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非是一件易事,因此,必须做好周密的谋划,然后,还要诸将奋勇、三军用命才行。
目前,唐军在关中的大部分兵力都撤入了长安,其计约十万人,重点布防于北城。原因很简单,李唐的皇宫太极宫便位于北城的中心,故北城是长安之要害。去年,李唐攻克长安,就是采取攻击北城,直取皇宫的策略。终而成功。有此前例,我军只需照旧便可。
不过,目下我军只有十五万人,与李唐长安十万守军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兵力优势,因此,攻城的时机暂不成熟,需要等待苑君璋、张伦两位将军的援兵到来方可。只要援军一到,咱们便猛攻北城,争取在三天内一鼓作气攻下长安,以尽量避免战事的旷日持久。”
“是这样。”
众文武一听纷纷点头,马上就要入冬了,一旦下雪,必不利攻城。
此外,李唐的河西援军据说也已集结完毕,从武威出发,不日可至,若王世充再西援而来,那赵军前有坚城,后有重兵,处境可就是十分的艰难了。
一旦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嗯。”
秦冲也点点头:“药师所言甚是。诸将回去,将好生训练士卒,鼓舞士气,一旦苑君璋、张伦援军赶到,就以一往无前之势,迅速将长安攻克。”
说到这里,秦冲重重地捶了下桌案,以示决心。
“诺。”
众将也自奋然,当然,这可是立盖世奇功、争荣华富贵的好机会,谁肯落后。
与此同时。
长安。
太极宫,大政殿,李渊也召集了李唐的文武大臣、宗室勋贵,商议军情。
不过,席间的气氛比较凝重,与赵营那积极向上、士气昂扬的局面形成鲜明反差。
李渊的眼眸中更是隐见几缕血丝和疲惫,攻下长安方才一年,竟然就被人兵临城下,这些天,李渊的日子可不好过,不说一日三惊,那也是差不多少。
“诸位爱卿。”
定了定神,李渊涩声道:“赵军以重兵兵临城下,长安危急,尔等可有计破之?”
“父皇。”
李世民起身安慰道:“请无须多虑。赵军目前虽兵临城下,但我军局面也并非不可挽回。河西诸郡集结的七万兵力已然东来。最多十余日便可赶到长安城下。此外,据封德彝飞鸽急报,与王世充的谈判也已将近完成,料其不日必会发重兵西来。届时,赵军前有坚城,后有重兵,胜之必矣。”
“不错……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一席话,让有些人心惶惶的众文武心中稍定,气氛总算热络了许多。不过,唐军自与赵军交手起来,鲜有胜绩,使得众文武的心气始终不是太足。
“陛下。”
长孙无忌起身道:“无论是陇西,还是王世充的援军,一时间都难以赶至,而赵军攻城便在近日,所以,臣恳请陛下,速指定一员大将总领城防。只要能撑过赵军前三天的猛攻,待其士气一泄,守城待援便比较容易了。”
“正当如此。”
李渊点点头,他打仗虽非绝世名将,但也非一般之将。守城头三天的重要,还是很明白的。不过,究竟派谁总揽城防,一时却让李渊有点拿不定主意。
“父皇。”
李建成起身道:“惹您不弃,儿臣便担此重任。”强攻潼关一月不克,李建成的心中可是又羞又恼,憋着一口气要挽回颜面,因此,这才主动请缨。
“陛下,太子殿下确是上佳人选。”
“不错。太子殿下有勇有谋,正当此任。”
……
不得不说,做为太子,李建成在朝臣中还是很有势力的,一时间,不少人都替其说话。
“陛下。”
淮安王李神通却反对道:“臣弟以为不妥。太子贵为国之储君,怎可亲临战阵?而且,太子殿下少于战事,经验不足,臣弟以为,还是由秦王担任为好。”
李神通者,李世民的铁杆粉丝是也。
此次,赵军兵临城下,李唐面临生死存头的关头,如果李世民能率军力挽狂澜、击退赵军,那么,其在李唐的声望将如日中天,取代李建成也末可知。
所以,李神通极力要为李世民争取这个机会。
然而,李神通的用意那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建成及其一党如何肯答应。
“陛下。”
此时,裴寂说话了,微微一笑道:“臣以为还是太子合适。太子贵为储君,总领城防,正可镇慑诸军,而且,国家危急关头,身为一国太子,更应挺身而出。至于说太子殿下少于战事,简单荒谬,自太原起兵以来,太子殿下一路冲锋陷阵,直取长安,战功可谓赫赫。如何能说少于战事乎!?”
这裴寂之所以要替李建成说话,原因深刻。
今年,裴寂出征山西,屡战屡败,被李靖杀得一塌糊涂,最后,李世民力劝李渊换帅,无奈何,李渊只好恼火万分地将裴寂召回了长安,准备从严治罪。
然而,一见到裴寂,李渊就心软了。
没办法,裴寂可以说是李渊头一号损友,两人在一起喝酒泡妞、风花雪月多少年,那是过命的交情,如何舍得严治其罪,最后,也只是训斥一顿了事。
然而,没过几天,李渊就被裴寂宠信如初。
不仅如此,李渊还生怕裴寂挨了训斥心情不佳,竟派贵妃到府安慰,而裴寂呢,竟将这贵妃留下,欢饮竟庆,其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暖昧就不为人知了。
但是,李渊竟一点也不在意。
由此可见,李渊对裴寂的宠信到了何等地步,几乎到了富贵共享、美女共享的地步,也算古今之异数。
然而,裴寂一逃脱兵败罪责之后,对李世民就怀恨在心了,因为,一开始李世民就反对他挂师,兵败后,更是一力劝李渊换帅,这让裴寂十分的恼火。
本来,裴寂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是中立的,跟二人私交都还不错,但经此一事后,就完全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而寂裴一开腔,李建成一党迅速跟上:
“陛下,裴大人所言甚是,臣请让太子挂帅。”
“陛下,此重任舍太子其谁。”
……
一时间,李建成这一党真是声势浩大,目下,李建成在军中的势力虽然不大,但在文臣中,因有太子的名份,所以,实力之强大,绝非李世民可比。
李世民却是沉默不语,脸上毫无表情,但是,心中却是焦急非常。
他的确想总领长安之军,不仅仅是想力挽狂润、立下不世之功,进而以图皇位,更重要的是,他相信,除了自己,绝无人能阻挡李靖那可怕的智谋。
所以,与公与私,他都志在必得,当下,微微向刘文静使了个眼色。
如果说李渊最信任的就是裴寂,那其次就是刘文静了,而刘文静跟李世民却是生死之交,当下,会意地点眯头。
“陛下。”
刘文静长身而起:“如今,孝恭王爷重伤,长安之中,既有资历,又有能力统帅三军者,唯有太子殿下与秦王二人。至于这二人择谁为帅,臣以意以为,危难之中,当选择心志坚忍,最善用兵,且在军中威望卓著者,如此,方才能力挽狂澜、度此危难,请陛下三思。”
这刘文静,虽然没有明说选择哪一人,但是,处处矛头直指李世民。
要知道,论用兵之能及军中声望,李世民都是大唐第一人,绝不做第二人想。
“请陛下三思。”
长孙无忌以及段志玄、殷开山等大将也纷纷附和。
李渊沉吟不语,能成为一大世家的家主,开创这李唐王朝,绝非是傻蛋,自然看得清楚,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争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一个统帅之位。
唉!
李渊心中叹了口气,身为父亲,他也为难啊,编向谁都不好,不过,正如刘文静所说,如今危急之秋,还是首重能力吧。
那李建成猛攻潼关,一月不下,而李世民与李靖对垒数月,若非李秀宁失了柏壁,纵以李靖之能,也不过和李世民平分秋色,由此,李建成与李世民谁高谁低,已是一目了然。
“传旨。”
李渊下定了决心:“命秦王为三军大元帅,总领长安所有军马及防务,务要击退赵军,以全社稷。”
李世民大喜,他本来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他终于还是凭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胜利,当即长身而起,恭声道:“谢父皇信任,儿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一党也是欢欣鼓舞,面露喜色。
当然,李建成和裴寂等太子党人那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不过,目下大敌当前,他们却也不会去扯李世民后腿,有什么矛盾,自然要等击退赵军后再说。
“好了,散了吧。”
既然决定将城防一应防务都交给了李世民,李渊也不忍再看李建成失望的脸色,闪人先。
……
十月二十八。
下午。
一个星期来,赵军并没有攻城,而是在李靖的率领下,积极做着攻城的准备工作,加固军营,截断长安粮草,积极打造各种攻城器械,真是严阵以待。
“报——”
这日,秦冲正在处理军务,忽然,有御前侍卫急匆匆来报:“陛下,大喜,苑都督、张将军率援军已至十里外,大将军命人来问陛下是否要出寨相迎?”
“应当,应当。”
秦冲很高兴,至去年一别,他与苑君璋已有年余末见,十分想念,赶紧丢下手中毛笔,率两百御前侍卫,飞奔至营门口,便见李靖等众文武已在侯着了。
“陛下。”
一见秦冲,众文武纷纷见礼。
“诸卿免礼。”
秦冲兴冲冲道:“药师,还没到吗?”
“应该快了。”
李靖向远方眺望了一下,忽然笑道:“陛下,瞧,苑都督他们到了。”
果然,地平线上,一支巨大的军团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步履整齐地疾步而来,阳光下,刀枪辉映,旌旗如云,那冲天的气势,令人势血沸腾,亢奋不矣。
秦冲笑了,他知道,苑君璋、张伦这回足足统帅了七万大军,这样,赵军在长安城下的兵力就超过了二十万。
“哒哒……”
忽然,远方有十数骑冲离了军阵,直奔营门而来,隐隐约约,为首的正是苑君璋和张伦二人。
离营门还有数十步,苑君璋、张伦便勒住战马,一跃而下,然后健步如飞,至秦冲面前大礼拜倒,一脸高兴道:“末将苑君璋(张伦)参见陛下。”
“苑大哥,快请起。”
“张爱卿,你也起来。”
秦冲将二将一一扶起,兴奋道:“一晃年余,朕想煞二位了。”
“谢陛下关心。”
苑君璋感动地一拱手,虽然秦冲已是天子,但对他仍如昔年那样亲切、豪爽,忽然一拍额头:“对了,陛下,末将来给您介绍一下新收的几位壮士。”
“好。”
秦冲微笑着点点头。
苑君璋先拉过一将,便见此人,身高一米九开外,膀大腰圆,好生雄壮,而且,碧眼黑胡,一生豪侠气息之余,竟然是一位胡人,不知是什么身份。
“陛下。”
苑君璋介绍道:“此人叫刘季真,离石义军统帅,勇猛非常,末将收离石、龙泉、文城等郡,多奈其出力,居功甚伟,现暂任军中虎贲将军。”
“末将见过陛下。”
刘季真不敢怠慢,赶紧大礼参拜。
刘季真?
秦冲略一思索,便想了起来:历史上,此人也是隋末反王之一,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