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贼-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匠户,就是世世代代做工匠的人。

好!果然有匠户!

韦昌暗道一声好,看来大帅交给自己的任务,可算是完满地完成了。

…………

周郎羡:

持之以恒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四十八章 高炉炼铁(四)

当张大可领着他的一旗人马,保护着三十辆大车返回到凌风身边的时候,就看到一座四五米高的土窑屹立在那儿。

大帅正跟几个陌生脸孔的人站在旁边,似乎在讲解着什么!大帅侃侃而谈,而周围那些人则是一个个满脸钦佩的表情。

看到张大可等人回来,凌风回头问了一句:“差事办的怎么样?”

“回大帅,三十大车石炭,都已经拉了回来!”张大可恭敬地回答道。

“办得好!你拉回这一车石炭,比消灭一旗敌人的功劳还要大!今天晚上让弟兄们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大家再辛苦一趟,继续去拉石炭!回头我让赵千总运过一批银子来。这个月大家都辛苦,除了饭食上敞开吃之外,我再给战士们每人发上一两银子!钱不多,只是个心意!”凌风说道。

“我代表战士们谢过大帅!”张大可高兴地说道。

凌家军的战士们都是从流民中发展过来的,有过差点被饿死的经历,虽说只要有口吃的,就算让他们做更苦更累的活,大家也是不会有怨言的;但谁又不想过更好的生活呢?现在除了每日里饭食管饱之外,到月末还能有一两银子拿!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了!

张大可刚离开,就听到不远处传出一阵欢呼声,很明显是战士们得到了会发银子的好消息。

凌风笑着摇了摇头!在现在这个世道下,每月一两银子确实算是不少了。可一两银子又能干什么呢?在陕西一石粮食都要六两银子,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只能买二十斤粮食!勉强让家人不被饿死而已!

日子艰难啊!

“大帅,刚才您说这种高炉一天能产四千斤生铁?”看着凌风闲了下来,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嗯!小高炉炼铁,每天能出两炉生铁,每炉两千多斤!一天产铁四千斤,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了!如果顺利的话,只是这一座小高炉,一天产五六千斤生铁都是有可能的!”凌风的语气很平静,就像是在说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般!

周围几个人可就不能这么平静了。

“一天五六千斤生铁?天哪!”

“现在每斤生铁最少价值三四十文,这四千多斤生铁,岂不是要卖上一百多两银子?”

“照大帅的说法,近二百两银子都有了!”

“这座小高炉就是用黄土和砖头建成的,值不了几个钱!大帅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像什么石炭啊,铁矿石啊,之类的,附近山里面多得是,只要花些力气运过来,也是不要钱的!”

“一堆不要钱的东西凑到一块儿,就能变出一座金山?”

“太厉害了!”

“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明白!难道把铁矿石和石炭从炉顶上的入口放进去,再使劲儿鼓风,就能有铁水从下面的炉口流出来?”

“我祖父为朝廷练过铁,我小时候随着爷爷到过作坊里面玩儿,也见过那些炼铁的炉子,当时好奇,还问了爷爷一些问题,因而印象比较深刻。朝廷的炉子也是有铁水从下面流出来,不过,样子似乎跟大帅这个不太一样啊!难道大帅的这个炉子比朝廷的还要先进?”

这些人正是韦昌带回来的那些匠户。一路上他们提心吊胆的,都在为自己的遭遇担忧。

没想到到了这儿以后,先是米饭白面的管够,六户人家,四五十口子大吃大喝了一顿。然后又受到一个叫做“大帅”的掌盘子的亲自接见。当时他们还奇怪,怎么这群杆子这么没规矩,竟然直呼掌盘子的名字。后来才知道,这个“大帅”并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官职的称呼。

大帅并没有想象中的凶恶,很亲切的样子,笑着跟他们谈了半天。大家也就渐渐的放下了心思。

只是,这个大帅很奇怪!刚开始并没有直接要他们做什么东西——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杆子,在需要做木工活或者是其它事情的时候,就去村子里随便抓几个匠户过来——而是跟他们讨论起器物的做法来。

六个匠户,有三家是木工方面的,另外三家,则是打铁的出身。

大帅先是跟几个木匠讨论了一下风箱的做法。一番话下来,就让几个老木匠佩服不已了!他们以前只是会做这东西而已,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可大帅却把其中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让他们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做东西的时候容易能把握尺度和方向,做出来的木器也就更加精致了。

对于木匠来说,手艺是他们混饭吃的根本,能提高手艺,那可是天大的喜讯。光凭这点收获,大家都是感觉这趟来得值!

然后大帅提出自己的要求,要做一个长达一丈的超大型风箱!

木匠们看着旁边的高炉,也知道这个风箱的用途,当场表示可以做出来。

跟那几个铁匠,大帅的话题就更多了!说是只要他们做得好,就对他们委以重任!不要说跟其他人一样每天馒头米饭管饱,月末一两银子了;就算是每个月十几两银子都是有可能的!

这话,大家都是不信的!不过,从刚才那一顿馒头米饭来看,为了让自己等人好好干活,以后应该会管饱饭!这个掌盘子的可不像是小气人!

大帅“做得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够听得懂他所讲的炼铁的方法,并且协助大帅炼出铁来就行。

三个铁匠匠户,老少二十六口人。其中小孩儿和妇女不算数,还剩下十一个汉子,其中九个是青壮,另外两个虽然上了岁数,可身子骨依然好使,更重要的是,他们跟铁块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经验十分丰富,足以弥补精力上的不足。

打铁不同于炼铁,可接触得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对一些问题理解起来很容易。[517z小说网·。517z。]

凌风毕业于某所著名的冶金大学,又在一家中型炼钢厂工作了两年,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很丰富,对炼铁的方法和远离简直是熟到了极点。

建这种低级的小高炉,那是毫无难度的!如果不是原料限制的话,他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在讲解怎么操作的时候,也是深入浅出,精辟入里!

一方理解能力好,一方讲解透彻!一教一学,只是半天的时间,这一批十一个人就彻底地掌握了小高炉炼铁的方法。

至此,一切准备妥当,只等第二天就可以开炉炼铁了!

…………

周郎羡:

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四十九章 高炉炼铁(五)

一座四五米高的土高炉矗立在连绵的丘陵之间,炉火烧得正旺!彤彤的火焰冒着,黑色的烟柱直上青天!

两台巨大的风箱分列高炉左右,每个风箱都有四个小伙子伺候着,长长的拉杆需要合力才能拉得开!

“一二……一二……”精壮汉子们大喊着口号,将风箱拉得“呱呱”响!

专门负责添火的伙计严密的控制着火势,始终让它保持着最佳的燃烧状态,适时地将一铲铲的石炭扔进去,以保证既能延续火势的燃烧,又能不被石炭将炉火淹没。

这几个伙计都是匠户出身,凌风又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他们始终记着大帅的话:“炉温要越高越好,越稳定越好!你们要想办法,尽量做到这两点,那就是成功!”

旁边另有几个妇女小孩儿,正拿着个筛子,将粉碎好的石炭或者铁矿石一一过滤,选出大小正合适的集中放在一起。

时间已经接近十月底,陕北的气候寒意浓浓。但周围十几个汉子都是脱光了膀子,仍然是热得汗流浃背!一方面是因为炉火温度太高,烤的人浑身燥热;另一方面,是他们出尽了力气干活,自然累得满身大汗。

凌风虽然没有直接做哪项工作,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在这么多人中,他无疑是最累的一个!

从巳时点火开始,大帅就开始围绕着高炉来回转!用心观察着,生怕出了什么问题。尤其重点观察的是炉口的火苗!

周围的汉子中,大多是铁匠出身,自然知道他这是在看火!这可是项技术活!

古代人没有温度计,不能测量火焰的温度,因而在冶金的过程中,就只能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断温度的高低,从而决定什么时候该添料,什么时候该出炉!

有几个铁匠对这种看火的方法多少懂些,但如果让他们来做大师傅亲自掌控火候的话,可就没有人敢那么做了!铁矿石不要钱,运过来也是要花费力气和时间的。

而且,照大帅的说法,这一炉就要烧半天的时间,出一次错,半天的功夫就浪费过去了。

说来说去,最重要的工作还得着落在大帅的身上。大帅人看着年轻,办事情忒有分寸。大事小情的,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从建高炉,到运石炭,再到找工匠造风箱……一环扣一环,衔接的密密实实,没有什么浪费的时间。众人看在眼里,不管是年长些的,还是年轻些的,都佩服的不行!

凌风从小学就学过华罗庚的《统筹安排》,知道利用烧水的时间切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饭做出来。心里边有了这个节省时间的概念,自然能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

至于看火,在别人眼中是最难的工作,可他就更不怕了!大学四年,工作两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炉火了!凌风所就学的冶金大学是所很务实的学校,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下工厂,每年都要在车间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这些基层的工作是再熟悉不过的!

现在凌风看着炉火的颜色,脸色却是越来越难看!

“橘红色!这都一个时辰了,怎么炉火的颜色还是橘红色的?”

“炉温不够!继续加把劲儿!拉风箱的伙计卖把力,晚上我想办法,给你们每人弄上半斤肉吃!”昨天拉石炭的时候,由于山路难走,有一匹马腿被扭断!伤马做不得活,正好杀来吃肉!因而凌风说话也有底气。

“好嘞!”

“大帅说了,干得好的话,晚上就有肉吃!”

“伙计们,还省着你们的力气干嘛?”

“再者说了,大帅对咱们的厚恩,你们不卖力对得住谁啊!”

“拼了!”

八个拉风箱的小伙子大喊着,士气高昂之下,风鼓得快!火苗窜起老高,橘红色的颜色渐渐变淡,开始转为金橘色!

“好!保持住!”凌风心头一喜!

金橘色的火苗,说明炉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摄氏度左右,虽说距离提炼纯净生铁的要求还有些差距,但也能勉强炼出来,只是怕各种杂质会比较多,影响生铁的品质!

对于现在来说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再想提高要求,就必须得有其他方面的技术革新才行,很明显不是目前的情形所能做到的。

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即使是壮健的小伙子,也持续不了多少时间。只是过了两刻钟,虽然小伙子们还是干劲儿十足,但由于体力几乎达到了极限,风箱鼓风的速度慢慢降了下来。

见此情景,凌风赶紧下令换人!

又上来八个人,每四人照顾一台风箱!生力军上来,鼓风的速度立马提了上来……

后来,凌风干脆找了四组人,每组八个,轮流上阵拉风箱!每人拼命拉两刻钟的时间,就能休息六刻钟!也就是说,每个时辰只需要工作两刻钟就行!(作者注:每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等于八刻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