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以为这两艘大船会躲避,或者开炮,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什么都没有做。而是继续向前冲,只不过目标改向了那些火船。
伟岸的船身和小小的火船撞在一起,传来一阵咔咔的碎裂声,一团团的火焰从水面上升期,形成一个又一个蘑菇云,满天黑色的硝烟将水面都笼罩了。
硝烟散尽,水面上尽是呼呼燃烧的木头,伴随着木头浸水的滋滋声,江面恢复了平静。
在满清水手错愕的目光中,那两艘大船毫发无损的从硝烟中冲出来,带着万钧雷霆之势向自己那渺小的船队碾压过来!
满清水手们站在船上,手足无措,眼看着那两艘山一般的大船冲自己的船冲过来,他们终于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并由衷的感叹人类的智慧,却忘记了自己已经处在巨大的危险之中。
“放火箭!快!”那个游击将军最先反应过来,亲自上阵,拉动床弩,一个士兵将正在燃烧的箭矢从前端装入,游击参将转动床弩,对准了方向,轻叩弓弦,一支长达六尺,带着燃烧的箭头的弩箭向巡风号呼啸而来!
这种床弩的箭矢都配有铁制箭头,经床弩强大的弹力发射出去,力道十足,面对木质的大船,简直就是钢芯穿甲弹对阵步兵战车,效果自然明显。
“啪!”弩箭钉在乘风号的侧舷木板上,发出清脆的穿透声,燃烧的箭头很快将木头烧焦,如果再不加以制止,恐怕这刚刚出厂的大船就要毁在一支小小的弩箭上了。
“哗!”一盆凉水泼下,弩箭上烈烈燃烧的大火瞬间被扑灭,仅留下一个被烤成棕色的空洞。
“这床弩竟然有这般威力!”站在巡风号上的李辉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这只不过是敌人的一队巡江船,万一有大量的床弩船对自己发射,那恐怕现在自己就在长江里喂鱼了。
“开炮还击!”李辉一声令下,巡风号上的各中小炮纷纷开火,链炮的两个铁球在空中横飞,将敌人的船桅杆砸成两节,更多的铁砂子将对面的小船喷成麻子脸,船上的水手无一幸免,全部去长江里寻找白鳍豚去了。
后面的大船也都火速赶上,炮口对准那些满清的巡江船只,不到半刻钟就把这些船全部送进江底,水面上漂浮的全是木头碎片,还有死人的尸首,随着江浪一起一伏的飘荡着。
“元华,派几个人,把那艘船给我截过来!”李辉看着一艘正在仓皇逃命的巡江船,他看到那上面有床弩,不知为什么,李辉突然对床弩格外感兴趣。
“好!”高元华喊过一艘双桅帆船,这种船最大的特点就是重量轻,速度快,很快追上那艘满清巡江船,顺带着将船上的人都捆了粽子。
“把那个床弩拆下来,咱们回去要好好研究一下,之后仿制,给每艘船都安上!”李辉听说过诸葛连弩,要是把那玩意也复制出来,放大,安在战船上,那就是变相的加特林速射炮,每分钟六十发就让一般的敌人受不了了,把你扎成刺猬,看哪个乌龟敢靠过来?
船行了三个时辰,再也没有看到什么巡江船之类的东西,就连普通的航船都少见,经过刚才的一番海战,谁要是再不识相的再在长江上溜达,真是嫌自己寿命长了。
前面就是靖江,整个下午都是难得的良好天气,风轻云淡,李辉看着这样晴朗的天气,心中暗喜,看来这老天还真给自己面子,这么好的天气去攻城拔寨,一定感觉很爽。
靖江属于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航线正中,属于长江下游的咽喉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满清为了确保此地的安全,派驻十个牛录的投降明朝步卒进行防守,并且在汉奸们的争取下安放了十五门红衣大炮,都是从明军手里缴获的,是当年从澳门花重金买来的优良武器。
站在靖江岛的制高点,可以看出很远,靖江守备叶知春登高远望,前几天传来了塘报,说江西金声恒反叛,满清朝廷即将调集大军征讨叛逆,让各地官民严防死守,提防贼人趁虚而入云云。
按照历史记载,金声恒宣布反正之后,各地反清运动风起云涌,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四省均有大范围反清运动展开,如此大好局势却被金声恒的短视和盲目葬送,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李辉看着眼前的靖江,奶奶的,老自动你的念头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打立足江北那一天,李辉就琢磨着掐断长江,控制满清出海口,把他们困在长江里。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就在眼前了。
“高元华,雷通,集中全部火力,猛攻靖江!”李辉大喝一声,随即船只缓缓开动,炮口齐刷刷对准靖江岛,只等着最后的开炮命令。
“预备,放!”命令终于下达,所有炮火全部向靖江岛上倾泻,不到一刻,靖江岛上已经是火光冲天,城中到处都是救火声,还夹杂着时断时续的大炮还击声。
“锋锐营,潜龙营,准备登陆!”李辉咬咬牙,将自己的两个王牌营派上去,这些都是敢战之士,也都是久战精卒,可以当此大任。
李辉也挥着腰刀,将船上指挥权交给高元华,任凭将士们如何劝阻他都没有在乎,而是跳下巡风号,和锋锐营的士兵们掺在一起,趟着齐膝深的江水向岸上猛攻。
“都散开,不要聚在一起!”李辉边跑边喊,身后是紧紧跟随的王承化,他可不想让这个东山军的灵魂有半点的损失。
“冲啊!”冲在最前面的士兵高举着浴火凤凰旗,不顾一切的将旗子一步步向前插,敌人的炮火打过来,紧贴着旗面擦过,鼓起一阵旋风,整面旗帜呼呼作响,上面绣着的那只凤凰似乎真的要飞起来一样。
“兄弟们,冲上去!”李辉高举腰刀,单手插腰,威风凛凛,整个一土八路的指导员组织土八路们发动对日寇的最后冲锋。
士卒们见主帅在前,精神倍增,不顾一切的冲到最前面,眼看到了火铳的射程之内,士卒们齐齐站立,摆成三排,在将领们的指挥下开始有序还击,阵阵硝烟将阵地都遮挡住了。
通州守备叶知春手下也有三千士卒,这些人也不含糊,纷纷抄起弓箭,漫天飞蝗般的箭雨射过来,将不少士兵射伤,李辉见状大怒,命令高元华不要节约弹药,给我往死里打!
高元华的火炮进攻很有特点,最开始的时候炮弹的着弹点很自然的形成一个半弧形,阻挠满清士兵向城墙支援,得到李辉的命令后,他立刻改变发炮次序,所有火炮都对准一个地方猛轰,一阵炮响过后,着弹点毫无孑遗,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到了。
炮火一点一点的自南向北转移,留下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碎尸,泥土和血河,雷通带领士兵从被炮击过后的南面城墙冲上去,将炮火所不及的范围内存留的满清士兵统统杀光。
“去死吧你!”一刀砍翻一个头顶红珊瑚珠的满清将领之后,冲身后一招手,士兵们如潮水般顺着雷通开辟的血路杀将上来。雷通是何等人物,在朝鲜杀伤无算,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怜悯,或许这和他卖肉的老本行有关,没办法,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心理学上的普遍真理。
李辉和王承化率领的锋锐营也撕开了敌人的防御阵线,正在进行纵深扩展,两支部队各有一部分精兵冲在前面,后面士兵呈雁翅型排开,作为两翼护卫,紧紧跟随。在高空上看,就像两支锋利无比的箭头,撕开敌人的防御阵线,向靖江城中兴杀去。
“金山营,石门营,准备登陆!”高元华依照李辉的叮嘱,在最关键的时刻派出两支生力军,进行战局扩大。
石门营在得到石灰窑俘虏兵的归降之后也补齐到八百人,士气并不比金山营差,大家趟着水紧紧跟随在千总周能的身后,满怀激动的踏上了靖江的土地。
第三卷 将军令 第二十一章 江中龙(五)
(有推荐,哈哈,爽!收藏和推荐是我更新的动力。)李辉等人正在鏖战,突然听到身后喊杀震天,一回头,发现是金山、石门两营杀来,大喜过望,全军士气猛增,原本胶着的战局马上转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大哥,让兄弟们收手吧,这些吃兵粮的也不容易。”岳琪心软,劝道。
“哼!他们不容易,咱们更不容易,这么多不安定分子留在靖江城,我们一直都会有后顾之忧。”李辉咬咬牙,“杀俘!”
令下如山,顿时整个靖江城充盈着厮杀声,被打得落荒而逃的满清士兵被人撵着追杀,鲜血和尸骨充满了整个城市。无数手持利刃的东山军士兵追着身穿清军号坎的汉子,从东城追到西城,从南门撵到北门,只是因为领袖的一个命令。
当然,每杀一个敌人,就有相应的奖励。或许新兵会因为恐惧和负罪感而放弃追击残敌,但是这些老兵很明显不存在上述心理问题。
战斗马上就结束了,所谓的三千满清士卒也不过如此,被强大的炮火打没了一半,被打散一小半,又被屠掉一小半,靖江城已经没有任何防御力量可言了。
李辉踏着遍地的碎尸,大步走进被炮火摧毁的靖江城,身边一个小兵泡在前面,手中捏着一叠安民告示,到处张贴,劝导百姓们出城迎接。
“大哥,这个人便是靖江守备叶知春,咱们要不要把他就地正法?”雷通像拎小鸡一般将叶知春拎起来,这家伙现在已经被吓得抽作一团,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尿骚味。
“叶知春,我记得是一叶知秋啊!怎么还知春了?”李辉调侃道,心中的那点小邪恶勃勃生长,“放下他,让他知道知道满城百姓的力量!”
残破的靖江南门,城门已经被炮火炸飞,斜斜的倒在十丈以外的一户人家的院墙里,还把人家的院墙砸塌了很大一块。被战火吓得全身都在发抖的老百姓们在东山军的腰刀下哆哆嗦嗦的站成两排,做出夹道欢迎的架势。
“大家好,我是李辉。”李辉站在城门口,看着脸上写满了惊恐和畏惧的满城百姓,说出简短的七个字。
“李辉?”百姓们都愣了一下,就是那个据说见到了凤凰的李辉?
大家偷眼看了一下身后的东山军士兵,见他们身子后转,并没有把腰刀对准自己,于是开始小声嘀咕起来。
“他就是那个李辉?很年轻啊,不过二十几岁的样子……”一个拿葱的大婶歪着脖子说道。
“是啊,年纪不大,不过下手挺狠的,”旁边一个大婶附和道,“东城门都被炸烂了。”
“年纪大小又能怎样?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小子杀伐决断,我看行!”白胡子的老学究眯着一双近视眼,上下打量李辉“好小伙子,龙行虎步,身上有祥云笼罩,五色云彩罩顶……”
李辉听得一阵头大,五色云彩?开玩笑吧!我天天梳头怎么都看不到呢?他咳嗽了一声,阻止百姓对自己的评价,“本人崇祯十五年举人,御封定边侯。满清入中原,夺我汉人大好江山,小子不忿,领兵造反,今日为解靖江人民之倒悬,特来此诛除酋逆,还地方安宁,再造大明中兴盛世!”
“好!”白胡子老头赞了一声,“崇祯十五年举人?你我可是同榜举人啊!哈哈!世弟,为我多杀满酋!”
“谨遵老丈教诲!”李辉彬彬有礼的冲老头一拱手,“我们抓到了靖江守备叶知春,不知此人素来品行如何,如何处置还要征询各位乡亲意见。”
“叶知春?”大家又是一愣,眼光齐刷刷转向那个白胡子老头,这老头俨然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人家年龄摆着呢,还是崇祯十五年举人,识文断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