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公宴并没有去酒楼,大概清高的翰林们不屑于如此俗气。只在翰林院大堂中简单摆了若干席位,菜肴也很粗糙,可是用的酒却是天子赐下的极品美酒。
  方应物依旧是简素干净的穿着,跟随着父亲沿着御街穿过长安右门、长安左门,来到位居皇城东南的翰林院衙署。
  一般官员除了上朝,是不许这样走法的,虽然这条线路位于承天门外,是皇城最外围的城门和街道,但好歹也包括在皇城内,怎么允许闲杂人乱穿?所以别人只能从大明门方向绕一个大圈子过去,但翰林院官员和宰辅大臣却有这个特权。
  沿着御街,方清之看看身边的儿子,心生感慨,指着路面道:“想当年,为父中了进士后,就是沿着这条街一路走进了承天门叩拜皇恩。”
  “哦哦,打马御街,万众望而拜服,那真是天下最风光的事情之一了。”方应物十分向往之。
  “打马御街的是三鼎甲,为父只在街边跟着走的……”方清之郁闷地解释说。
  方应物笑嘻嘻地说:“啊?就差一点点啊。”
  方清之不禁扼腕长叹,随即斜视儿子,不知此子可以满足这个期待么?
  父子正闲谈时,忽然有个别人家的老家奴从后面跑了过来,喊住了父子二人:“前面可是方翰林?”
  方清之回身答道:“在下正是。”
  方应物向远处看去,后面数十步距离处,有一顶八人抬的红呢大官轿,周边有二三十人仪仗侍卫。瞧着派头,仿佛宰辅人物,方应物想道。
  那老家奴答道:“我家老爷是文渊阁大学士刘相公,遣小的向方翰林问好,过一会儿翰林公宴上再见。”
  “谢过刘相公盛情。”方清之皱皱眉头,还是不明白刘吉大学士怎么屡屡示好。
  但旁边的方应物已经呆住了,刘棉花怎么也去?刘棉花怎么会去?刘棉花怎么能去?
  他可以想像得到,自己出现在翰林公宴肯定是特殊分子,当了特殊分子就要被人瞩目。若自己不能长脸,父亲也就不会带着自己来了。
  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刘棉花和李东阳都在场时会发生什么?这俩人要是一时兴起,当场都对自己表示出点什么,自己何以自处?
  对这种局面,方应物彻底没有心理准备,满头冒汗地急忙问父亲道:“翰林院的公宴,宰辅人物凑什么热闹?”
  方清之搞不懂自家儿子为什么会一惊一乍的,“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宰辅出自翰林,可以作为翰林院前辈看待,因而历年的翰林公宴,阁老们都会参加。”
  “您老人家不早说……”方应物看向父亲的目光充满了哀怨和凄婉。
  其实还是方应物大意了,一时间忘了考虑到翰林院和内阁的特殊关系。一般人都把翰林院和内阁当成两个部门,这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翰林院与内阁其实可以视为一个衙门,只是两套人马两块牌子,然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更确切地说,翰林院可以看作是内阁设在外朝的机构,而内阁则总是被当成是翰林院驻宫中办事处。在大明会典里,内阁是列在翰林院条目下面的。
  这种情况下,均以翰林出身为荣的阁老与翰林们怎么能见外,当然是顺理成章地要参加翰林公宴。
  不仅刘棉花会去,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都会去,这才是整个大明朝最精英的圈子。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奥秘
  事已至此,不可能打退堂鼓,方应物在忐忑不安中,跟随父亲来到翰林院衙署。从凛冽寒风中走进了前庭大堂,方应物只觉浑身一暖,随后向四周扫视了几眼。
  他却发现,堂中诸君子人人都是宽袍大袖的文士衫,没有一个穿官袍纱帽的。方应物啧啧称奇,这场面猛一眼看去仿佛文人雅集,场中分不清谁大谁小,大概也是翰林院的文青特色罢……正所谓词臣是也,或者称之为词林官。
  饶是方应物胆大,在这里也不敢乱窜,倒不是害怕,主要原因还是这儿的人物都太特殊,未来的宰辅尚书不知有多少。
  自己这根本不上台面的小字辈乱走乱窜,万一惹得别人心生反感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今天不图表现,能混个脸熟就算完成任务。
  方应物正装出谦逊模样,埋头跟着父亲一直走,忽然听见有人笑道:“方兄何其姗姗来迟也!”
  方应物抬起头,原来父亲已经走到了一伙站在角落的人群里,有位看外表年纪比自己大不了一两岁的年轻士子正招呼父亲。
  此人就二十来岁的年纪,也敢吊儿郎当地称呼父亲为“兄”,还敢胡乱开玩笑,忒没大没小了罢?方应物暗暗腹诽。
  但方清之并不以为意,拱拱手见礼道:“小犬初至京师赶考,我引着他在路上观看皇城风华,故而慢了几步,叫介夫见笑了。”
  方编修这“小犬初至京师赶考”几个字说得很重,还带着浓浓的显摆语气,果然引起了人群小小的骚动。就是已经站在文人圈子顶点的翰林们,也要为十八岁的举子喝一声彩。
  但对方应物而言,重点是最后一句话。他不由得皱眉深思,“介夫是谁?听起来貌似很耳熟。”
  方清之没时间为儿子解惑,继续与人群说话,连连作势谦虚:“当然,比起十二岁中举的介夫,还是差了许多!”
  方应物恍然大悟,十二岁中举,字介夫,这没大没小的年轻小哥儿……不,气概非凡的青年英才分明就是未来的官场巨星、开创强势首辅政治模式、“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他爹杨廷和啊!
  他连忙细细打量,杨廷和剑眉星目,圆长脸型,神采奕奕,果然望之不是凡品的样子。
  方应物又扯了扯父亲袖子,悄声问道:“这杨小……前辈与你什么关系?”方清之简单地答了两个字:“同年。”随后又与同僚们说话去了。
  没想到父亲同年中有棵大粗腿啊,真不赖,不过方应物产生了新的疑惑。
  照这么说,杨小哥儿应该是成化十四年选为庶吉士,到现在还没有散馆,又不像自己父亲这种特例,不能算正式词臣,怎么也混进翰林公宴了?翰林这种圈子,是很排外的。
  只能解释为牛人就是牛人,看来已经被默认要留在翰林院了,而且才华高到大家并不排斥他。
  父亲站在人群里谈话,方应物插不上嘴也没资格插嘴,唯一的用处就是供别人很稀奇地看一眼。百无聊赖之下,方应物东张西望,再次环顾大堂。
  他忽然发现,翰林公宴并不是其他酒宴那样酒酣耳热的哄闹氛围,倒有点像上辈子电视里看到过的“趴体”。
  众君子三五成群,或立或坐,闲谈交际为主,有围观字画观赏的,有摇头晃脑品鉴诗词的,也有谈经论典的,菜肴美酒都只是点缀而已。
  又细细观察,方应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人群划分貌似也不是随意区分的,隐隐然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圈子,只是不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有什么讲究。
  第一个圈子仿佛年纪最大,刘棉花就在里面,另外还有两个比刘棉花还要老的老头子。
  虽然都不穿官服,但从岁数和刘棉花稍显下首的站位看,可以判断这两个老头子大概就是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
  两人再加上刘棉花刘吉,就形成了内阁三巨头圈子,俗称纸糊三阁老……周围几个捧场的估计不是门生就是故旧。
  看过第一个圈子,再看第二个圈子,气场似乎也很足。但里面没一个方应物认识的,不像第一个圈子还有刘棉花当坐标,所以判断起来无从谈起。
  不过从几个核心人物的派头看,这些人肯定都是大人物,至少也是名人。方应物的好奇心快突破天际了,忍不住又扯了扯父亲袖子,偷偷指着第二个圈子里站在最中心的老人低声问道:“此公为谁?”
  方清之回头看了一眼,“礼部左侍郎兼掌院学士谦斋公。”
  谦斋公是谁?方应物依旧茫然,明代这字、号、地名乱用的称呼太坑爹了,他哪有本事能把所有名人的字号全部记住?杨廷和这个级别的,可能还有点印象,再差一点的就难说了。
  “谦斋公旁边那个呢?”方应物只好又低声下气地问,参与群聊的父亲已经因为被他屡屡打断而有点不耐烦了。
  方清之旁边的杨廷和侧过头,主动答道:“贤侄对见识大人物有兴趣?那是少詹事、东宫讲官洛阳公。”
  方应物擦擦汗,总算听懂了,这个洛阳公就是刘健嘛,刘健是洛阳公,用地名称呼起来自然就是刘洛阳或者洛阳公。上辈子搞研究看材料时,洛阳公这个称呼实在有点怪怪的,所以印象深刻。
  方应物当然不会蠢到再问詹事府少詹事怎么跑到翰林院来参加公宴,詹事府本来就是翰林院关联衙门。
  翰林院毕竟品级太低,翰林们到五品就升不上去了,常常要挂靠到詹事府去熬级别。所以东宫詹事府官员和翰林院视为一体,都是内廷词林官。
  话说回来,这刘健是弘治到正德前期的内阁巨头,是纸糊三阁老之后的新一代大学士,也当过首辅。方应物惊叹这第二个圈子果然不一般,能和刘健比肩而立的肯定都是同一水准的大人物。
  方应物顿时来了兴趣,与杨廷和套近乎道:“杨前辈,洛阳公旁边那一位是……”
  杨廷和难得在翰林圈子里遇到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便很有耐心地指点晚辈道:“那位是你的省同乡,正五品左庶子谢余姚。”
  方应物了然,原来这位是谢迁,也是日后的阁老,主要活动期差不多与刘健同期,但更年轻,经历的时间也久一点。
  他的确厉害,是成化十一年的状元,如今与自己父亲年纪相仿佛,但已经是正五品左庶子,算是词臣里的高位了,难怪日后四十多岁便顺利入阁。
  不过方应物撇撇嘴,心里不太喜欢此人。上次父亲入狱,此人身为本省同乡,又是翰林前辈,却无动于衷不发一言,实在叫方应物齿冷。
  闲话不提,如果说第一个圈子是现任阁老圈子,那第二个圈子看起来是最有人望的候补阁老圈子。
  明代颇有几个有名的内阁三人组合,比如正统朝的三杨,比如成化朝的纸糊三阁老,还有就是今后弘治朝的刘健、谢迁、李东阳组合。
  方应物忍不住想到,刘健、谢迁都认出来了,那李东阳在哪里?
  杨廷和不太明白方应物怎么会突然提起李东阳,指着另一个圈子道:“站在吴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俗称“瓢葫芦”。)庵公旁边,白面瘦脸的那一位就是李西涯公了。”
  这又是第三个圈子了,方应物有点纳闷,李东阳怎么跑到这边去了?
  吴匏庵他知道,苏州状元吴宽,官场苏州帮复兴的领袖人物,也是文坛大家级别的人物,在苏州府时已经耳熟能详了。
  李东阳怎么和吴宽这一帮子混在一起了,这个圈子明显不如第二个圈子生猛啊。
  杨廷和又想起什么,指点道:“与李西涯对面的人是王鏊,可能与你们淳安商相公有误会,你注意点为好。”
  关于王鏊的事情,前文说过,这里不赘述,但方应物更糊涂了。吴宽、王鏊都是苏州人,代表着当前苏州帮复兴的最高希望,在一个圈子里正常,李东阳为何也在这个圈子,难道他不该是属于第二个圈子里的么?
  可惜这种问题太敏感,方应物是绝对不敢乱问的,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