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阔凭鱼跃-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能做的就是求援,向不到百里之外的唐三长求援。据说前些日子唐三长和王庆吵了一架,原因是当时唐三长主张把兵力都集中到宝康或房州一城,如果真是城中有四万守军,这个仗海珍不好打了,幸好王庆没有听他的,还把唐三长大骂一顿,说他有反心。如今我们兵临城下,你又在这里诸葛了道路,唐三长肯定不愿轻易放弃宝康这个依托,出兵回援房州,这就势必会与王庆发生更激烈的摩擦,只怕唐三长真的要起反心了!”

“哦……可是如果唐三长真的回兵救援房州怎么办?”“这就是我让你在这里扎营的原因。只要你给我顶住三四个时辰,我就会带房州的轻骑兵增援你。这些骑兵不是来攻城,而是准备打援的!”关胜望了一眼正在各处忙碌的自己的手下:“没问题,八千精兵对付两万叛军,吃掉他们有些难,顶住他们的进攻没问题,何况我们有地形之利,以逸待劳!”宋江抬起头盯着比自己高大许多的关胜说:“王庆的手下战斗力不弱,一个小小的李山彤就让我们折损了不少兄弟,唐三长可是有宿将之名,身经百战,你千万不可轻敌大意。”他指着对面一座小山头说:“如果叛军来袭,你就到那个山头上指挥,不要出马厮杀,那些事情让李逵、雷横他们做就行了”,见关胜嘴一动想说些什么,宋江马上把话堵过去:“你现在是一军之帅,而不是谁的部将,你的责任就是指挥全军,而不是领头冲杀。如果干不了趁早说,我让别人来换你回大营休息。”关胜张着嘴,啊啊了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宋江又接着说:“这次给你配备的部队兵种齐全,所以还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就是试验新的基层部队编制,看看在这种山地阵地防守中,怎样才能最好的发挥各个兵种的效能。我把花荣、朱武都留给你,朱武那里有一份草案,你多跟他商量就是了。”关胜连忙说:“哥哥把朱武留下就可以了,花荣贤弟还是哥哥带在身边吧,免得到了房州将领不够用。”宋江本想说自己身边还有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但看看关胜和花荣脸上的表情,把话又咽了回去:“这样也好。”

第六十章 面危局君臣离心

房州城内顺天宫,王庆正面色阴沉的看着下面的文臣武将默默无语。宋江的人马西进是他早已料到的,不过他没有料到的是宋江竟然放过眼前的宝康不打,而是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上万人直接杀到房州城下。虽然宋江一没有立即进攻,二没有见房州围困,但是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长途奔袭对王庆的心理形成了强大的震撼。

现在顺天军中善战的三大支柱:李山彤已经兵败被诛,令人生厌的唐三长带着两万精兵驻守在眼下看来毫无意义的宝康,只有自己最信任的司马琳早早的在神农城为自己看守着后路。是不是应该让唐三长回来援救呢?王庆不得不盘算着这个让他无比苦恼的问题。本来唐三长告诉过他,应该把兵力集中起来,放弃一些在军事上意义不大的州县,而是把重点放在牵制梁山军的进攻,全力守住房州的方向来,可是那些州县都是他顺天王的领土,怎么可以轻易的放弃呢?这个素来与自己不睦的顺天军神是不是又在搞什么花样呢?所以王庆坚决的拒绝了唐三长的建议,把他贬到宝康去,统率那些李山彤手下的败军为自己守门。现在如果再让他带兵回来解房州之围是不是说明自己当时的举动是完全错误的呢?要不就让司马琳带兵来增援?那些也是自己的子弟兵啊!

下面几个手下喋喋不休的争吵把王庆的思路打断,他恼怒地抬起头,注视着打断他思考的丞相刘光辉。见到王庆眼中一闪而过的骇人精芒,刘光辉的心中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可是想想即将开始的惨烈战斗,想想自己和家人可能在这个房州玉石俱焚,他还是鼓起勇气开口:“大王,官军兵临城下,城中人心不稳,还请大王及时下令,一方面在城中戒严,捉拿官府奸细,一方面征召青壮,协助守城,同时还应该速速调集各地援军前来勤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王庆见他说的不过是泛泛之谈,鼻子里面哼了一声。刘文辉见王庆气色不对,便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退在一边盘算后路。

武将班中赛翼德张冲出班启奏:“大王,我看宋江带来的全是骑兵,声势虽猛,却不能拿我们怎么样?只要我们坚守城池,难道他还能骑着马飞上来不成?”王庆知此人一向言语粗俗,倒也不做计较,细细琢磨,竟然有胆怯之意,心中很不痛快:“宋江可恶,却有一班能征惯战的悍将,难道我顺天军就没有敢于出战迎敌的吗?”在王庆严厉的扫视下,众将竟无一人敢于抬头应对。还是举人出身的礼教司正卿寇振涛清咳一声才打破这难堪的尴尬:“大王,宋军来势汹汹,我军不可浪战,应避其锋芒,挫其锐气,待其再而衰,三而竭之时,再行突击,可一鼓而破之。”就连王庆的心腹武将、铁卫军统领黄洪涛也说:“现房州军中新兵颇多,战斗力仓促之间难以提高,还是以调集各路人马勤王为上。”王庆长叹一声,沉默半晌:“也罢,速派人去唐三长、司马琳处传孤旨意,让他们即刻会师前来勤王。”

近卫军统帅李明扬忙出班奏道:“根据斥候报告的情况看,去宝康下旨要穿越官军至少两道封锁,另外前往神农城的道路上好像也有官军人马在活动。所以前去下旨要选择胆大心细,勇猛果敢之人,否则。。。。。。”王庆猛地吃了一惊:“南面也有官军在活动?”“回禀大王,在房州南面三十里处,有一支官军截断了通往神农城的道路,人数不详。”“这么说,西面和北面也有官军了?”“回禀大王,西面好像也有官军,北面还没有发现。”王庆心中暗暗叫苦,心想怪不得宋江兵临城下却不急着围城,原来是早已埋下了伏兵,如果自己冒冒失失地向神农城潜逃,恰好会落入敌人的埋伏。他抬手用衣袖擦一下头上的冷汗,心中十分愤怒:“这么重要的情报;你为何不及早报告?”李明扬哆嗦了一下:“属下该死!这些消息只是进城百姓的传闻,还没有派人去侦察证实,所以还没敢向大王报告。”“哼!”王庆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等你证实了,孤的头颅怕是早就成了宋江的囊中之物了!”他向大殿门口厉声喝道:“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拉出去砍了!”几个武士应声而入,迅速的将李明扬架住,就要往外拖。李明扬一面挣扎,一面大呼冤枉。寇振涛暗中拉了一下刘光辉的袖子,连忙出班跪倒替李明扬求情,刘光辉也跟着跪下请顺天王开恩,殿上的文武见有人领头,也纷纷为李明扬开脱。王庆见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出来说话,心中一凛,怕自己行为过激犯了众怒,心思飞快地一转:“既然众卿都替他讲情,就先饶他一死,把这叛贼交由大理寺严加审问,看朝中是否还有同党。”

跪在地下的众人为之一凛,心想别再惹火烧身,纷纷起身归班低头不语。王庆问何人愿突围传旨,黄洪涛首先站出来表示愿意前往,王庆摆摆手:“李明扬革职查办,由你暂统近卫军,你不能去。”荆州巡检使钱敏是跟随唐三长多年的老兄弟,深知王庆的为人以及与唐三长之间的嫌隙,上次唐三长被发落到宝康时,王庆为了提防他犯上作乱,特地把他从荆州带出来的手下都留在了房州。今天从开始大家在殿上讨论对策起,钱敏就对王庆老大的不满:如果早采纳唐帅的意见,怎么会有现在的危局?后又见王庆震怒,要杀并无大过的李明扬,钱敏的心中彻底凉了:他连相伴多年、出生入死的弟兄都随意杀戮,跟着他怎么会有出头之日?见王庆不让黄洪涛去宝康,钱敏把心一横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去宝康传旨。

看着钱敏接过圣旨,王庆又问何人愿去神农下旨,没等其他的武将说话,寇振涛抢先出班:“大王,臣下愿往。”王庆很意外:“适才众人都说前往下旨危险重重,非强力武将不能为。爱卿何以以文人之身敢于前去呢?”寇振涛回答说:“大战在即,城中武将皆为国家栋梁,保国护君,肩上的担子很重,所以臣下虽无缚鸡之力,也愿替各位将军尽些菲薄之力。去往宝康多是平原丘陵,无可投机取巧之处,故此臣下不敢妄为。臣下生死事小,恐误了大王的大计。前往神农皆是山路,倘官军真的驻军堵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武艺高强,不敢言胜。唯臣下府中有几个神农山民出身的仆人,熟知山间小路,可以绕过官军的堵截,故此臣下敢于讨旨前往。”王庆慨叹道:“爱卿赤胆忠心,忠勇可嘉。多几个爱卿这样的臣子,何愁大事不成?”他传旨厚赏寇振涛,并许诺待他携勤王兵解了房州之围之后另将重赏。同时王庆还特意嘱咐寇振涛,将其府中其他谙熟神农山路的仆人送到宫中,他要亲自询问究竟。其实大家都清楚,王庆不过是想万一房州不保,多几个逃命的向导罢了。

第六十一章 观时局人心思变

刘光辉与寇振涛素来交好,知道他近年来对王庆的行为不以为然,平时上朝多是像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寡言少语,今天怎么如此异常?难道他也想。。。。。。借着为寇振海饯行的名义,他让手下把轿子抬到礼教司。下人见是丞相大人到访,忙不迭地往后面跑去通报。刘光辉仗着平时经常来往寇振海的府邸,自己大摇大摆地走进后院。

迎面看见寇振海慌慌张张地从一个偏院中跑过来。两人寒暄几句便进了书房,见下人都退了出去,刘光辉一把抓住寇振涛的手腕低声喝道:“好你个欺君罔上,图谋不轨的叛臣,与我去见顺天王!”寇振涛脸色大变,奋力从刘光辉的手中挣脱出来,探手就去抓墙上挂着的宝剑。回过身来,却见刘光辉好瑕以整地负手而立,嘴角微带笑意。

见寇振涛被自己几句话就诈出真底,刘光辉心中不禁慨叹人心不古:象寇振涛这样平素满嘴礼义道德的人如今也起了背叛之心。寇振涛乍以为刘光辉窥破自己的心事,要去检举,待取剑在手却见他的样子,心中巨石轰然落地:“我的丞相大人,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说吧,你到底是如何考虑的?”见寇振涛放下宝剑,刘光辉也四周打量无人后问。望着自己的好友,寇振涛长叹一声:“寇某有眼无珠,错投贼子,助纣为虐,愧对祖先啊!”

看了一下刘光辉的脸色,他接着说:“寇某祖上位居首辅之臣,名扬海外,”刘光辉心中惊愕:自己与之交往数年,从来不知他竟然是寇准的后代。“然百年之后,荣辱倾然。几代宋皇为己之利,对先祖业绩尽数抹灭,寇家世代耿耿于怀,始终惦记着有朝一日重登庙堂,为祖申冤。而今国事百废,寇某原本心灰意冷,来到这鄂西僻地,准备竹林山泉,归隐终身。王庆兵举,倡救黎民于水火之义,行尊士子治新国之贤,令寇某怦然心动,一念之下,抱憾终生!谁料到这王庆乃口是心非之人,称王立都之后,心迹更露,全无往日急公好义之行,皆尽个人喜恶之意,令寇某大失所望。”

见刘光辉深有同感的点点头,他又接着说:“寇某既受圣人教诲,当为百姓做事,心想即使王庆私心再重,只要他还是想着能够解救一方百姓,安定几分天下,让大家能从宋皇的苛捐杂税中苟延残喘,也不枉寇某的满腔热血。然而事与愿违,如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