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去。
小伯爷得报,便就近找相熟叔伯借了一百多军士在宣武门这个回城必经要道埋伏,意欲给“方知县”一个以牙还牙的教训。冲击官府犯了大忌,有可能丢掉爵位,但要是打了一个小小知县,只怕也就是罚几年俸禄罢。
再然后,钱县丞就心情大好的回城,走到了宣武门城门外……
镜头回转,有几个士兵不由分说的冲到钱县丞身边,恶狠狠地就要动手。在一只脚踩到脸上之前的瞬间,钱县丞忍不住发出了最悲愤的怒吼:“本官不是炮灰!”
第三百九十章 潜伏猛兽
钱县丞早晨出县衙时,是被抬着出去的;下午回县衙,也是被抬着回来的……不止钱县丞,还有几个受伤较重的差役也是被抬回来的,摆在了县衙中庭医治。
满衙胥吏都出来观看,围着窃窃私语,神色各异。方知县也站在大堂月台上,脸色阴沉似水。
其实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方应物知道永平伯这样蛮横惯了的世袭勋臣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所以谨慎的躲在县衙里不出去,但却没料到钱县丞中大奖替自己挡了灾。
下面若不果断处置,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信就要涣散掉了……在实力对比上,自己有优势有弱势,现在需要考虑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合法、合理、合情的优势。
方应物正在沉思时,忽然娄天化进来禀报道:“那状告永平伯的陈别雪来到县衙,说是要收回状词,不上告了!”
什么?方应物大怒,若那陈别雪撤了讼,那自己岂不白忙一场还平白得罪人?自己辛辛苦苦替为民做主,要当方青天,结果这“民”竟然想半道缩卵子,把自己当猴耍么?素质也太差了!
想至此处,方知县吩咐道:“将他召来!本官要亲自问他!”
不多时,便见陈别雪被领进堂中,跪在台下行礼。方应物质问道:“你为何要撤回讼词?莫不是永平伯在私下里威胁了你?”
陈别雪叫道:“大老爷在上,并无此事!小的心甘情愿撤回状子,没有别人威胁!”
方应物拍案大喝道:“说什么混话?若无缘故,你为何要撤讼?你将官司当成了儿戏么?今日若说不出个一二三,本官定要将你治罪!”
听到县尊的威胁,陈别雪脸色发苦,十分进退两难,但不得不辩解道:“县尊听小的细说!县尊与永平伯打斗了一场,闹得满城风雨,小的我虽心中感激,但却实在吃不消了!小的只不过是小本经营的坐商,哪里扛得住如此风波!”
方应物脸色缓和了下来,原来这陈别雪是因为自己与永平伯闹得阵仗太大,他这小商人担心夹在中间吃不住,成了遭殃的牺牲品,所以想着。
作为小人物,陈别雪产生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方知县这时候不可能按照陈别雪的想法去做。方大人有自己的立场,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方应物呵斥道:“多少人受了权贵欺辱但告状无门,有冤无处申,如今有本官愿为你做主,你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本官在此明说了,你告也得告,不告也得告!”
陈别雪愣了愣,告状这种事难道不是民不举官不纠么?就是传说中的包青天也没听说会逼着别人找他告状的。
活了三十几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官员,陈别雪只能连连磕头道:“还请县尊体谅小人的难处!小人当初告状也是一时冲动!”
方应物冷哼一声,所谓的刁民就是这样!当初若自己不收状词,他私下里又会怎么骂自己?现在胆小了,瞻前顾后的又想溜?没门!
“若不识好歹,状词便不用撤回去了,本官直接判你诬告罪名!一介商人诬告当朝勋臣,我看判个抄家充军大概不难罢。”
陈别雪惶惶然,感到骑虎难下。但又一想,永平伯的威胁还只在潜意识中,方知县的威胁却已经赤裸裸展示在眼前了。在强权面前,陈别雪只能打消了撤讼的念头,失魂落魄的起身告辞。
“慢着!”方应物叫道。陈别雪心神不属地问道:“不知县尊还有什么幺蛾……不,还有何吩咐?”
方应物指示道:“你若真想保住自己安然无恙,那现在便写个文书与本官,自有用处!至于如何写,本官自会告诉你!”
天色到了傍晚,又有家里人求见,原来是奉了父亲方清之的命令传话的。“小老爷!大老爷问,今晚能否回家听训?”
方应物立刻答道:“县衙公务繁忙,千头万绪尚没理清,焉得有闲?”开玩笑,谁知道那永平伯有没有继续派人在外面堵着,万一出去被围攻殴打,那丢脸就丢到家了。
“大老爷还说了,小老爷你若勤于王事,理当鼓励。不过也不能误了参拜天子之礼,明日早朝须得去上。”
什么?当知县还得上朝?方应物把娄天化招来问道:“附郭县官员需要上朝么?”
娄天化挠挠头,“顺天府、宛平县、大兴县官员虽为地面官,其实也都属于京官,按规矩说应该去上朝。
只是每天清晨上朝实在辛苦,又因为陛下宽仁纵容,故而这十几年来,许多大臣都是有去有不去的,松散得很,听说缺席半数都是常事。京城府县官员更是乐得轻松,除非初一和节日大朝会,一般都不去朝参了。”
听完娄天化解释,方应物感觉很古怪,怎么这上朝有一种上辈子大学课堂的即视感?那时候,上课缺席一半也是家常便饭,除非知道要点名或者期末划重点。
只能说,中华文化传承果然源远流长哪……另外,父亲怎的忽然传话说叫自己明天上朝?莫非是得到了内部消息,明天早朝要“点名”?
话说回来,这还是方应物第一次正儿八经的上早朝,作为一个初哥,还是小激动了一下,当然也没到辗转反侧的地步。还有,早朝时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场合……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优势的场合。
一夜无话,到了日次天色还没亮,方应物便被叫醒,然后匆匆忙忙上了轿子往南边长安右门赶路——因为县衙地理位置的缘故,方应物比绝大多数朝臣的路程都要远。
这时候应该不用担心,那永平伯胆子再大,也不能此时动手。到了长安右门外,便看到很多其他朝臣聚集在这里,并三三两两的穿越城门向里面步行。
方应物下了轿子,在城门口处登记过,便独自随着人流进了皇城。朝会开始之前,大臣们只能在午门外等候,其中文官在东边,武勋在西边。等得到号令,便分别从午门的东角门和西角门进去。
方应物站在东边文官人群里,但没有拉帮结伙的搞交际,只是明亮的目光不停地往西边武勋人群里逡巡……像是潜伏的猛兽寻找着自己的猎物。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宫门舌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随着“啪!啪!啪!”的鸣鞭声响过,钟磬悠悠、旗帜招展、仪仗万千,这才是正牌的朝会仪式,绝非那让方应物颇为享受的山寨版排衙可比拟的。
在大汉将军和锦衣侍卫的拱卫下,在中书翰林侍班的陪同下,大明天子朱见深慈眉善目的端坐于奉天门金台上,等候着文武百官的山呼舞拜。
最近朱见深有点不痛快,为了一些事被大臣们惹得烦不胜烦,于是他决定狠狠地报复一次,祭出自己隐忍已久的大杀器!那就是——朝会点名!
真当他这双高高在上的龙目是睁眼瞎么?真当他看不出两千人朝拜与一千人朝拜的区别么?有时候更过分,竟然只有几百人来朝拜!
如果早朝上拿着花名册点过名后,发现有很多大臣偷懒没到,那就是铁证如山!朝臣还有什么脸敢犯颜进谏!还有什么脸敢劝他勤政!
呵呵呵呵……朱见深有点小激动。早在十年前他就产生这种念头了,然后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纵容大臣偷懒。到如今,收网时刻即将来临!
想至此处,朱见深满怀期待,极目眺望正前方远处的午门。那些朝臣马上就要从午门列队进来,然后趋步穿过金水桥,匍匐在自己脚下这片广场上山呼万岁。然后,自己就要下旨清点人数!
“啪!啪!啪!”的鸣鞭声响过,“呼!呼!呼!”的一阵风儿吹过……
午门除了值守的亲军官兵和太监,却没有一个人从午门进来……本该充实起来的广场除了杨柳飘絮之外,依旧空荡荡的,寂静的令人不安。
“这……这……是怎么……”朱见深对左右问道,一着急犯了结巴。
按照规矩,朝会上不会有太监出现,在天子左右有文有武,武官就是锦衣卫官,而文官就是侍班文臣,一般是由四名中书、翰苑词臣轮班侍从的——由此也可见词林官的清贵之处。
今日轮到侍班的词臣谢迁便上前对锦衣卫官问道:“传旨!看看怎么回事!”
话要从头说起,却说在午门外面,等待上朝的大臣以甬道为界,文东武西壁垒分明。西边武臣班位里,公侯伯驸马团队位于最前方,然后才是都督府、亲军二十二卫、京营的武臣。
这时候离早朝还有段时间,大家互相闲聊,并没有严格按着班位列队。在这个略混乱的局面下,方应物能够不安分的悄悄向前走过去,没有引起太多注意,而他的目光一直盯着公侯伯圈子。
在这几年,大明勋臣长寿者很多,能在青年继承爵位的更少。方应物目光所及大都是中老年人士,年轻俊秀寥寥无几,不用别人介绍,很容易地便能锁定了目标。
永平伯安知头戴进贤冠,身穿大红朝服,正在与一干叔伯打圈作揖。因为二十几岁年纪的缘故,他站在勋臣群体里颇为醒目,又因为辈分岁数小,所以礼就要多。
大明勋臣主要有两种流派,一是得自太祖开国时分封的勋臣,二是得自太宗靖难时分封的。其他的也有,比如以外戚封爵的,以武功封爵的,但还不是主流。
土木堡之变前,勋贵在朝政上还有不小的影响力,但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廷动荡了几次,不知不觉间勋臣渐渐就靠边站了,实际上已经无法决定朝政走向。
永平伯安家这勋位得自于太宗文皇帝燕师靖难,是所谓的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这支流派当然以英国公为首,安小伯爷刚刚拜过了现任英国公张懋,便迅速远离了几分。
盖因英国公生性比较直,安小伯爷对他心中畏惧又与他不熟,没什么共同语言,不敢在左右久待。
忽然间,不知有个什么东西套住了脖子,安小伯爷下意识地用手拉扯,却见是个牛皮索。
再顺着牛皮索瞧去,另一端是一个看起来比他还年轻的文官,正紧紧地拉着牛皮索不放,但那人的目光却带着几分戏谑,像是看到了猎物。
眼前这位他娘的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神经病?小伯爷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却又听到对方大喝道:“永平伯!有人在宛平县衙告了你,请走一遭罢!”
听到这个说辞,安小伯爷登时反应过来了,牛皮索分明是衙门用来捉拿人犯的道具,今日却套在了自己脖子上,这很明显像是一个衙役捕捉被告去衙门的场景!
“混账东西!”安小伯爷大感耻辱,气得脸色通红,咆哮一声便动手撕扯起牛皮索。怎奈他年幼袭爵有失管教,平时纵意酒色,与方应物掰了几下,竟然没有成功解开。
两个年轻人互相拉拉扯扯,早就引起了周围人的注目,渐渐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