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的时候,用身体布施也是一样的。我们寺院的院子正好脏了,如果施主不介意,那就请施主帮忙打扫一下吧。
智缘师父的话,让施主很开心,他高兴地接过笤帚,开心又认真地扫起了院子。
平日里,戒嗔每天中午都会把寺里的院子扫一遍,那天也一样,在施主扫地之前,戒嗔便已经把院子扫过一遍,所以只一小会儿,施主便扫完了寺院。
施主把笤帚还给戒嗔,坐在院子中的石凳上,笑眯眯地看着寺院。然后,他又向智缘师父提出,不如让他多留在寺院里一段时间,多替我们做些杂事,也可以多布施一段时间。
这一次,智缘师父并没有同意他的要求,而那位施主呢,也没有强求,他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了一礼,便转身下山了。
戒嗔觉得,师父的话还是挺对的。因为一个人若有心修行,其实不一定要局限在寺庙中,更不一定要把对象锁定为佛门。我们在世间任何地方,对世间任何人传播的爱都是一种布施,无论是用钱财或用行动。
当然戒嗔站在寺门前看着那位施主下山的时候,心里还是挺希望施主继续用身体布施几天的,因为负责打扫寺院的一直是戒嗔。
第78个 优点和缺点
有一次,天明寺来了一位特别的香客,他一到便找智惠师父诉苦。诉苦并不特别,找智惠师父诉苦也不特别,特别的是来人的身份,他是智惠师父的远房表弟。
智惠师父的这位表弟周施主在城市里上班,虽然是平辈,但是年纪比师父要小很多。如今他在城市里已经工作十几个年头了。周施主有位同事冯施主,他和周施主同年上班,同等学历,其他方面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只是冯施主在十年内连续升职了两次,而周施主一次都没有过,始终只是办事员。
周施主还特意把冯施主的情况一一列举了出来,做了充分的对比。让他不平的是,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冯施主强,甚至连人际关系也比冯施主好,可是为什么升职轮不到自己呢?
最后周施主猜想自己一定是时运不济,于是想起了在天明寺出家的表兄智惠师父。这次上天明寺来,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请智惠师父帮他转运。
周施主的话,我们都觉得挺好笑的。很多城市里的施主对佛教不太了解,总是把它看得太神秘。事实上,和尚也是普通人,这种转运之类的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
智惠师父也忍不住笑了,他问周施主:情况真的是你所描述的那样吗?你认为你遇到的事情真是只关乎运气吗?
智惠师父让戒嗔找了一张纸,画了一个表格,第一排写着周施主的名字,第二排写着冯施主的名字,然后他把周施主所说的自己的优点和冯施主的缺点一个个写进表格。紧接着,他又向周施主询问了一些遗漏的问题,再把周施主的答案全部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智惠师父把周施主和冯施主的所有个人情况做了一个详细对比,并把统计的结果展示给周施主看。
周施主看后变得沉默了。
原来,冯施主的优点并不是像周施主所说的那样少,甚至在绝大多处都强于周施主。
你在看待一个对手的时候,如果不断用自己的长处,比较对方的短处,那么你便会永远觉得自己的水平很高,对手水平很低。如果这时候对手的成就高过自己,甚至会让你产生不公的感觉。就像周施主一样,心中一直记着冯施主的缺点,却忽略了冯施主的优点。
看待一个对手,就要学会挖掘对手的长处,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短处,自己怎么能进步呢?
每一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如果别人比你获得的东西多,那不用质疑,他一定在有些方面是你所不能及的。
第79个 石头上的画
茅山附近的小山特别多,其中离天明寺最近的一座山叫岘山。有段时间,戒嗔和戒傲经过岘山的时候,总看到一个老施主坐在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他面朝着山顶方向,背对着我们,看不清在做什么,只是见老施主头一直低着,手中仿佛拿着些什么东西一直在看。
有些好奇,戒傲师弟便说要去看看老施主在做什么。因为戒傲师弟害怕打扰到老施主,所以我们便悄悄地凑到了老施主的身后。
原来老施主手中拿着一支毛笔正在一块石头上画画,因为距离还是有点儿远,我们也看不清楚老施主在画些什么。戒傲师弟禁不住好奇,便又凑近了一点儿。
老施主一直很专心地在做自己的事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直到戒傲凑到旁边,他才感到了有点儿异样,侧头去看,却看到一个光溜溜的脑袋,吓得一抖,手上的东西全部掉到了地上。
戒嗔和戒傲原先并不想打扰老施主的,结果却吓到了他,这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赶忙蹲下身子帮老施主把掉在地上的笔和石头捡了起来,却看见地上已经摆放着不少块已经画好的石头。
我们将笔和石头递到老施主的手中,老施主笑着说:原来是两个小和尚呀,头也太亮了。
我们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因为早晨才被智恒师父抓住剃过头,所以头确实比较亮。
戒嗔和戒傲询问老施主是否可以看看他的作品,老施主笑着点头,于是我们蹲到地上,拿起那些画好的石头细细看。
岘山的石头原本就很特别,很多石头中间都有特殊的层次,带着不同的颜色纹路。以前有懂得地质的施主说,那是不同岩层的石头常年被水冲击后形成的。
这些石头上的画没有具体事物,只是顺着纹路画几笔,虽然不知道是些什么,但戒嗔总觉得老施主挑的石头和搭配的笔调特别好看。
戒嗔和戒傲齐声赞叹了老施主的作品,老施主得意地笑出了声,他说:我在城市里工作,最近到淼镇来住上几天,看到这里的石头生长得很特别,便迷上了画石头。明天我就回城里了,你们如果喜欢这些石头,我就送你们几块吧。
我们大喜,从石头中挑了半天,总觉得个个都好看,下定决心选了几块,用僧袍兜上,怕手中的汗弄散了石头上未干的墨。
俩人开心地拿着石头向老施主道谢,回到寺里,把石头放在佛堂中。
以后路过岘山的时候戒嗔也会想起那位老施主,只是再也没有见过他。老施主的作品一直摆放在佛堂中,来来往往的香客常常会围在石头旁评头论足。
喜欢它的施主会说:这个石头上的画仿佛神来之笔。
不喜欢它的施主会说:这个石头上画的什么东西呀,看不懂呀。
还有施主问戒嗔:这是小和尚的涂鸦作品吗?
后来戒嗔常想:为什么小小的石头画,得到的是差别这么大的评价?
原因可能是事物的好与坏、喜与恶,往往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迥异的结论只因为理解不同罢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强行用好与坏去评价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也未必有正解。
第80个 生不逢时的人
淼镇附近的镇子里有位生意人郝施主,大概快六十岁了。和镇上的大多数人相比,郝施主的家境算是相当不错了,收入稳定,还有几处房产,子女都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条件也都不错。
郝施主的妻子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她觉得人生不应该完全为生活而生活,有很多钱以外的东西,也是必须享受的,所以她要求郝施主无论生意多么忙,都要在周末的时候安排一些时间一起出门散散心。
开始的时候,郝施主觉得外出旅游太浪费时间,会耽误很多生意,可是被妻子拉出去几次后,他慢慢地改变了态度,原来劳逸结合才是最快乐的。
郝施主和妻子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天明寺。两人在周末的清晨就起床,从家里出发,带上些随身物品,也不乘车,一路步行到天明寺,累了就坐在附近的石头上休息。
郝施主说自己最喜欢茅山的原因就是这里景色很美,而且山不高,上来也不费劲。
郝施主的妻子却笑话丈夫说,他喜欢这里是因为这里离家近,万一有大生意上门,可以及时赶回去。
两人每次斗嘴,都能将旁人逗得大笑。
郝施主很喜欢讲故事,总拉着人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郝施主口才很好,每逢他说故事的时候,大家都聚在旁边不肯走。戒嗔时常感慨,郝施主用这样的口才谈生意,怪不得越做越大了。
郝施主说,他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
他曾经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可是在上学的年纪,社会动乱得很厉害,当时读书对于所有人来说,根本就是次要的,能看和允许看的书籍很少很少。
到了考大学的年纪,全国都停止了招生,这一停居然就停了十年之久,等全国恢复高考的时候,郝施主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不再有精力去圆当初的梦了。
八十年代以后,开始鼓励大家从事商业活动。那时候的郝施主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想舍弃却舍不得,害怕未知的前途,就这样纠结了许多年。。电子书下载等郝施主决定去挑战外面世界的时候,才发现最容易赚钱的时机已经过了。
郝施主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停错过的人,总是不停地发现好机会跑在自己的前面,等自己追赶过去的时候,好机会已经变成了别人的。
郝施主的话,让戒嗔也感慨起来,毕竟很多时候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便不再回来。不过戒嗔感兴趣的是:郝施主如今的成就是从哪里来的?
郝施主后来告诉戒嗔,他到了四十岁以后,生意开始做大了,因为他忽然发现,在人生的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属于自己的机会,而这一次自己紧紧地抓住了。
事实上,戒嗔觉得郝施主的经历已经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所谓错过的机会,根本就是虚假的命题。如果我们只是抱怨生活把好机会都给了昨天,那么等到今天变成了昨天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今天也曾经充满了机会,只是自己又错过了。
机会永远不会出现在昨天或明天,只会在今天现身,你若不能把握,它便悄然而逝。
第81个 观雨亭
来往于天明寺的香客有不少是经常旅游的施主,对于天明寺所在的茅山,大家的评价是:茅山是一座景致不错的普通小山。施主们说,所谓普通小山和名山大川,最大的差别并不在景致,而是在于有无人文景观。
戒嗔后来想了想,施主们的描述还真是非常准确。由于茅山的知名度过低,戒嗔确实没有见过任何名人在任何文章里提及过茅山,即便是有着不文明习惯的游客,好像也懒得在茅山的石头上刻上“×××到此一游”这样的话语。
在茅山里,戒嗔能想到的人工建筑,除了戒嗔所在的天明寺以外,大概就只有山中间的那座“观雨亭”了。
观雨亭是修建在茅山背面的三重瀑附近的一座亭子,那是一座有些年头的老建筑了。戒嗔也不清楚它是哪一年修建的。这亭子很破旧,既没有雕刻,也没有很好的造型设计,只是简单地用土黄色的石柱撑起了整个亭子,在亭子上方的石梁上隐约可以看到“观雨亭”的名字。很显然,当初修建这座亭子的施主并没有打算花很大工夫。
当然虽然观雨亭没有很好的外观,但是它的好处依然是显而易见的,经常有走累的游客在亭子中休息。因为是在三重瀑旁,所以平日里坐在亭子中的人,通常不是观雨,而是观瀑的。
南方的天,变化莫测,只是有时候一阵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