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的,而是镶嵌在社会集团的理论与实践中,并能表象“实在”。福柯的认识型,同库恩的范式④一样,是不可通约的,认识型相互间截然不同。福柯的认识型并不随着令人信服的独立的相反论据和论证体系的出现而消亡,而是如同在科学共同体内的库恩的“格式塔转型”
,相应于文化变化而消亡。
基于以上共性,有的批评家指责福柯不指名地从库恩那里挪用了范式概念(认识型范畴)
,更有甚者,认为福柯这样做只是为了利用库恩范式概念的知名度。对此,福柯作了答复:“确实我认为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令人钦佩的、建设性的。但是……当我在1963年冬——1964年期间阅读库恩这部著作时……我恰好已经完成了《词与物》的撰写。
因此我并没有引用库恩,而是引用了科学史家G。康吉汉,他塑造并激励了库恩的思想。“
⑤
福柯的说明是可信的,因为福柯的认识型并不是库恩范式的翻版和简单搬用。首先,适用范围不一样,福柯的认识
…… 142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79
型并不限于物理学,而是涵盖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
、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和一门人文学科(语言学)。其次,福柯认为认识型是确实遵守规则的,是认知语言的“基本译码”
的发生语言,而库恩并不认为,我们通过把认识型归结为几种规则就能理解这个认识型。第三,福柯把规则应用在人文科学的界限上,旨在改变人文科学知识的本性,并加速旧认识型的毁灭;而库恩认为,改变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的本性,也就是削弱了共同体的认知,并主张等待新范式的出现。
第四,尽管同库恩一样,福柯的认识型具有囿于规则的认知结构的封闭体系,但福柯认为,每个认识型都是一个由无意识的分类范畴产生的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因素所组成的知觉结构。第五,福柯从未假定科学知识的客观可能性,而从库恩思想发展看,他承认并强调科学论证的客观可能性,认为毕竟存在着某些公正的比较基础,能证明某些理论在客观上比其他理论要好。
长期来,批评家们讨论了福柯认识型的真正含义及其在他的思想中所起何种作用。许多人把认识型看作一个排除了历史的“总体性”
,一个并不进化的静止体系。有些人则把认识型描述为“有关体系的理论”或“一个结构,一个连贯体系”
,甚或“超验”观念。另一些人则注意到“新认识型为何产生以及旧认识型为何对随后认识型来说是可理解的”这样的问题。而英语国家的批评家则认为,福柯是人文科学中的库恩,他的认识型也就是人文科学的范式;也有人认为,认识型是无意识的生活世界,如同胡塞尔所说,在科学概念下面存在着一个生活世界,而沉重的“哲学基础”又强加在这
…… 143
89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个生活世界上。有人甚至于认为若没有认识型这个概念,也能很好地理解福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无意否定每种说法所具有的不同程度的合理成分,也无意加入这场争论,而是想澄清一个基本事实,即福柯并不了解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存在着大约持续了150年时间的不同体系的连续呢?
如果每个体系是自我包容且不需要进一步说明现象,那么为何一个体系能取代另一个体系?如果说突变意味着事物突然间不再以同样方式而被知觉、描述、阐明、分类和认知,那么这些突变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呢?他认为,考古学暂时能做的仅仅是描述谜一般的间断性,而不可能限定这一仅仅几年内就引起了认识型整个变化的“激进事件”的本质。
不仅如此,而且福柯对认识型这个词的使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讲,福柯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从文艺复兴到现在的整个西方知识,其间有认识型的一般的重新分配中的两个巨大间断性,即认识型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代有不同的构型。二是指存在着时间上连续的认识型,而非一个认识型的不同构型,这是该词的通常用法。于是,就有文艺复兴认识型、古典时代认识型、现代认识型、甚至当代认识型。实际上,在任何特定时期,作为所有知识的可能性条件的,只存在一个构型或一个认识型。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很少提到认识型,而是用“先天历史,或”档案“
(archive)等新词取代了《词与物》的认识型。那时福柯否认认识型是作为特定时空的知识基础的一种总体化的和统一的体系,而是认为认识型不是一个总的基础理论,不是理性的一般阶段,而是一个散布的空间,是
…… 144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99
一个开放的关系领域,“如同你所看到的,没有什么比追寻一种抑制性的、至高无上的和统一的形式这种做法与我更加格格不入了。我并不试图通过种种迹象觉察一个时期的统一精神,其意识的一般形式,类似世界观的某物。”
⑥
在1970年出版的《词与物》序言中,福柯只提到古典时代的认识型,并强调该书是一种严格的“局部”研究。但在1974年,福柯再次改变想法,承认他起先错误地把认识型设想为一个体系或理论形式,甚或类似范式的某物,现在福柯感到自己应该好好讨论迄今为止仍然被忽视的权力问题。在《监督与惩罚》和《知识意志》中,福柯只是顺便提到认识型,认为它是科学专门具有的。
而在1977年,福柯依据那时他所喜爱的权力、知识和真理观念,对认识型作了最终定义,把认识型视作“配置”
,(dispositif)的特殊情形,配置本身在于权力与知识的“策略”关系,配置既是话语的,又是非话语的,而认识型只论及科学话语。
在扼要勾勒了认识型在福柯思想中的嬗变历程以后,还是回到《词与物》。
诚如G。格廷指出的,《词与物》的最终关切是现代人文科学或人学的认知地位。为此,他需要理解这些人文科学在现代知识的整个认识论领域中所处的位置。而这反过来又需要把握在现代文化中,知识意味着什么、知识采取什么形式以及人文科学在这些知识形式中的位置这些问题。为了把握19世纪人文科学产生的概念背景,福柯简单地采纳了有关生命、财富和语言的西方话语,并制定了四个基本命题。
首先,何谓知识,这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理解。例
…… 145
0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如,尽管19世纪人文科学都具有共同的认识论基础并讲述同一种“语言”
,但它们不能往回追溯,因为他们与先前知识层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其次,一个特定时期的知识想法最终植根于其“秩序的经验”
,即植根于它用来审视相互关联的事物的基本方法,如在文艺复兴,物通过相似性而获得秩序(l‘ordonance)
,而在古典时代,物之序则是同一与差别的关系。
第三,由于知识总体是件系统阐述有关物的真理的事情,因此,特定时期知识的本性将依赖于该时期对种种能阐释真理的符号的本性的解释。
第四,由于决定着知识的系统阐述的符号是语言学符号,因此,知识的本性依赖于一个时期的语言想法。
一言以蔽之,为了理解人文科学的认知地位,我们需要理解有关秩序、符号和语言的现代想法⑦。而粗略讲来,一组有关秩序、符号、语言以及知识的想法,则构成了福柯所说的一个时期的认识型。
第二节 文艺复兴认识型
在福柯提供的几种认识型中,时间上最早且我们的精神习惯上无法感受到的认识型,是文艺复兴认识型,其时间大抵讲是16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依照事物间的彼此“相似”
(resemblance)而把事物规序和结合起来,进行各种思考。相似是文艺复兴认识型的特征,“直到16世纪末,相似性在西方文化知识中一直起着创建者作用。正是相似才引导
…… 146
第三章 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上)
:人——知识的产物101
着文本的大部分诠释和阐释:正是相似性才组织着符号的动作,使得有关可见和不可见事物的认识成为可能,并控制着表象事物的艺术“
⑧。
福柯在此没有渲染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等文艺复兴的伟大科学家以及伊拉斯摩和蒙田等伟大人道主义者,而是着重描述可能构建了该时期知识的那个相似性网络中的“词与物的统一体”。
一、相似性原则
16世纪的知识是事物之间因接近而相互关联的知识。
通过思考福柯描述的四种主要的相似形式,我们就能懂得相似性的本性了。
第一种形式是便利(convenientia)
,它指的是空间中相关联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即空间的接近。因此,就有身心的相互作用,“上帝必须把心灵制成厚实的、凝重的和入世的以便把心灵置入肉体的真正核心处。但是,凭藉这一临近关系,心灵接受了肉体的运动并使自身类似肉体。”
⑨同样,在广阔世界中,不同的存在物相互适应,植物与动物交往,陆地与海洋相沟通,人则与人周围的万物进行交往。第二种主要的相似性形式是仿效(aemulatio)
,它不同于便利,并不囿于空间的接近,而是一种基于模拟之上的相似性。如从远处看,事物间也是彼此相似的。
因此,天空与人面相互观照,同人一样,天空也拥有一双眼睛(阿波罗和月亮女神)
、一张嘴(维纳斯)和一个鼻子(由朱庇特和墨丘利形成的样式)。第三种形式类推(analogie)
并不囿于空间的接近或专门的意象,它仅仅在相似关系的基础上就把事物结合起来了。因此,如
…… 147
201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果说便利和仿效包含着属性之间的相似性,那么类推则是关系之间的相似性。如星星与天空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生物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与前两种形式一样,类推也把整个世界联合起来,但不同的是,类推把人当作世界联合体的中心了。最后一种形式是交感(sympathies)
,指相似性作为空间运动和性质变化的一个原则而起作用。交感是瓦解所有差别的一种力量,凭着交感,我们就能把实在的每一部分看成为另一个实在所吸引,如重物体为地球所吸引,轻物体为无重力的以太所吸引,普遍吸引的作用消解了一切差别,使得整个世界屈从于同一(la
MeQme)的支配。尤其是交感把人类命运与行星的进程联系起来,把宇宙与人类心情联系起来。恶感保持事物的独立并阻止其同化,并把每个物种都包容进其无法渗透的差异性中。
倘若交感的吸引力不为恶感(antipathie)
所抵消,那么交感就会最终把整个世界归结为一种同质体,归结为同一的无特征形式。正是交感与恶感的平衡,事物才能与其他物相似,而不至于被同化,失去单一性。由这一平衡带来的运动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