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百姓,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爱。
  刘彻扶起百姓们后,就来到宁成面前,道:“宁成,这北里的童子都在你名下?”
  “是的,家上!”宁成躬身道。
  “有个叫赵过的,你有印象吗?”
  “回禀家上……”宁成看了看他身前的那个矮矮的民房道:“这就是赵过的家……”
  宁成此刻,心里打着鼓,他有些害怕。
  这时候,两个穿着素衣的女子,牵着一个七八岁,扎着一条总角辫的童子,走了出来,他们对刘彻拜道:“名女赵邵氏(赵氏)拜见家上,恭问家上金安!”
  那个童子也似模似样的躬身跪下来,道:“童子赵过恭问家上金安……”
  刘彻一看,就感觉有意思了,这样的答礼细节,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培养出来的啊。
  这套礼节,不是贵族,左庶长以上爵位的家庭,断然是不会的。
  因为这是正宗的觐见皇室的礼仪。
  而这二大一小能行礼行的如此流畅,不得不让刘彻深感怀疑。
  他眯着眼睛看着这三人,忽然问道:“赵邵氏,抬起头来,让孤看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刘彻看着这女人的身材,忽然感觉她确实跟志玲姐姐好相似啊!
  当然,为了防止出现后面看着像魔鬼,前面一看果然是只鬼,刘彻就果断的下令了。
  那妇人闻言却是非常害怕,颤抖的抬起头。
  “家上有何差遣?”赵邵氏的脸色有些苍白,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本身身体不好。
  但是,她的脸型几乎是完美的瓜子脸,她看上去似乎二十三四岁的样子,面容白皙,并不像此时同龄的妇人那样,因为耕作和忙碌,而变黄,出现各种斑点,简直可以用毫无瑕疵来形容。
  更吸引刘彻的是,她没有用此时的任何流行化妆品,素装淡裹,别有一番清新的味道。
  加之,她身材丰腴,饱满的胸脯因为紧张或者害怕而抖动,让刘彻心中有种发现了小清新的感觉。
  这样的美人儿,即使在后世,那个整形技术发达的世界也是少见的!
  刘彻呵呵一笑,问道:“赵邵氏,东陵侯是你什么人?”
  赵邵氏闻言,恐惧的垂首道:“回禀家上,先祖父大人,讳平!”
  “名门之后啊!”刘彻笑了笑,他心中已经得到答案了。
  东陵侯邵平,当年唯一一个活跃在汉初政坛上的农家代表人物。
  他的曾外孙赵过继承他的衣钵,将之发扬光大,创新,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你要知道,邵平栽种的西瓜,那是当初汉室制定用瓜。
  即使如今,邵氏的后人所载的瓜也是贵族们的最爱。
  至于刘彻为什么会知道这赵邵氏与邵平有关系,原因很简单,刘彻前世有个忘记了叫什么名字,连样子都忘记了的炮友曾跟他说过,邵平家族有一项独门美容秘技,据说能做不到不施粉黛而面容有泽。
  这个少妇的脸一看就知道,肯定是用了邵平研究出来的美容秘术,才能保得如此这般!
  刘彻向前一步问道:“邵氏虽然家道中落,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民妇与先夫乃是私奔……”面对太子,赵邵氏根本不敢隐瞒,因为这种事情只要去查就肯定能查出来!
  “哦……”刘彻点点头:“原来如此!”
  关中自古民风开放,私奔什么的,那是家常便饭,但邵氏虽然在官道上中落了,但门庭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攀上去的,所以,这私奔什么的自然不可能得到邵氏的认可。
  “既然你丈夫已经死了,按照汉律,赵邵氏你可以回娘家再嫁的嘛……”刘彻颇为玩味地问道:“你可知道,依照汉律,你三年内若不改嫁,会发生什么嘛?”
  “要嘛,每年多交五算赋税,要嘛,官府给你指定一个丈夫!”刘彻严肃的道:“你应该知道这条规定,是什么让你恋眷于此?”
  跟宋明不同,汉室对于寡妇改嫁非但不阻止,反而大力鼓励,不止如此,寡妇丧父三年不改嫁的,有罪,要被罚款,交不上罚款的,那就别怪官府强行拉郎配了。
  在汉律上,不改嫁的妇女,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而此时社会对于改嫁的寡妇从来没有什么歧视啊什么的。
  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临终遗诏就曾下令“归夫人以下至少使”,将所有没有子嗣的妃子统统放出宫,任听其改嫁。
  皇帝的女人改嫁都没问题,贵族啊民间啊那就更不例外了!
  而这一切,只为一件事情,增加人口数量!


第272章 百家兴衰
  赵邵氏听了刘彻的话,身子因为害怕,不停的颤抖着。
  她猛的跪下来,道:“回禀家上,民妇之所以不改嫁,一则,小儿年幼,民妇若是改嫁,小儿与亡夫的幼妹恐怕就活不成了……”
  她说着就抽泣了起来。在这个时代,寡妇改嫁后,很少会带着先前家庭的子女过去,更别说带上完全不相干的他人之妹了。
  所以基本上,改嫁后的寡妇很少会再与先前的家庭有联系。
  许是说到了伤心事,她身旁,一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也跟着哭泣了起来。
  想来,这个小姑娘就是她亡夫的幼妹了。
  刘彻听了,也觉得挺可怜的。
  “二则,民妇亡夫受命于民妇先祖父大人,立志要完成先祖父大人的遗志……”赵邵氏低头叩首道:“亡夫虽故,然其志犹存,民妇觉得,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也要将此子拉扯成人,教他读书识字,长大了继承亡夫和先祖父大人的遗愿!”
  刘彻听了,感觉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
  这赵邵氏不是私奔的吗?
  怎么又跟邵平扯上关系了?
  于是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赵邵氏不敢隐瞒,于是,就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可能是这些事情憋在心里太久了也可能是摄于太子之威,所以,她说的很详细。
  听完赵邵氏的讲述。
  刘彻终于明白这一切事情的始末了。
  原来,东陵侯邵平居然是许行的第五代弟子。
  当年,邵平被罢官后,心灰意冷,隐居于东陵门外,仕途失意后,邵平有感自秦至汉,农家没落,再无建树,曾经在秦国政治体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农家居然沦落到了满朝没有一个千石以上的官员的境地。
  于是,邵平决定,综合农家和杂家的所有著作,结合实际与汉室建立以来农业技术的发展,编写出一本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书,以再现当年农家鼎盛之时的盛况。
  但写书在此时是很难的。
  偏偏邵平要写的是相对冷门的农家著作。
  足足花了十年时间,邵平才收集好了全套的资料,诸如《神农》《野老》《宰氏》等,另外还参考《管子》《吕氏春秋》等书。
  但邵平只开了个头写了大概的框架,就已经命不久矣。
  于是,这续写的重任,就交到了邵平的得意弟子,长陵人赵园手上——至于为什么不将这个任务交给邵家的人,据赵邵氏所言,邵平认为自己的后代,安于现状,不愿意也不可能吃这个苦,用一辈子时间来写书。
  为了鼓励和激励赵园用心写书,邵平甚至嫁了孙女给赵园。
  可惜,邵平一死,尸骨未寒,邵家人就撕毁了邵平答应的种种条件,更要将赵园赶出府邸,并且不承认赵园与赵邵氏的婚姻,勒令赵邵氏与赵园离婚。
  嗯,汉室是可以离婚的,而且可以由女方发起离婚。
  像著名的励志男朱买臣就是一个被原配休掉的悲剧典型。
  好在赵邵氏抵死不从,更趁夜与赵园偷偷跑出邵府。
  但这样一来,邵平生前收集和准备的许多资料,特别是珍贵的《神农》《吕氏春秋》等书,因为太多,所以带不走。仓促之间,他们夫妻之来得及带走邵平亲笔所书的收稿和他收集和整理的许多关中农业技术的原稿。
  小两口私奔后,也没有隐姓埋名而是回到了赵园的老家,靠着赵园父母传下来的几顷地,过上了男著书女耕织的生活。
  但是,生活很快就给这对憧憬未来幸福的夫妻上了一堂现实课。
  要写书,尤其是涉及到现实存在的农家著作,宅在家里肯定写不出。
  许多数据、事例都要亲自去验证。这就需要到处去奔波和考察,还要跟各地的老农请教。
  加之,还要重新去买农家的各种著作。
  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来支持。
  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还算小康的赵家,田地房屋都被变卖了……
  雪上加霜的是,赵园因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染上了一身的病,终于在一年前,病重去世了。
  而这赵邵氏,也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丈夫死后,她就发誓,不止要把丈夫的幼妹和儿子拉扯大,照顾好,更要让她的儿子长大以后继续继承邵平、赵园两代人未完的理想。
  刘彻听完赵邵氏的讲述,摸了摸有些湿润的眼角,道:“农家有东陵侯,赵园这样的人,农家必不会亡!”
  但,刘彻知道,他这话他自己都信不过。
  两千年以后,农家著作全部遗散,连残篇断章都没有。
  后世的人只能从《吕氏春秋》《管子》《孟子》等典籍中窥见这个当年鼎盛一时,几乎与儒法并列的学派的思想和人物的一鳞半甲。
  你要知道,即使秦始皇下令禁书,但农家的著作却被秦始皇特意大赦,强调要保护,而不是焚毁。
  秦末战乱虽然对农家造成了打击,但实际影响并不如其他诸子百家那么严重。
  到现在为止,刘彻还能在石渠阁的档案中找到全本的《神农》《宰氏》《赵氏》《野老》等农家著作。
  所有的农家著作加起来,足足摆满了两个书架。
  在诸子百家中,保存如此完整的学派并不多。
  但偏偏,两千年后,石渠阁中保存完整的农家著作一个字都见不到了。
  为什么?
  儒家上台坐大后的打击报复而已。
  农家是从墨家思想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分支。
  本来儒墨矛盾就大于天。
  偏偏在孟子时期,农家的创建者许行与孟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人互相攻忤,言辞激烈到只差没有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二货了。
  这很容易理解。
  农家,根据刘彻的了解,这个学派的思想,是“顺民心忠爱民”。
  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到了许行之时,农家大兴,提出了“……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意思就是人人都要平等劳动,靠劳动而不是剥削获得食物。
  咳咳,统治者能接受才见鬼了!
  但偏偏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列国形势,产生了一大批小资思想的学者和文人。
  这些人对许行的思想和言论,大为推崇,甚至儒家内部的好多人都被许行的言行和品德所打动,纷纷改换门庭,拜徐行为师。
  这对儒家当时的扛把子孟子来说,无疑于宣战,于是,两人最终碰撞起来,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
  许行和孟子死后,两人各自的学派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农家西进秦国,在秦国扎根下来,并且受到秦国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兴盛了起来,商君的耕战政策,耕这一部分就是后来的农家在把持。
  而孟子的稷下学派,则继续留在齐国。
  两者也并未再发生什么冲突。
  直到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