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理寺后院,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
亭子中有一张石桌,李世民、长孙皇后与裴矩三人成品字形坐着,韩跃则一脸苦笑站在旁边。
不是皇帝不给赐坐,而是亭子里总共只有三个石凳,他年纪最少,所以只好站着。
李世民手端一盏香茗,低头品了一口,然后长长吐出一口热气,仿佛浑身都在享受,淡淡道:“小子不用这么拘谨,朕又不是老虎,你破口大骂王氏的胆气哪里去了?”
“陛下说笑了,您自然不是老虎。”韩跃讪讪浅笑,悄悄擦了擦额头细汗。
以前只听说皇帝有不怒而威之势,他本以为那只不过是夸大其词,现在真正对上才知道,原来传言竟然是真的。李世民也没怎么他,甚至还和颜悦色而笑,但是韩跃就是有种呼吸紧促之感,仿佛自己的一颦一动都被某种无形力量所压制,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
见他仍是一脸拘谨,李世民忍不住微微一笑,转头对长孙道:“皇后你看,都说泾阳县男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现在看来传言有些不符啊。”
长孙慈厚,低笑道:“陛下您就别再打趣,饶他一下吧。您赫赫君威逼人,他一个没上过朝堂的小孩子如何受得住。”
“哦,皇后这是求情?”
“便算是吧!”长孙轻轻点头,她看了一眼韩跃,剪瞳闪光,宛如蕴含秋水,轻声道:“臣妾也不知为何,一见这小子便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欢,仿佛上辈子他是我的孩儿一般,总是忍不住想要把他呵护在臣妾的羽翼之下。”
长孙这话一出,不但李世民微微愣住,便连旁边的裴矩也满脸惊愕,他转眼看了看站在那里的韩跃,却见这小子一脸不爽,似乎竟有些嫌弃皇后乱说的想法。
老头在心中迅速转过几个念头,忽然起身飞起一脚,嘴中骂道:“你这小儿当真该揍,娘娘欲收你为义子,此乃天大隆恩,还不跪下叩谢。”
“啊?”亭子里同时响起三个惊诧之声,无论韩跃还是长孙皇后又或者李世民,脸上都有些呆滞。
韩跃是不敢相信,长孙是有些吃惊,李世民则是微微皱眉,淡淡道:“裴卿,此言不可乱讲,废了君臣之纲。”
皇帝如果想要收拢人心,可以给爵位田地,可以给金银珠宝,也可以给高官厚禄,无论给什么东西都是上位者的赏赐,只要一时不爽随时可以收回。但是让皇后收人当义子,这可是涉及到皇室宗亲之策,等闲不能轻易施行。
裴矩呵呵一笑,他年高德昭,如今已七十九岁高龄,完全不怕不怕皇帝降罪,眼见李世民语带拒绝,顿时知道自己仓促了,微笑道:“原来是臣猜错了,唉,果然人一旦老了就有些糊涂。不过陛下您可不能降老臣之罪呵,方才娘娘一番话情真意切,尤其看向泾阳侯之时目光中带着母性之爱,任谁看了都会以为娘娘是想收泾阳侯为义子啊。”
李世民微微一怔,忍不住看向长孙皇后,下意识问了一句:“皇后真有此意?”
“陛下……”长孙轻轻张了张口,想要说自己并无此意,不知为何心口一抽,竟然有种说不出的堵塞,一时莫名失落。
李世民何等人物,顿时便察觉不妥。
他和长孙乃是少年夫妻,一路风雨同舟携手艰苦,长孙的一颦一笑代表着什么他自然心中有数。眼见皇后虽然欲言又止,但是脸上却分明流露出不舍之情,李世民如果再猜不透妻子心思,那也真是白瞎了他千古明君的称号了。
只不过越是如此,他心中就越是感觉疑惑。
“奇怪,观音婢从未见过这小子,为何会有这等情绪滋生?”他目光复杂,扫了扫韩跃,又看了看长孙皇后,心中沉吟半晌,总觉得事情有些诡异。“如果说是感念救命之恩,似乎又有些不像,难道这世上真有前世今生,注定母子之情不可分散……”
韩跃被他目光盯的发毛,只觉得背后升起一丝白毛细汗。自古皇帝多疑,李世民虽然雄才大略但同样也有这个毛病,如果让他感觉心中不爽,很可能会拿自己开刀。
这一刻,韩跃实在是恨死了裴矩老头,你说你好端端乱提什么话茬,皇后收义子这种事你也想得出来,莫非真是老糊涂了不成。
“就算你老糊涂了,也不能来害小爷啊!”他心中腹诽一句,眼前情势诡异,再待下去恐怕讨不了好,还是走为上计。
“咳咳……”他轻咳一声,小心翼翼试探道:“陛下,小子忽然记得家中还有琐事要办,如今天色已经不早,若是没什么大事我就告退了,也免得耽搁您回宫。”
他一边说着一边恭敬施礼,眼见皇帝并无反应,顿时心中大喜,脚下抹油便待开溜。
就在这时,忽听李世民终于说话,淡淡道:“不急,既然皇后意欲收子,朕倒忽然觉得,此事可以议议!”
“啊!”又是三声惊异响起。
这一次,却是韩跃,长孙和裴矩不懂了。
第68章 心神震动
裴矩老奸巨猾,他能活到七十九岁高龄,历经两朝四代皇帝不倒,凭的便是知进懂退。
老头见李世民嘴上说要议议长孙收子之事,但是眼中分明带着一丝戏谑,他心中不由打了个突,连忙告退道:“陛下,老臣年老体衰,每日中午必然哈欠连天困倦不已,为防冲撞圣颜,我就先退下了。”他说完也不等李世民同意,拱手举了一举抬腿便走。
皇帝家事不论真假,谁掺和其中谁倒霉。裴老头为人不错,临走之时递给韩跃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心说:“小伙子,老夫能帮你的只有这么多,能否领悟就看你造化了。”
这老家伙虽然七十有九,然而腿脚当真利索的出奇,眨眼间便溜的人影都看不见了。
李世民拿他也没办法,所谓人过七十律法不能加身,他叹了口气,转头对长孙微笑道:“裴卿这人,当真是……”想要评价一番,又觉得身为皇帝不能背后中伤,摇摇头停下不说。
长孙噗嗤一笑,伸手轻轻拍他一下,夫妻两个对视一眼,忽然一齐把目光投向韩跃。
意味深长的笑……
李世民是皇帝,长孙氏皇后,这俩人放到一齐几乎就是两头举世无敌的霸王龙,在他夫妻二人的目光凝视之下,估计没人能够保持坚贞不屈。
……
……
谁也不知道韩跃这天下午经历了什么。
总之当他走出大理寺的时候,屁股上似乎多了两个脚印子,而一张白如冠玉的脸蛋上,却隐隐刻着一个唇印。
少年清秀,满脸火烧,恍如逃命一般蹿出了大门,狼撵一样急慌慌跑了。
“太丢人了,太丢人了!”
韩跃一路窜逃,繁华帝都留不住他的脚步,半个时辰不到便出了长安。
直到此时他才举目四望,发现自己变成了孤零零一人。李风华去王氏大宅接母亲,罗静儿则是跟着秦琼回家省亲,来时跃马飞扬,归时茕茕孑立,不过心情却豁然开朗起来。
“总算逃出虎口了!”他伸手擦了一下额头,感觉仍然心有余悸。被李二两口子盯上,就算他以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混混性子也差点吓尿,大理寺后院的经历简直不堪回首。
此时已是日近黄昏,暑气减退,正是赶路之时。从长安到田家庄足有二十里,因为都是官道,所以路上行人不绝,韩跃随便加入了一伙,跟随着往田家庄方向迤逦而行。
夏日里的太阳落山很慢,行人也都不急着赶路,古代人敦厚淳朴,虽是陌生初识,但能搭伴行走便算缘分,一群人便走便聊天很快熟络起来,嘻嘻哈哈开着各种玩笑。
长安城墙,渐渐不可望。
韩跃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这一路行走,越是远离帝都,迎面行人越多。这些人个个衣衫褴褛,脸上带着饥饿菜色,或三五成群,或独身一个,但是行走的方向却只有一个,他们在朝着长安行进。
“造孽啊!”人群里忽然有个中年汉子叹了一声,韩跃看他衣着打扮似乎是个行脚商人,正欲问他为何发叹,却只听此人已唏嘘道:“都是北边过来的,唉,每年都是这个季节,每年都要很多人遭罪……”
韩跃微微一呆,心中渐渐升起一个不好的念头。
他目光闪动一下,凑中年汉子身边问道:“这位大叔,在下听您这话里意思带着怜悯,似乎知道这些人来历啊?”
“唉!我自然是知道的……”中年汉子叹了一声,他脸上带着丝丝悲痛,伸手一指那些衣衫褴褛的行人,道:“这些人都是北边来的,有河北道一带的,也有山西雁门一带的。唉,总之都是些可怜之人,老天爷把他们生在了不好的地方,土地贫瘠,旦夕遭罪。”
韩跃目光再次一闪,隐隐明白了。
无论河北道还是雁门关,那可都是大唐与突厥接壤之地,这些衣衫褴褛的逃荒者既然背井离乡,恐怕是北方狼族又要叩边了。
众人的情绪都有些不高。
大家都是汉家同胞,老百姓骨子里又重情淳朴,看见这些逃荒之人可怜之色,人人心中都生起一股悲愤。
“可恨!”人群中忽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人咬牙切齿,他眼睛望着逃荒之人,双手紧紧攥起拳头,愤然道:“突厥年年叩边,杀我百姓夺我衣食,此恨绵绵,当真不共戴天!”
这人虽然身穿书生儒服,但是布色却洗涤发白,显然是个寒门出身的子弟。韩跃忍不住对他心生好感,正欲走过去聊上一聊,却见这青年忽然停下脚步,转头去追那些逃荒之人。
人群里有一个老汉似乎是这青年父亲,见儿子转头往回跑去,急切喊叫道:“阿蛋你去哪里?咱们不是刚从长安出来么,你又回去做什么,莫非有笔墨忘记买了?”
那青年发足狂奔头也不回,空气中遥遥传来他悲愤的叫喊:“阿爷,突厥杀我同胞辱我百姓,孩儿只恨自己经年读书手无缚鸡之力,我虽不能上战场杀敌,但是帮一帮这些落难之人总是可以的。”
他父亲呆了一呆,望着儿子奔跑着追上一群逃荒之人,从那群人中帮一个妇女抱起小孩,老汉沟壑不平的脸上忽然露出自豪。
“您们看看咧,这是俺刘老汉的阿蛋,读书懂事哩……”老汉咧着大嘴笑呵呵道,他也不回家了,追着儿子的脚步一路而去,也要帮一帮那些逃荒之人。
剩下的赶路者面面相觑,人心都是肉长的,忽然先前那个中年汉子发一声喊,大声道:“娘个蛋,咱们还回屁的家,大家都帮一把手去。”
汉子似乎在这群人中很有威望,有他招呼,人群里顿时响应,众人呼啦啦调转方向,全都去追逃荒之人。
眨眼之间,原地竟只剩下了韩跃自己。
这一番场景,简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所谓仗义每多屠狗之辈,大唐老百姓骨子里的忠厚纯良,在这一刻忽然深深感动了他的内心。
“也许,我该做点什么!”
他喃喃自语一声,仰头望了望天空,脸上渐渐升起一丝坚定。
心神震动!
便在此时,忽听不远处传来沉闷的脚步之声,韩跃打眼去看,却见有个身躯娇小的女子正缓缓在路上走着。
这女子面带菜色,布衣褴褛,怀中抱着一个小襁褓,虽然行走很是吃力,但是她却咬着牙在一步步前行。
看她那昏昏欲坠模样,也不知几天没有吃过饭了,韩跃心中没来由一阵怜悯,连忙迎了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