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做出这个决定是很困难的,因为放弃巴勒莫也就意味着放弃西西里岛……墨西拿港孤掌难鸣,注定只能做为撤退的港口。
但凯塞林最终还是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不过凯塞林却不愿意就这样灰溜溜的败退,他想在撤走之前来一个漂亮的收尾以证明自己并不是不能打胜仗,就像隆美尔从非洲战场撤出时一样。
第八百三十六章 侧翼
凯塞林的目标当然是英军。
首先就是英军相对来说更好打。
的确,英军更有战斗经验而且还有更多的老兵,战场纪律也要比美军好得多。但德军却觉得英军更好对付。
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军比较保守、武器装备也更为落后。
前者就使德军可以很容易知道英军下一步会做什么甚至采用什么样的战术进攻,就像与英军交手几年的隆美尔对英军的评价:“英国人保守成性,他们的指挥当局对于机械化战争的理论几乎是拒绝接受……他们对于机械化战争的训练也不以为意,对于运动的速度、弹性以及指挥官与部队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完全不讲究。
后者则可以让德军保持一定的装备上的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军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而且武器装备比英军要好得多,尤其是那有些变态的后勤补给……这一点很重要,虽然美军在军纪、训练等方面都比不上英军,但一上战场就是用飞机、炮弹往前堆,所以孬管德军什么军幻什么素质,先死一堆的人再说。
用一句形像的话来说,这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英军进攻的方向是墨西拿港,这是德、意军目前唯一的退路,所以德军是绝不能让英军如愿以偿的,甚至还可以说不惜决一死战的。
不过凯塞林也不会轻易的暴露出自己转移战线的战略,所以在停止对巴勒莫发起进攻后的半小时,凯塞林再次下令对巴勒莫实施炮击。
这种转变当然逃不过张弛的眼睛,因为很明显,德军的进攻已经由之前的海、陆、空三军协同变成了现在仅仅只是海、空轰炸,而且轰炸的烈度已明显降低……张弛想,这肯定是德军为了将来与英军的作战节省弹药来着。
库克依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毕竟他指挥着佐阿夫兵团战斗在第一线,战场上的压力变化是很明显的。
“发生了什么?”库克依问:“德国人打累了吗?”
“不!”张弛说:“德军是要放弃巴勒莫了!”
“德军放弃巴勒莫?”库克依先是一阵疑惑,接着很快就“哦”了一声,这肯定就是张弛之前所说的“风吹草动”了。
但库克依还是有些不明白,他一直都跟张弛呆在一起,并没有看到张弛做什么事……但却能让德军有如此大的转变。
此时的张弛,如果是做为了英、美两军合格的盟友的话,就应该把德军的情况以及自己的预判转告英、美指挥部。
但张弛却很自然的把这一点忽略了:反正德国人还有在打炮,那么战斗就在继续,张弛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英、美两军都还以为德军两个精锐师在进攻巴勒莫。
但实际上,就在这天晚上,德军的这两个师已经偷偷的撤离了战场并转向英第八集团军的侧翼。
英军完全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依旧按原计划按部就班的向墨西拿推进……这是蒙哥马利的指挥风格,他喜欢战前就把一切都安排好,然后一厢情愿的以为战局就会像他所安排的那样发展,以至于士兵在前线英勇作战时,他却以为自己可以在后方安心睡觉。
但其实,情况已经发生了转变。
蒙哥马利的原计划是德军两个师在西部被美军拖住无法脱身,英军在东部面对不过是些没有作战士气的意大利军队,于是想当然的就可以势如破竹直取墨西拿港然后成就蒙哥马利的一世英名。
但谁想到德军却还会在东部投入两个师凭借着地形在短时间内构筑了一道“卡塔尼亚”防线……
于是就变成了英军面对两个德国师,美军面对两个德国师的局面。
即使是这样,蒙哥马利相信英军还是能取得胜利,因为英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大约二十万人的部队对德军三万人,另外虽然还有些意大利机动师,但他们仅仅只是点缀而已。
所以蒙哥马利甚至都没有改变作战计划……这让后来的评论家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因为有时敌人只是发生一点小小的调动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德军在计划外的投入了两个师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英军却依旧在使用原来的计划进攻!!!
评论家对此给出的结论是:“这只能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英军的战略保守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以至于他们想不出还有其它非常规的进攻方法了!”
蒙哥马利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德国的这两个师才刚登陆西西里岛,短时间内无法构筑出坚固的工事,所以可能不会对英军的进攻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事实证明蒙哥马利是错的,虽然德军两个师的确如蒙哥马利想的那样没有很多的时间,同时也没有建筑材料,他们甚至只能就地挖掘石头构筑掩体,但问题是埃特纳火山一带地形十分复杂,德军采用分散兵力层层驻防的方法……这有点类似廖耀湘在缅甸使用的构筑三道防线一道道往后滚的“滚筒式防御”。
德军的这种防御牢牢控制着从卡塔尼亚通向墨西拿港的海岸公路,而英军在进攻时尽管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此时德、意军的海空军已不敢与盟军海、空军正面作战,在巴勒莫方向还能嚣张一时,但对英、美军的主力部队却是能避则避。
然而,就算这样也无济于事,海、空轰炸对于这种分散布置在复杂地形里的敌人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战斗总是在一轮猛烈的轰炸过后看似已经摧毁德军的防御了,但等英军陆军朝前推进时,德军又从弹坑和硝烟中爬出来用猛烈的火力阻击英军。
于是蒙哥马利一筹莫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军一寸一寸的与德军争夺阵地,而英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以英军士兵的生命为代价。
而这还不是更糟糕的,更糟的是德军两个精锐师已经像一支饿狼似的悄悄从侧翼朝英军猛扑过来……只是蒙哥马利和英军不知道而已。
第八百三十七章 溃败
正如张弛之前所说的,英国人这是“玩火**”。 23us.最快
因为如果英军不是因私心想独自摘取胜利的果实的话,就不会命令美军停止追击,而美军如果不停止追击一直跟在德军的后面,那么德军根本就无法脱身同时也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偷袭英军的侧翼……英军在前美军在后,于是英第八集团军就成为一个突出部,英、美两军没有齐头并进就造成英军侧翼暴露在德军面前。
这原本也没什么问题的,因为蒙哥马利送给了德国人一个很大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巴勒莫……那可是一个大港,而且还有一个师的法国人,这么大的礼物蒙哥马利不相信德国人会放弃,所以他认为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侧翼,西部的两个德国师正在进攻巴勒莫呢!
但蒙哥马利却忘了一点:张弛是何许人也?张弛又岂是蒙哥马利能捉弄、利用得了的?!
结果张弛只是轻描淡写的虚晃一招,凯塞林就屁颠屁颠的把两个德国师又调到东部英国人那去了。
然后悲剧不可避免的就发生了。
两个师的德军经过两个晚上的急行军就赶到了卡塔尼亚西面……至于为什么会需要两个晚上,那是因为凯塞林认为德军行踪的隐秘比速度更重要,所以他们也采取了张弛穿插巴勒莫的方法,也就是白天休息夜晚行军。
其实两个晚上的急行军还差了几十公里,但几十公里对德军机械化师和战斗意志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一鼓作气赶到了卡塔尼亚并在第一时间朝英第八集团军发起猛攻。
确切的说,发起进攻的是德军戈林装甲师,他们拥有几百辆比英军要先进得多的坦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英军根本就阻挡不住德军装甲师的进攻,一队队英军迅速在坦克的履带下崩溃,德军则一路用机枪和火炮对英军展开尽情的杀戮……于是战场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屠杀。
更历害的还是德军的另一个师,也就是第15机械化步兵师。
机械化师相比起装甲师来,它虽然没有那么的坦克,但机动能力却更强……凯塞林命令他们直插英军的后部。
“摧毁你们看到的一切!”凯塞林对第15机械化步兵师说:“你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不是敌人的坦克,而是敌人后勤运输队、医疗队和伤病员,所以……前进吧,直到看到大海为止!”
凯塞林说的没错,第15机械化步兵师碰到的的确都是后勤部队,如果说还有什么例外的话,那就是先后碰到了两个炮兵团……
但炮兵团也是在后方的火力支援单位,近身作战就基本没有战斗力,德第15机械化步兵师的坦克和装甲车就像是冲进了羊群的猛虎一般的左突右冲,不过十几分钟就把这两个炮兵团打得七零八落的纷纷丢下大炮逃走。
德军缴获了这些火炮后,马上就调整诸元……他们甚至连炮口方向都不用改变,只需要把弹着点调近一些,然后一排排炮弹就落到了英军的阵地上。
英军一时间大乱,十余万人的先头部队在第一时间就各自为阵彼此失去了协同……事实上不是各自为阵,而是各自都在忙着逃命。
尤其是一直被英国人视为骄傲的英第一装甲师更是损失惨重……这是由于德国人认为“坦克的对手就是坦克”,于是就把打击重点放在了英军的坦克部队上。
在德国人看来,只要第一时间就把敌人的装甲部队打残,那么敌人的步兵就只剩下被屠杀的份了。
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十分正确的,英军第一装甲师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受惨重的伤亡,三百多辆坦克被侧翼猛扑过来的德军坦克击毁击伤两百多辆,这其中有些还是被德军原封不动的缴获的……接下来英军就只能在德军坦克的履带前亡命逃窜了。
而此时蒙哥马利,才刚起床不久绕着指挥部晨跑。
这是他的一惯作风,他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必须合理的安排好每一块时间并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客观的说,这种思想如果是做一个公司白领的话是很合适的,但并不适用于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是巨变的战场……张弛甚至都认为在后方指挥无法准确、及时的把握战场信息而总是亲上一线,而蒙哥马利不只是在后方,在后方还该睡时睡觉该吃饭时吃饭。
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等消息传到做为指挥官的蒙哥马利这里的时候,往往已经失去最佳的反应时间了。
就像现在这样,通讯兵慌慌张张的从后头追上正在慢跑的蒙哥马利,一边跑一边报告道:“将军,我们遭到敌人的进攻?”
“敌人的进攻?”蒙哥马利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当一回事,他甚至连跑步的动作都没有停:“是意大利人吧!用不着慌张……”
“不,将军!”通讯兵回答:“是德国人,德国戈林装甲师,还有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