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数风流-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文剧情,皆始于此。

第2章 晋风

“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齐梁·沈约



江南地势,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上下行旅无论公私,皆爱走水路出行。由京都建康南下会稽,先顺江东行,道京口、曲阿、晋陵,转南下吴郡,东行过钱塘而至,水程一千三百五十五里。若按商船速度,莫约要花费一月左右的时间。

新任会稽内史王舒的座船因有丞相府手令,一路行来,诸船回避,畅通无阻,只用了十二日便抵达会稽郡治山阴。

与公务在身、行色匆匆的丈夫相比,王舒的夫人荀氏与小女儿王琅则要散漫得多。两人自京口便与座船分离,沿途走亲访友,行行止止,反倒比商船多费了十余日才入郡。

“阿母,当心脚下。”

王琅扶着母亲行走在山间,尚未加笄的墨发梳成双髻,左右各引一缕发尾柔顺垂下,长度及肩。替她引路的芳龄少女时不时偷眼觑她,悄悄模仿她走路的姿态。

这位小娘子走路甚美哩……

注意到对方迈步时动作轻缓,提步时脚跟会微微往下压,行走间一点泥水也没有溅起,少女心中暗暗称奇。

她见过山阴一些富裕人家的女子出行,走路迈步时毫无顾忌,常常将泥水溅到随从仆婢的衣裤上。相比她身后这位小娘子的容止仪态,那些以往被她认为高贵不凡的富家女们简直像山鸡土狗一样粗鄙不堪了。

王琅早发现少女偷偷摸摸观察自己的视线,心里却没有任何想要点破的意思。

百年世家,自有其长,衣食住行间的规矩礼仪便是一例。两晋时期的世家礼教远没有明清繁琐,衣冠磊落的世家子们风神潇洒,体任自然,举手投足间都弥漫着一种令观者善心悦目的优雅风度,这是王琅过去生活的时代所罕见甚至消失的。

“我看着呢。”荀氏轻轻拍了拍她的小臂,伸手从她肩头拾起一朵桂花。本就洁白的花朵缀上露水更显晶莹,有暗香盈袖。

转动着那朵小小的桂花凝视一会,荀氏移目望向远处山川,对着簌簌秋风悠然感慨道:“月中桂子,香飘云外。建康的桂树尚未打苞,此处的桂花已经珊珊满枝了。”

这是王琅第二处喜爱晋人的地方——对大自然的深情与感知。

她族中的某位名士便说过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最能体现晋人的这一特质:“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王琅所生活的时代中,绝大多数人已经基本丧失对美的感知力,感情迟钝得近乎麻木,也就是三句中“最下不及情”的那一类。

相对而言,崇尚“真挚”与“深情”的晋人在这一点上无疑可爱许多。

“南方春早,丹桂亦然。”受到母亲好情绪的感染,王琅也不自觉地舒展眉目,对着母亲温声缓道:“若待六月荷花十里,接天映日,采莲女们唱着菱歌划船泛舟,摇碎一江月影,想必又是另一番美丽景象了。”

走在前方替两人引路的少女这时候也忍不住高兴地插话道:

“小娘子说得甚是。我们吴女唱歌的声音可和北人不同,软软柔柔,能教最坚硬的石头也化成水哩。采莲女不仅唱菱歌,还会吹羌笛,呜呜咽咽,可好听了。”

她不是很能听懂王琅两人的洛阳口音,对“采莲”、“美丽”几个词语倒是听得真切,操着磕磕绊绊的官话向两人赞扬起家乡来,最后几句说得快了,连自己换成吴语也不知道。

有晋一朝,阶级森严,一等世家与二等世家之间绝不通婚,士族与庶族间的差距更如云泥之别。荀氏对这吴地少女的插话微觉不悦,却不愿自降身份与一个庶族女子计较,因此只是冷下脸色不接话头。

王琅却喜欢她形象活泼的描述,觉得少女如山野间的小鹿般清纯灵动,换用吴语向少女问道:“不知附近哪里的荷花夏天最盛呢?”

她的吴语是坐船路上听吴人水手谈话自己学的,说得并不流畅。

吴地少女正想答话,忽然看到妇人脸上不悦的神色,顿时意识到自己一时忘形,竟在两位贵人面前大大逾矩,话语一瞬间结巴起来:

“明……明圣湖……”

她心里其实觉得荀氏的反应才算正常,对于和声软语同她交谈的王琅反倒颇感吃惊,下意识用一种非常古怪的眼光看了看王琅。

王琅被她看得一愣,绷起嘴唇抿了抿,勉强笑道:“是吗,谢谢你了。”

其时士庶间的阶级并没有到不能说话的地步,但是少女逾矩在先,王琅却主动放下身段接话就显得不太合宜了,尤其在她还用了吴语的情况下——南北世家天然的泾渭分明,南人讥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北人鄙视南人为“远人”,嘲笑其“音楚”,两者间别说通婚,便连来往也是极少。

少女看向她的眼光愈发古怪起来,王琅几乎能够读出她眼神中的话语:

“这个人真的出身士族吗?竟然会主动对一个低下的乡野女子道谢!”

是她的价值观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太过进步,以至于成了错误吗?

王琅抿着嘴唇沉默下来,对这个连乡间少女都视阶级如壁垒的世界终于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荀氏在一旁冷眼观察着女儿神色上的变化,内心悬挂近十年的石块总算落了下来。

家族中不是没有出现过女儿这样爱思考的孩子,恰恰相反,越是心智超群、出类拔萃的孩子,越容易在幼年里走入歪路。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大人从旁边对他巧妙开解了。

迈过今天这一步,她的阿琅以后会像美玉一样出色夺目吧。

这样想着,荀氏略染岁月沧桑的脸上不由微微笑了起来——那是独属母亲的,对自己所珍爱的子女放心欣慰的笑容。

王琅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母亲的思虑。

她心不在焉地扶着母亲的手臂,脑海里仍想着吴地少女最后投来的古怪眼神,亏得她天生平衡感极佳,平素对身体的调养又很得法,一路上才没有因为分心而闹出什么岔子。

就这样走出数百步,到了山路尽头,豁然明朗的天光一瞬间洒满视线。

王琅下意识抬起手遮了遮眼,心头忽有一道亮光如电闪过。

不,与其说是她的价值观不合时代,或许只是因为……

『比起惯性的力量,作为她这个人的力量太过弱小而已。』

动念如泉水铺地,一发而不可收拾。王琅双眸熠熠,思绪越想越清。

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存在,世界因此发展,社会因此进步,文明因此绚烂。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拥有他们那样的力量……

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拥有他们那样的力量……

王琅下意识在心底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忽然就愣住了。

见鬼,她明明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而已,什么时候拥有起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了?

蹙着眉头浸入记忆深海苦苦思索许久,王琅猛地一击掌:

就是从她见鬼以后!

啊啊啊没错,她遇上的所有倒霉事都是从那开始的!可恶的只会压榨人的混蛋,会变萌物了不起吗!懂得多了不起吗!强买强卖了不起吗!可恶可恶可恶可恶可恶……

“夫人,娘子,前面就是了。”

吴地少女怯而软糯的声音唤回王琅出走已久的神智,她甩甩头,改扶为挽,跟在母亲身后半步左右的位置走着。

她和母亲在山间步行了近半个时辰,为的是拜访定居山阴的族亲,从伯王旷之妻,从兄王羲之之母。

至于拜访缘由,说来就有些话长了。

大约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太尉郗鉴在京口遣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王家挑一位女婿。王导告诉来人:“我家子弟众多,您到东厢房随意挑选一个吧。”门生看完后回京口禀告郗鉴:“王家的公子都很值得夸奖,听说太尉来挑女婿,又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坦腹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拊掌笑道:“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坦腹东床的公子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他。

这也就是成语东床快婿的典故由来。

王琅与王羲之同出东晋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王琅的父亲与王羲之的父亲是堂兄弟,王琅与王羲之就是从兄妹的关系。对于历史知识极其贫瘠的王琅来说,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是这个时代里少数能让她感到亲切的人。在王琅有意识的接触之下,两人间竟也能称得上熟识。

这次王琅随父亲南下会稽,途中经过王羲之母亲所定居的山阴,新婚燕尔的王羲之便与夫人郗璿各写了书信,托王琅转交独居山阴的母亲。

说起来,她还从未见过这位从伯母呢。

抬手略遮了遮细碎入眼的天光,王琅理理衣衽,跟着母亲一起向院内走去。

园池移步易景,竹木自相映发。

穿过这座书圣幼年居所的前院,王琅隐约有了些属于晋人的感慨。

她记得自己高中时背诵过王羲之被选入名篇《兰亭集序》,如今时过境迁,很多句子记不得了,只对其中一段印象特别深刻。

那段话的原文如下: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其中最精华的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大概是:

“人间的美,在于仰观宇宙的博大,俯瞰品类的繁盛。”

不知怎么,王琅忽然想落泪了。

第3章 王谢

十一月,诏复以卞壸为尚书令、领右卫将军,以会稽内史王舒行扬州刺史事,吴兴太守虞潭督三吴等诸郡军事。

——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七岁以前,王琅平日修习的课业与其余王氏子弟并无多少不同,大抵可归类为礼、乐、诗、书、谱五样。

礼是礼仪。

小到穿衣吃饭、言行举止,大到社交祭祀、贺庆凭吊,世家望族都有一套足以用优美来形容的完整规范。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最早,占据的地位最重,王琅学得很用心。

乐是音乐。

包括演奏乐器、吟颂歌唱、品评赏鉴三个方面。王琅本着认真热情的态度刻苦学习了一年,再一次验证了一个真理——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她的乐感虽然不至于让教授自己音乐的夫子产生对牛弹琴之感,但也着实称不上高明。

诗是诗赋。

早知道自己没有文学才华的王琅打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挣扎,只求说话写信传情达意,赋诗作文差强人意就好。多亏性格认真又足够努力的缘故,她的诗赋水平总算达到了世家女子的平均线,可喜可贺。

书是书法。

琅琊王氏世代精擅书法,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空前绝后也离不开家学渊源,这一点只要稍作推想就能明白。

王琅前两样都是平平,书法上便狠下了一番苦工。可惜同辈里就有书圣这样的参照对象,王琅找不到任何成就感。

谱是谱系。

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官员基本都是从世家大族中选定。为了防止庶族假冒士族,世家大族便编写谱牒,记载本族世系与相关重要事迹。这也是世家内部加强宗族凝聚力、激励宗族子弟上进的有效手段。王琅在建康所接触到的社交圈子便是由族中长辈根据谱系划定的。

反正没有话语权,让背就背吧——本着这样不负责任的想法,谱学成了王琅所有课业中最轻松的一门。

至于授课夫子的问题,则完全不需要考虑——

作为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