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的争夺虽然在外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而且过程也比较短暂,但是依旧让赵东云深深为之警惕,也算是体验了一会之前段祺瑞和王英楷争斗时的激烈。
  这稍微一不小心,可就是会吃大亏的,如果不会赵东云反应及时,甚至紧急从锦州飞奔回保定面见袁世凯的话,说不准这批德制新式管退炮就会被王英楷给夺了过去,最后自己只能拿几十门老旧落后的日式架退炮回锦州。
  在赵东云的力争之下,袁世凯最后按照原来计划,把这一批火炮全数给了第三镇,而赵东云生怕再出什么意外,更是亲自押送这一批火炮上了火车回锦州。
  而等赵东云走了后,王英楷并没有什么失望的神情,相反他心情还不错,这一次和第三镇争夺新炮只是临时起意而已,赢了能够手下的架退炮换成管退炮固然是好事,但是争夺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
  他更在乎的是这一次的争夺中他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从始至终段祺瑞都没有为赵东云说话,坐视赵东云和王英楷苦斗。
  “现在看来,那赵子杨怕是已经和段芝泉彻底决裂了!”王英楷对冯国璋道。
  近期来和王英楷走的比较近的冯国璋则是道:“去年我们把赵子杨推上第三混成协的位置,要是他们两个人没生间隙谁信啊!”
  “而且去年年末第三镇争夺里头,大家都没把握越过赵东云掌控第三镇,这一来二去就推动了赵东云坐上第三镇统制之位,同为一镇统制,纵然那赵东云资历浅了些,但是他怎么可能甘愿位居段祺瑞之下!”王英楷继续道:“有了这么一笔,这段赵联盟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冯国璋却是道:“只是可惜了第三镇,如此兵强马壮的第三镇交到赵东云这个年轻人手里,还是很难让人放心啊!”
  王英楷看了冯国璋一眼,隐约间却是露出鄙视的眼神:哼,不自量力,现在都还念念不忘第三镇统制之位,他也不想想是谁练出来兵强马壮的第三镇。还真以为赵东云年轻人资历浅就可以拉下来了,说起裁汰旧军练新军的本事,十个你冯国璋也比不上人家一个赵东云啊,要不然老头子怎么可能会让赵东云坐上第三镇统制的位置。
  王英楷虽然一直把赵东云当成了敌人,但是王英楷却是和赵东云的接触比较多,也算是比较了解赵东云的人之一了,要不然他怎么会费尽心思拆散赵东云和段祺瑞的联盟。
  因为段祺瑞的庞大威望以及影响力加上赵东云编练新军的能力,那几乎是可以横扫北洋一切派系,这两年来王英楷可是为此吃足了苦头,当初争夺第三协的时候王英楷就是发现了段赵联盟的庞大威胁,所以才会费劲心思拆散段赵联盟。
  当时东北局势紧张,他毫不犹豫的支持第三协调往锦州,并在后续阻止了第四协东调,成功打破了段祺瑞就任右镇翼长的企图,更让段祺瑞和赵东云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间隙,等到第三镇成立时,他也是顺水推舟把赵东云推上了第三镇统制之位。
  这样一来就等于把赵东云拉进了北洋大佬这个小圈子里,而王英楷知道一旦赵东云进入了这个圈子后,尝试到了自立山头,成为一个派系大佬的时候,那么他绝对不可能继续听从段祺瑞的吩咐。
  不仅仅赵东云不愿意,他手下的陈光远、孟恩远等人也不会允许赵东云继续对段祺瑞俯首称臣,不管赵东云愿不愿意,他都会被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属下们推上北洋大佬的位置,并为了第三镇这个小团体的利益和段祺瑞、王英楷等人发生冲突。
  这样的结果纵然让赵东云上位,但是对于王英楷来说却是好事,他的最大敌人并不是刚爬起来的赵东云,赵东云虽然已经是一镇统制,但是威望和影响力依旧远远不足,王英楷的真正敌人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段祺瑞,拆掉段赵联盟,就等于砍掉段祺瑞一支手,在后续的争斗中,王英楷就能够轻松不少了。
  北洋派系内几个大佬们的争斗,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到了北洋新军的扩军备战行为,这一次如果不是赵东云不顾丢脸亲自找到袁世凯求情,恐怕第三镇就会失去那几十门的新式火炮了。
  “现在换装了新式火炮后,原有的十六门日式架退炮怎么处理?难道真的送回保定去?”刘廷贵面带期望,他可是非常期待着能够把这十六门日式架退炮也给留下来的,虽然是架退炮了,但好歹也是野战炮啊,射速低了些不代表射程和威力不足啊。
  赵东云道:“留在我们第三镇是不可能的了,这一批火炮从我们第三镇退了下来后,后头还有一群人盯着呢!”
  自从尝试到了德式管退炮的优越性能后,一大群北洋常备军的军官们已经看不上原来的那些老式架退炮了,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袁世凯还将会继续从德国进口新式的管退炮,至于钱从哪里来那就是袁世凯应该考虑的问题了,和赵东云、王英楷这些北洋将领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北洋常备军不装备这一批日式架退炮,但是还是其他大量军队都想要这一批火炮呢,其中就有增祺,他想要从袁世凯手里头把这一批日式火炮买到手,然后准备给他自己的奉天巡防营弄一个炮营出来,作为以后奉天常备军的炮兵种子。
  他和袁世凯一说后,袁世凯当即表示,这一批火炮卖给奉天也不是不可能的,除了得给出一个满意的价钱外,还有个条件那就是这一批火炮必须装备到锦州巡防营。
  袁世凯的心思非常明确了,那就是这一批火炮是绝对不可能交付外省,而锦州巡防营这支部队虽然名义上属于奉天省的地方军队,但是督办却是赵东云这个北洋嫡系军官,也就是说锦州巡防营实际上属于北洋体系的编外部队,勉强也能算进北洋体系里头。
  增祺一开始是不愿意的,但是后来考虑到就算卖到了火炮,炮兵军官甚至炮手自己都没有,还得依靠赵东云帮忙编练,这编入锦州巡防营里后,估计训练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和袁世凯这种处心积虑增加手中军队不同,增祺并没有这种想法,相反他近几年的政治地位一直不太稳定,急切的需要政绩来挽回自己的颓势,所以他才会编练一个奉天巡防营出来,更是出钱出力请赵东云练出来一个自己不能指挥的锦州巡防营。
  他要的并不是属于自己指挥的军队,他要的只是政绩而已!
  当他有了这种诉求后,那么锦州巡防营的编练成功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大大有益的事情。
  当即他就是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另外一项要求,那就是要求北洋派遣一部分军官到奉天协助他展开奉天常备军的编练工作。
  在支付了这一批火炮的银子后,这一批日式架退炮就从第三镇被调派到锦州巡防营,对于这种结果,赵东云一开始也是没有预料到的,因为在他看来这锦州巡防营也是他手下的部队啊,这么一搞不就代表着这批火炮还留在自己手上嘛?
  而且最搞笑的是,这批火炮的归属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在赵东云的手里,但是袁世凯却是从增祺手里拿了好几万两银子!
  就当赵东云忙着训练第三镇,锦州巡防营的时候,日俄之间的战争也是没有任何意外的爆发了!
  这一场战争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
  这一场战争,在诸多国人看来这是日俄在争夺中国东北的利益,但说实话这只是表像而已,这一场战争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这场战争的主要推手不是俄国,不是日本,更不是中国,而是英国!
  庚子年前后,英国的全球战略中有两点是值得提一提的,第一就是保持欧洲平衡,也就是说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统一欧洲,简单理解就是:谁牛逼他就打谁!
  第二就是压制俄国的扩张,从北欧再到南欧,再到中东、中亚,再到远东,几乎处处都可以看见英国正在毫无保留的压制俄国的扩张。
  英国人为什么连续踏进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墓,为的就是阻挡俄国在中亚的南下扩张!
  在远东,他为什么要和昔日他们看不起的日本结盟,为的还是扼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所以单纯的把日俄战争理解为日俄之间争夺中国利益,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场战争里,英国才是背后的棋手,日本不过是个马前卒而已,而美国则是跟在英国后头想要捡便宜的乡巴佬。
  一战前的英国,纵然比数十年前已经没落许多,但依旧是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肆无忌惮的日不落帝国。


第110章 奉天常备军
  它为了扼制俄罗斯的全球扩张,从头到尾英国都是逼迫中国必须对俄罗斯保持强硬的外交态度,绝对不能接受俄国提出的任何关于东北三省的要求,要不然的话俄罗斯不打中国,英日联军就得登陆天津了。
  此外它还以强硬的态度逼迫中国必须保持中立,这是他们考虑中国一旦加入战争,就会导致战争的扩大化,并引发俄罗斯的大举南下,到时候俄国人要是从蒙古,西北等地方大举入侵中国,英日美等国一致认为中国是无法抵挡俄军攻势,到时候将会导致俄国吞并中国大量北方领土,扩大这场战争。
  几乎从头到尾,在东北局势上,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其实都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日本是被英国推着上了战场,而中国则是被英国逼着拿出东北作为战争胜利者的奖品。
  所以当日俄两国在生死大战,当中国东北的百姓们为了躲避战火拖家带口逃离战区的时候,伦敦的绅士们则是一边抽着雪茄一边喝下午茶,偶尔还会讨论报纸上关于远东的那场战争。
  在1904年的今天,能够把这些事情看通透的人其实并不多,就算是袁世凯,张之洞他们,顶多也只是看到了一些事情本质的边缘而已,距离核心还比较遥远,至于那些天天叫嚷着进军东北的人大多是连“全球战略”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过的人。
  让一个半殖民状态国家的国民们去考虑什么叫全球战略,是一件奢望的事情!
  不过看不懂事情的本质也没有什么,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然别的国家在自己的国土里进行战争,而自己竟然还被迫宣布中立是一件屈辱无比的事情!
  所以1904年后,中国各省在练兵处的推动下,开始兴起了广练新军的风潮,尽管其中多数都是不怎么上心,很多干脆是把旧军直接换上了新军的招牌就算完事,毕竟不是每个省份的督抚们都想袁世凯这样,拥有天生反骨,天天想着扩军备战造反之类的事情,很多督抚都是想着贪污个几十几百万两银子也不愿意练一镇新军。
  以清末各省财政而言,练新军多了或许很难,但是想广东,江苏,浙江这些财富大省说实话练三五镇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如今呢南方各省里练成大规模新军的也只有张之洞主政的湖北了,其他地方的新军都是可以直接忽视的那种。
  然而在东北,尤其是在奉天却是有所不同,增祺受到了去年编练锦州巡防营以及年初编练奉天巡防营比较成功的刺激,而且这两支巡防营的编练成功也是挽回了不少增祺的政治威望,朝廷诸多大臣也是不在指责增祺庚子年失陷奉天的事情了,而是偶尔也会赞扬他几句练军有成。
  在这种背景下,加上东北局势实在紧张,日俄两国就在边上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