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日本对于环太平洋地区的“想法”,苏联方面表面出了有限度地支持。在中日密约中,苏联也暗中参予,并和日本达成了一些商业协议,主要是讨论苏联的石油和矿产出口日本的问题,苏联也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对日本这个曾经反苏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三家虽然没有正式同盟,但相互间的默契都是心怀鬼胎的。苏联是想借日本让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流干血,中国是想借刀杀人,而日本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扩张。
和历史上中二横行,不中二就待不下去的日本军部不同,自从中国战争失败,日本势力被逐出中国之后,日本国内理性的力量增强了许多。而如今海军越发得天皇信任,海军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高层方面,心中非常清楚日本和美国的差距,对日美战争的前景非常地不看好。若不是李华梅这个“大和抚子”的出现,让日本一夜之间得到了一件“大杀器”,否则今天的日本是怎么都没有勇气妄想能够挑战美国的。
大和抚子舰灵出现了,崇仁天皇对日美战争拥有完全的信心的时间,则是在挪威海战之后,见识到了拥有舰灵力量的德国海军以弱胜强,轻易地全歼英国高速舰队后,这时的崇仁天皇,才真正地下定了和美国开战的决心。
在吴海船坞大和号战列舰的主体所在地附近,有特地为大和抚子修建的一座花园式别墅。在这里有专门身穿和服的日本少女这儿从事祭祀等宗教活动。在吴海船厂这个钢铁构成的冰冷世界里,这座建筑显得很与众不同,这里也是李华梅平时休息以及接贵客的场所,崇仁天皇和李华梅就在这里展开交谈。
在这座名为“大和楼”的花园式建筑里,李华梅照例为崇仁表演了一番日式茶道。看着秀丽端庄却又英气逼人的“大和抚子”专心地为其沏茶时的一举一动,年青气盛的崇仁天皇眼中尽是痴迷和狂热。对于这种目光,无论是“主体”的李华梅还是依附在她身上的喀秋莎,两人都非常地熟悉,那是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迷住了时方才会露出的表情。
身为杀死前任天皇全家的凶手之二,李华梅当然不会对崇仁天皇产生什么感情。她此番日本之行,花了大力气扮成日本的神灵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影响二战时日本的战略走向。按中共高层的想法,是想借着战争之机,将日本引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其目的恰恰是为了颠覆日本这个以天皇为首的“压迫日本人民的反动政权”。
沏完茶后,李华梅的脸上带着“神明式”清冷的微笑,望着面前的崇仁天皇将茶一饮而尽,然后方才开口道:“陛下还记得从前我和你讨论过的关于中国的王朝周率的话题吗?”
“记得!”
“按照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说法,每当太平一百年到二百年,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接近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上限时,加上土地兼并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的古代朝代就会暴发农民大起义,改朝换代,通过战争消灭大量的人口,让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重新恢复到平衡点。”
崇仁点头表示明白。
“进入到工业时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了,但是这个更多,还是有上限的。今天的日本,面临的问题,其实和中国古代王朝末年面临的问题相差无几:土地严重不足,以及……”
李华梅有意地顿了顿,看了崇仁一眼,接着道:“以及财富分配不均,土地兼并严重的矛盾。”
李华梅接着道: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那个叫林汉的神明,他选择了先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结果,您也看到了。他选择了中共,通过学赤俄,走所谓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剥夺地主和财团的财富,然后进行再分配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崇仁的脸色开始不好看起来,他当然知道中国发生的事情要是也发生在日本,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面前这个叫“大和抚子”的神明,她自称是日本人民的意志作用下诞生的神灵,这种存在的诞生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天翻地覆的开始。
中国诞生了一个林汉,结果很快重新崛起了。但踩在崛起中国脚下的,却是从前旧的统治阶级满地的尸体。天皇非常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那些旧权贵的下场。虽然中共方面使用了较柔和的手段,但是那些手上有血债的旧权贵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镇压。比俄国十月革命后那些旧权贵的收场,中国方面已经算很仁慈,但是这份仁慈也是很有限度的。
身为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崇仁再怎么“开明”法,也是无法接受这一幕发生在日本的。
“所谓的国家财富再分配,说穿了无非就是苏俄和中共玩的那一——但是我知道陛下你一定不喜欢这条路。关于这事,我并没有怪罪陛下你的意思。陛下你能成为天皇,正是那些掌握着这个国家大量财富的人的支持下,才登上这个位置的。没有人可以反抗自己的统治基础。在财富再分配这个问题上,您也只能选择妥协……”
崇仁点点头,表示明白。
“此外另一条路,就是现在的德国所选择的,也是过去的十几年里,帝国所选择的。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来满足国民的需求。但是……”
说到这,李华梅停了一下,然后掏出了一份传单放到了崇仁面前,崇仁瞧了一眼,这是一份旧传单,是1935年中共的HE1111远征长崎时投下的。
“我是日本人民的意志和期望所诞生的。对于帝国对外开战,掠夺别国的资源,我并不反对。但是我所要关注的,却还是第二个话题:掠夺来的财富再分配的话题。我不想再看到,大量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腐烂,只是为少数人获得更大的暴利,而让国民忍饥挨饿。今天的我,被国民视为神灵,享受他们的信仰和崇拜的我,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为他们争取利益。”
皇帝和臣子,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大臣往往都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第一出发点考虑问题,而对于皇帝来说,只要他不是烂得无可救药,在思考国家利益的问题时,都是要从更高的层次上考虑问题——当然,受制于不同皇帝的水平限制,这种所谓的“更高的层次”,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了。
“一旦帝国和英美开战,我会全力以赴。我的要求只有一个,过去的事,那就算了。但从现在开始,战争胜利获得的好处和红利,必须让国民也享受到。象从前那样,帝国打赢了战争,财阀财团更富有了,而国民却继续受苦的情况,实在不该再发生了。”
李华梅半真半假地道,若不是现在的她身体还有林汉的“劣根性”喀秋莎的存在,以她自己的性格,是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身为林汉正面情绪的存在,李华梅虽然不喜欢日本人,在战场上杀起日本人来也从不手软,却不象林汉那般,在讨厌日本人的同时,杀日本平民时也从来没有心理负担。
“纯粹”状态下的李华梅,把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普通的日本民众,是分得很清楚的。不过现在的她由于受到体内喀秋莎的“污染”,已不再纯粹,也懂得出各种“坏主意”了。
她向天皇提出要求“合理分配”战争红利给日本民众,除了本身的原因外,却还有别的目的。目前日本官方的宣传下,她这个虚拟的“神灵”在日本民众的心中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按天皇的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她这个神灵会从后台走向前台,最终正式出现在日本民众面前。
比起汉娜在德国还要借助希特勒的身份行事控制着一个国家,李华梅在这方面想得更远。现在的李华梅,已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甚至也有了自己的野心。正如林汉对汉娜所说的,她、喀秋莎是他的分身,但同样的,她们也是有自己独立人格存在的单独个体,并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分身来看待。
关于李华梅要战争红利“合理分配”的要求,崇仁觉得很合理。年仅二十四岁,年少气盛的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脱离稚嫩,还有一丝年青人的朝气,也想改目前日本的状况。
要他革自己的命,造自己的反,变成社会主义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把战争红利分给平民,不再让国内的财团财阀独大,他在心里也是很支持很想做的。如果再过十年,待他混成了政治老油子,明白自己的统治基础是什么之后,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是现在的崇仁,还太年青。加上他已经被李华梅迷得迷迷糊糊,没多思索就答应了李华梅的要求。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不合理的要求。
讨论完战争红利分配的话题后,接下来讨论的,就是日美之间的战争了。
“美国的工业实力,十倍于日本,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是美国这个国家,只要帝国让他们在太平洋上流足够多的血。见识到和帝国长期开战前景黯淡之后,他们很快就会缩回去的。更何况,现在的欧洲的局面正在恶化,美国人的注意力全在那了,所以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对美态度方面,李华梅当然是在鼓吹对美开战了。而后她向崇仁和山本五十六表示,只要日本海军按她的设想建设,待一九四一年大和号和一系列航母舰队服役后,她本人有信心在一场海战之后,就全歼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李华梅给崇仁吃了一颗定心丸,打消了他对日美开战前景黯淡的疑虑。下午,崇仁离开船厂后,大和号继续施工。按李华梅和崇仁商量后的结果,在接下来的1940年里,日本将继续地“忍耐”和等待。直到新造的诸舰服役,形成战斗力后,方才考虑进入东南亚抢占英国殖民地的问题。
而在正式动手翻脸之前,日本将继续扮演一个“听话的好宝宝”的角色,不在太平洋上惹事和提领土要求,以打消英美的防范之心。
对于英国要求日本履行《英日条约》的要求,日本以为国力贫弱为由拒绝了。为了表示对英国的支持,日本将1939年十月前通过期货市场买下的大批战争急需物资,以“友好的高价”卖给了英国人,从中又大赚了一笔。这些赚到的利润很快就投入到海军的建设中去。
当日本人在考虑何时对英美动手下黑刀的念头时,1939年的圣诞节前昔,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乘大西洋专机飞抵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了和美国现代总统加纳的新一轮谈判。
挪威海战的惨败,皇家海军的日子愈见艰难,现在已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地向美国寻求实际意义上的支持。
第249章 间谍
对于英国来说,一九三九年冬天的圣诞节特别地难过。
英国是个岛国,粮食和许多物资的供应都需要从海外输入,然而过去的三个月的战争中,皇家海军不断地战败。高速舰队全军覆没的挪威海战就不提了,在大西洋上,拥有比历史上更多潜艇的邓尼茨的海狼群,正疯狂地在大西洋上猎杀英国运输船队。由于受到德国水面袭击舰的威胁,英国的运输队无法进行组团护航,只能分散单独行动,结果这些分散的轮船就成为德国潜艇最容易得手的猎物。
从十月份对苏德宣战到圣诞节为止,不过两个半个月的时间,大英帝国在大西洋上就损失了足足达到七十五万吨吨位的运输船,整个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