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想象之中,这恐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在实际当中,这并不是件如何困难的事情。
苏联的步兵连里,除过几辆侦察用的摩托车之外,并没有更多的机械设备。可是任劳任怨的苏联红军士兵,却有着强健的臂力与耐劳的精神。而且,“快速战线”的建设,在他们的训练里,这时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地位。包括所有士兵在内,没有人会放错一块钢筋水泥板的方向,也不会对错一个联结的螺孔。
一个个大沙袋,被抛入那些巨大的弹坑。当到达一定深度的时候,作为底座的钢筋水泥构件在在一双双有力的臂膀搬运下,来到坑底,随后一块块巨大的水泥板,按照预先规定的位置摆入好,然后是粗壮的螺纹连接水泥板内的预坦件,把整个堡垒组装在一起。
而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步兵班的士兵努力之后的结果。
2个小时之后,整夜行动又紧张忙碌了一个晚上的士兵们,已经可以挤在“快速战线”的碉堡里,休息一下以补充精力好对抗即将来临的,波兰军队的反攻。
这时,被苏联红军占领的阵地上,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那些重炮轰出来的弹坑,这时已经重新成为一个个碉堡,组成的抵抗枢纽,这一次苏联红军方面吸取了上次战斗里,被波兰“空中母舰”攻击的教训。坦克与装甲部队的上空,这时盘旋着一些“军刀B”战机,组成空中的保护伞。
的确,波兰军队的反攻时间并不遥远。在苏联红军两个装甲师的猛烈攻击下,第一道战线的丧失是一种必然情形。作为早夺预案在先的波兰军队随即展开反攻。
在预案里,苏联红军的装甲矛头在每一道阵地前造成的损失,一定会使他们稍稍停顿下来,并重新组织进攻。趁着这个时段,向对方的装甲部队进行猛烈攻击,将迫使苏联红军猛烈的进攻停滞下来。
准备进攻的是波兰步兵。
与苏联红军士兵相仿,这些农夫出身的士兵,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面对进攻时可能惨烈的的情景,也没有更多易于触动的神经。盲目而又勇猛,通常由知识不多的农夫们组成的军队,往往会具备这样的品质。
波兰的士兵们,不在意的准备好自己手上的武器。眼睛从堑壕的边缘伸出去,看着苏联红军方面已经几乎要完成准备的阵地。在初升的阳光下,一些士兵还在碉堡上忙碌着,为他们的碉堡增加更多的沙袋。
这时的天空,在初升的阳光下波兰军队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波兰军队的炮火开始对苏联红军刚刚完成构筑的阵地进行炮击,然而无论在机械化程度、炮兵素质还是火炮质量上。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剩余物资的波兰军队,并不是苏联红军的对手。
火炮的轰击刚刚开始,随即就被反击的苏联炮兵完全压制下去。
对于波兰士兵来说,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成群结队的士兵拉开分散的散兵线,在对方碉堡里射出的机枪子弹里奔跑。一些人在机枪子弹的打击下跌倒,就再也无法爬起来。更多的人,则伏下身子在地面上一寸寸的向前移动。
士气,是一个奇妙的词语。往往一支人数较少,但战斗意志顽强的专业士兵才可能对付得了更加紧张与残酷的战斗。其实,士兵们之所以顽强,那是因为还有希望。这些希望如同伏在地下,依然在冒着机枪火力前进的波兰步兵一样。
这时,天空里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这些就是波兰步兵真正的希望。
最前面,是一些来自于中华联邦的“军刀B”战机。在这个世界上,除过美国甚为其副总统一贯支持中华联邦的态度,能够获得部队“飞镝”的技术,并研制出较先进的美国战机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飞机可以与这种“军刀”机进行空中的格斗。
因此,现在各国纷纷购买中华联邦生产的“军刀B”战机的生产许可证,并积极进行仿制研究以提升本身的空军实力。毕竟,从世界各处发生的武装冲突来看,空军实力往往可以决定战争的结局。
与波兰军中力量对应的,是来苏联方面保护其进攻力量的空中机群。随着双方战机的接近,随即一场高性能战机相互追逐的空中决战立即展开。
在晴朗的天空里,充斥着飞机坠落时发动机发出的呜咽,或者飘散开一朵朵白色的伞花。在飞机性能相当的时候,技术大约是唯一可以用来决定战场优势的最主要手段。
当空中战斗机的追逐展开时,低空里迅速袭来的是波兰方面的“蝌蚪”攻击机,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波兰方面军官的素养比起苏联方面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即使是地面装甲力量克星的“蝌蚪”机,难道在这一次应用的时候,就一点不需要改变作战的样式吗?
地面,苏联方面的坦克、装甲车上已经抬起的高平两用机枪,就证明了苏联方面对于这次突袭,是有所准备的。发烟罐被摆放在装甲集群的上风头。
一片片的烟雾在“蝌蚪”机飞行员的目光里仿佛一只巨大的手,把苏联红军的装甲集群从大地上抹了去。尽管如此,执行这个“决定战役胜负”任务的“蝌蚪”机的飞行员依然还是压低了机头。
拖曳式加农炮在发现这些蝌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它们的怒吼。当然,大家想必会明白,大口径防空炮对付起这些小而灵活的“蝌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对较低的高度,也使防空炮的炮手们捕捉起目标时倍感困难。
其实对付起这些“小家伙”,军刀B有着更大的优势,可现在这些杀手正与对方的战机在天空里追逐成一团。
微风似乎并不想要帮助苏联方面,发烟罐发出的白烟,不久之后苏联方面的装甲集群从烟雾下露了出来。这时,却暴发出令几乎所有“蝌蚪”机的飞行员感觉到恐惧的一幕。
一直沉默中等待的数千挺机枪与更多数量难以计算的步枪与冲锋枪,几乎同时时刻响了起来。如同暴风雨一样的子弟几乎要形成密集的射流。“蝌蚪机”的飞行员,驾驶着小巧的飞机在子弹的波浪里颠簸着。子弹击中飞机时,发出的“呯呯”的响声使飞行员们拼命摇动操纵杆,进行躲避飞行。
苏联方面,为了对付“波兰海军”这样的密集攻击,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几乎每挺双联装127毫米机枪的射手都接受了这样的命令,当他们射击的时候,将要以排(三辆装甲车上的机枪与其他轻火力)为单位,对同一架敌机进行密集打击。
这样的打击,成了波兰海军飞行员的噩梦!
第三卷 龙起大洋东 第三季 佐罗的故乡 第52章 空母恶梦
“长官!”
在波兰军队的前线指挥官接到了参谋送来的情报。
在这时的战争指挥里,还谈不上什么有系统性的、富有效率的指挥手段。情报一级级的汇总,并逐级上报。这样的手续虽然比较可靠,然而它的延迟想必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清楚。
就是在这样一种指挥体系下,波兰军队很快受到了久经战争的,苏联军队的致命打击。
前线,“蝌蚪”飞行员勇敢的一次次俯冲攻击下,一枚枚火箭与127毫米的机枪子弹,横扫过由坦克与装甲车组成的阵地。钢铁碎片迸射的过程中,夹杂着血与火的洗礼,生命与呼喊一起在这战争上发出最后的声音。
由于波兰前线的接近地,专门为“蝌蚪”机布设了机场与专用的补给装置。完成任务的海军“空中航母”上的蝌蚪机并不用回到“空中航母”上去补充弹药。
当波兰海军方面的“蝌蚪机”完成第一波攻击之后,隶属于陆军航空队的“蝌蚪”机根本没有给苏联红军的装甲力量更多的喘息时间。海军的第一攻击波才刚刚脱离战场,它们已经从战线的低空闯进了战场。
看着这些铺天盖地而来的轰炸,事实再一次证明,地面无论如何强横的力量,无论怎么样周全的前期准备。地面火力与空中火力平台有着天然的差别,就如同坦克克制步兵一样,这种差别或许在数量或者其他原因下,可能稍稍会有所变化。但从根本方面而言,这种天然的克制是不可逆转,并不能仅仅依靠勇气与热血克服。
如果引申一下这句话的涵意,即技术的差别仅仅依靠勇气与热血完全无法克服。毕竟,一支步枪的威力与一枚核弹的威力,绝对是本质上的不可逆转的差别。
苏联红军完全由坦克与装甲步兵组成的集群在阵地上呻吟着,无论是密集的机枪火力还是那些不时施放的烟雾,都不能阻止那些波兰海军飞行员,驾驶着“蝌蚪”机进行俯冲。
连串串的火箭弹,横扫而过的,如同带有火焰的皮鞭一样扫过的连串子弹。使地面上的人缩着脖子,隐蔽在一切可以躲藏的地方,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面对这种空中数百架“蝌蚪”机的密集的攻击,苏联红军的两个履带式重型坦克师受到了相当损失。然而,这些损失对于国土庞大,对于战争损失承受能力同样相当大的苏联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另外,这些装甲师,从某种角度而言,不过是一些鱼饵。套句中国的老话就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就在波兰海军的“空中航母”在凶狠的攻击着,苏联红军地面的装甲集群时,天空里出现了另外一队空中航母。这些“空中母舰”的身上有着夺目的红色的“镰刀与斧头”的图案。与这相配套的,则是大群护卫在附近的,刚刚自中华联邦买到的“军刀B”战机。
这些正是苏联空军最强大的作战部队,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对付那些在地面上,无处不在的炮火与弹雨中艰难前进的波兰步兵。又或者是,那些使用反坦克障碍形成的波兰军队的战线。
这些就是苏联红军,在研究过波兰海军力量之后得出的结论。没有“空中母舰”以及波兰那小的可怜,但质量上还算可以的空军支持,那么打败波兰军队仅仅需要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至于击败波兰海军的“空中母舰”使用的却不仅仅是那些“军刀B”,毕竟经过中华联邦不断努力不断改造的大型飞艇,并没有那么容易击落。氦气的使用,以及双联“127毫米防空模块”的使用,使这些飞艇并不那么容易被击毁。同时,如果使用“军刀B”战机,那么威力较小的子弹,也难以对这些皮厚肉糙的家伙造成实质性的危险。
这些飞艇只要勉强飞回自己的基地,甚至仅仅只需要更换那些结实的内气囊,就可以重新升空作战。到那时,明白过来的波兰人,大可以如同苏联军队一样,独立使用这些强悍的空中力量,对苏联红军的补给线发动突然袭击。
没有补给的军队,再如何强大,不过是一些待宰的羔羊而已。
随着苏联红军的空军攻击步队,从侧翼迂回过波兰军队的地面战线,并到达了那些与波兰军队型号一样的“蝌蚪机”出发地域的时候。一直提心吊胆的负责指挥这次攻击任务的苏联空军的指挥官终于松了口气,他知道波兰完了。
他抓起自己临时“旗舰”上的通话器,向部队传达了进攻的命令。
“同志们,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苏维埃,只要我们把波兰人的‘空中母舰’击落,那么我们地面部队的弟兄们,就一定可以打到华沙去。英勇作战,为了苏维埃!”
随着指挥官的命令传到每一个飞行员的耳机里,一队队的“蝌蚪”机,趁着苏联空军的“空中母舰”迎风以最大航速飞行时,为旋翼提供的强劲升力,腾空而起。
一队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