因此,他推断发现化石的层位应当属于白垩纪,那个角化石也不是上新世的野牛。但是小人物的话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直到后来,有人在白垩纪地层中找到了这样的化石,马什在事实面前才承认,在恐龙家族中最晚出现的一类恐龙是头上长角的角龙。 
  众多的研究资料告诉我们,最原始的角龙是原角龙。它是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中亚考察团于1921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发现的,后来在我国的内蒙古、宁夏也多次发现过。为了纪念这次考察队的领导人安得思,所以命名为安氏原角龙。这种恐龙的身长只有1米半的样子,最多也不超过2米,体重不到180千克。它的头上还没有长出真正的角,但有了角的雏形,因为在它的鼻骨和额骨上已有粗糙的突起。初看上去,原角龙的头上好像戴了一顶帽子,这实际上是头骨向后延伸形成的折皱,又称“颈盾”,在脖子和肩部悬垂着,使头和颈都受到了保护。它有一个像鹦鹉嘴龙的嘴巴,身上还有些与鹦鹉嘴龙相似的特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