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稍感意外,但也不算奇怪,便问道:“有人求到你?是谁?”唐广德答道:“是范庵先生”
  古人名号就是麻烦,范庵又是谁……方应物面无表情地喝茶。唐广德与方应物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也算有默契了,连忙又补充道:“是李应祯老先生,前阵子你见过的。”
  原来是他,方应物总算知道是谁了,回想起来,对这位老先生印象还算不错。“本官猜测,他大概是为了他女婿找到你的?”
  唐员外点头道:“他那女婿祝允明是苏州府有名的才子,去年接连丧父丧祖,情实可怜,只有李老先生这个长辈了。
  故而李老先生一心为自家女婿筹划前程,后年的南直隶乡试还是由商提学来主考,祝允明要赴南京赶考……听说在下于大人面前能说上几句话,所以李老先生又来请托在下。”
  方应物忍不住又问道:“那祝允明也不过二十几岁,至于如此着急么?”
  唐广德解释道:“祝允明与杨循吉为友,当年大人你都见过的。今年春闱,杨循吉已经高中二甲进士。相比之下,祝允明还是秀才,能不着急么?”
  作为一个穿越者,方应物忍不住啼笑皆非,刚提挈了唐伯虎一把,转眼又要去抬举祝枝山么?
  这年头士人的裙带门第风气实在是……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这就凑够一半了。方应物忍不住自言自语的轻声吐槽一句:“过两天文徵明会不会又找上门来?”
  唐广德耳朵灵光得很,登时睁大了双眼,讶异道:“文徵明?大人你是说文壁文徵明么?
  他也是李老先生的弟子,与犬子同龄,但目前声名不响,大人你如何得知?难道大人有什么神通不成?”
  方应物极其无语,刚说一句文徵明就真蹦出来了,名震野史的江南四大才子就快要齐活了。不过四大才子最后一位徐祯卿还小,现在可能也就五六岁,肯定不会来麻烦自己。
  看到方应物的神情,唐广德可能觉得自己有些过分,面有愧色地说:“不过李老先生不好意思麻烦在下太多,所以他这次便没提文徵明。”
  方应物心情只有一个词,古怪!
  说起历史上扑街四大才子的功名之路,唐伯虎早年还好,祝枝山和文徵明完全都是辛酸泪。
  其中祝枝山七次会试不中,文徵明头发都白了还在为举人奔波,只能写下“满头尘土说功名”的句子(还被某穿越者抄袭了)。
  难道要在自己手里推动一下他们的命运?这种感觉真是奇异,方应物神游天外、横贯古今,半晌才收回了神思,点头道:“本官知道了,为国举才也是应有之义。”
  当然,方应物也有自己的政治考虑。苏州帮在今后数十年人才兴盛,出了一堆堆的宰辅尚书。而自己总是和苏州帮结仇不见得好,能有机会施恩于人,提前埋点人情也不算坏事,反正只是顺手之劳而已!


第五百五十七章 这话你也信?
  征粮是个琐碎的细致活,着急也急不得,方应物纵有通天之能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来,所幸进度一直不错。
  在宣德朝之前,江南钱粮都需要粮长运往京师。京师在南京时,距离还不算太远,当京师迁往北方后,这运粮差事便辛苦到能令人倾家荡产了。
  宣德皇帝体谅民情,又改了规矩。在扬州、淮安运河沿线设立水次仓,江南人民只需年底前将税粮运到水次仓,然后来年开春再由漕军负责运至京师。
  所以对方应物而言,到年底时便算任务结束,向江北水次仓输送的漕粮数量就是业绩情况。
  至于明年开春以后,那是漕运总督的事情了,不属于他这督粮钦差的工作范畴。
  十一月份时,提学官商良臣按临苏州府,放了几场考试。方应物提挈后进,怀着一股恶趣味心思将几个“年轻”人全推荐上去。
  他给唐伯虎文徵明要来两个秀才功名,而祝枝山的气运则要等到后年乡试。不知道这流行于野史中的几大才子如今得了自己助力,原本科场扑街的命运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
  随后又到了十二月,成化二十年即将结束,秋收征粮也进入了尾声阶段。
  根据粗略统计,除去损耗外,苏州府今年征粮实际数量大约可达二百四十万石,为五十年来之最,江南地区可达四百五十万左右。
  换句话说,督粮钦差方应物没有白白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大约能够圆满完成差事了。到了这个地步,方大钦差也渐渐放松,心思更多地用在别的地方。
  比如说在哪里过年就是一个问题,回浙江或者去南京找便宜外祖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官身不得自主,不经朝廷允许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私下里去了是要被弹劾的。
  所以方应物考虑再三,还是息了专门去过年的念头。不如就此出发返京,早点回去交差也好,过年时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过。
  反正都是异乡为异客,在哪里过年又有什么区别?
  正当方应物难得产生了几缕文青情怀,准备仔细沉浸一下时,前面守门杂役略显慌张地扑到房屋外头,高声禀报道:“钦差老爷!外面来了许多人,总有几十个左右,吵着要见老爷!”
  又有群体性事件?平淡了将近两个月的方大钦差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焦急的喝问道:“可知彼辈为何而来?”
  门子答道:“小的没来得及问,只能看到他们跪在大门外面,神色委屈仿佛是要鸣冤的样子。”
  方应物稍加思索,按捺住了出去的念头,吩咐道:“你去对他们说,如果有冤情,可去府县衙门告状。本官并非亲民官,不便动辄亲自接状!”
  门子应声而去,可是没多久又回来了,捧着一摞状纸重新禀报道:“这回打听明白了,大门外都是附近松江、嘉兴等地的民众!
  他们这次联合起来找钦差老爷,要告的就是采办太监王敬,又有哪个府县衙门能管?连状子都不肯收。”
  是告王敬的?方应物明白了。如今在整个江南地区,百姓想告王敬,也只有来找自己了,同时也只有自己能占王敬的上风。
  简单翻了翻后,方应物将状子都留下,自己亲自出了大门。
  却见外面跪了一片人,甚至还有披麻戴孝的妇孺之辈,在瑟瑟寒风中不停发抖,但还在硬撑着。
  方钦差非常同情地叹口气,若非王敬祸害地方,这些人怎么会在年底天寒地冻时候,跑到苏州城来找自己告状?
  他便对着人群行了一礼,然后才开口道:“尔等冤情,本官尽都明白。先前本官王命在身,不便离开苏州府,这才放纵了太监王敬横行江南。所以尔等之遭遇,也是有本官的过错。”
  底下听到这贴心话,顿时号声遍地,连连叫道:“王敬太监祸害地方荼毒百姓,恳请钦差大老爷为我等做主,犹未晚也!”
  面对民众请命,方应物一口答应下来,“本官这就写奏章,弹劾采办太监王敬!”
  又有人叫道:“上奏到朝廷实在是远水难解近渴,我听闻,那王敬近日已经启程回京,苏州府乃必经之途。
  但他却畏惧大人威名,只敢从苏州绕城而过,现歇宿在城北十里处!”
  方应物仍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也可!待本官将奏章完毕发出,然后便去与王敬会面,当面叫他悔改!”
  此后方应物又吩咐杂役道:“将厨房里大锅搬出来,就在此地煮热粥给他们吃,免得因为饥寒伤了身子。”
  三言两语解决了问题,方应物转身回到内院去,长随王英跟在左右,忍不住问道:“你今日也太好说话了罢?外面那些人说什么,你就应什么?
  再说你不是不打算与王太监纠缠么?怎的今天就答应了要弹劾他并会面?”
  方应物悲天悯人地指着大门外道:“看着此情此景,再看看他们将希望都寄托在我一人身上,你不觉得此时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多么无聊!”
  王英瞠目结舌:“这话你也信?”
  但他知道,方应物肯定还有什么心思,只是不肯明说罢了。便又问道:“大人你就算有王命旗牌,也奈何不了一个钦差太监。”
  方应物神秘莫测地说:“民心在我,天意在我!”王英忍不住又反问道:“这话你也信?”
  “我信,你不信,所以我是钦差大臣,你只能当长随。”方应物笑了几声,还开了一个不大不小得玩笑,这才转身进屋写奏疏去。
  却说提起过年,方应物忽地想起一桩事情。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资料里,成化末年有三次灾变,每次都造成了政局动荡。
  其中前两次时间很巧合,第一次在成化二十年正月初二,京师地区发生地震;第二次将发生在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即将到来的新年大朝会之时,那时将在西天出现赤星白带,最后雷鸣坠地。
  连续两年正月出现异象灾变,委实令人印象深刻。到了那时候,谁敢说“天变不足畏”?
  连向来迷信的天子遇到这种灾变,都要认认真真反省,至少会消停几个月,王敬又算什么?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劳你操心了
  话说王敬王公公当初被迫离开苏州府后,虽然沮丧但也没有彻底气馁,很快便重整旗鼓在别处大肆搜刮,到此时约摸攒够了价值三十万两的财货。
  虽然距离五十万两的目标有一定差距,但王公公真的尽力了,换任何人来都不可能比这更多。
  与目标有差距的主要缘故,还是因为被赶出苏州府,丧失了最大来源地。其次就是因为苏州府的遭遇,导致他这钦差太监威望大减,在别地遇到的阻力大了很多。
  眼看到了年底,必须要加紧时间赶路,争取在新年时候回到京城献礼。等到龙颜大悦之时,就是方应物倒霉之日,几句谗言下去,方应物在江南功绩再大,那也是白干!
  王敬没有打算从苏州城过路,而是绕着城过去的,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
  若不是苏州府正处在运河必经之路上,他连苏州府都不想进,主要原因还是苏州城里有那个令他无奈的人。
  常言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王敬这种太监,最怵的就是拼着一身剐也要拉人下马的大臣。
  方应物虽然本性不是这种人,但有这种潜力,难保不会突然抽风(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抽风几率不小),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赶路不可能一天就穿过苏州府,更何况王公公队伍里还有大量“战利品”,总要在苏州府境内住宿一夜——当然如果有可能,王公公恨不得一步跨过苏州府。
  被一干告状百姓堵了公馆,方钦差有点恍然,这段时间过得太顺,险些将王敬给忘了。若不是有大批百姓来鸣冤,他险些就把王敬给放过去。
  派人去打听过,了解到王敬一行人行踪,方应物像是见到了猎物一般,开心得多吃了两碗米饭。
  本来他打算趁早离开北上回京,但既然王敬送到了嘴边,那就多留一两个月,用王敬来为他的钦差生涯画上句号。做出了功绩,再刷出点声望,堪称是完美的收官!
  方钦差当即传令标下官军集合,次日清晨亲自带队出发,去追赶王敬。
  王公公队伍略庞大,箱笼行李也多,所以走得慢。他到了浒墅关运河码头这里,催促关尹安排大批船只,又要消耗一段时间。
  “干爹你看……”王臣忽然指着远处道路上惊叫。
  王敬的目光从货物装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