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三分之一。当他面对第一个餐厅的服务员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能受服务员的引导,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也许觉得,按照林园的身价,这种做法很可笑,但林园改变不了他自己,因为这种严格的估值标准已在林园身上形成了一种习惯,难以改变。可以说,林园做每一件事,都是经过反复考虑的。林园调侃自己是一个“老油条”,但你欣赏林园的投资,简直就是一种“艺术”。
2。 选择行业
就目前来看,林园非常看好如下行业:银行(招商银行),汽车制造(宇通客车)、一次性消费品(茅台、五粮液、伊利、云南白药)、旅游(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机场,中原高速)。以上行业(公司)都是具有业绩平稳增长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极强竞争力的公司,他们的市场不限于国内。
在这里特别要分析一下,林园为什么看好汽车制造业。他认为,汽车将成为继购房热之后,中国人的另一个消费热点。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建成,客车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长,就目前情况而言,轿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他还看不到,但客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已经开始显现。他2005年去过宇通客车这个企业,对这家企业的印象非常深刻,由于客车生产是以人工为主,而中国劳动力价格低,这正好是中国的强项。宇通客车的国外竞争对手都不再大量生产汽车,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将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的客车满足。林园去宇通客车考察时,正好看到准备出口中东某国的大批宇通客车,像宇通这样的客车生产企业正好遇到国内国外客车需求双重增长的动力,未来三年,企业的盈利增长将是看得到的。类似的企业还有新兴铸管,这家企业生产的铸管出口到美国,比当地产品的价格要低25%以上,要知道该企业的产品质量评比仅次于日本久保田,全球排名老二。
3。 选龙头选好行业后,他会选择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有龙头,他是不会选择第二的。选好后,他首先会少量买入,然后跟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是三年)。对其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研究、跟踪。企业盈利若能持续增长,股价估值也会合理,他就开始大量买入、持有。对买入的公司进行每日营销状况的跟踪,最主要的是对投资的公司的分红政策进行追踪,他甚至会提要求希望公司能够多分红,他认为不管是送股还是分现金,必须要送而且得多送,这样才可刺激股价的上涨。
林园的选股标准是——有老大就不选老二。他手中拿的都是全中国最优质的上市公司,最能赚钱的上市公司,这样他才能不理大盘的波动。他认为这些公司每天都在不停地为他赚钱,这样他就可以睡大觉了。而他持有的这些公司,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上市公司,他们都是未来三年盈利确定性高的公司。
五、持有
买入就是为了持有,如果轻易清仓,还买它干什么,如果清仓,什么复合增长就都成了空话。常常在股市中听到一种声音,“真后悔当初没有买”。的确,股票如果没有进入你的账户,那它的增长永远是持有人的盛宴,而与你无关。为了保持流动性,机构总会用股价的波动去吓唬投资者,明明你研究透彻的股票,各种分析都支持你的买入理由,但股价就是被向下打压,甚至出现跌停的现象,投资者不但被吓得远远的,还把手中的筹码送给机构。所以,持有很重要,这是你开始财富增长的重要前提。为了不被那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巴菲特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设在远离华尔街的地方。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里去了。由此,他远离了市场,也因此,他战胜了市场。
买入后持有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投资者每天看着股价的阳线和阴线,判断着支撑和压力线,时刻害怕股票破位下跌,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没有股票行情终端机,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打算拥有一家杰出企业的股份并长期投资,但又每一天去注意股市的变动,这显然不合逻辑。当你忽略市场的变化时,将会惊讶地发现,你的投资组合反而变得更有价值。“在我们买了股票之后,即使股市休市,我们也不会有任何困扰”。
当买入的公司被多数投资者一致看好时,其股价上涨的趋势就已经形成,这时股价会持续上涨,虽然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会有下跌,但这只是上升过程中的调整。这时很多投资者都会选择卖出手中的股票,其实,这是投资误区,“黑马”也因此和他们无缘了,这就是林园说的“他在痛苦中赚钱”。这时他会坚决“持有”这些上涨趋势已经形成的股票“贪到底”。只要公司盈利状况不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选择卖出股票的。
六、卖出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好坏的“试金石”,是任何外因都不能改变的。林园认为,股价的涨跌最终都是企业挣钱能力的体现。股票市场股价短期波动是供求关系的体现,若没有人买,股价必然下跌,跌到有人买为止。股价实际上就是能卖出的价格。林园即使要卖出手中的股票,也要在股市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卖出。他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他要观察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他会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他看着你,你要想买,他才卖出。这并不意味着他卖出了,股价就会下跌,若是这样,一开始他就不会选择这样的股票。多数情况是:他卖出后,股价还会继续上涨,这才是好公司。要知道,真正的好公司,其股价是不会因为谁买谁卖来决定的,而由其自身的规律决定。如中国银行发行上市,很多人认为银行股的扩容会导致现有上市银行股下跌,但他认为这不会影响上市银行股的表现。如招商银行,它经营得好好的,中行上市并不能影响招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可以说与招商银行的经营无关,它怎么能够影响招商银行的最终股价呢?他认为招商银行就是银行股中盈利能力最好的公司。
林园在三种情况下卖出他持有的股票:① 公司经营出现困难,毛利率持续下降;② 发现性价比更好的公司;③ 做资产配置,需要同比例下调所持股票比例,以抵御市场风险。
总之,他卖出股票时机是非常灵活的,这就是“投机”。
031图3 汇丰控股1981年6月~2007年1月K线图股市就像墓地
林园炒股秘籍二:无风险套利
一、风险
风险——任何一位投资者都要面对的强敌。
进入资本市场之时,投资者就开始面对各种风险。所谓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就证券投资而言,风险就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的可能性损失。
在多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对于股票持有者来说,发行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亏损时,或者没有取得预期的投资效果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其分派收益就会减少,有时甚至无利润可分,投资者根本就得不到任何股息。另外一种情况是,投资者在购买了某一公司的股票以后,由于某种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影响,大多数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此时,因大批量的抛售,该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投资者也不得不在低价位上脱手。这样,投资者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本金因此遭受损失。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债券发行者在出售债券时已确定了债券的利息,并承诺到期还本付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债券发行者都能按规定的程序履行债务。一旦债务发行者陷入财务困境,或者经营不善,而不能按规定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甚至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就必然会遭受损失。
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损失,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尽管投资者的名义收益和本金不变,或者有所上升,但是只要收益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的上升幅度,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通货膨胀侵蚀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从风险产生的根源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以区分为企业风险、货币市场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MarketRisk,又称系统风险)和非市场风险(Non…marketRisk,又称非系统风险)两种。
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它是由影响所有同类证券价格的因素所导致的证券收益的变化。经济、政治、利率、通货膨胀等都是导致市场风险的原因。市场风险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市场风险等。
2。 非市场风险
非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它是某一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于证券收益的影响。非市场风险包括企业风险等。
3。 市场风险与非市场风险比较
具有较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如基础行业、原材料行业等,它们的销售、利润和证券价格与经济活动和证券市场情况相联系。具有较高非市场风险的行业,是生产非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如公用事业、通讯行业和食品行业等。
由于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相联系,因此,无论投资者如何分散投资资金都无法消除和避免这一部分风险;非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无关,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来消除这部分风险。不仅如此,市场风险与投资收益呈正比例关系。投资者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可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较高的、非市场风险不能得到的收益补偿。
在西方现代金融资产组合理论中,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相当广泛地采用。为了更清楚地识别这两种风险的差异,下表列出了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定义、特征和包含的风险种类。
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比较:
二、规避风险(1)
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本人出色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他铸造辉煌投资业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 不要上错了船
“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杰出的马,但不是杰出的数学家。”对于选择投资目标,巴菲特引用了英国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的话做了这样一个非常精辟的总结,这一总结源于其投资上的一项重大的失败。
1965年,巴菲特做出一项重要的投资决定,购买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控制权,该公司是位于美国南部的一家纺织企业,但到1985年,巴菲特决定停止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纺织业务,并承认,这是他投资事业的一项重大的失败。
在投资决策时,显然巴菲特对纺织业的业务特征是欠缺理解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