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最好的自己-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每一个熟悉开复博士为人和处世风格的人都知道,如果简单地把《做最好的你自己》与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空洞无物的所谓励志读物划上等号,那么,开复博士就不再是那个喜欢站在讲台前,用率真、执着的话语向万千学子袒露心扉的李开复了。事实上,我们在《做最好的你自己》中读到的李开复,与二十年前那个泡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的李开复,以及七年前那个毅然决然选择回祖国大陆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李开复,还有2005年夏天那个重新点燃了归国热情并坚定地站在IT产业峰口浪尖的李开复都是同一个李开复,都是那个兼具了坦诚和智慧两种优秀人格特征的李开复,也都是那个曾经用最好的语音识别技术影响过整个IT产业、曾经用最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影响过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科研格局、曾经用最恳切的话语影响过无数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的李开复。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很容易从《做最好的你自己》中找出无数带有深深的“开复”印记的观点和事例——但如果用最简单的词句来概括,我觉得,“真诚”与“均衡”的激情碰撞才是开复博士这本新书的最大特点,也是本书之所以能在无数“成功指南”中脱颖而出的最大内因!

“真诚”是开复博士一贯以来强调并恪守的做人准则。在开复博士精心架构的“成功同心圆”中,所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成功品德或成功要素都必须构建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开复博士坦言:“在价值观以及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你的个性如何,无论你怎样选择,如果你缺少了诚信的价值观,你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立足,你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在这里,“诚信”作为“真诚”的直接价值体现,肩负起了承载整个“开复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使命。正如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所说的那样:“太阳仅仅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可它却一直透过孩子的眼睛照亮他的心灵。”开复博士对于“诚信”的不懈追求与所有成功者对于纯真和自然的推崇如出一辙,它们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孩子般的天真与活力,而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天真和活力,我们就只能迷失在世俗和功利的浊流中,再也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坦然面对读者并深刻剖析自我是“真诚”在开复博士这本新书中的又一个重要体现。开复博士在谈到“勇气”这一成功要素时回忆说:“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我属下有一支队伍,这个队伍的经理是我老板的朋友,而这个队伍负责的项目也是我老板最欣赏的。当时,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做得很不好,项目经理也不是一个好经理,但是,因为我的老板重视它,我始终没有勇气来处理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当我把(裁掉该研发队伍)这个决定付诸实施后,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员工不但没有对我表示不满,还跟我说他们多么认可这个决定,他们认为我非常有勇气、有魄力。公司领导也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我,反而认为,我勇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毫无疑问,开复博士将自己在管理工作中犯下的错误公之于众,这不但不会影响业界对开复博士管理能力的认可,反而会增加读者对本书的信任和对开复博士的信服,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本书中介绍的成功法则是经过了包括开复博士本人在内的无数业界菁英实践检验的,弥足珍贵的思想和经验财富。

在“真诚”这条贯穿全书的主线上,开复博士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影响自己成长或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实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们公开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临几次重要抉择时的心灵历程。当我们读到开复博士为了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原专业的学习时,我们似乎是在与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果敢而热情的同龄人一起交流追寻理想的经验与方法;当我们看到开复博士在导师罗杰?瑞迪的鼓励下向着陌生的科学领域坚定前行的时候,我们仿佛听到一个成功的科学家用真切的话语鼓励我们说:“嗨,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当我们第一次了解到,开复博士为了决定是否回国创业,竟然使用“利弊对照表”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们不但会为开复博士心中深藏的爱国情结感动不已,而且会下意识地扪心自问:“面临择校、就业等人生重要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像开复博士那样,用缜密、科学的方法寻找隐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真的自我’呢?”

相对于较坦白而透彻的“真诚”,开复博士在《做最好的你自己》中反复强调的“有智慧的均衡”的概念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很多人总会想当然地认为,成功大多拥有一个统一的范式,成功者也大多像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那样,只要按照某一种方法,在某一个方面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就可以“功成名就”了。其实,任何真正的成功都像任何真正有意义的人生那样,具有先天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想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就必须在认识自己、了解环境、培养品德、塑造人格、掌握方法、坚定信念等多个方面同时倾注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并应当像开复博士所说的那样,“用智慧在各种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间主动选择‘完整’和‘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印度智者阿罗频多说:“作为知识的寻求者,所当寻求的,是整体知识,不是任何半途知识。”中国智者弘一法师说:“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在《做最好的你自己》的“均衡”一章中,开复博士也使用类似的思辨方式为“选择成功的智慧”做了最好的注脚:“……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这里所说的‘智慧’,既是甄别、判断的智慧,也是权衡、折中的智慧,但从根本上讲,它更是在选择中孕育又在选择中升华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称作‘选择成功’的智慧。”

很显然,开复博士所推荐的这种以“均衡”为基础的智慧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为范例。当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因为追求分数或学位而忘记了学习的本来意义的时候,当我们在工作遭遇挫折后因为一味强调自信而忘记了反躬自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离这种“有智慧的均衡”越来越远了。为此,开复博士借助贯穿本书始终的“成功同心圆”提醒我们:“自信和自省,勇气和胸怀,积极和同理心这六种态度都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也都是成功者需要具备的优点。但是,一旦将其中某一种态度发展到极端,优点就会立刻演变为缺点。”我想,如果读罢全书,却只记住了“成功同心圆”中每个态度或行为要素的表面含义,而忽视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内在均衡关系,那么,这样的读者和两千年前那位买椟还珠的郑国人之间还有什么本质的分别呢?

有关本书的最后一个疑问是:既然有了以“真诚”为核心,以“均衡”为基础的成功法则,青年朋友们该如何将这样的法则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呢?其实,开复博士早在全书的第一章就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要让人人都成为李开复,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理解李开复的成功哲学,并利用李开复的经验和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来说,成功标准各不相同,成功之路也因人而异,我们不能因为读了这本讲述成功法则的书就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既是成功者同时也是普通人的开复博士。要知道,开复博士所强调的“真诚”最终还是需要每个读者发自内心的体验和共鸣,开复博士所倡导的“均衡”最终还是需要每个追求成功者自己的思考、抉择和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只不过是“真诚”的“自我”在“均衡”思维中所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而已,“追寻成功”也只不过是借助“真诚”与“均衡”这两座灯塔的指引航向“真的自我”的一段奇妙旅程罢了。

因此我们说,与其将“真诚”与“均衡”当作效应非凡的成功法则,还不如将它们看成是开复博士用来唤醒每个人心底潜藏的“源动力”与“源智慧”的催化剂——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开复博士为什么要把“做最好的你自己”这句平实而又脱俗的话用作全书的标题了。

编者按:

今年7月19日,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引起了包括《纽约时报》、《参考消息》等全球上万家媒体的追逐报道。如今,李开复博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本中文图书——《做最好的自己》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图书中,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法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为“一个做最好的自己”。本报今日特刊载《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自序,以飨广大读者。

《做最好的自己》自序

李开复

1998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先生的委派,我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虽然当时无数的人对在中国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但我自己却对这一目标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汇集了海内外杰出华人的智慧,我们就一定能把研究院办成全球最出色的研究机构。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过归国的海外华人专家和国内极富潜力的青年才俊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亚洲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之一。在2004年,美国MIT的《科技评论(Technology Review)》把微软亚洲研究院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研究机构”。

2000年8月,一纸调令,微软将我召回总部,任命我为全球副总裁,负责开创一个重要的产品部门。然而,虽然身在美国,但五年来我时刻关注着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时刻牵挂着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以及和我血脉相通的炎黄子孙。

在北京工作的那两年,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刻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的那些莘莘学子更是让我难以忘怀。曾记得清华园里的激情演讲,曾记得未名湖畔的尖峰对话。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我所走过的每一个校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让我感慨万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与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动。我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就是这份责任感驱使着我,在家居美国的五年里我先后回国15次,做了50场演讲,写了4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kaifulee。)”。

2004年11月,人民出版社的李朱编辑,到“开复学生网”发帖子,问我:“李开复博士,可否为中国青年写本书?” 于是,在10个月的时间里,几经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