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6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渤海一起纳入视野了。
  这里也是天然的险要之地,两面都是嶙峋的海岸,就中间一条背靠山脊而面海的土质通道贯穿而过。
  虽然道路足够旷阔也相对平整,但是在起伏的地面落差之下,只要一道矮墙或是木栅,就可以起到封锁和拦截的效果。
  事实上罗氏本家,也在这里设立一道税关性质的卡子。背后是一处利用地势居高临下,夯土木构的两层平顶小寨子。驻扎也是来自辽郡的藩兵,看起来膀大腰圆的精壮了不少。
  我想,这也是对方最后答应,让我在都里镇留驻部队的底气和屏障吧。毕竟,任何外来势力,光靠都里镇及其周边一些集镇村邑的出产,很难维持下去的。
  只是这些驻军所用的武器和装备,却又让人评价降低了不少。
  虽然长短兵皆有,而且近半披甲;但大都外观陈旧且不乏锈迹斑斑,看起来就是缺乏时间操练和保养的。就算是淮东内线六州的守备团,状况也要比他们好上一些。
  见到了我这只武装到牙齿的护卫部队后,表情也很有些复杂和深沉。既有类似羡慕妒忌恨的情绪,也有惊异、畏惧式的敬而远之。
  穿过了青泥浦之后,浩淼开阔的海岸风光逐渐消失不见,又重新陷入到绵连起伏的矮丘和山野中去了。
  大队人马走着走着,似乎前面的道路就连同开路侦查的先骑,一起顿时消失不见了;然后等到走得近了在看,却又在一片山石背后,一段溪流横架的低矮木桥之间,一线沟壑和山谷之中,重新冒了出行迹和卯端来。
  野地里,居然出现了小股可疑行迹的人影,在探头探脑的窥视着什么。


第715章 启东(十)
  而在进入积利城之前,又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我们后队的位置居然遭到了抢劫。
  严格说是和我们无关的一群人遭到了抢劫。因为,除了尾随淮本队行动的东商会关系人等之外。
  远远跟着我们一行的,还有大小几十家商人拼凑的队伍,因为封港而滞留在都里镇之后,不乏其人动起了心思,想要乘着这个空档,深入内陆寻找一下商机。
  结果在宿营的时候,被山林里冲出来的一群暴徒给袭击,虽然没有人因此丧命,只是损失了一辆大车的货物和几匹驮马而已。
  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身为外交代表兼领路人的罗思谨,表情有些很不好。
  这等于是让他当众丢了一个大脸,在如此松弛无备的后方地区,居然也会出现抢劫事件,显然是罗氏对领下的控制力,也开始出现问题了。
  然后,本队闻讯飞骑追过去抓了几个没跑掉的,却是从东面的瑗河对岸跑过来的逃亡户。
  因为当地在开春之后相继发生了决堤和蝗虫的灾荒,当地刚种下去的青苗和种子也全部完蛋了,而藩主却愈加横加盘剥的过不下去。
  因此,纷纷从萨水流域越境跑到,据说还算平静的半岛这里来求活路。好吧,这个消息,让那位罗氏家老罗思谨的脸色,又黑上了几分。
  对着积利城中派出来相迎的官员,狠狠发作了一番。不过这些事情,暂时都和我们的行程,没有太大的关系。
  古时沿袭下来的积利城,则是个难得一见土石混合的城垒。方圆数里而东西两头高,而中间平直,西北面陡坡悬崖,由千米深峪下的一条大溪中半相隔开来,使两山陡然挺拔,巍峨对峙。
  而由此被分为前城、后城,以及夹河廊区三部分,而横断在这段并不算宽的河谷山峡之间。
  其中,在河道西北端山地的前城,是高句丽时代沿袭下来的老城,也是掌握要冲的军事堡垒和驻兵之所;而东南端低矮平缓一些的后城,则是罗氏在当地新筑起来的居城。
  而被前后城包夹起来的河岸低地,则成为了低矮土墙的包围下,新拓展出来夹河廊区,主要是商人和平民的聚居之地。
  沿着河岸的大路就在这里穿城而过,而形成了一系列的郊外集市和居民区。
  真可谓是高岭险峻,壑谷纵横,峡长幽深,溪水曲绕,雄势巧横;而城外亦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山势险峻,沟壑幽邃。
  积利城的城主和权长史、司马、别驾等代官,亦是出自罗氏分家族人之一。
  作为地主之谊和示好的态度,名为罗志的城主,特地让人专门做了当地特色风味的牛十三件,来招待我等一行。
  所谓的十三件,也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现场宰杀的一整只牛身上,根据不同的肉质和部件的专属烹饪做法。
  从“上脑”、“三叉”、“磨档”、“瓜条肉”,到吊龙件、雪花脊、五花趾、腱子肉、胸口油、牛嫩方等等部位。
  按照肥瘦老嫩韧滑的程度,分作唰、烫、煎、烤,到烧、煮、炖、焖,不一而衷的口味和加工方法,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亦是大快朵颐。
  此外,犒劳普通士卒的,还有当地流传甚广的牛油躁子饭。在军中大多数人经历了长途负重跋涉和军事勤务的旅途辛劳之后,无疑能够令人胃口大开而回味无穷。
  几乎是同样的水土,一海之隔的不同地方,养出来的肉质,就仿若是两个品种一般。
  据说是,因为当地附近有很多适宜果木和畜牧的山地矮丘,因此牲畜几乎半放养与果园之中,而与果树杂处混养,常年啃食落果枝叶根茎什么的,养出来独特风味的肉质。
  正所谓管中窥豹,虽然在利积州城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依旧足以让我,通过私下负责调查和联络的人员,觉察到许多与作为与海港城区都里镇,又不一样的信息和现状。
  虽然当地极力掩饰和避讳,当地的武备老旧落后,且作为驻军的前山城,大部分营防空虚的相当厉害,且看起来年久失修的事实。
  或许说,光靠我带来这点人,就足以在内部开花那些这座还算像样的州城。
  此外,城区中的人口结构,也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除了民生萧条却没有任何的乞丐之外,街面上可以见到本地青壮年面孔,也实在有些偏少了。
  而除了城主的卫队之外,那些守门站墙的士卒,也给人感觉是年龄偏大一些。
  辽东之说,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上的概念。
  前者代表的是安东道三十三州,外加安东都护九都督府之中,历史最悠久,开发最早,也最是富庶的东南部腹地,从辽河流域到大同江两岸的广大地域。
  而狭义上的说法,则是现今安东罗氏所掩有的辽东半岛而已。这也代表着罗氏持续的衰退和没落的进程。
  要知道在罗氏和薛氏还没有分裂,而轮流执掌安东大都护和安东道都督,“薛与罗共安东”的时代,罗氏可是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着广义上名为辽东的偌大地域。
  而对着北边苦寒之地的诸侯们和东南边新罗藩,乃至西北草原的那些番部,都保持着某种压倒性的优势,而行驶发号施令之实。
  这也是现今的罗氏子弟,最为缅怀和遗憾的事情之一了。就算是身为家老之一的罗思谨每有谈起,也是忍不住失落与感伤之情溢于言表的。
  但不管怎么说,本以为大罗氏管领下的辽东之地,至少要比我那个至今还保持着,半编管半军事体制的淮东要好过一些。
  要知道,如今淮东治下,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下。
  其中又有四分之一,属于除了能够糊口之外,是基本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和其他医疗卫生之类措施,而只能在繁重劳役带来的伤病和过劳死的威胁当中,苦苦挣扎着的最底层。
  他们主要是外部新来投奔的流民,和通过交易获得的河北、扶桑等地人口,还有部分战场俘获和降服的番胡部族什么的。位于以户口等级制度为名的社会金字塔最底端。
  因为淮东需要最大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来完成早期政权建设的积累和奠基,同时用来体现和提醒大多数人,相对安定的优越感和幸福程度。
  因此,除了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外,就被压缩了一切的需要和选择,像牛马一样承担着没完没了的工作和劳动。
  现在又增加了更加顺服听话的新罗奴来源,作为某种更具竞争性质的外来补充和新血。
  剩下的人口比例,才是专门用来提供后备兵员、战场辅助、后勤补给,乃至维持中高端产能的,已经习惯集约化的先期屯庄移民和工矿产业工人。
  属于需要重点投入扶持的优质人口和统治基石,也是另外半数深处较为低端的人口,需要努力奋斗和争取提升的方向。
  但是现在看起来,显然有些令人大失所望了。
  而且越往北走,这种情形就越是明显,比如田间地头那些明显肤色外貌迥异的藩奴也就罢了但,那些频繁出现在田地里劳作的妇女和老人算是什么呢。
  就算在商旅往来的驿站里提供服务的,也找不到几个壮年男人的身影。


第716章 大罗(一)
  过了积利州之后,北上的道路就再次在一个叫石城的地方,分成了北向前往辽郡,和东向前往鸭绿江流域,最终度过萨水(今大同江),进入新罗藩的两股大路。
  我们继续北上,穿过了大块小片的平原和谷地,最终走出半岛中部的建安州都督府,和北部安市州的地界之后。
  绵连不绝没完没了的群山和丘峦,终于开始减少和消失。而让更多的河流和盆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蜿蜒曲折在山地间,高低起伏较大的盘山路,也开始变得平缓和笔直起来。
  而在进入了大罗氏如今领有的,另一个都督府——辽城州都督府,新昌郡(今辽宁海城附近)的范围之后。
  沿着奔腾的数条大河支系,大片的沃野良田和村落市镇,也频繁的呈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只是期间聊聊落落的人气还是有些稍显不足,而在这个春天本该最是农忙的时节里,呈现出某种萧冷清寂的味道。
  唯有在商队到来之际,才会随着携老扶幼奔走而出的乡人,偶然而短暂琳琅满目的货车面前,泛发出某种生气和活力来。
  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其中成年男子还是偏少,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行动不便或是身犯残疾之辈。其中甚至不乏巴痕累累之辈,看起来不像是生活中的一般意外和普通事故,所能够造成的。
  而沿途出来接待和会面的臣属和藩家,也大都是年长者居多。
  很多时候,还多半会连同他们的亲眷一起,站在邬堡或是城邑的墙头上,用一股子复杂而异样的表情和眼神,遮遮掩掩的围观和打量着。我带来的这只哪怕经过长途跋涉,依旧保持相对的士气和精神,军容鼎盛而衣甲鲜明的队伍。
  甚至,有时候还会遇上少数莫名其妙的冷待和漠然,只是在躲不过去了,派个无关紧要的代表来敷衍一下;或是连基本名面上的客套,都不愿意多维持一下。差不多在人群里露个脸就消失不见了,连介绍来历和姓名的简单流程都省了。
  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邀请我来观礼和助阵的事情,在安东罗氏的家族内部,还有些争议和分歧么。
  相比主支人丁不旺,从前两代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我这一代才大大振兴起来的南海抚远州罗氏;一直在北地发展的安东大罗氏,可谓是枝繁叶茂支系众多了。
  因此,家族内部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肯定要比南方的同宗更加复杂的多。这显然是我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不可不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