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级的东西。
  火炮上,不考虑攻城重炮的话,那么双方的随军野战炮其实差距也不大,北洋新军以五十七毫米火炮和七十五毫米火炮为主。而北洋军下了决心要跟俄军死拼,到也能凑出好几百门中小口径火炮来。
  不过只有一个第三协的话,满打满算才十六门,基本没法打!
  唯一占据优势的就是北洋新军的机枪了!
  受到赵东云的干扰,让这个时代的北洋新军比历史上提前装备了重机枪,而且从一开始就因为袁世凯等人认识到了重机枪的威力而极为重视。
  从1901年开始到现在,北洋新军已经通过几家洋行累计进口了一百多挺马克沁水冷重机枪,用以装备了四个机枪营以及少数几个机枪队,分别配属给各军。如今的北洋新军数大嫡系部队里头,不管是武卫右军还是武卫右军先锋队又或者是自强军还是常备军,甚至是袁世凯的直属督标都有配属重机枪部队。
  如果按照赵东云所说的调给他三个机枪营的话,再加上第三协原有的一个机枪营,那么就是把北洋军的四个机枪营全部抽调到了一起,总数一百挺重机枪,这要是往东北前线一摆,当俄军依靠人数优势发起密集冲锋的时候,估计一开始杀伤敌军几千人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即便这样也不可能挡住五万俄军三个月啊,人家俄军又不是傻子,开始的时候被你的机枪打愣了,后边总不会一直傻乎乎的继续用密集队形发起死亡冲锋吧!
  再傻的俄军指挥官也会知道用火炮压制打击北洋新军的机枪阵地吧,退一步说赵东云把前线的防御工事挖得跟一战欧洲西线一样厉害,让俄国人的火炮发挥不了作用。
  但是俄国人知道冲不过去就不会绕行啊,留下几千人牵制你,主力绕过你第三协的防线,到时候甚至能够来个大包围。
  在绝对的兵力劣势面前,武器和战术又没有好几代的代差,那么就别妄想以一挡十了。人家打不过难道还不知道绕过去不成,绕十公里不行,就绕二十公里,你一七千人能守几公里的阵地啊?
  等人家绕过来包抄你侧翼甚至从背后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也就落入包围圈被切断补给线了,到时候也别说抵抗敌人多久多久了,直接等死吧!
  在场的段祺瑞等人都是老资格的将领了,虽然没有经历过一战的那种战壕战,对机枪的作用认识也有些不清楚,但是身为一个近代化的军官,他们的脑海里依旧能够演绎出类似的情况,也许细节有所差别,但是他们推测的八九不离十。
  所以他们都认为机枪虽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无法挽回绝对的兵力劣势。
  不过虽然心里头已经认定赵东云是在吹牛,但是也没有直接不给赵东云面子,直接出言反驳。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赵东云要的那三个机枪营是不可能给他的,所以去讨论有了四个机枪营后的第三协能不能挡住五万俄军就是个伪命题。
  再者大家知道赵东云说的就是一个漂亮的场面话,你非要去当真的话不会显得你很聪明,反而还会得罪赵东云。
  不过这牛皮吹起来后多少也是给了在场诸人信心,他们想着就算打不过俄国人,但是必要时候挡一挡,拖延时间还是可以办到的。
  再者,现在北洋新军才三万人不到,但是谁能保证半年后或者一年后北洋不能建立更多的部队啊,反正战争也不是现在就会爆发。
  袁世凯笑呵呵看着赵东云,半晌后道:“好,有信心就好!”
  赵东云看着袁世凯的脸色,就知道他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满意的,刚才他为什么要信心满满的给出这种夸大性质的保障?
  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和俄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太小,因为前头还有个日本顶着呢,所以未来一两年内自己这些人都是瞎担心,安心坐着看戏就是了。
  而这种不可能出现的事拿出来大说特说,事后也不可能有人找他麻烦,说他吹牛不打草稿啊,因为事情没发生过,你怎么就知道我挡不住五万俄军啊,要不然你喊五万俄军来打我试试?
  退一万步说,就算赵东云倒霉透顶真遇上好几万俄国人来攻打他,那么凭借事先构筑好的战壕加上铁丝网、重机枪和手榴弹什么的,在俄国人不知道机枪厉害之前给予俄军重创是极有可能的。
  一旦把俄军重创,在俄军找出对抗机枪+铁丝网的办法之前,那么就会暂缓进攻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伤亡,这样的话赵东云凭借第三协自身兵力勉强支撑个十天半个月应该问题不大。
  能够抵抗半个月的话,也勉强可以给袁世凯交差了,至于我当初说的三个月时间,难道你还好意思当真啊。
  至于半个月后如果后头的援兵还不来,赵东云还抵抗个屁啊,他来这个时代又不是来学董存瑞的,到时候他肯定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转身逃跑啊,至于北京俄国人爱占去就占去。
  反正首都失陷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就跟那啥啥一样,反抗不了就享受呗,说不准俄国人一发善心就把慈禧和光绪全部突突了,到时候赵东云估计就该犹豫是支持袁世凯当总统呢还是支持张之洞当总统?
  说来说去,赵东云的这牛皮吹起来没风险!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当顶头上司问你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而且这事还没法拒绝的时候,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你的信心和忠诚拿出来。
  很多时候领导们不是不知道事不可为,但是人家要的不是后果,而是你的态度。
  混官场就跟混职场差不多,态度决定一切!
  “如今东北那边局势紧张,朝廷诸公也是多有担忧,让我们派遣一部新军去东北。”袁世凯继续道:“他们也是知道我们的新军兵力少,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派遣一部新军东进的话,那么他们会拨付一笔军费下来让我们扩充兵力备用!”
  “那些人,也只有等死到临头的时候才会松开钱袋子!”王英楷丝毫不掩饰他对朝廷的失望和厌恶。
  “如此说来,这东北一事也算是好事变坏事了,如果朝廷那边能够再拿出三五百万两银子出来,我们也就能够再练几镇了!”
  袁世凯道:“具体有多少还得和他们再谈,不过如果能够谈下来的话,一个右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说到这里,袁世凯再一次看向赵东云:“东云啊,这两天把你的第三协整顿好,然后准备去辽东!”
  对于袁世凯的这句话,赵东云心中刚才就已经有准备了,毕竟袁世凯不会无缘无故的问他的第三协能够挡俄军多久。
  “这一次去辽东,除了你原本的第三协,把你兼管的部队也都带过去加紧操练!”袁世凯继续道:“至于炮营所需的火炮暂时还没到,就先从左镇那边抽调一营火炮给你用着先,不过只能给你火炮,人手还得你自己练!”
  “等日本的第三批火炮到了,再补给你的左镇!”这话是说给王英楷听的。
  赵东云听罢也是道:“是!”
  他所监管的炮营是炮队右标第一营,因为右镇没有成立,炮队右标暂时也是个空番号所以这个第一营就先归属赵东云管辖。
  由于刚成立没多久,那预定给这个炮营的十六门火炮还在日本没回国呢,此外炮手实际上也是从武卫右军和左镇那边抽调了相当多一部分过来重新训练。
  说白了现在赵东云手下的这个炮队右标第一营只有人没有炮,现在要去辽东的话自然不可能还是现在这种空架子,所以袁世凯就从左镇那边先调了十六门炮给他。
  之所以只从北洋常备军左镇调火炮而不是说直接把整个炮营调过来,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北洋常备军左镇的炮队左标意义非凡,就跟整个北洋常备军左镇一样,它们其实已经成为了北洋扩军的种子部队。
  就和1901年时袁世凯把武卫右军当成扩军摇篮一样,现在袁世凯也把北洋常备军左镇当成扩军的摇篮。比如上去年赵东云的第三协成军的时候,大量的基层军官除了一部分来自于武卫右军外,另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北洋常备军左镇。
  今年年初成立马队右标,前不久成立的炮队右标第一营以及其他部队的时候,都是从北洋常备军左镇里头抽调了大量的骨干军官,不然哪有那么快成军啊!
  其实这也是北洋常备军左镇编练两年多了,一直都没能做到全部满编的原因,因为不停的有人被抽调走。
  由此可以看出1903年时期的北洋常备军左镇的有多么重要了,那可是整个北洋的军官、技术士兵的摇篮。
  说实话比赵东云的第三协重要多了,所以从左镇抽调一个营火炮给赵东云的第三协可以,但是不能把整个炮营都给赵东云,因为左镇好几个炮营,这少了十六门火炮顶多就是训练的时候火炮少一些,不会对炮手的训练造成太大的影响,再者顶多两个月第三批日造火炮就能够回国了,届时就能够恢复满编制。
  当袁世凯决定把赵东云的第三营派往辽东后,赵东云也是开始整顿第三协各部队,为奔赴辽东做准备,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够率领部队前往辽东,但是却一拖再拖!


第068章 锦州看客
  东北局势紧张,加上袁世凯在那里煽风点火,天天恐吓朝廷里的满汉诸公说俄军即将南下京师。
  搞的原本还只是打算“东北谁要谁占去”心态的满清权贵们也是心慌慌了,如果说东北被俄国占了其实也没啥,至于所谓的龙兴之地这四个字能值几毛钱啊,平时喊喊口号就好了,真到大军压境的时候肯定是有多远躲多远啊。
  谁要不服气,你们自个扛着保卫龙兴之地的旗帜去辽东跟俄罗斯人玩命去,反正他们这些满清的贵族老爷是没兴趣的了,别来烦我,爷们忙着遛鸟上烟馆呢。
  不过还别说,满清权贵们不感兴趣,倒是无数汉族大臣一个个跟死了祖宗一样说什么龙兴之地不可失,一定要保住,不派兵去抢回来大爷我就要去撞柱子了。
  让无数满清权贵心里暗骂:靠,那是我们满人的龙兴之地,关你们汉人屁事啊!
  只是满清权贵们不在乎东北在谁手里,但是他们却是害怕俄军持续拿下进军京师啊,要是被俄罗斯人打进京师来的话,你让一群大老爷们情以何堪啊。
  好歹也是堂堂两百余年王朝的首都呢,这前后都被攻破两回了,皇家园林都被烧了几次,辛丑年两宫回銮的时候,紫荆城里可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啊。
  这就已经够让慈禧等人郁闷的了,要是刚回来没两年功夫就又让洋人第三次把京师给攻占了,那么这已经不仅仅是丢脸问题了。
  到时候慈禧等人干脆考虑迁都到西安算了!
  所以满清权贵们被袁世凯是吓的一愣一愣的,苦苦哀求袁世凯派兵去辽东,再不济也先把山海关给守住了啊,那样他们在俄军来攻的时候才有时间逃跑。
  只是袁世凯答应是答应了,但是半天没动静啊!
  四月下旬,袁世凯面对朝廷催促他发兵辽东以备不时之需的命令是各种拖!
  五月一日,袁世凯回复京师的奏章是这么说的:臣奉旨办常备军两镇,虽勉力筹措,但银钱所缺甚多,至今仅成一镇一协,即便再加武卫右军七千、自强军三千也不足三万之数,如遇俄兵南下,非有十万兵不可挡,臣伏乞给银一千五百万用以练新兵七万,以凑足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